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蒙阴:山里飞出幸福梦

来源 :民生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chao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一首脍炙人口的沂蒙小调,是多少人心中忘不掉的回忆。曾经的沂蒙山,好山好水好风光,但沂蒙山区却一直给人的印象是,革命老区,风景虽好,但贫困也是这里的代名词。改革开放初期,沂蒙山区还是全国18个连片贫困地区之一。
  印象停留在脑海里。6月初,记者来到沂蒙山区腹地,位于蒙山之阴的蒙阴县,在这里曾经发生了一场关系到解放战争前途命运的大战——孟良崮战役。初夏时节,行走在蒙山山区,贫穷落后早已不再,因为这里的山好、水好,除了发展现代农业让山区农民摆脱了贫困,打好“绿色生态”这张牌,更是让老区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据介绍,这些年,蒙阴县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既让山头绿起来,也让群众富起来,绘就了一幅从绿起来到富起来、美起来的生态画卷。

生态致富带头人


  位于蒙山北麓蒙阴县桃墟镇的百泉峪村,原名狼虎峪,曾经这里偏远、荒凉,村民常年温饱都难以解决,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村民靠扒山皮、卖资源维持生计,开山取石、乱砍滥伐将整个村破坏得千疮百孔。
  村支部书记方国明上任后,从关停采石矿开始,带领群众治理矿坑、植树造林,大力发展林果产业,探索走出了“靠山养山、栽树丰山”的新路子。很快,在方国明带领下,发展果园1600多亩,村民解决了温饱,收入从不足千元增加到5000多元。
  温饱解决了,方国明又想着怎么把百泉峪这个偏僻小村搞出特色,让村民富起来。“我以前在外面开过饭店,所以就想着让村里开一些农家乐,把游客吸引到这儿来,带动村子的经济发展。”方国明对记者说。
  说干就干,方国明带领着不到300名村民整山治水,修塘筑坝,同时,村“两委”研究出台农家乐补贴奖励办法。奈何村民怕担风险不买账,方国明便让青岛上班的女儿女婿回到家乡,带头开了第一家农家乐“古槐山庄”,当年就收入超过5万元。村民看到了奔头,纷纷效仿,方国明也没有保留,把自己精心独创的百泉醉鸭、清水炖鹅等特色菜品“秘籍”拿出来给村民分享。
  在他的带动下,百泉峪村已经经历了多次乡村旅游升级,如今,全村已发展38户农家乐,每户年纯收入20余万元,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洋楼,也带动了周边村庄150户农家乐的发展。
  沿着百泉峪村自行修筑的柏油环山路行至高处俯瞰村庄,家家户户有着天蓝色屋顶的小洋楼,坐落于潺潺泉水之间,曾经的采石场,也变成了一家三星级酒店,目前正在扩建中,将原有的矿坑完美覆盖。
  “保住绿水青山,就不愁没有金山银山。”方国明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
  百泉峪村所在的桃墟镇,是非常典型的生态农业乡镇,百泉峪村因为有了致富带头人方国明而搞起了乡村旅游,但这并非所有村庄都能复制。于是,近年来,桃墟镇充分发挥桃树种植的传统优势,发展起蜜桃产业,当地群众收入也是节节攀升。“现在人均种植桃树1.5亩,每亩年产值根据不同桃子品种,可以达到一到两万元,有些种桃大户,年收入过百万也不稀奇。”桃墟镇党委书记张宝华向记者介绍,“此外,我们还有板栗种植、长毛兔养殖等产业,可以说,百姓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绝不比城里差。”

山野先“疯”爱“做梦”


