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提出,为保定市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战略契机。然而,面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目标
之——保障首都,保定市是否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区域支撑,论文以北京市发展中所产生的区域合作诉求为出发点,综合考虑保定市的区位、资源等特征,通过分析保定市的发展现状总结其优势和不足,为保定市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的具体定位与发展思路提供建议。
【关键词】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保定市;定位与发展
北京市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大国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然而当前北京市的发展却面临诸多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等,这些问题促使北京市在资源配置、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诸方面产生区域合作的战略诉求。为此河北省提出“14县1圈4区6基地”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作为保障首都、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空间载体。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提出对于保定市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保定市与北京市的发展存在落差,环首都经济圈目前经济不够发达,产业相对落后等问题也客观存在,这些问题也为保定市融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建设提出了挑战。综合上述考虑,对于保定市而言,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应该如何具体定位,才能有效融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在保障首都的同时推进自身的发展?这个问题值得关注。鉴于此,论文综合考虑保定市的地理区位、资源等特征,通过分析保定市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保定市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的具体定位与发展思路提供建议。
一、保定市的发展现状
1.保定市的地理区位、资源特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西与山西省接壤。保定市辖4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3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沟新城。全市总面积22190平方公里,2010年底人口达到1101.66万人,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区,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保定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山区和平原两大类,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物产资源,西部山区蕴藏着铜、铁、煤、锌、铝、金、银、钼、石棉、云母、石灰石、磁土、大理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涞源县钼的藏量居华北首位,全国第三位;曲阳县的大理石和磁土藏量大,质量好;涞源县金属矿藏种类和储量为全市之首。东部平原地区白洋淀周围的石油、天然气、地热蕴藏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2.保定市的发展现状。(1)经济方面。保定市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保定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050.30亿元,环比增长18.51%,增速位居河北省第3,高于同期全国和河北省的环比增长速度。从经济发展的产业构成来看,2010年保定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14.81%,第二产业占51.60%,第三产业占33.59%;与河北省的整体情况相比,保定市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略高,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略低。从保定市产业结构的历史数据来看,总体变动规律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动是趋于合理的,但是目前来看产业结构仍相对落后。(2)科技方面。保定市科技发展水平较高,据统计,截止2010年保定市有普通高等学校12所,普通高校数量在河北省仅低于石家庄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5万人,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2.0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河北省略低于唐山市和石家庄市;2010年保定市的专利申请受理量为1813件,专利申请授权量为1454件,这两个指标均处于河北省的第2位。(3)交通方面。保定市的交通网络比较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保沧高速,张石高速纵横交错;境内分布107、108、112和207等国道,省级公路基本覆盖了所有县(市);设有候机楼可直达首都机场和石家庄机场;另外,还有城际高铁在建,其中保津铁路建成后,将结束保定东出无铁路的局面。
二、保定市的发展优势和不足
(1)保定市的优势。保定市作为临近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理区位优势,而丰富的自然物产资源也为保定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此外,保定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高校的分布等使得也保定市的科技发展有强有力的软件支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加上保定市的地理区位优势,也为保定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保定市的不足。尽管保定市的经济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经济水平仍相对落后,人均经济总量在河北省仅排在倒数第3位;另外,保定市的产业结构也比较落后,需进一步调整。
三、保定市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紧邻京津、交通便利、物产资源丰富、人文底蕴丰厚、科技实力雄厚等优势为保定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现状也使保定市的发展面临很大难题。因此,应充分考虑保定市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北京市发展的战略诉求,对保定市的发展进行定位,具体方案如下:
1.发展特色农业。保定市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全市正建成7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8个果品基地和8个牧渔基地,已逐渐形成一批企业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前景广阔。除此之外,保定市农业科技实力雄厚,有河北农业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各种涉农研究单位10所,相继开发了生物钾肥、生物活性有机肥、生化黄腐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复方动物营养添加剂、可控降解地膜等产品,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迅猛,这也为保定市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发展特色旅游业。利用保定市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及自然资源,针对北京市场开展休闲旅游,开发北京市周边的旅游项目;依靠保定市丰厚的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旅游,围绕历史、美食、艺术、革命、民俗等主题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3.借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保定市区位优势显著,但聚集经济的能力较弱,其整体经济实力与北京相差太大,保定市应针对具有潜力的产业加大投入,同时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处理。环首都经济圈使得保定与北京的联系更加紧密,保定市也应以此为依托,一方面借助北京的人才、科技等资源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主动承接北京转移的产业,逐步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参 考 文 献
[1]周伟,祝尔娟.关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战略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3)
