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设备操作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

来源 :科技与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QR7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我国各企业对于数控设备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但是在我国企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数控设备操作人员与相应数控设备的专业维修人员的需求量大、人员匮乏的现象也为我国的企业发展带来也一定的隐患。
  【关键词】数控设备;人才;培养
  1、引言
  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相应的人才,对于数控技术来说也是一样。由于现今数控设备有着科技化、复杂化的趋势,所以想要对其进行很好的应用,就缺少不了相应的人才对其进行操作,同时由于设备使用过程中避免不了出现一定的问题故障,所以也缺少不了相应的优秀维修人员对设备的良好运行进行保障。近日,笔者所处企业的重型发动机厂、工程发动机厂新进近百台数控设备,这些设备在为企业带来更高产量的同时也对相应的操作及编程人员提出了更高的需求。这就使我们进一步对数控技术人员的培训工作进行了重视。在本文中,将就我国目前数控设备操作人才的培养方式现状以及解决方案进行一定的分析与探讨。
  2、我国目前企业中数控工作现状
  2.1企业数控设备应用现状
  在对我国数十家集团公司进行调查后发现,在我国目前的企业中,设备利用率不高和设备完好率不足是存在的两项主要问题。其中,对设备利用率产生主要影响的原因主要有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不足、编程人员的能力不够、企业生产任务规划不合理以及企业设备的维修能力欠缺等等。其中对设备利用情况影响最大的就是操作人员的水平问题。而对于设备完好率产生主要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维修人员技术难以达到要求、维修力量不足、设备本身的老化以及设备操作人员的操作不当等等。在这些因素中,对设备完好率影响最大的就是维修技术水平的参差不齐。从以上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目前数控设备企业中,最缺少的就是合格的操作及维修人才。
  2.2企业数控人才现状
  经调查,从数控人才的学历情况来看,在数控人才中,中专以下学历的占全部人数的52%,大专学历占全部人数的36%,本科学历占全部人数的8.5%,本科以上的学历则仅仅占3.5%。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在我国目前的数控人才中,高职技术教育所培养出的人才占据着我国现今数控技术工作的主力位置。
  而从人才的来源方面来看,应届大学生和社会招聘的人才占据着两大位置,剩余的小部分人才是由用人企业自身进行培养的。从这里可以看出,由于应届毕业生虽然在学校中掌握了一定的专业学科水平与对英语及计算机应用的能力,但是由于其在学校中缺乏一定的实际操作经验,对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有着一定的距离,所以需要通过企业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入职培训,从而能够满足工作的实际要求。同时也可以看到,由于企业直接对毕业人才进行培养的代价成本是非常高的,这就给社会上的高职院校带来了相当大的空间。
  最后从数控人才在企业中的工作岗位来看,数控设备的操作人员与编程人员依然占据着较大的比重,同时数控的维护人员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中数控技术的综合性人才逐渐增多,这是由于随着行业的发展,单方面技术的数控人才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具备多项能力、多种技术的综合性人才是未来企业数控工作的发展重点及方向。
  3、适合当今形势的数控人才培养方案
  3.1人才培养方案
  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分析之后,就应当依据社会环境的发展方向以及各数控应用企业的用人要求,有针对性的制定出对数控设备进行操作与维修人员的培养方案。在这里,我们应当树立起以就业作为最终目的的培养目标,要确保数控设备专业的操作方向与维修方向的毕业生在走出校门就业的初始阶段就能够有能力胜任数控设备的调试与初级岗位工作。在工作岗位工作几年之后,就能够有能力做好机床维修、机床调试等更需要技术能力的岗位。
  3.2课程建设方案
  对于课程的合理建设也是对数控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对国内外相关领域先进的理念进行学习之后,再将其同本校以及我国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建立出一套行之有效、适合我国人才需求的课程模式。目的就是要能够培养学生兼操作、维修、编程、管理知识技术于一身的综合性课程体系。并在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讲解的同时适当的安排相应的实际操作课程,在对企业工作任务进行模拟、设备问题还原的过程中,使学生的操作动手能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培养出学生的“工学结合”,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动手能力得到共同进步。
  3.3教学模式方案
  3.3.1实行人才的订单式培养
  学校对人才进行培养,其最终目的就是将其直接输送给企业。所以在培养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循以就业为宗旨的理念。通过实行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则可以增强学习内容的专一性,避免出现课程学习的盲目性。在对学校同用人单位的要求进行了解掌握之后,就可以更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专业的培养,对企业中需要用到的各项能力水平进行加强。通过这种方式,当学生走出校园,踏入工作岗位的同时,就能够很好的进行企业需要的各项工作。
  3.3.2组建联合班输送模式
  针对社会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学校可以对此建立起一套专业的培养输送模式:在学生经过两年的基础学习之后,在第三年就可以依据学生的能力情况组建起“联合班”。在这个联合班中,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培养。可以由企业派遣几名技术专家对学校的课程安排进行指导,并结合用人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学校的教学方案进行制定。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安排,在使其对多项技术进行掌握的同时安排其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所进行各项操作、设计、检测、维护等实际工作。从而培养出学生的高素质与综合型能力,进而能够更好的为企业进行服务。
  4、结束语
  总的来说,对于数控技术专业人才进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企业与学校应当严格依照实际情况,加强合作,制定出良好的数控技术人才培养方案及用人的双向协议,从而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数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伍振铭,龙永莲.高职数控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模式探索[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1)
  [2]李庆,马进中.数控技术专业调研报告[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正德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专业组,马金平.以高技能人才培养为核心目标推进专业建设——数控技术专业建设实践与思考[J].正德学院学报,2009(02)
其他文献
1、基于CATIA软件的三维线束设计介绍  CATIA(Computer Aided Tri-Dimensional Interface Application)是上世纪70年代,由法国Dassault宇航公司开始开发,并应用于航空工业。随着电气功能日趋复杂得应用于汽车上,连接电气设备的汽车线束越来越多,而线束走向,固定及线束绑扎的美观性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车的布置规范。引入三维线束设计是解决线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