  “从小到大,我遇到很多人都说我爱做梦,可是,我真就把这个梦做成了!”
  桃墟镇安口村,47岁的吴西来热情地把记者迎进一片板栗树林,这是他承包的一片百年以上的老树林,在这里他打造了“树上村庄”“树上餐厅”。坐在树下的板凳,说起他的创业故事。
  “小的时候,我们这儿是真穷啊,人们说的老区穷,我小时候感触可深了。我记得就我上小学的时候吧,我的梦想就是过年能吃上一顿带肉的饺子。”吴西来回忆说,“出村的路都是不到一米宽的土路,赶上下雨下雪,就别想出门了。至于自家山地产的山货,只能隔三差五镇上有集才能卖一点,或者换粮食,别提多苦了。”
  到了1997年,吴西来二十来岁,在家待着不是个事,他就跑到蒙阴县交警队办的驾校去学车。在这儿,他成了别人取笑的对象。“那时候,学车的人要么家里有点关系,能去政府部门或者企业开个车,或者就是几家亲戚朋友凑钱跑运输。我那时候愣乎乎的,别人问我学了车要干啥,我说以后要买小车自己开。”一下子,吴西来成了驾校里的名人,人人笑他是个爱做梦的小伙子。
  然而,20多年过去了,沂蒙山区实现了村村通柏油路,户户通硬化路,家里有小汽车的村里人越来越多,当年嘲笑吴西来的人,也许想不到吴西来的梦越做越大,做成了“大老板”。
  2000年,吴西来别出心裁地在产量低的老龄栗树上建起“树上餐厅”,独特的就餐体验吸引了大批游客。随着“树上餐厅”名气越来越大,游客越来越多,吴西来又办起了民宿,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去年我们接待游客约10万人次,营业额达到1000多万元。”逢节假日游客多的时候,吴西来还会从周边村子雇佣几十名村民帮忙,每人每天工资有150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办起农家乐,吸纳当地百余名闲散劳动力就业,安口村成为临沂市、蒙阴县发展乡村游的“明星村”。
  “过去我也尝过穷的滋味,所以我觉得我把生意做大了,也要承担社会责任。”如今,吴西来不仅会优先雇佣周边的贫困户来“树上村庄”务工,还会定期慰问、帮助家中无劳力的低保户、孤寡老人。
  2000年到现在,吴西来在山野之间坚持着,有坎坷,有收获。“他们都叫我山野先‘疯’,是疯子的疯,我坚持下来了,证明我‘疯’得有道理。我会一直把生态旅游这碗饭做好。”

