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职业礼仪教育对公民“循礼”习惯养成的作用

来源 :教师·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yspark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公民职业礼仪的具体践行,就是公民“循礼”习惯的养成过程。职业礼仪教育和“循礼”认知行为习惯的培养,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构建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必须把循礼与专业技能的培养、循礼与职业形象的塑造、循礼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才能保证职业礼仪教育的实效,养成公民循规蹈矩的职业秉性,实现主体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职业礼仪;教育;循礼;形象塑造
  
  礼仪认知和行为两个方面,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以建立和谐关系为目标的,符合“礼”的精神的行为规范、准则、形式和意识的总和。在职业礼仪教育和公民形象塑造过程中,规范和践行职业礼仪就是要求公民“循规蹈矩”,循礼仪准则之礼,蹈礼仪规范之仪,简单来说,就是要求公民学会“循礼”,养成践行“循礼”的行为习惯。在我国深化改革、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的伟大事业中,加强公民礼仪素质教育,使之养成循礼的行为习惯,是理论和实践都亟需强化的课题。
  
  一、加强职业礼仪教育对培养公民“循礼”习惯的重要性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循礼有着悠久的传统,现代社会仍然需要通过礼仪的教育与践行,以便人们彼此之间沟通思想、联络感情、增进了解,循礼已经成为现代交际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几千年前的荀子就曾说过:“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孙安邦《荀子》,2003)对一个人来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而对一个社会来说,礼仪则是—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和文化多元性更要求人们必须懂礼仪、会运用礼仪,因此礼仪教育已经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现代企业要求人才不仅要具有精湛的业务技能,而且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能力,包括礼仪素质能力、循礼能力和个人形象塑造能力。所以,在对公民的礼仪教育过程中,加强职业礼仪教育,使公民养成循礼的行为习惯,就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1.职业礼仪教育是公民道德建设的
  需要
  国务院2001年10月公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礼仪与道德具有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辩证统一关系,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道德是礼仪的内在灵魂,二者具体地统一在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之中。因此,加强公民职业礼仪素质培养,不但是培养公民完整素质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道德文明建设的需要,对提高国民素质、优化社会风气、落实和谐社会目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2.职业礼仪教育是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需要
  礼仪属于道德体系中社会公德的内容,礼仪教育虽然不是德育的唯一内容,但却是德育工作中十分重要的内容。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是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职业礼仪已经成为礼仪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职业礼仪培养,公民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落实到具体内容上,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标才能实现。
  3.职业礼仪教育是适应职业文明发展的需要
  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正是职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程度标志。这对于经济实体和众多的企业来说,就更需要积极适应这种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而这种转变总是需要具体的人去实施和操作,这些实践者如不懂得现代的社交礼仪,就很难在市场上站稳脚跟。所以,职业人需要提升包括职业礼仪素质在内的所有素质,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良好的礼仪认知、循规蹈矩的行为习惯,能够改善和提升一个组织的形象、提升一个组织的生命力,有助于提高一个组织的经济效益,推而广之,就可以促成社会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市场经济的氛围下,公民礼仪素质的培养不仅是为了个人顺利步入社会,也是为组织事业的发展做准备。而社会文明的发展有赖于社会肌体组织的健康发展,所以,对公民的职业礼仪培养和形象塑造,正是适应社会文明发展的实际要求。
  4.职业礼仪教育是塑造个人职业形象的需要
  对个人而言,讲究职业礼仪,言行注意“循礼”,养成循礼行为习惯,既能有效地提升个人素质,塑造良好的职业形象,又有利于人际沟通与交流,同时有利于维护所在组织的形象。因此可以说,职业礼仪素质教育和循礼习惯养成,既是公民社会交际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自我实现的需要。从行为理论看,一个行为主体要使它的内在心理目标社会化,必然借助一定的行为方式,其中包括职业礼仪所涵盖的举止行为、衣饰谈吐、待人接物等内容。所以,循规依礼,养成职业礼仪素质,也是职业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需要。
  概括起来,职业礼仪教育与循礼习惯养成,在职业交往与人生历练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的音符,是一门社会平等的艺术。从职业修养的角度来看,职业礼仪是一个人职业素养的外在表现;从职场交往的角度来看,职业礼仪是一种交际方式或交际艺术,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示人以尊重、友好的习惯做法,是一种相互沟通的技巧。说到底,职业礼仪和循礼习惯就是一种职业情商,是一种循规蹈矩的职业秉性,在职场中尽力培养这种良好的职业秉性,有助于取得事业的成功。
  
