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定罪活动的过程

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rry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罪活动可分为事实的筛选、相似犯罪构成群的限定、具体犯罪构成的选定和罪名的确定四个阶段。事实筛选是把一个犯罪行为中对定罪有意义的事实情节挑选出来,限定相似犯罪构成群是划定一个定罪范围,选定具体犯罪构成是确定行为究竟符合哪一具体犯罪构成,确定罪名则是定罪过程的最后结果。文章对定罪活动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及需注意的问题作了阐述。最后,作者还对罪名的分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其他文献
室性期前收缩的处理吴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100730)室性期前收缩(简称室早)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心源性猝死前动态心电图发现室早频发并连续出现,提示
前言人民教育出版新编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今年9月开始使用。尽管“一纲多本”,但鉴于历史的原因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广泛影响,全国大部分地区仍采用人教版新教材,因此,以人
随着国内DDD起搏的应用逐渐增多,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PMT)的报道也逐年增多,但房颤致DDD起搏器介入性心动过速报道极少.本文结合2例病历的处理,对其加以探讨. With the gr
无症状性心力衰竭研究概况楚英杰,李牧蔚综述孙济川审校(西安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西安710004)70年代中期,随着导管技术、超声医学和核医学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的不断进步,有学者注意
近年来人们发现原癌基因不仅与癌症的发生有关,而且在心血管系统的发病机制中也有作用,癌基因的异常表达可能是心肌肥厚、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因素。本文主要阐述了原癌
<正> 对犯罪本质的研讨,源于区分罪与非罪的客观需要。在刑法中,罪与非罪问题既是一个非常富有现实感的实际论题,更是一个广阔而深邃的理论难点。我们不能孤立地看待罪与非罪的外表现象,而应认识到这是整个刑法理论的深入发展的标志和重大课题,是植根于犯罪本质,还原于司法实践的必然过程。因此,对犯罪本质的探求有着充分的必要性与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科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青岛能源所)生物基材料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万晓波带领的生物基及仿生高分子团队在聚氨酯材料研究中取得新进展,成功开发出两类新型聚氨酯材料:
对12只猪实验性冠脉结扎性心梗的血清中肌钙球蛋白T(TnT)、肌酸激酶-同I酶B(CK-MB)浓度进行动态监测并对其坏死心肌重量进行测定.结果发现(1)心梗后TnT达高峰时间、升高持续
洋地黄中毒在临床工作中仍可遇见,其心脏毒性作用包括冲动形成和或传导异常所致的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但引起心房纤颤少见。我们最近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病例摘要:患者女性
In order to obtain a single-host white-light phosphor, a series of KCaP O4 powder samples tri-doped with Eu2+, Tb3+ and Mn2+ were synthesized via high-temper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