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IO理念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来源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z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CDIO教育理念是将工程理念(构思、设计、实施、运行)应用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大众、结合专业、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文章研究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分析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借鉴国外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和实践,从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师资队伍、课程资源、实践平台、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并实践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的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CDIO理念;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实践平台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9)04-0020-06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教学理念,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1],在高校广泛深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主流。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教育部表示要把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3]。但目前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不够紧密,存在与实践脱节、实践平台短缺等方面的一些问题[2]。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软件技术专业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过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工程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在课程体系、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全方位进行探索研究,以项目驱动方式开展教学,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分层分类模式实施协同育人,注重培养学生较强的项目设计开发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表达能力,以培养出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创新创业理念、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基础
  如图1所示,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基础分为国内理论基础和国际教育影响两方面,国内创新创业理论基础分为国家层面推动创业教育和系统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两方面,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分为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广义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和以美国为代表的狭义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1.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理论基础
  (1)国家高度推动创业教育
  我国的创业教育理念发端于邓小平同志1980年1月16日在中共中央召开的干部会议上做的重要讲话:“要有一股子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向干部和群众进行教育,一定要艰苦创业”[4]。邓小平同志的“艰苦创业”教育理念是面向大众的“大创业教育观”,实际上就是一种全民性的创业教育。江泽民同志在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闭幕式上提出的“64字创业精神”[5],正是邓小平艰苦创业精神的延续发展。李克强同志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更是将全民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推动发展到新高潮,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姿态。
  (2)创业教育理论体系
  中国创业教育史上最有影响力的是胡晓风的“融汇三方”创业教育,胡晓风最早明确提出“创业教育”概念,并构建了比较完整的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体系。“融汇三方”的创业教育理论体系是指:①将马克思主义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主张创业教育是整个生活的教育[6]。②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融入创业教育体系。提出创业教育是整个生活的教育,要注重民主教育、全民教育、全面教育和终生教育的有机结合[7]。③胡晓风的创业教育模式是邓小平艰苦创业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影响
  (1)英国等欧洲国家的广义创业教育:Enterprise Education
  英国等欧洲国家以及联合国所倡导的是Enterprise Education,侧重强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事业心、进取心等,其实施过程更为关注诸如决策能力、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等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8]。
  我国于1990年在北京、江苏、四川、河北、辽宁进行了为期五年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这一项目使大创业教育理念得以落实,使得大创业教育不仅仅局限于高等教育,还推动到大中小学各个教育阶段,并且还催生了中国创业教育学的初步形成与发展。
  (2)美国的狭义创业教育: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以美国为代表倡导的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侧重新企业创办与管理,其教育内容主要是围绕商业机会识别、新企业管理、创业资源整合等展开[8]。
  1998年首届创业计划大赛在清华大学举办,其参照了麻省理工学院的商业计划大赛,这标志着国内高校创新创业的开始。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实施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002年教育部在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教育试点。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提出建设中国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影响推动下,国内高校以“挑战杯”及创业设计类竞赛为载体,以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为依托,以大学生创业基地(园区)为平台,以搭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为抓手等,开展了各类创新创业教育。
