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6)03-000-03
摘 要 体育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是开展体育课程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是重视课程建设、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学质量的前提与保证,是达到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基础。开发体育教学资源要对人力资源、教学内容资源、校内外体育资源、体育设施资源等进行科学开展与改革。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发体育教学资源与改革教学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体育资源同时存在短缺与浪费的现象,进行体育教学时灵活性不足,教师素质较弱,体育法制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资源优势,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资源 开发 改革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心身健康、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体现在教学资源在改革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效的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是此轮教学改革的亮点与关键环节。高职体育教学使用多种教学资源,是体育教学中能够利用的要素与条件,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因此,体育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因为缺少教学资源认识,造成资源的浪费与埋没。各高职院校应该全面研究体育教学资源的相关问题,增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程度,提升开发与改革意识,进而让高职体育教学呈现出地域性与多样性特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需要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包括对体育教学水平与范围有重要影响的环境、设备、空间、时间、场地、物力、人力等条件性资源;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经验、生活方式、知识、技能等素材性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体育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在开发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优化原则
优化的重点是推陈出新,推动某种行为或事物以全新模式获得发展。我国高职体育教学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造成教学活动在组织、开展、整体设计等环节都出现很多缺陷,浪费大量的体育教学资源。所以高职院校要整合的体育教学资源,是将资源全面重组、调动、激活的过程。遵守优化原则,是得到最好资源运用效果的关键性环节。
(二)实用原则
实用就是实效性原则,是在最优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全面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现阶段,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顺应社会形势是高职体育教学持续发展的方向,所以优化与融合体育教学资源,保障高职体育教学的健康化、社会化发展,是高职体育教学整合、调整、优化资源应该遵守的基础原则。
(三)经济性原则
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应该用最少的精力与资金实现最理想的效果。高职体育课需要场地、器材等物质,所以开发体育教学资源时要重视经济与节俭,要根据学校与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用最小空间、最短时间、最少花费,开发出种类多、效果好、满足学生要求的体育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与教育效果。
(四)地域性原则
高职院校开发体育教学资源时,要重视与本地区相结合,重视学校所在地区的民族性,彰显出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势。例如宁夏地区的民间体育活动较多,体育教学可以有效利用扭秧歌、打腰鼓、耍狮子、荡秋千、踢毽子、拔河等活动,既体现出生活趣味性,也突出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改革的现状
教学内容对教学实施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性质的课程内容选择的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组织学生学习的体育行为、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的总称。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健身性经验和知识,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发展。体育教学主要涉及身体练习和体育健康知识,包括实践性与理论性内容。对我国部分高职体育课程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体育实践课程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田径、健美操、武术、排球、篮球等为第一层次,开课率超过80%;形体、游泳、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为第二层次,开课率在25%到40%之间;街舞、交谊舞、轮滑、跆拳道、网球等为第三层次,开课率低于25%。可见,高职院校中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内容体系中的比例较大,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开展如形体、轮滑、游泳、羽毛球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教育意义较强的项目。
对于高职体育教学,38.1%的学生不满意,10.2%的学生很不满意,25.7%的学生较满意,只有0.81%的学生满意。所以,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教学项目难以满足学生要求,无法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体育项目可以选择的范围较少,限制学生的选择空间。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相关规定,高职院校每学期要设置18节体育课程,包括实践与理论两部分内容,其中理论课要超过总课时的12%。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置体育理论课,但难以保证应有课时,体育项目欣赏和理论知识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开课率超过80%;而运动营养、运动处方与科学锻炼、预防与处理运动损伤等课程的开课率为12.5%、25%和37.5%。数据显示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理论教学的片面与单一,没有紧密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课程设置与学生需要间存在较大差距。