  二、培养公民“循礼”行为习惯的途径
  
  那么,在职业礼仪教育和公民形象塑造过程中,如何养成公民“循礼”的认知行为习惯呢?
  1.将循礼与专业技能的培养相结合
  职业人格的魅力来自于个人所具备的优秀职业品质。社会上千千万万的、具备良好专业技能的职业者,其专业技能的形成和优秀品质的养成,主要来自于自身的努力和职场的培养。遵循职业礼规是基本的职业品质,也是基本的职业要求。孔子曾说过:“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礼是各种美德的标准和底线。在孔子看来,光有美德“恭”“慎”“勇”“直”还不够,还需要“约之以礼”。否则容易让美德走样。礼仪与职业形象的塑造息息相关,两者不可偏缺。善于发现和顺应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运用职业礼仪的每一个细节,可以给自己和组织提供难能可贵的良机。
  职业者要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必须结合专业技能的要求加强职业礼仪的训练。职业礼仪和其他礼仪一样,必须通过反复的练习甚至强化训练才能形成。这就需要坚持灵活多样的、有效的原则,将循礼实践和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将强化训练与日常训练相结合。强化训练的方法可采用个体训练、群体训练、情景训练、反馈纠偏训练等,循序渐进求得效果。比如个人形象的设计的训练,则可以从掌握仪表修饰的方法开始,通过目光、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的展示,求得亲切、真诚、老练、潇洒的第一印象,为交往和公关活动打下基础。日常训练则依赖于工作中各个环节的相互交融与配合。
  在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中,学习职业礼仪的基本规范和知识,养成循礼的习惯,能够帮助我们掌握职业交往技巧,积累职业交往经验,学会遵循相互尊重、诚信真挚、言行适度的原则,有助于提高人的职业自信和自尊,有利于避免不良情绪的产生,使职业人的专业技能发挥如虎添翼。
  2.将循礼与职业形象的塑造相结合
  职业形象是对产品和服务的一个有力补充和完善,它包括组织与公众的信息沟通、管理水平、企业文化和员工的精神面貌等。职业形象是人们对行业的识别、比较、评价和选择的信息集合,能够影响人们对行业的理解和态度。因此,各行各业力求通过形象管理来向公众传递“美好形象”的信息,从而使组织形象深入人心。从业者是行业形象的软件,从业者的礼仪素质与被服务者的精神感受中最敏感的那一块直接相关,是提供优质服务的标志之一,因而在行业建设中备受重视。在职业礼仪教育中,应该将循礼与职业形象的塑造结合起来,使受教育者掌握与职业形象相关联的礼仪技巧,以便塑造良好形象、凸现个人竞争力,获得竞争优势。
  一般而论,职业形象塑造是一个综合的范畴,包括仪容仪表、语言谈吐和行为举止的整体和谐。它要求职业者能够娴熟地掌握社交礼仪,通过语音、举止、姿势动作等传递自信、昂扬、妩媚、潇洒、优雅等多种信息,形成有文化、有内涵的职业形象。在职业形象塑造中,最重要的是个人职业定位的问题,扮演什么角色,在不同环境中体现什么身份,都需要准确定位,然后根据要求设计自己的仪态、表情、举止动作、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的方法等,在遵循礼规中做到干什么就要像什么。结合循礼进行职业形象塑造,丰富了塑造活动的内涵,对公民素质形象的优化很有实际效果。
  3.将循礼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相结合
  职业素质包括了职业人必备的思想、知识、技巧等素质。在现代社会中,职业素质是用人单位选用人才的重要标准,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职业素质可以有意识地内化、积淀和升华,随着学习、工作和环境的影响,这种素质是可以继续提高的。衡量一个人职业素质的好坏,不仅仅要看他的身体状况,更要看他的思想觉悟、心态表现、文化涵养和道德品性等。身体素质有先天的因素,而精神的东西则需要通过专门的方式培养训练才能形成和完善。循礼作为一种行为,本身就是素质的训练,而把循礼与职业素质的培养结合起来,能使职业素质养成更具实质性的内容。