  二、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1.国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发展较快,整体上呈稳步增长趋势,中国知网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文献数量统计情况如图2所示,2000年到2009年间创新创业相关文献还较少,发展较为平缓,说明该时期创新创业教育开始得到国内学术界的关注且相关理论逐渐建立;2010年至2014年创新创业相关文献数量呈现增长态势,说明该阶段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迅猛发展;2015年至今,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文献数量出现爆发式增长,意味着该阶段国内创业教育的相关研究进入成熟发展阶段。
  百度学术以及中国知网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近五年内关键词主要包括大学生、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专业教育等,在创新创业教育主题下各关键词研究热度趋势如图3所示,关于高职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文献占最多数,其次是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专业教育。这表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研究对象是高校,研究的内容主要聚焦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以及创新创业教育制度体系的完善:①关键词主要是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高晓杰等[9]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界定、意义出发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六个方面的综述。马永斌等[10]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着手,提出“大学—政府—企业”生态网模式解决创新创业教育问题的具体思路。②关键词是高校、高职院校、大学生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杨晓慧[11]研究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主要挑战、科学定位与创新发展问题,认为我国高校创业教育面临专业化、一体化、科学化发展方面的挑战。③关键词是课程体系、专业教育。朱益新等[12]提出在正确合适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课程体系目标的引领下,把握好四条构建原则,以“平台 模块”为课程体系的结构模式,合理设置各类型课程,确保课程体系产生实效。曹继鹏等[13]提出创新创业教育实质上属于素质教育范疇,但应当以专业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才能使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针对性。   2.国际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是发端于美国商学院的“新企业创办教育”模式,是以“新企业创办”为主要目的的创业教育,后来发展到以“创业的就业促进效应”推动创业教育发展。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覆盖到所有层级的学校,包括中小学、研究生。哈佛大学等不仅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还培养从事创业教育教学的硕士博士。
  英国政府为了推动大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实施“大学生创业项目”,随后又推出“高等教育创业”计划,从政府层面提供创新创业教育政策资源,成立大学生创业委员会、科创中心等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培养大学生“双创”意识、“双创”能力。
  德国政府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成为创业者的熔炉,大学生就业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社会的事情。德国政府在全国25所高校试行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核心课程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相继推出“EXIST”项目、“EXISTII”和“EXISTIII”计划,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
  国外创新创业研究如:Oosterbeek H等[14]使用一些工具方法分析了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技能和动机的影响;Fiona Wilson等[15]根据样本数据来比较性别、企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图对创业教育的影响;U Hytti等[16]探讨了四个欧洲国家的企业教育的构成,提出了一个概念模式,用于捕获企业教育计划和计划的各种目标,该概念模式用于对来自奥地利、芬兰、爱尔兰和英国的50个企业计划的目标进行分类。
  三、软件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全过程,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4个方面着手,以项目驱动方式开展教学,以产教融合和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职业人才,以分层分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协同育人,从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全方位构建运作顺畅的软件专业双创人才培养模式。
  1.结合专业教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软件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突出专业人才的知识交叉和复合型能力结构的培养,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实现这一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支撑是课程体系设置。将创新创业教育与软件专业教育融合,科学设置各个教学模块,围绕产业需求和技术发展方向,在课程中融合软件行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将企业真实项目引入课堂,在理论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软件专业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以全面发展为目标,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全方位融合覆盖的课程体系。指导思想是以项目驱动、重实践操作、以赛促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软件专业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如图4所示。
  (1)通识教育平台课程模块
  通过面向全体学生的始业教育、《大学生创业基础》《就业指导》课程,以及相应公选课等,培养学生的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在课程中注重与专业结合,培养学生在专业中的创新创业意识。
  (2)专业平台课模块
  把IT最前沿知识、技术、方法融入课程,课程最后1、2周的课时加入创新创业基础训练,通过项目方式既完成课程的所有知识点梳理、归纳,夯实基础,又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例如在《HTML5应用开发》课程引入电商网页项目,让学生在需要完成的大作业项目中,从教师推荐的各类自学资源萌发制作一个汇集所有学习资源的分类网站,让自学更简单方便,于是自主深入学习Bootstrap框架完成响应式的学习资料网站,也有学生萌发出要制作一个将所有学生作品集中展示的网站,既方便以后学生观摩学习,又方便教师评价整理。
  (3)岗位课模块
  软件技术专业分Java开发岗、Android开发岗、前端开发岗以及UI设计岗4个岗位。学生可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岗位成长路线学习实践。把IT最前沿知识、技术、方法融入岗位课程,课程最后1、2周的课时加入创新创业基础训练,这里的创新创业基础训练是按岗位区分的。例如Java开发岗的基础项目训练是从前端页面的制作到后台功能的完成,UI设计岗的基础项目训练是网页端、手机端的程序界面设计。在不同岗位中加强交流合作,将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较好的学生(如Java开发岗)与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较好的学生(如UI设计岗)汇聚在一起,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各类程序设计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打下坚实基础。
