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精神揽萃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ima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谷城文选》收录了作者自一九二四年到一九八九年六十余年在各个历史时期多种学科领域的主要代表论著(长篇专著除外),比较系统地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及学术发展过程。
  收入文选最早的论著是写于一九二四年的《生活系统》一书。这部哲学著作,可视为作者整个学术思想体系最初的哲学基础。它是有感于五四以后的不少青年,不去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本身,却来侈谈“人生观”而作的。作者认为,现在不可再蹈前此的错误了,即不去“先把生活本身弄个明白”,却“笼统含糊把什么人生观毅然决然地提出。”并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从而构成其一生学术思想之本。
  正如作者在此著八九年新版“序言”所说:“生活系统是我甘余岁时写的,讨论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问题,颇像生态学,实则是批评温德心理学的。温德以为人的心有三方面,曰:知、情、意,以为知情意是并立的三种。我则不然,以为心只有一个,然在时间的进程中,可有不同的三阶段。作者在对温德批判的基础上建立了自己新的哲学思想体系。他打破了温德所谓人脑是情、智、意三者并存的整体,而认为情、智、意是人脑三个连续的过程,并将人类的科学生活、艺术生活、信仰生活三者分别与智、情、意相对应。“科学的生活,是以我御物的生活,我与物相竞争的生活。”而艺术的生活即自然的生活,是“物我浑融的生活,不知其然而然的生活,无所为而为的生活”。所谓“信仰的生活”即在福、祸多变的社会,必须立住一种信仰,“依着信仰,向前走去”。这三种生活不是并行的,而是前后相续的。因为一个人不可能同时过多种生活,而只能过一种生活。因而这三种生活只能构成前后连贯的循环。
  
  这种科学、艺术(自然)、信仰三者的轮转关系,这里说得很明白:
  
  由我们研究的结果看起来,生活之全体,是变动不息的。其状态是时时变换的。物我浑然一体之境,有时不能不折入痛苦难堪之境。痛苦难堪之境,绝对不能不折入纯粹思想之境。纯粹思想之境,绝对不能不折入信仰之境。信仰之境,绝对不能不复入物我浑然一体之境。生活是这样轮转一次,便是进化一周。轮转不已,便是进化无穷。
  
  这样,便完成了他的一个基本哲学命题:知是“物我分显之境”(科学),意是“心理行动均有定向”之境(信仰),情是“物我浑融一体之境”(艺术)。这正好是一个正、反、合的命题,所谓“无差别境界”即是一个合题,它是事物矛盾运动的最终结果。但这一“无差别境界”却曾受到误解和围攻。其实作者解释得很清楚:“‘无差别境界’的提出,是反对艺术无冲突的,故曰:无差别境界,不仅没有艺术创作,而且没有一切创作的活动可言。‘反对者把这个用意搁在一边,专门来谈‘无差别境界’或不矛盾境界的本身到底有没有。这样讨论也是可以的。照我看,不矛盾的境界是有的。”作者认为,各种矛盾一旦解决了,都有一个暂时的不矛盾阶段。宇宙不是一块铁板,是由不矛盾与矛盾构成的。因此,“不矛盾或无差别境界在自然界或社会中或历史上都有地位。”(见《关于<艺术创作的历史地位>》)我认为,应把他的哲学思想作为一个完整动态系统来了解,才不至于曲解人意。收入文选的《所谓意境》是两年前所写的一篇短文,他说,凡存在变化之物,均含正、反、合三阶段。正指社会现实,反是对社会现实劣习弊端的批评、改造。反掉缺点、毛病得到一种较原有现实更高、更好的现实,“这样的新东西,就是理想,就是合。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就成为历史;在艺术作品实现,就叫做意境。”由此可见意境就是一种艺术境界,一种“物我浑融”的无差别境界。这正是周先生早年将生活分为科学的、信仰的、艺术的即智、意、情这样一种前后相衔接,循环无穷的动态结构,对用以解说“意境”的新创。以往的各家多从静态来界定意境,唯独周先生却从事物辩证发展的正、反合题上来解释它,这种动态结构的认识,使一个被搞得复杂化的艺术问题,得到了通俗的解答。
  由此看来,作者的学术思想,几十年来虽得到很大的发展变化,但他在《生活系统》中所建立的这个循环动态结构的哲学体系却是一以贯之的。
  收入本书的“各篇皆争辩之作”(见本书序)。读后不仅深入了解了作者的观点,而且也对各家之说及争论的大背景有所了解了。至于收入“文选”的《史学与美学》一编中的美学部分,则是在我国五、六十年代延时已久的美学大讨论中,作者的又一争辩之作。在这场“时代精神汇合论”和“无差别境界”的大论战中,作者独对众矢,坚持一家之言,这种学术胆识,是值得钦敬的。我们不必都去同意作者的学术观点,但这种独树一帜的学术品格足以昭示来学。
  
