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基于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策略

来源 :成长·读写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b2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只看他是否会讲述知识,而要看他是否能依据教学设计理论,认真研究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最终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关键词】体育教学;分析学情;了解学生;教学设计;因材施教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道:“每一个儿童的思维发展都有其独特的道路,每一个儿童的聪明和才智都各有各的特点。”这就要求我们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一概而论,而要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已有经验、个别差异,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有的放矢地进行分层教学,所以说教学之前,教师要掌握学生的情况,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过程中各个环节、各种教学方法及教学步骤等进行预先筹划,安排教学情境,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性设计。
  一、分析能力水平
  学生的认知实践能力水平是学生达到目标的基础。教学设计理论强调,教学设计要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起点能力(学习新任务的先决条件或预备状态)入手,认为起点能力是学生学得新能力的必要条件,它很大程度上决定教学的成效。对于年级的不同,内容的不同,还拘泥于设计同一,教法同一,“千课一面,众口一词”,必然导致学生感到味同嚼蜡,一无所获。只有在有效的教学中,对学生各种情况进行分析,确定学生认知的起点能力,对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寻找到差距,从而真正落实教学所需,课堂教学才会变无效为有效,达到更高的效率。
  以教学“水平四”七年级蹲踞式跳远为例。
  1.教材方面
  水平四七年级蹲踞式跳远是初中阶段教材的重要内容,占有相当的比例,教学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此教材在中学阶段跳跃类运动的教学不能超之过早和过分地追求远度。因此在这个阶段,教学目标主要定格在学习简单形式的助跑与起跳相衔接的跳跃动作,体验在快速跑的过程中如何自然过渡到起跳的动作要领。根据课标精神以学生的身心特点和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促进身心健康地发展。
  2.学生方面
  学生在这个时期处于加速生长期、精神振奋期和思索期,有着极其强劲的求知欲和表现欲,有着很好的组织纪律性和浓厚的学习积极性。而学生作为一个体,又有其独特的独立性,这时要更好地培养其不怕挫折的能力,给予学生一个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想象力、模仿力、耐挫力的平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系列性的竞争比赛,触发学生追求成功,勇于尝试挑战和冒险,靠自身的能力和外来的合作之力赢得胜利,超越自我的心理极限。
  3.对应策略
  通过分析教材和学生,一改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直观性的动作示范使学生建构起完整的动作概念,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借助教材特有的趣味性、展示性、竞争性强的特点,采取带领学生练习、指导练习、纠错练习、促使学生模仿的学习方法,在快乐活动中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弹跳素质。教学中,为消除学生对沙坑的畏惧心理,“单起双落”充分利用器材的安全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练习,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行多种跳跃能力的练习,学生在了解跳远的知识后,主要练习简单蹲踞式跳远技术。练习时,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现象,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自行选择远度进行练习,通过自主练习、指导纠错提高跳跃能力。以此激发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兴趣,发挥自己的能力水平,自我组织互帮互学,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二、把握心理需求
  兴趣和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因素,是行动的动力,而动机又产生于人的兴趣和需要。基于两者紧密相连的关系,我在本学年度就所教的七年级5个班的学生进行学情分析,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分析如下:1.依赖性强;2.自我约束能力差;3.模仿能力强;4.好奇心强。在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普遍存在体质较弱、运动技术较差的现象,因此在体育课中会出现易兴奋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对于说教过多、技术要求高的教学,因其理性思维还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兴趣;相反,对于直观的、易于模仿的感性思维的内容比较喜欢,学习的兴趣也高。
  三、完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和方法要轉变,是不断探索的一个长期发展方向,课堂教学是贯彻与落实新课程的主阵地。根据新课标要求,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拘泥于某一种形式,要把教什么变成学什么,把怎么教转为怎么学。因此我们力求在教学中要做到:备课“细”字突出,“一标”明确――课标;“双基”扎实――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三点”明确――教材的特点、重点、难点;“三路”清晰――教路、学路、教师的思路;讲课要“精”字突出――精心设计导语和板书,精心安排教学环节,精心选择教学方法,精心使用教具、学具,精心指导学习方法,精心设计练习层次、过程。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体育课堂上并不缺少乐趣,缺少的是我们老师开采情趣的心眼!缺少的是关爱到每一位学生,去挖掘学生深层的潜能!“相信潜能,充满期待”,今后的教学中,我愿意尽我所能,让真挚的情感在体育课堂恣意流淌,让细微的爱心在学生心田纵情穿行,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与众不同的兴趣特长,让体育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其他文献