山里巾帼创业者


  1985年,当时只有24岁的陶云花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嫁到了当时有名的贫困村——蒙阴县垛庄镇黄姑庵村的自然村椿树沟,所谓的沟,真的就是蜿蜒大山里的一条山谷。这个自然村,一直到今天也还是16户村民、50多口人。
  陶云花和老伴在自家的农家乐接待了记者。潺潺山泉从她家的院中流过,周围是郁郁葱葱的山林,空气中弥漫着醉人的板栗花香……
  “那时候是真的穷啊,家里盖个房,得背着砖头、水泥进来,结婚后买个自行车,只能骑到村子下面一里多之外的地方,再扛着上来。要说那路,真就是一尺多宽。”回忆当年,陶云花的老伴贺庆中说,“家里就靠着山脚的一點薄田种点粮食,养点山羊,再时不时上山采点山货过活。”
  就这么穷了快30年,2014年,陶云花两口子终于迎来了生活的转机。那一年,中央电视台《舌尖上的中国》节目选取了椿树沟村的一户人家,将最正宗的山东煎饼与最接近自然的村子一起宣传了出去。游客慕名而来,政府为了方便游客,把柏油路修到了山上。“县里和镇上连续来人考察,鼓励我们办农家乐,前前后后给我们投入了20万元,这才有了今天的规模。”陶云花说。
  陶云花的农家院没有围墙,游客随时随地能看到秀美的山林,随时随地能听到泉水叮咚。游客最多的时候,陶云花的农家院能接待100多人同时就餐、30人同时住宿。如今,儿子、儿媳都回到小院帮忙经营,这户山里人家的日子过得舒心极了。陶云花高兴地说:“年利润能达到20多万,我也有钱了,给儿媳妇和孙子都买了保险!以前一直怪我嫁了穷人家的姐姐们,现在也都特别羡慕我。这一切,真的要感谢我们的党,是他们给了我这好生活!”
  陶云花说,椿树沟有原汁原味的好生态,有纯净的山泉,所以她要把特别原生态的乡村美食带给每一位游客。
  在蒙阴县,像百泉峪、椿树沟这样的美丽村庄还有很多,像陶云花这样的乡村创业者也为数众多,而这些美丽村庄、乡村创业者靓起来、富起来的根源,就是蒙阴的好山好水。正如蒙阴县委书记王丽云所说,将生态优势转化为惠民富民的新增长点。“十四五”时期,蒙阴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先行示范区、全国知名高品质康养胜地等“五大发展目标”,大力推进“南接北融”,着力将蒙阴打造成为济南和长三角地区休闲旅游“后花园”。
其他文献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少年时期,不仅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时期,也是最危险的时期。由于青少年正处于生理、心理从不成熟步向成熟的发展时期,好奇心与模仿性很强,而自制力和分辨力较差,加上在禁毒教育方面又存在严重的不足,因而,毒品犯罪分子就往往将青少年作为拉下水的主要目标。
“我在对城市进行描述的时候,很喜欢做一些‘格物’的工作。去年完成《浣熊》。较之前作,更为关注香港本土民间社会的现实,特别是一些即将凋零的部分,比如传统的节庆与风物。为此在撰写过程中,做了很多的资料收集和访谈,应该说是一本‘落在实处’的小说。”①在2014年的一次访谈中,葛亮如是说。
当前,数字经济新业态蓬勃涌现,数字经济正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如何利用好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成为城市管理者需要认真面对的新课题。近日,巴西圣保罗市政府发布行政命令,出台针对公共管理的数字政务法规,涵盖了与企业生产经营、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
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区”和“国家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盐南高新区正在着力打造大数据特色产业集群。一、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盐南高新区围绕“建成创新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要求, 聚焦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研发科创、现代金融、城市休闲“五大领域”,全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都市经济新城、品质生活家园,建设全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气代煤”工程是加快实施农村地区清洁取暖、打赢蓝天保卫战任务目标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农村现代能源体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步骤。通过对“气代煤”工程实施成本、农村燃气购销及价格情况、“气代煤”工程推进面临的主要问题等的调查分析,建议完善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规范市场价格行为、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稳妥推进“气代煤”工程实施。
盐南高新区以南海未来城为试点,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开展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和市政管理的智慧化应用的典型案例,以南海未来城作为试点带动整个盐南高新区智慧城市家具的全面建设,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以适应盐南高新区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整体品质。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积极推进,全国各地建筑工地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建筑工地传统管理手段已经无法满足建设规模日益扩大,工艺流程日益复杂的管理要求,亟需建设一套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的监管体系,科学有效地解决现场施工管理,控制事故发生频率,保障文明施工等现实问题,实现对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全方位、全过程的精细化监管。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智慧城市建设的持续提速为物联网技术及产品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本文从政府、建筑企业、监理单位、审计单位等不同视角,聚焦共同关注的现场安全情况、扬尘污染情况,
1.生吃还是熟吃?  其实,从营养角度来说,不论是生吃番茄还是熟吃番茄,都各有优势。  生吃:維生素保留更完整,更有助于减肥。西红柿直接吃,可以更完整地保存维生素C、钾、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不会因为高温烹饪而丢失。此外,生吃番茄的饱腹感更强,且没有经过油、盐及其他食材一起烹饪,热量摄入更低,更有助于减肥。  熟吃:更好吸收。西红柿熟吃,不仅更好消化,而且经过加热,脂溶性的番茄红素也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本文针对定频通信抗干扰能力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窄带抗干扰通信终端空口波形设计方法。首先对窄带抗干扰通信终端的功能需求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跳频抗干扰技术原理并设计了窄带抗干扰通信技术的空口波形,重点介绍了跳频帧格式设计及同步方法,最后通过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证明了该设计的可用性和抗干扰能力。
天气逐渐转热,人们夏季服饰已经上身。在商场里, 不少人都注意到了一个新颖的服装材料“冰丝”,它出现在各种贴身衣物上,如T恤、内衣裤、被套等。穿上后,让人感觉透气、清凉,且很轻薄, 非常适合夏天。这种“冰丝” 究竟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其实,“冰丝”没有那么神奇,它的原料来自我们最常见的人造纤维--粘胶纤维。简单来说,粘胶纤维是由各种天然纤维, 如棉、木等为原料,进行重新加工后制成的, 属于人造天然纤维。它保留了棉纤维等天然纤维的优势,吸湿性符合皮肤的生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