  (4)实战课模块
  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引导学生从创意设计、发现问题、分析解决、归纳总结、优化提升等各方面进一步提升软件设计开发的综合能力以及创新创业能力。例如Android开发岗的实战课程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出租车管理App(见图5),在项目开发中融入版本控制、过程管理、项目开发各阶段、相关文档要求、质量控制、优化运维等全过程。融入创新创业理念,引导学生从当前社会关注话题和工作生活需要等方面着手,完成大作业项目。积极推行以赛促教模式,鼓励引导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多媒体大赛、程序设计类大赛、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大赛、Web应用软件开发大赛、云计算应用及开发大赛、物联网技术应用大赛、中美青年创客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挑战杯等,在更广阔的舞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升创新创业综合能力。软件专业在学科竞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从2015年至2018年累计75人次获得6个国家级奖项和19个省级奖项。
  (5)拓展课模块
  例如加入Python应用课程等IT最前沿最热门的内容,加入项目管理等综合性课程加强职业素养和团队协作精神,加入界面原型设计和开源CMS等技术拓展课程加强系统构思能力等,总之,通过专业拓展课程,从新技術、综合能力、拓展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升软件项目设计开发的创新创业能力。   (6)综合实践模块
  综合实践课程最能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因为它综合性更强,涉及领域更广,需要建立完善的校内外实践基地、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大学科技园等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为学生的综合实践模块提供支持平台。通过中期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加强了综合工程能力、职业技能,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2.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项目驱动方式开展教学
  参照CDIO工程教育模式,从构思、设计、实现、运作4个方面着手,将课程、工程能力培养目标与工程能力训练建立对应关系,以项目驱动方式,注重学生的项目设计开发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以培养满足现代职业要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根据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學,课程考核均采用项目化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在第4学期的企业项目实战课程中开设完成,教师根据软件项目开发流程的需求,分析、设计、编码、测试、运行、维护各阶段流程进行项目化教学。
  网上计算机软件类的优质教育资源很多,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利用慕课资源开展在线学习,与传统授课辅导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3.拥有创新创业能力的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教师实际项目开发实践经验不足;二是创新创业课教师大多是兼职或兼课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软件专业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培养出具有实际创新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
  (1)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能力
  一方面推进教师通过“互联网 ”方式获取新知识和新技能,提升自身专业水准和创新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另一方面还要推进教师在专业教学中充分使用翻转课堂、MOOC、混合式教学等形式,提高专业教学能力。例如学校专门组织了信息化教学培训等,我校的《程序设计基础》课程利用中国大学MOOC上浙江大学翁恺老师开设的《C语言程序设计》来开展混合模式教学。《Android基础应用开发》课程也同样采用混合教学模式,利用的是我们团队自建的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Android移动应用开发》。
  (2)深入企业实践,加强综合实践能力
  一方面有序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去企业兼职,从技术、管理、业务等多方面深入了解项目开发、了解企业运营管理等,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另一方面聘请杰出校友、创业明星、软件工程师、企业家等做兼职教师或创新创业讲座,形成专兼职结合互补的师资队伍。
  (3)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拓宽创新创业体系
  以师生创新创业活动、企业顶岗实习等工作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发挥教师科研、研发的技术优势,软件专业先后与温州电力公司、温州育才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多项技术服务合同,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服务能力,为师生创新创业拓宽渠道。
  (4)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很多学校在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的建设上都缺乏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励机制等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我校正在积极探索在教师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科研经费的创新管理等方面出台一些相应的制度。
  4.融合专业的创新创业优质课程资源和信息化建设
  必须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使得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软件专业推出创新创业系列课程资源、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创新创业教育50强高校,由我校和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主持建设的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资源库”项目参与单位有三十余家,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教学团队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不仅满足学生、教师、校内外创新创业者的需求,还支持初创企业、合作企业使用资源库进行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吸引社会学习者使用。