  (《周谷城文选》),辽宁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年八月第一版,〔精〕11元)
其他文献
中国现在需要一场伤筋动骨的深刻改革,让政府回到监管本位上,让市场、交易所和证券公司回归到市场本位。开篇请允许我先提一个简单的问题:“是什么造就了一个具备企业家精神
卢森堡阿尔贝德公司订购了 1套中型轧机。该项目由德国SMSMeer公司总承包 ,将建设在卢森堡Esch -Belval;此外 ,德国迪林根公司提供辅助设备和轧机安装 ,法国Pertuy结构公司承
我一向以为,学好哲学,除了得啃经典名著而外,还须得读几本出自大家手笔的哲学史著作。读这类书所能获得的益处是读通常我们见到的那些哲学史教科书难以替代的。在教科书中,思想常常已经形容枯搞或支离破碎了,剩下的只是对观点和史料豆腐干式的拼排。而在前者那里,你却能把摸到思想鲜活活的脉动。贺麟先生的《五十年来的中国哲学》,当之无愧地是应算在大家手笔之列的。  贺先生的这些文字写于也已差不多五十年前了,主要论及
上海市首届史学理论讨论会于1991年11月下旬在崇明举行。这次以“时代与史学”为中心议题的会议由上海社联《探索与争鸣》杂志社主办,上海市历史学会、华东师大史学所、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市级机关分校、复旦大学历史系,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上海师大历史系、上海大学文学院历史系,上海交通学校、上海人民出版社历史编辑室、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社会科学》杂志社,《华东师大学报》编辑部、《历史教学问题》编辑部、华东师大《当代研究生》编辑部等单位联合发起。与会的50宗位专家学者就对代与史学家的历史使命,中国近代以来的史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中国画家 陆春涛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Chinese artist
期刊
<正> 1990年10月20日至21日,日本伦理学会在东京都法政大学召开第41次大会。笔者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据了解,这是中国学者首次参加这样的会议,现将这次会议概述如下。 日本伦理学会1950年成立,现有会员993名。主要是伦理学的教学和科研人员。该会每年召开一次大会,集中讨论伦理学的研究进展情况,可以说,每次年会,都是日本伦理学界研究情况的基本反映。本次会议的共同研究课题为“英国的道德哲学”,有近30名学者都是围绕着这一内容,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探讨了英国道德哲学的发展情况、英国伦理学家
自2007年我国推行公务卡制度以来,覆盖面不断扩展,在规范公务支出以及减少现金使用方面获得良好成效。为充分贯彻落实2012年国务院第五次廉政工作会议提出的全面推行公务卡制
<正> 黑龙江省暨哈尔滨市社会学学会于1980年6月10日建立,迄今已届满十年了。在这十年中,社会学经受了考验和锻炼,并在黑龙江这块土地上扎根、成长、壮大。 一、社会学在黑龙江的建设和成长 1979年3月,我国恢复和重建社会学。但是在黑龙江无论是旧中国,还是解放后直到1980年6月之前的新中国,社会学始终是一个空白地带。十年来,社会学在黑龙江得以成
Aim:To investigate whether the measurement of serum zinc may improve the detection of prostate cancer(PCa)inmen who had 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lev
<正> 1979年3月16日,胡乔木同志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会议筹备处召开的社会学座谈会上,正式提出中国社会科学院要成立社会学研究所。3月18日,中国社会学研究会成立,在第一次理事会上,与会理事一致拥护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社会学研究所的决定,从此开始了社会学研究所的创建工作。1980年1月18日,经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成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1985年原青少年研究所的大部分研究人员调到我所,以后又经过逐步发展,使我们社会学研究所达到了今天的规模。所以今天我们的纪念会有双重的意义,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