[2]王书利.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是大势所趋[N].中国经济时报.2011-1-17
[3]吴伟.保定市在京津冀都市圈中的产业定位研究[D].河北大学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1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102066。
之——保障首都,保定市是否能够提供强有力的区域支撑,论文以北京市发展中所产生的区域合作诉求为出发点,综合考虑保定市的区位、资源等特征,通过分析保定市的发展现状总结其优势和不足,为保定市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的具体定位与发展思路提供建议。
【关键词】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保定市;定位与发展
北京市的发展目标是建设“大国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然而当前北京市的发展却面临诸多问题,如人口膨胀、交通拥挤、资源紧张、房价高涨、发展空间受限、改善生态环境压力加大等突出问题等,这些问题促使北京市在资源配置、功能配套、产业发展、生态保护诸方面产生区域合作的战略诉求。为此河北省提出“14县1圈4区6基地”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战略,作为保障首都、提升区域的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空间载体。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提出对于保定市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然而,保定市与北京市的发展存在落差,环首都经济圈目前经济不够发达,产业相对落后等问题也客观存在,这些问题也为保定市融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建设提出了挑战。综合上述考虑,对于保定市而言,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应该如何具体定位,才能有效融入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在保障首都的同时推进自身的发展?这个问题值得关注。鉴于此,论文综合考虑保定市的地理区位、资源等特征,通过分析保定市的发展现状,总结其发展的优势和不足,为保定市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的具体定位与发展思路提供建议。
一、保定市的发展现状
1.保定市的地理区位、资源特征。保定市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北邻北京市和张家口市,南与石家庄市和衡水市相连,东接廊坊市和沧州市,西与山西省接壤。保定市辖4市(定州市、涿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18县(易县、徐水县、涞源县、定兴县、顺平县、唐县、望都县、涞水县、清苑县、满城县、高阳县、安新县、雄县、容城县、曲阳县、阜平县、博野县、蠡县),3区(南市区、北市区、新市区),另设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白沟新城。全市总面积22190平方公里,2010年底人口达到1101.66万人,为河北省人口最多的地区,市中心北距北京140公里,东距天津145公里,西南距石家庄125公里。保定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分山区和平原两大类,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物产资源,西部山区蕴藏着铜、铁、煤、锌、铝、金、银、钼、石棉、云母、石灰石、磁土、大理石等50余种矿产资源:涞源县钼的藏量居华北首位,全国第三位;曲阳县的大理石和磁土藏量大,质量好;涞源县金属矿藏种类和储量为全市之首。东部平原地区白洋淀周围的石油、天然气、地热蕴藏量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2.保定市的发展现状。(1)经济方面。保定市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保定市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050.30亿元,环比增长18.51%,增速位居河北省第3,高于同期全国和河北省的环比增长速度。从经济发展的产业构成来看,2010年保定市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占14.81%,第二产业占51.60%,第三产业占33.59%;与河北省的整体情况相比,保定市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略高,第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高略低。从保定市产业结构的历史数据来看,总体变动规律是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有所下降,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略有上升,产业结构的变动是趋于合理的,但是目前来看产业结构仍相对落后。(2)科技方面。保定市科技发展水平较高,据统计,截止2010年保定市有普通高等学校12所,普通高校数量在河北省仅低于石家庄市;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15万人,中级技术职称以上人员2.08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量在河北省略低于唐山市和石家庄市;2010年保定市的专利申请受理量为1813件,专利申请授权量为1454件,这两个指标均处于河北省的第2位。(3)交通方面。保定市的交通网络比较发达,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港澳高速,京昆高速,保沧高速,张石高速纵横交错;境内分布107、108、112和207等国道,省级公路基本覆盖了所有县(市);设有候机楼可直达首都机场和石家庄机场;另外,还有城际高铁在建,其中保津铁路建成后,将结束保定东出无铁路的局面。
二、保定市的发展优势和不足
(1)保定市的优势。保定市作为临近北京、天津的主要城市,具有无可比拟的地理区位优势,而丰富的自然物产资源也为保定市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撑。此外,保定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丰厚的文化底蕴;高校的分布等使得也保定市的科技发展有强有力的软件支持;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加上保定市的地理区位优势,也为保定市未来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2)保定市的不足。尽管保定市的经济取得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经济水平仍相对落后,人均经济总量在河北省仅排在倒数第3位;另外,保定市的产业结构也比较落后,需进一步调整。
三、保定市在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中的定位与发展思路
紧邻京津、交通便利、物产资源丰富、人文底蕴丰厚、科技实力雄厚等优势为保定市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然而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现状也使保定市的发展面临很大难题。因此,应充分考虑保定市发展中的优势和不足,结合北京市发展的战略诉求,对保定市的发展进行定位,具体方案如下:
1.发展特色农业。保定市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经济特色明显。全市正建成7个国家级商品粮基地,8个果品基地和8个牧渔基地,已逐渐形成一批企业和优势产业,进一步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前景广阔。除此之外,保定市农业科技实力雄厚,有河北农业大学等7所高等院校,各种涉农研究单位10所,相继开发了生物钾肥、生物活性有机肥、生化黄腐酸、植物生长调节剂、复方动物营养添加剂、可控降解地膜等产品,农业高新技术发展迅猛,这也为保定市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发展特色旅游业。利用保定市良好的地理区位优势及自然资源,针对北京市场开展休闲旅游,开发北京市周边的旅游项目;依靠保定市丰厚的文化资源,开展文化旅游,围绕历史、美食、艺术、革命、民俗等主题整合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品牌。
3.借力推进产业结构升级。保定市区位优势显著,但聚集经济的能力较弱,其整体经济实力与北京相差太大,保定市应针对具有潜力的产业加大投入,同时要在创新的基础上加强对薄弱环节的处理。环首都经济圈使得保定与北京的联系更加紧密,保定市也应以此为依托,一方面借助北京的人才、科技等资源推动优势产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应主动承接北京转移的产业,逐步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参 考 文 献
[1]周伟,祝尔娟.关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战略思考[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3)
[2]王书利.推进“环首都经济圈”建设是大势所趋[N].中国经济时报.2011-1-17
[3]吴伟.保定市在京津冀都市圈中的产业定位研究[D].河北大学
项目基金:本文系2011年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编号:20110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