  5.以“工作室 公司”的方式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我校以三大园区建设为平台,进行了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的探索,搭建了“学园城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17],为学生提供创新基础、创业教育和创业项目孵化,指导学生创业实战,参加创新创业相关大赛。软件专业尤其是与三大园区之一的省级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园紧密合作,跟温州电子信息研究院合作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组建创业工作室,还成立了师生创业公司,以“工作室 公司”的方式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校内还建成了浙江省示范实训基地“IT服务外包实训基地”和“计算机实训基地”,同时还建成了“移动应用开发工作室”。专业还拓展了昆山安博实训基地、厦门国家软件园实训基地以及温州知名IT企业等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专业更是要继续推进打造集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技术服务、科研众包于一体的“互联网 ”移动应用技术创新中心,提升专业社会服务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
  6.以分层分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协同育人
  以不同岗位实现分类育人:Java Web开发岗、Android开发岗和前端开发岗对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较高要求,UI设计岗位对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有更高的要求,以此为依据,通过企业入校进行企业岗位宣讲,引导学生依据自身能力和兴趣选择不同岗位成长路线,实现以岗位分类育人。
  以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分层育人:在分类育人基础上,通过学生自愿报名,校企双方共同面试和双向选择组建学徒班,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传统育人模式的形式,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分层育人。   分层分类人才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以不同岗位实现分类育人,以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分层育人,尊重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使得不同能力和兴趣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从而实现人人成才。
  7.探索成果导向的评价体系
  关注学生学习的最终成果,有步骤、系统地收集各项数据,评价分析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达到预期学习成果程度和学校达到预期教育目标程序。通过学生课程学习情况、参加各项竞赛活动情况、座谈会、教师对学生评价等各方面来评价学生专业能力与核心能力。落实到每门课程考核评价的关键是建立多样性、多维度的符合课程性质的评价模式,借助过程考核和项目化考核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环节,全面考查学生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8.CDIO理念下的软件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我校软件技术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是依托学园城一体化的产教融合实践平台构建的校企協同育人机制,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人成才为目标,设计并实践了图6所示分层分类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①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以项目驱动、重实践操作、以赛促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②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和项目驱动方式开展,将课程、工程能力培养目标与工程能力训练建立对应关系,根据企业工作流程和岗位职责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真实项目进行项目化教学,课程考核均采用项目化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工程项目相结合,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③以产教融合和岗位实践能力为核心培养职业人才,搭建“学园城一体化”实践平台,将育人与生产有机结合,以“工作室 公司”的方式推进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不同岗位实现分类育人(Java开发岗、Android开发岗、前端开发岗、UI设计岗),以不同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分层育人(普通班和学徒班)。
  四、结束语
  本文描述了国内创新创业基础理论和国际创新创业影响,分析了国内和国外创新创业发展现状和研究热点趋势,从而得出创新创业教育实现新发展的关键是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深度融合。在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以现代学徒制为基础的软件专业为例,探索并实践CDIO理念下的软件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优质课程资源、实践平台、评价体系等方面,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及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将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当然在教师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教师下企业实践管理、科研经费的创新管理等方面正在积极探索并出台一些相应的政策。
  参考文献:
  [1]王占仁.中国创新创业教育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Z].
  [3]百度文库.教育部视频会议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Z].https://wenku.baidu.com/view/e123b0e1b84 ae 45c3b358cc7.html,2015.
  [4]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5]百度百科.64字创业精神[D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64字创业精神/9010087?fr=aladdin,1993.
  [6]胡晓风.关于更新教育思想、进行创业教育的探讨[N].人民日报,1989-01-16(5).
  [7]胡晓风,姚文忠,金成林.创业教育简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9(4):1-8.
  [8]李亚员,李健,冯鑫.中国创业教育的发端、演进与展望[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3):6-14.
  [9]高晓杰,曹胜利.创新创业教育——培养新时代事业的开拓者——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教研究,2007(7):91-93.
  [10]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36(6):99-103.
  [11]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12]朱益新,颛孙丰勤.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5):40-45.
  [13]曹继鹏,于学成,张明光.以专业为载体开展创新创业教育[J].纺织服装教育,2017,32(2):106-109.
  [14]Oosterbeek H, Praag V M,Ijsselstein A.The impac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n entrepreneurship skills and motivation[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10,54(3):442-454.
  [15]Fiona Wilson,Jill Kickul,Deborah Marlino. Gender,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and entrepreneurial career intentions: implications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2007,31(3):387-406.
