新课标下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教学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lysses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物理教改应体现“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观念,坚持这一观念,才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及科学精神的培养.为此,新课标下的物理教学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重学生发展的教学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是:
  1.关注每个学生.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课堂教学中,要关注所有的学生;要容忍学生的错误,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
  2.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物理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让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地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1)融洽的课堂气氛.教师要真心对待学生,永远以和平、愉快、友好、信任和鼓励的方式对待学生,与学生建立起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身心处于最佳活动状态,心情舒畅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2)增加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情趣.教学中教师应让教学内容以一种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出来,如将教学内容故事化、多媒体化.教学内容如果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使学习的内容富有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道德教育素材,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高尚道德的人.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爱国主义教育.通过介绍我国古代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就,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教学中也应让学生认识今天我国在科学技术的某些方面与国际水平的差距,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立志振兴中华.(2)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中学物理教学内容中充满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学中教师应自觉地用辩证主义观点去分析教学内容,阐明物理概念和规律.例如,通过分子运动论的初步知识的教学,向学生揭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通过讲解“摩擦力的利与弊”向学生阐明“一分为二”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3)道德品质教育.在物理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科学态度,刻苦钻研、勇于进取的精神和爱护公物、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作风.探究式教学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教学方法,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勇于战胜困难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4.渗透STS教育,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物理知识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人类生活与物理学的进步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围绕着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来展开,使学生在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实用价值,懂得在社会中如何对待和应用这些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技术意识、社会意识.
  
  二、注重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究,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新课程强调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转变学生学习中那种被动的学习态度,提倡和发展多样化学习方式,特别是提倡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到发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在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他们质疑、调查和探究,学会在实践中学,在合作中学,逐步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中教师就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手、动口,主动积极地学,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但是,敢“放”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而是科学地引导学生自觉地完成探究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遇到困难时,教师要予以指导;当学生的探究方向偏离探究目标时,教师也要予以引导.
  2.重视探究的过程.就初中学生所研究的问题来说,结论是早就有的.之所以要学生去探究,去发现,是想叫他们去体验和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科学家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获取知识.探究过程具有教育意义,教师要花大力气去组织探究活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有明确的探究目标、科学的活动程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工合作,观察、记录、分析、描述都要实事求是,讨论时要尊重其他学生的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的新发现、新见解或提出新一轮的探究问题.千万不要只关注结论的正确与否,甚至急于得出结论.重视过程是针对传统教学中过分重视结论的情况提出来的,应当注意的是不要一谈重视过程就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只重过程而轻视结论.事实上,教学的结论也是教学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
  3.探究形式多样化.物理课程标准根据科学探究的一般要求,将科学探究分为七个要素,教师可以此为根据设计探究教学计划.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套用固定的探究模式,将探究教学单一化、模式化.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求教师灵活采用多种探究形式,注重完整探究和不完整探究、课内探究和课外探究、小组探究和个人单独探究、实验探究和演示探究、讨论探究相结合.
  探究教学虽然能够很好地促使学生主体意识、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全面提升,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用探究方式来进行.新的课程理念提倡使用包括接受式、探究式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如讨论法、调查法、数据分析法、实验操作法、决策模拟法等.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灵活地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阐述了爆裂玉米佳球105的特征特性,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种子选择及处理、适时播种、掰分蘖、配方施肥、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适时收获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合作社与广大农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爆裂玉米;佳球105;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3.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011-01
摘要 本文开展了花生藤在肉羊、肉鸭、肉鹅中的饲喂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研究利用花生藤蛋白质含量高的特性,通过适宜加工工艺,添加益生菌,结合畜禽营养需要制成相应全价日粮,可以降低饲养成本、提高养殖效益,同时实现花生秸秆综合利用,为农牧业结合探索有效途径。  关键词 花生藤;畜禽饲养;全混合日粮  中图分类号 S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2
摘要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环境和资源的区域。在调查分析山西省保护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建设成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与建设呈现明显的阶段性,实现了对濒危野生植物的优先保护,建设质量稳步提升,对全省的生态环境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建设成效;山西省  中图分类号 X36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Nature reserves are
摘要 为了探究茶白星病对茶叶主要生化成分的影响,以不同品种染病茶树的健康叶片和感病叶片及未感病茶树的叶片为试验材料,测定叶片中茶多酚、咖啡碱、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等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感病植株叶片的茶多酚、咖啡碱、水浸出物含量与未感病植株叶片相比总体呈下降趋势,氨基酸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感染茶白星病会对茶叶生化成分产生明显的影响,但不同品种茶树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茶白星病;茶叶;生化成分
摘要 采用L9(34)正交设计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配比对益母草产量及盐酸水苏碱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尿素)对益母草药材产量和盐酸水苏碱含量均有显著提高作用(P<0.05),其中尿素150 kg/hm2、过磷酸钙 250 kg/hm2、硫酸钾480 kg/hm2处理组合对益母草的产量和盐酸水苏碱含量的提高作用较明显,是本次试验的最佳组合。  关键词 益母草;施肥比例;产量;盐酸水苏碱含量
摘要 对安康市汉滨区开展了干旱灾害风险区划分析,对致灾干旱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敏感性、承灾体易损性、防灾减灾能力等4个方面的因素赋予合理的权重,计算出汉滨区干旱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空间分布情况,并提出了相关的农业生产建议,以期为规避灾害、增产增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干旱灾害;风险区划;陕西安康;汉滨区  中图分类号 S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
摘要 再生稻是是我国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有余而种植双季稻热量又不足的地区为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收入而采取的有效措施之一。本文对再生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再生稻;栽培技术;高产;优质;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14-0022-01  再生稻是是我国南方稻区种植一季稻热量
摘要 为了有效应对广西地区莲雾低温寒冻,本文结合生产实际,提出防寒及灾后管理措施,为莲雾这一广西优稀特色水果生产提供参考,以期促进广西莲雾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莲雾;防寒措施;灾后管理;广西  中图分类号 S667.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9)14-0098-02 开
摘要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水土流失给我国农业发展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威胁,水土保持与农业发展息息相关。为明确其在农业增产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重点从水土流失对农业的危害入手,详细叙述了治理水土流失的农业措施,最终阐明了水土保持对改善农业生态及生产的作用,以为水土保持在农业增产方面优势作用的发挥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土保持;农业;优势;水土流失  中图分类号 S157 文献标识码
摘要 基于林业企业管理的角度,从林业资源自身、企业管理、科研方面,讨论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林业企业管理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本文提出要以继续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探索绿色发展新道路;注重人才培养,合理引进人力资源为发展目标,促进林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文明;林业企业;管理模式;改革  中图分类号 F307.2 文献标识码 A  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