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实行的教学方案由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构建,其重点是单纯的规定体育教学应该开展的工作,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认知与发展,主要包括基本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一些建议。这种设置导致高职院校师生更重视知识点,而轻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水平与速度低于教学设施更新的速度,导致很多体育设施被闲置,没体现出应有作用。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改革存在的问题 有效开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与改革教学内容的目的是全面体现出其在教学的效用及功能。通过分析高职体育教学现状,说明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多问题,既难以满足学生要求,也无法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资源同时存在短缺与浪费的现象
体育教学资源短缺是现阶段体育资源难以适应高职体育教学要求,或者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不完善,缺乏高学历人才;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与科研积极性较差,没有时间开展科学研究;高职院校缺少体育类书籍与报刊,教师缺少培训机会;体育场馆种类较少、数量不足等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浪费则是学校体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动用大量资金兴建体育场馆、购买体育设施,却由于害怕遭破坏而限制使用或干脆闲置,没有对体育场馆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开发。同时,体育经费没有全部应用在一线教学中,出现迟发或挪用等情况,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开展体育教学时灵活性不足
传统高职体育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计划决定课程,而教材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规范。此观点确立教材权威性,导致体育教学中重视统一要求与技术教学,而轻视各个学校与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性,教学的灵活性不足。所以在运用上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难以针对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的选择教材,造成只重视统一教学与盲目照搬教材的情况。所以使用统一教材的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如轮滑平滑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技术进入练习阶段后,如果标志物器材只有一套,而班里有40名学生。只使用标志物器材,那么学生将难以获得较多的练习时间与机会。有的教师用瓶装水当标志物进行分组练习,则有效增加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因此,对体育教材这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应该具有创新意识与灵活性。但很多体育教师开发体育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影响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三)教师素质较弱,缺少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
随着高职院校扩大招生,学生人数逐步增加,院校原有的场地设施与教学条件已经难以满足实际教学要求,而开展与深入推广新兴项目要求高职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但大分部高职体育教师习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来完成教学任务,导致体育课堂单一、枯燥,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并未认识到体育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新制定与实施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具有更广泛的自主权,体育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教师可以借助资源组织竞技体育赛事、体育杂志报刊、体育竞赛队、体育协会等活动,通过多媒体、体育网、图书馆等途径将体育知识传授能传授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技能,逐步完善教学方式。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能力与水平还有待提高,开展教学资源的意识仍较差。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法制不完善
在对高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查时发展,对教学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分别是院校领导重视程度、校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投入的体育经费、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数量与质量等。而校领导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校领导是高职院校管理者,拥有多种“特权”,如体育教学是否受到学校重视、教师职称评定、体育经费等都与领导的重视与否有重要关系。尽管国家制定多种与学校体育教学有关系的法律制度,但执行期间缺少监督部门的监管,甚至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还属于典型的“一把手工程”。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高职院校开发体育教学资源与改革教学内容是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其广度与深度逐步扩大,在目前掌握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全面开发与有效利用资源,重视开发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开发教学资源与改革课程体系是长期的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完善的策略与措施。