  [16]Ulla Hytti, Colm O’Gorman. What is “enterprise education” an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s and methods of enterprise education programmes in four european countries[J].Education Training,2004,46(1):11-23.
  [17]贺星岳.基于现代职教体系的产教融合、校企一体化研究与实践——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1):61-64.
  (编辑:鲁利瑞)
其他文献
摘 要: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理念的发展和新的教学模式变革,短小的视频教学资源顺应碎片式学习时代的发展而成为教育教学中的重要角色之一。文章基于学校教学实训环境,设计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微课资源。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对照试验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分析教学效果。实践证明,基于学校实训环境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制作的微课资源,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认知力、适应力和学习兴趣。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翻转课堂;微课制
摘 要:SPOC平台已逐渐成为高校教学发展的重要支撑平台,它的普及不仅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在于师生的接受程度、使用程度。本研究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AM),构建了影响高校教师SPOC平台使用行为的路径模型,并根据此模型开展实证研究来探讨相关变量的因素路径值。结果表明:影响高校教师SPOC平台使用行为的路径模型主要包括有用期望、易用期望、社群影响和配套情况,进一步通过路径分析发现该模型存在1条
摘要:笔者在分析3S技术概念、组成、应用领域,并回顾其在中学地理课程体系定位的基础上,提出了3S技术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二重性——既是课程教学内容,又是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并分析其作为教学内容的必要性和作为教学手段的优越性,最终对其作为教学内容的特点和作为教学手段的配置需求作了讨论。  关键词:3S技术;中学地理教学;课程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摘 要:随着我国“互联网 ”战略的持续推进和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等国家政策的落实,“云平台 教育产业”的应用模式有了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以普通高中的智慧音乐教育为视角,在充分研究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移动互联和应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结合音乐教育“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学科特征,对《音乐鉴赏》智慧教育云平台的构建进行探析。音乐教育,尤
摘 要:尽管说写结合的教学方式逐渐受到业界的重视和关注,但是口语交际和写作教学在内容和活动设计上相互割裂开来,缺乏连贯性和持续性是一种常见问题。思维导图能够建立内容与活动之间的联系,把口语和写作教学有效地结合起来。文章以小学五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Special Days》单元为教学案例,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对思维导图在英语交际性写作课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详细论述了三轮行动的设计、行动、反思和修改
4月1日,三星电子携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在北京明圆学校正式启动“三星智能讲堂”公益项目,旨在通过提供最先进的数字化教学解决方案,融合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打工子弟学校的教学质量。三星电子大中华区总裁朴载淳、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常务副秘书长杨晓禹以及北京团市委副书记郭文杰等出席了启动仪式。  此次“三星智能讲堂”公益项目,是基于三星尖端的科技产品与互动技术,对学校提供多方面的帮助:硬件方面,三星电子将
摘 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翻转教学(SOFT)”模式是一种基于移动学习环境的职业培训模式。文章通过在中职通信技术专业的《综合布线》课程中应用该模式进行教学实践,发现SOFT模式适用于中职专业课教学。通过非等控制组交叉实验法,在两个平行班开展了6轮教学,通过期中、期末成绩测试,配合问卷、访谈、课堂观察等方法,验证了SOFT模式的应用效果,并从个性化支撑、学习动机激发、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等方面探讨了原因
近期,国家督学、原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巡视员郑增仪先生莅临分享通信集团参观指导,并与分享通信集团董事长蒋志祥先生进行了会谈。   分享通信集团董事长蒋志祥先生首先向郑增仪先生隆重介绍了分享通信集团打造的面向未成年人的“绿”品牌,即针对幼儿教育、中小学基础教育的“绿色手机”,是一款专门为未成年人打造的绿色、安全、互动的教育信息化平台,具备绿色上网、师生交流、优质教育资源同步推送及互动反馈等功能。 
摘 要:国家日益重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先后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撑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工作,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在对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调查基础上发现,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存在培训设计与教师意愿脱节、培训内容与区域个性化需求脱节、培训内容与具体学科教师需求脱节等诸多问题和亟待突破的瓶颈。究其原因,在于培训项目设计过程中对教师意愿诉求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