  礼仪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由社会公共领域向职业领域扩展,成为职业规则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职业有着不同的礼仪规范和准则,它们都属于职业规则的内容。如公务礼仪、商务礼仪、服务礼仪等,都是行业的礼仪规范,都具有职业特征。正由于礼仪是职业规则和仪式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礼仪素质就成了职业生涯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素质。在“塑造行业形象”成为社会时尚、各行各业都将形象工程当作头等大事来抓的背景下,从业者的礼仪素质直接关系到组织的形象档次与效益,因而备受重视。所以,对公民进行职业礼仪教育,把循礼与职业素质培养结合起来,既是职业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更是职业道德的实际需要。
  总之,职业礼仪培养和循礼习惯的养成需要所有公民深刻认识其重要意义,自觉接受熏陶、历练,在人生过程中不断实践。而在公民礼仪教育过程中,把循礼的认知行为培养与专业技能培养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形象塑造结合起来,更易于形成个体循规蹈矩的职业秉性,促成主体身心素质的全面发展,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许广玉.礼仪教育:增强德育时效性的必要环节.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4,(3).
  [2] 孙乐中.实用日常礼仪.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3] 黄富峰.德育思维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4] 吴克霞.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价值功能.中学校长,2007,(2).
  [5] 刘维娅.礼仪教育德育的起点.师道,2007,(4).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行为人用石头砸伤高速路上行车人的,砸车行为是不法状态,具有相当的危险性,侵害了法益,应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如果行为人未满16周岁,不能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但造成人员伤亡结果的,可以按照故意伤害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关键词: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 不法状态 故意伤害  [基本案情]2013年4月17日晚9时许,徐某某(生于1997年4月)邀约秦某某(生于1996年9
<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迎来新征程,对进一步健全完善检察权运行机制,提供更多更实更好的"法治产品""检察产品"提出更高要求。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
本文立足于当前制约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的“行政化”这一核心要素,从法治视角厘清二者关系,深入剖析原因,并从八个方面指明“去行政化”的改革路径。希冀借此助推检察官办案责
在学校建立的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设计实践教学中。仿真职业情景化工作室主要是通过实践,通过不同的课题将整个设计工作流程按工作实际解
通过具体改造项目,对具有办公室与实验室功能的综合性建筑高能耗问题提出了分析思路、解决方案。兼顾空调系统、通风系统两方面相互影响,既满足办公区域的环境要求,又满足实
本文以昆明市的能源消费量为预测对象,采用现如今较为流行组合模型进行预测,本文在根据所选数据特点基础上,建立GM(1,1)模型与马尔科夫预测模型(以下简称灰色马尔科夫模型)的
基于68个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全同胞家系,采用混合线性模型和约束极大似然法对日本囊对虾生长性状进行遗传参数的估计。结果表明:1)45日龄、75日龄体长性状的遗传
国家检察官学院综合教研部先后组织青年检察官班学员到北京市朝阳区、石景山区、昌平区检察院进行现场教学,受到学员欢迎与好评。通过学员的两篇文章《检察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曹刿论战》是一篇传统的课文了,记得二十年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很是钻研了一番教材,看了很多的参考资料,这其中也包括大家对这篇文章的解读。当时对文章中的“小大之狱,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