(一)完善教学模式,增强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要因地制宜的对本地区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师应该全面利用高职院校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增强资源利用率,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如果体育教学资源较少,则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仍采用传统班级制的教学模式,此方式可以提高课堂组织性,但轻视学生的爱好与兴趣,没有全面利用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可以选择项目教学法,针对学生爱好与兴趣,打破班级界限开展体育教学,以满足各种兴趣、水平、层次学生的要求,全面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建立起探究式、开放式教学,逐步扩大体育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建立起主动、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另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可以采用俱乐部模式。选择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模式,由学校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与管理,设置不同体育项目的俱乐部,并聘请专业指导教师。俱乐部的教师要拥有一定的运动水平,可以担当正式与业余比赛活动的裁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愿望自由选择课程。俱乐部模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健康水平,并帮助他们养成运动习惯。
(二)转变思想观念,推动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要构建起体育产业化意识,健全知识体系、重视人才培养。要积极利用国家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与相关产业建立起合作关系,有效整合不同教学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体育资源,并深入改革体育教学体系。要建立起网络平台,共享各高职院校间的信息资源,在相同地区的学校实现场馆、师资、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以市场化方式发展体育资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体现出资源配置的作用,鼓励与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开发体育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要积极引进、培训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与管理者,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与完善的理论指导,全面开发体育教学资源,进而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在开发体育教学资源过程中要重视合理利用资源,让体育教学走稳定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要设置体育开发机构,或者联和社会力量建立体育文化企业。借助学校信息、场馆、师资等优势,运用企业化管理策略,对社会各界开放。同时高职体育俱乐部也可以吸收群众参与,利用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与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各种活动收取一定费用,一部分用于俱乐部或企业运作,其他用于工作人员工资和场馆、设施开发与保养。让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更加健康、稳定。 (三)提高师资力量,促进体育教学的进步
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开发教学资源的先锋队、主力军,在安排和实践体育课程、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与教材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他们的学历结构、教学技术与态度、学术水平、专业能力等,都会对体育教学资源开发造成影响。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修与学习环境、办公环境、教学环境都有利于开发教学资源。所以,全面挖掘体育教师的潜力、增强综合能力,可以更好的开发教学资源、改革体育教学体系。
首先要提高教师主导者意识,使其积极寻找与发现教学资源。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抛开教材束缚,从被动转变成主动、从机械转变成创新,承担起开发教学资源、改革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开发当地特色教学资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为建设与改革体育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其次,重视在职培训,增强教师专业能力。高职院校要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在职培训,进而增强教学综合素质。如参加健康教育、社会体育、科研成果等内容的经验交流会、讲座、学习班,引进全民健身、民族体育项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结构。
(四)重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高职院校体育法制化是体育教学全面、稳定开展的基本保障,同时全面维护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健全的体育法律法规能够科学规范体育教学工作,维护高职院校竞争有序的教学环境。各个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教育部制定并实施的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场馆配备目录的规定来设计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以符合体育教学发展与改革的要求,运用有效策略延长体育设施、场馆的使用时间,增强体育设施与场馆使用率。要构建、完善体育教学的规章制度与体育教师聘任、培养制度;将教学文件与学校师生考核资料进行立案归档;建立学校体育器材、场馆管理体系;进一步实现体育教学的网络化、系统化与科学化管理。由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体育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并奖励取得优秀成绩的单位与个人。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法制建设与管理,将体育教学管理列入到高职院校考核内容中,保障学校教学法制化建设。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并满足学校体育比赛及正常教学的要求。