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作为土壤中的一类有益微生物,其菌丝体可以侵入陆地上90%以上植物根系细胞组织内部,在皮层细胞中产生泡囊、丛枝等结构,与其形成共生体——丛枝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s,AM)。植物将部分光合产物以碳源的形式输送给AM真菌,而AM真菌借助其发达的菌丝网以及菌丝桥结构为植物吸收并提供更多的水分和养分,同时还能提高寄主植物对环境胁迫的抗逆性[1],即AM真菌与寄主植物形成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
温州蜜柑宫川是浙江省主栽品种之一,其果实色泽鲜艳,酸甜适口,且营养丰富。柑橘生产中,果实品质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品种[1]、砧木[2]、光照强度等。而果实品质是果树种植效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提高果实品质尤为重要。研究报道,果园在适宜的时期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地面覆盖,可改善果树冠层的微环境,达到控水、减少土壤养分流失、改善果树光照等效果,进而促进果实着色和糖分积累,提高果实品质和商品性[3~5]。目前,地膜已在苹果、柑橘、桃、葡萄等果树上广泛应用[6~9]。
近年来,红美人杂柑虽然已成为浙江省主栽杂柑品种,但栽培历史仍较为短暂。且由于浙江省历来以种植特早熟、早熟柑橘为主,在生产栽培及修剪控果上以培育中庸偏弱势树体,以获得高品质果实这一技术应用在红美人杂柑种植上易出现挂果量过多、树势早衰、外观与内在品质下降等问题。为了更好的指导红美人杂柑生产管理,了解不同挂果量、结果部位、单果重等因素对红美人杂柑综合品质影响,特开展本次试验研究。
常山胡柚又称常山柚橙[1],是浙江省常山县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种植面积7.13×103hm2,年产量13.6×104 t,三产总产值15亿元,其中胡柚青果制备的衢枳壳、胡柚籽等加工产品年产值2.3亿元。7月份采收的胡柚青果主要由生理落果、人工疏果(畸形果、小果)产生。由于青果制备的干燥品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较高,因此口感带有苦味,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开发[2]。
浙江省湖州市位于北纬30°22′~31°11′之间,是浙江省的北缘城市,也是柑橘栽培的北缘地区。湖州早有柑橘栽培,但因为气候条件限制,并没有形成规模产业。爱媛28号是是一种优质的早熟杂柑品种,商品名‘红美人’,该品种果面浓橙色,果肉极化渣,高糖优质,有甜橙般香气,在浙江11月下旬成熟,延迟至12月上旬采收。湖州市于2015年引种,并在南浔区开展大棚避雨栽培试验,2017年首次挂果。近年又恰逢湖州市大宗水果种类(葡萄)效益日渐萎缩,果农急切想改种换代,政策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服务等状况下,红美人在湖州市发展迅
【摘 要】在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特征,已日益引起了现代教育者的重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发挥教育的功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是体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谈些基本认识,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个性;素质教育;小学生  一、从素质教育看学生个性的培养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教育技术、体育课程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必然,而体育教育作为一个基础性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参与和优化,如何使信息技术与体育课教学的有效的运用,是在于精与合理,而不是多。信息技术在体育课学科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模式的体育教学中老师与学生之间教授与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使体育课的表现形式更加多种多样、简单易懂,新鲜别致。  【关键词】体育教学;体育教育;信息技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新形势背景下我国体育教育专业面临着的挑战与的机遇并存以及社会发展对体育教育专业需求变化入手,对新形势背景下体育教育专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新形势背景下结合体育教育专业的实际情况,并根据社会需求,构建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策略,旨在为体育教育专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新形势;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我国体育师资方面的培养历史悠久,
期刊
‘翠香’原名‘西猕9号’,是西安市猕猴桃研究所和周至县农技试验站于1998年在原就峪乡后就峪村山沟南向坡发现的优株,于2008年3月通过陕西省果树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6年2月引进该品种进行试种,现将其在衢江区的主要生产性状表现与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主要生产性状引种试验猕猴桃园属红壤缓坡地,海拔高度90 m左右,株行距2m×3 m,种植密度110株/667 m2,定植时每株施有机肥15 kg作基肥。水泥立柱铁丝平架栽培。2019年试果,2020年全面投产。
残障模式是人们理解残障、看待残障者并选择相应行动策略的参照框架。基于范式转换的视角,提出残障模式的代际演替说,代内的修正、完善与代际的互动、整合造就了残障模式的复杂演化格局。以医学模式为代表的第一代残障模式从“疾病”视角转向“健康”视角,以社会模式为核心的第二代残障模式在反对社会压迫、消除社会障碍的运动中凸显对残障者的主体性、权利、能力与自由的认识。在吸收前两代残障模式合理观点的基础上,第三代残障模式即人类发展模型应运而生,它聚焦残障者的健康剥夺与能力扩展,以开放性姿态涵纳残障的多维决定因素,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