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之劫:冒险激进的代价

来源 :商务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1xqx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花”凋零
  
  一张白色的床上,面容枯槁的老年女人孤零零躺着,眼神无光。这样一幅描绘母亲最后时刻的油画,6月份刚刚获得了由伦敦国立肖像画廊颁发的本年度“BP肖像画奖”。
  这多少有些让人意外。因为人们原本以为过去21年一直赞助这个奖项的英国石油公司(BP),会尽量避免公司形象在这个特殊时刻跟死亡搭上边——哪怕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描绘出的死亡。
  这家百年石油帝国在现实中也确实到了生死关头的悬崖边。
  自4月20日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发生以来,有102年辉煌历史的BP公司命运急转直下。截至7月5日,BP宣称在处理漏油事故上的投入高达31.2亿美元,包括阻漏行动、减压井钻探和对墨西哥湾沿岸各州的赔偿等,其市值更是缩水一半还多,债券评级已降至接近“垃圾”级。此外,BP还面临着8万起以上的赔偿请求,已经偿付的总金额达1.47亿美元。可以肯定的是,赔偿起诉还会继续增多。
  事故甚至还引发了对第二轮全球金融危机的担心。目前美联储已就主要华尔街金融机构对BP的风险敞口展开调查,以确保BP因为漏油事件而可能背负的沉重财务问题不致给华尔街和全球金融体系带来灾难。
  更多的麻烦在于漏油事故发生后BP糟糕的危机公关。无论是BP的CEO唐熙华(Tony Hayward)还是董事长思文凯(carl Henric Svanberg),其一言一行在漏油事件发生后都可以掀起轩然大波。
  “如果换了我来做决定,早就让他卷铺盖走人了!”美国总统奥巴马对唐熙华在事故发生后的表现非常不满。在美国国会接受了长达4个小时的质询之后,唐熙华又马不停蹄的赶往俄罗斯,去化解克里姆林宫对BP在俄运营的担心。没想到会面甫一结束,俄罗斯副总理、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会主席伊戈尔·谢钦却放出口风称唐熙华将辞职。BP不得不出来澄清,“近期内没有更换CEO的计划”。
  此刻下课也许是一种解脱。有报道称,BP此前为赔偿损失准备的200亿美元信托基金远远不够,BP管理层目前又批准了500亿美元储备金的计划,计划通过发债100亿美元、贷款200亿美元、未来两年内变卖200亿美元公司资产三种方式来筹措。
  7月6日,唐熙华出现在阿塞拜疆。市场纷纷猜测这是BP为出售其当地海沙赫杰尼兹气田股权做调研。另据报道,如无意外的话,他还将飞抵北京,与手握重金的中国石油巨头洽谈资产出售问题。
  在BP断臂求生的危急时刻,趁机抄底收购BP的声音此起彼伏。6月10日,渣打银行的一篇研究报告中,大胆建议中石油收购BP,并称“若中石油收购BP,将大幅提高每股盈余,并从一家低成长性的公司变为全球石油巨擘”。6月23日,美国《福布斯》杂志则在一则报道中写道,中国海洋石油公司有可能成为BP的潜在买家。
  “三家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雪弗龙和康菲石油公司都有可能收购BID,但是我觉得中国的石油公司机会似乎更大。”美国休斯敦大学石油化学及能源教授米切尔·伊科诺米季斯(Michael Economides)对《商务周刊》说,由于在英国和欧洲,同情BP的舆论认为正是因为奥巴马政府对BP的大肆批评导致其损失不断加重,如果再由美国公司收购BP,会非常不讨喜,而中国的石油公司则不会有这种担心。“如果让我给中石油建议的话,就是现在抓紧行动起来。”他说。
  真正行动起来的却是中海油。据报道,中海油目前正与BP公司商谈,拟收购后者所持有的阿根廷泛美能源公司(Pan American Energy)60%的股份。泛美能源是阿根廷第二大油气生产商、第一大原油出口商。通过今年上半年投资31亿美元与阿根廷布利达斯能源控股公司成立分别持股50%的合资公司后,中海油目前已间接持有泛美能源20%的股权。
  “全盘收购不太可能,收购部分资产还是有可能的。”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认为,千万不要从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角度去分析,而是从纯商业化角度,只要符合商业利益,中国的石油企业应该抓住这次机会。
  当然,BP也并不希望被别人全盘收购。近日BP表示,它将在未来几周内成功封堵住墨西哥湾的原油泄漏点。BP也已启动了一项寻找新战略投资者的计划,希望该计划能够帮助其捍卫自身的独立性,抵制潜在的被收购风险。据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日前援引一名知情人士的话说,BP派出了大批投资顾问去游说部分竞争对手及一些主权财富基金,希望这些企业和机构能够出资收购公司5%—10%的股份,涉及金额最高达60亿英镑。
  “BP不会因为这次事故就倒下,但肯定会伤筋动骨。”李俊峰对《商务周刊》评价说。
  