根据体育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规律,妥善解决高职院校体育经费少、管理成本高、体育设施与场馆少的棘手问题。选择“以体养体”的方式,全面利用学校物力、人力来实现体育教学资源的稳定、持续发展。各地区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体育协会,对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研究出发展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方式。要建立起网络平台,在相同地区的学校实现场馆、师资、信息等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领导及体育教师要逐步拓展思路、提高意识,以务实的态度探索与研究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进而全面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建设,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丽.浅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意义[J].鄂州大学学报.2012,02:70-72.
[2] 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9:102-107.
[3] 吴云.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03:67-68.
[4] 杨磊.高职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4,08:230.
[5] 成钧.探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83-184.
[6] 陶成武,李萍.融知识、体能、技能于一体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探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06:107-110.
[7] 刘鹰.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研究现状综述[J].运动.2015,18:116-117.
摘 要 体育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教学资源的一部分,是开展体育课程建设的基础性保障,是重视课程建设、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增强教学质量的前提与保证,是达到高职体育课程目标的重要基础。开发体育教学资源要对人力资源、教学内容资源、校内外体育资源、体育设施资源等进行科学开展与改革。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开发体育教学资源与改革教学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体育资源同时存在短缺与浪费的现象,进行体育教学时灵活性不足,教师素质较弱,体育法制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我们应该正视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资源,体现教学资源优势,进而促进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体育教学资源 开发 改革
在高职院校教学体系中,体育教学是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力、心身健康、培养学生德育的重要方式。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体现在教学资源在改革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有效的利用与开发教学资源是此轮教学改革的亮点与关键环节。高职体育教学使用多种教学资源,是体育教学中能够利用的要素与条件,包括有形物质和无形物质。因此,体育教学资源是高职院校进行体育教学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但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因为缺少教学资源认识,造成资源的浪费与埋没。各高职院校应该全面研究体育教学资源的相关问题,增强对教学资源的认识程度,提升开发与改革意识,进而让高职体育教学呈现出地域性与多样性特点,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一、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的原则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需要的内部因素与外部环境,包括对体育教学水平与范围有重要影响的环境、设备、空间、时间、场地、物力、人力等条件性资源;也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经验、生活方式、知识、技能等素材性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学资源,能够有效推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体育教学资源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的特点,在开发时要坚持以下原则。
(一)优化原则
优化的重点是推陈出新,推动某种行为或事物以全新模式获得发展。我国高职体育教学因为长期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造成教学活动在组织、开展、整体设计等环节都出现很多缺陷,浪费大量的体育教学资源。所以高职院校要整合的体育教学资源,是将资源全面重组、调动、激活的过程。遵守优化原则,是得到最好资源运用效果的关键性环节。
(二)实用原则
实用就是实效性原则,是在最优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全面满足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现阶段,符合社会发展要求、顺应社会形势是高职体育教学持续发展的方向,所以优化与融合体育教学资源,保障高职体育教学的健康化、社会化发展,是高职体育教学整合、调整、优化资源应该遵守的基础原则。
(三)经济性原则
开发体育教学资源应该用最少的精力与资金实现最理想的效果。高职体育课需要场地、器材等物质,所以开发体育教学资源时要重视经济与节俭,要根据学校与所在地的实际情况,用最小空间、最短时间、最少花费,开发出种类多、效果好、满足学生要求的体育教学资源,有效提高教学与教育效果。
(四)地域性原则
高职院校开发体育教学资源时,要重视与本地区相结合,重视学校所在地区的民族性,彰显出体育教学资源的优势。例如宁夏地区的民间体育活动较多,体育教学可以有效利用扭秧歌、打腰鼓、耍狮子、荡秋千、踢毽子、拔河等活动,既体现出生活趣味性,也突出民族性与地域性特点。
二、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改革的现状
教学内容对教学实施方式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性质的课程内容选择的教学方式也各不相同。高职体育教学内容是为达到教学目标而组织学生学习的体育行为、运动技能、体育知识的总称。体育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健身性经验和知识,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持续发展。体育教学主要涉及身体练习和体育健康知识,包括实践性与理论性内容。对我国部分高职体育课程进行调查,其结果显示:体育实践课程通常分为三个层次,田径、健美操、武术、排球、篮球等为第一层次,开课率超过80%;形体、游泳、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等项目为第二层次,开课率在25%到40%之间;街舞、交谊舞、轮滑、跆拳道、网球等为第三层次,开课率低于25%。可见,高职院校中传统体育项目在教学内容体系中的比例较大,只有少数高职院校开展如形体、轮滑、游泳、羽毛球等适合学生身心发展、教育意义较强的项目。
