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免疫治疗耐药的现状和治疗策略

来源 :中国肿瘤临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li10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应用已使部分肺癌患者达到长期获益,但大多数患者在治疗期间或停药后仍会出现疾病进展。根据临床和生物学特征,免疫耐药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两种耐药的疗效反应模式和复发时间不同,由此决定了治疗方法不同。为了延缓或预防ICI耐药的发生,目前包括阻断免疫共抑制信号、激活共刺激信号、调节肿瘤微环境和靶向T细胞活化等的多药联合疗法正在紧密研究中。研究者需要根据独特的生物学耐药机制量身定制治疗方法以优化临床研究的设计和结果。本综述回顾了肺癌免疫治疗的耐药机制、临床定义、ICI耐药管理的现有临床证据及治疗新策略。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吉非替尼联合抗凝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疗效。方法 收集晚期NSCLC患者70例,根据单双号分组,即对照组、治疗组,均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吉非替尼联合抗凝方案。对比2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4.29%、疾病控制率为82.8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7.652
一般认为,干式空心电抗器的噪声频谱为谐波电流各频率之间的差频、合频及每个谐波的二倍频,然后实际测试得到的噪声频谱与目前理论分析的结果并不一致。文中以一台小型的干式空心电抗器为例,对噪声测量过程中的干扰现象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电磁感应理论对干扰的来源进行了解释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干式空心电抗器在加载单频的激励电流时,利用传声器测得的噪声频谱中除了电流频率二倍频的噪声分量外,还会出现多个电流整数倍频率
针对某型超超临界1000MW机组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噪声大、瓦振大的声振故障进行诊断和治理。首先在分析机组高频振动的基础上对机组的振动和噪声进行测试分析,发现振动变化量以高频分量为主,并伴随高频的机械噪声,通过对进汽阀组的封装式弹簧支座振动进行进一步测试,发现进汽阀门弹簧支座的共振频率和振动、噪声的主频分量频率接近,得出故障为汽流失稳或摩擦所诱发的自激振荡,并诱发强烈机械噪声所致;然后对几例该型故障
制作两款硬质微穿孔板并测得其吸声系数,与微穿孔吸声系数计算值进行对比,确认微穿孔吸声理论能够准确预测微穿孔吸声系数。设计硬质微穿孔隔声罩并在压缩机试验台上进行相应噪声测试,发现硬质微穿孔隔声罩在计算吸声频段内的噪声值较硬质无微穿孔隔声罩低3~16 dB(A)。为提高微穿孔隔声罩的实用性,设计软质微穿孔隔声罩并在压缩机试验台上开展噪声试验,发现软质微穿孔隔声罩在计算吸声频段内的噪声值较软质无微穿孔隔
<正>父子关系在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单位中尤为重要,但是在现实中父子之间往往是对立的。本文以冲突论视角为切入点,在分析父子关系发生冲突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对父子关系的反思与改进办法。
期刊
利用项目驱动设计地理课堂活动,借助课堂实践探索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利用混合式协作学习反馈学习成效,以此为基础进行阶段性的项目实践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实时反馈混合式协作学习的教学有效性,突出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
青少年时期作为个体心理迅速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一个过渡期,在心理发展方面可谓错综复杂。在这个时期,若青少年对各种情况处理不当,便会出现学习、情绪、人际关系、行为等各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具体情况加以分析,给出相应对策。
目的 分析不同分子亚型年轻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3年2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诊治的年轻女性乳腺癌病人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不同分子分型年轻乳腺癌病人的远期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结果 共263例病人纳入研究,中位随访127个月。10年无病生存率为77.9%,10年总生存率为91.3%。其中Luminal A、Luminal B、人类表皮生长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