对于高职体育教学,38.1%的学生不满意,10.2%的学生很不满意,25.7%的学生较满意,只有0.81%的学生满意。所以,高职院校开设的体育教学项目难以满足学生要求,无法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体育项目可以选择的范围较少,限制学生的选择空间。根据《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相关规定,高职院校每学期要设置18节体育课程,包括实践与理论两部分内容,其中理论课要超过总课时的12%。大部分高职院校都设置体育理论课,但难以保证应有课时,体育项目欣赏和理论知识是理论课的主要内容,开课率超过80%;而运动营养、运动处方与科学锻炼、预防与处理运动损伤等课程的开课率为12.5%、25%和37.5%。数据显示现阶段高职院校体育理论教学的片面与单一,没有紧密的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课程设置与学生需要间存在较大差距。
对上述数据进行分析,发现目前实行的教学方案由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构建,其重点是单纯的规定体育教学应该开展的工作,教学内容着眼于学生基本技能的认知与发展,主要包括基本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一些建议。这种设置导致高职院校师生更重视知识点,而轻视学生对体育项目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很多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水平与速度低于教学设施更新的速度,导致很多体育设施被闲置,没体现出应有作用。
三、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改革存在的问题 有效开发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与改革教学内容的目的是全面体现出其在教学的效用及功能。通过分析高职体育教学现状,说明体育教学内容选择与课程设置还存在很多问题,既难以满足学生要求,也无法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育资源同时存在短缺与浪费的现象
体育教学资源短缺是现阶段体育资源难以适应高职体育教学要求,或者无法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主要体现在:师资队伍不完善,缺乏高学历人才;体育教师科研能力与科研积极性较差,没有时间开展科学研究;高职院校缺少体育类书籍与报刊,教师缺少培训机会;体育场馆种类较少、数量不足等方面。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浪费则是学校体育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主要表现在高职院校动用大量资金兴建体育场馆、购买体育设施,却由于害怕遭破坏而限制使用或干脆闲置,没有对体育场馆资源进行全面、深入的开发。同时,体育经费没有全部应用在一线教学中,出现迟发或挪用等情况,进而影响体育教学的持续、稳定发展。
(二)开展体育教学时灵活性不足
传统高职体育教学理念认为教学计划决定课程,而教材是对教学内容进行规范。此观点确立教材权威性,导致体育教学中重视统一要求与技术教学,而轻视各个学校与不同学生间的差异性,教学的灵活性不足。所以在运用上影响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难以针对实际需求因地制宜的选择教材,造成只重视统一教学与盲目照搬教材的情况。所以使用统一教材的教学效果也各不相同。如轮滑平滑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技术进入练习阶段后,如果标志物器材只有一套,而班里有40名学生。只使用标志物器材,那么学生将难以获得较多的练习时间与机会。有的教师用瓶装水当标志物进行分组练习,则有效增加教学质量,并激发学生练习积极性。因此,对体育教材这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应该具有创新意识与灵活性。但很多体育教师开发体育教学资源的能力不足,影响体育教学的持续发展。
(三)教师素质较弱,缺少开发教学资源的意识
随着高职院校扩大招生,学生人数逐步增加,院校原有的场地设施与教学条件已经难以满足实际教学要求,而开展与深入推广新兴项目要求高职体育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但大分部高职体育教师习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计划来完成教学任务,导致体育课堂单一、枯燥,降低了学生学习兴趣。出现此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并未认识到体育教学资源的重要作用。新制定与实施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师具有更广泛的自主权,体育教学资源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教师可以借助资源组织竞技体育赛事、体育杂志报刊、体育竞赛队、体育协会等活动,通过多媒体、体育网、图书馆等途径将体育知识传授能传授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专业技能,逐步完善教学方式。但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体育教师的能力与水平还有待提高,开展教学资源的意识仍较差。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法制不完善
在对高职体育教学资源开发情况进行调查时发展,对教学有直接影响的因素分别是院校领导重视程度、校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体育教学基础设施、投入的体育经费、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数量与质量等。而校领导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校领导是高职院校管理者,拥有多种“特权”,如体育教学是否受到学校重视、教师职称评定、体育经费等都与领导的重视与否有重要关系。尽管国家制定多种与学校体育教学有关系的法律制度,但执行期间缺少监督部门的监管,甚至出现有法不依的现象,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还属于典型的“一把手工程”。
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开发与改革的策略与措施
高职院校开发体育教学资源与改革教学内容是全面整合教学资源,其广度与深度逐步扩大,在目前掌握的教学资源基础上,全面开发与有效利用资源,重视开发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开发教学资源与改革课程体系是长期的过程,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制定完善的策略与措施。
(一)完善教学模式,增强体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发展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要因地制宜的对本地区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体育教师应该全面利用高职院校物力、财力、人力等资源,增强资源利用率,更好的开展体育教学工作。如果体育教学资源较少,则无法保证教学效果。目前,我国大部分高职院校体育课仍采用传统班级制的教学模式,此方式可以提高课堂组织性,但轻视学生的爱好与兴趣,没有全面利用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可以选择项目教学法,针对学生爱好与兴趣,打破班级界限开展体育教学,以满足各种兴趣、水平、层次学生的要求,全面体现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作用,建立起探究式、开放式教学,逐步扩大体育教学的空间与时间。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任课教师、上课时间,建立起主动、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另外,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可以采用俱乐部模式。选择课内、课外一体化的模式,由学校管理部门统一领导与管理,设置不同体育项目的俱乐部,并聘请专业指导教师。俱乐部的教师要拥有一定的运动水平,可以担当正式与业余比赛活动的裁判。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与愿望自由选择课程。俱乐部模式可以有效增强学生健康水平,并帮助他们养成运动习惯。
(二)转变思想观念,推动高职院校体育产业的发展
高职院校要构建起体育产业化意识,健全知识体系、重视人才培养。要积极利用国家为推动教育事业发展而制定的政策,与相关产业建立起合作关系,有效整合不同教学资源,科学合理的开发体育资源,并深入改革体育教学体系。要建立起网络平台,共享各高职院校间的信息资源,在相同地区的学校实现场馆、师资、信息等资源的共享。以市场化方式发展体育资源,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体现出资源配置的作用,鼓励与吸引各种社会力量开发体育教学资源。
高职院校要积极引进、培训专业素质较高的教师与管理者,运用科学的管理模式与完善的理论指导,全面开发体育教学资源,进而对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在开发体育教学资源过程中要重视合理利用资源,让体育教学走稳定发展的道路。高职院校要设置体育开发机构,或者联和社会力量建立体育文化企业。借助学校信息、场馆、师资等优势,运用企业化管理策略,对社会各界开放。同时高职体育俱乐部也可以吸收群众参与,利用高职院校的体育场馆与设施,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各种活动收取一定费用,一部分用于俱乐部或企业运作,其他用于工作人员工资和场馆、设施开发与保养。让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更加健康、稳定。 (三)提高师资力量,促进体育教学的进步
高职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是开发教学资源的先锋队、主力军,在安排和实践体育课程、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学大纲与教材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他们的学历结构、教学技术与态度、学术水平、专业能力等,都会对体育教学资源开发造成影响。同时,高职院校体育教师进修与学习环境、办公环境、教学环境都有利于开发教学资源。所以,全面挖掘体育教师的潜力、增强综合能力,可以更好的开发教学资源、改革体育教学体系。
首先要提高教师主导者意识,使其积极寻找与发现教学资源。体育教师应该努力抛开教材束缚,从被动转变成主动、从机械转变成创新,承担起开发教学资源、改革体育课程的重要任务,开发当地特色教学资源,丰富体育教学内容,为建设与改革体育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其次,重视在职培训,增强教师专业能力。高职院校要通过不同方式提高在职培训,进而增强教学综合素质。如参加健康教育、社会体育、科研成果等内容的经验交流会、讲座、学习班,引进全民健身、民族体育项目,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结构。
(四)重视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高职院校体育法制化是体育教学全面、稳定开展的基本保障,同时全面维护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权利。健全的体育法律法规能够科学规范体育教学工作,维护高职院校竞争有序的教学环境。各个高职院校应该根据教育部制定并实施的高校体育器材、设施、场馆配备目录的规定来设计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以符合体育教学发展与改革的要求,运用有效策略延长体育设施、场馆的使用时间,增强体育设施与场馆使用率。要构建、完善体育教学的规章制度与体育教师聘任、培养制度;将教学文件与学校师生考核资料进行立案归档;建立学校体育器材、场馆管理体系;进一步实现体育教学的网络化、系统化与科学化管理。由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体育建设的成效进行评价,并奖励取得优秀成绩的单位与个人。教育主管部门要重视法制建设与管理,将体育教学管理列入到高职院校考核内容中,保障学校教学法制化建设。
五、结束语
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资源的应用与开发的目的是充分利用资源并满足学校体育比赛及正常教学的要求。根据体育发展与市场经济的规律,妥善解决高职院校体育经费少、管理成本高、体育设施与场馆少的棘手问题。选择“以体养体”的方式,全面利用学校物力、人力来实现体育教学资源的稳定、持续发展。各地区高职院校应该建立起体育协会,对制定教学大纲、教学方式,改革教学内容、考试制度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研究出发展高职体育教学的有效方式。要建立起网络平台,在相同地区的学校实现场馆、师资、信息等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领导及体育教师要逐步拓展思路、提高意识,以务实的态度探索与研究体育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利用,进而全面促进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建设,推动体育课程的改革与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伟丽.浅议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的意义[J].鄂州大学学报.2012,02:70-72.
[2] 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09:102-107.
[3] 吴云.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03:67-68.
[4] 杨磊.高职院校对于体育教学的改革措施分析[J].品牌(下半月).2014,08:230.
[5] 成钧.探讨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及改革措施[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3:183-184.
[6] 陶成武,李萍.融知识、体能、技能于一体的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探骊[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5,06:107-110.
[7] 刘鹰.职业院校体育教学研究现状综述[J].运动.2015,18:116-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