  环保先锋的不良记录
  
  如果没有这次事故的发生,将自己的英文简写标榜为“Beyond Petroleum”(超越石油)的BP或许依然会被看作传统能源巨头中少有的绿色环保典范。甚至在漏油事故发生前不久,BP还刚刚成为获得美国矿产资源管理局(MMS)年度离岸原油开采安全生产奖的三家企业之一。
  但几乎是一夜之间,“绿色先锋”BP就变成了众矢之的。美国多个城市相继爆发了民众抗议活动,纽约曼哈顿的BP加油站前,愤怒的人们将黑色颜料浇在自己身上,大声喊着“捉拿BP”、“让BP赔偿”等口号。而在佛罗里达州的彭萨科拉海岸,数百民众手拉手排成人链,抗议BP油井泄露导致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污染。
  在BP的英国大本营,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一名绿色和平组织的成员偷偷爬上BP的伦敦总部办公大楼,在楼顶竖起一面旗子。旗上BP公司的标志“太阳花”被篡改,外层花瓣涂成了黑色,另一些黑色“油渍”洒在花上。这面被涂鸦的旗帜下方是“英国污染源”的词语——它的缩写也正好是BP。
  大厦将倾,并非没有前兆。实际上,早在去年6月,多名工程师就向BP管理层报告,这次事发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采用的油井套管可能在高压下崩溃,风险较高。今年4月早些时候,也就是油井爆炸前几天,又有多名工程师报告说,在油井套管周围灌注水泥的作业“不太可能成功”。然而,这些报告都没有引起BP高层的重视。
  “无事故,无人身伤害,无环境破坏”,是BP在健康、安全和环保领域为自身设定的终极目标。但讽刺的是,BP近年来可谓是事故频发。2005年3月23日,BP位于美国得克萨斯州的炼油厂异构化装置发生了严重的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5名员工丧生,170余人受伤。其后一年不到,BP位于阿拉斯加北坡的石油管道又发生泄漏,造成了27万加仑的石油泄漏。
  接连频发的安全事故最终导致了BP前CEO约翰-布朗勋爵的提前黯然下台。所以当2007年8月唐熙华掌舵BP之后,他便宣称将像激光一样紧盯安全问题,2007年10月,他还创立了一个旨在坚持强化全公司安全标准的管理体系。   实际上,在位于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井平台于4月20日发生爆炸之前,唐熙华都一再表示他正在同时处理两项艰巨的任务:导致出现重大事故的安全隐患;导致英国石油公司落后于竞争对手荷兰皇家壳牌有限公司和埃克森美孚的臃肿成本。
  尽管表现出了高度重视,BP的安全记录却也不见有多少改善。去年11月,BP阿拉斯加管道又接连发生两次泄露事故。最终阿拉斯加州对BP公司提起民事诉讼,称该公司糟糕的维护应对2006年以来发生的数起漏油事故负责。
  “尽管事故的最终原因还没有完全查清,但据目前的消息,BP的确做了一些错误的决策。”独立期货经纪商新际集团(Newedge)研究部副主管安东尼·哈尔夫(Antoine Halff)对《商务周刊》说。
  但唐熙华最初却没有意识到这次泄漏事故的严重性,他坚称此次事故责任不在BP,而是拥有和出租钻井平台并执行钻探工作的承包商Transocean犯了错误。5月3日,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BBC)采访时称,事发前的现场设备和各类系统都不属于BP,并认为需要对钻探设备进行更多监察。但在巨大的压力之下,1个月之后,唐熙华不得不改口承认BP对漏油事故准备不足,没有完全做好应对深水石油泄漏的准备。
  
  先行者的风险
  
  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BP近年来一直在积极开发深海油气。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风险较高的深海油气开发方面过于冒进,太看重短期的利益而忽视长期的风险,是BP酿成大祸的主因。
  垒球超过500米的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始于1970年代,几个大型跨国石油公司是深海勘探开发的主力军,而B P的深海油气储量更居世界十大跨国石油公司之首。早在1960年代,BP在英国北海的钻井作业水深已达120米。它率先在北海地区进行深水钻探,并视自己为最出类拔萃的勘探家。1993年发现的位于设特兰群岛西部的Foinaven油田,作业水深达到400---500米,使BP迈入深水作业领先行列。
  1990年代起,深海勘探正式成为BP勘探策略的重心。近年来,BP更是在深海油气开发上孤注一掷。根据BP的计划,到2012年,BP将有一半的油气新发现来自深水,作业深度将达到2500--3000米甚至更深。深水钻探排在BP优先任务清单上的第一位,而在截至2015年的42个规划新项目中,有11个位于墨西哥湾地区。
  2009年9月,BP宣布在墨西哥湾发现了Tiber油田,可能拥有30多亿桶的石油储量,这意味着公司有望在2020年前把该地区的油气产量提高50%,达到日产60万桶油当量。Tiber油田光从海平面到海床的水深就有1500多米,从海床往地下到油层又有9.5公里,加起来有1万多米,比珠穆朗玛峰还要高。
  其后,BP管理层不顾工程师的劝阻,仍执意从钻探承包商Transocean租借了价值高达3.65亿美元、名为“深水地平线(Deepwater Horizon)”的钻井平台承担这项艰巨的钻探业务。该平台规模相当于两个足球场,可容纳130位员工,每日租金高达50万美元。这也是BP与Transocean有史以来开采的最深水下油井。
  这个利好消息让今年1月BP的市值在最近3年多来首次超过皇家荷兰壳牌,成为欧洲最大的石油公司。
  “BP在深海油气开发方面是一个先行者,尽管其开发技术在全球领先,但却没有同步投入在事故防范上。”安东尼对《商务周刊》说,“他们选择性忽略了这其中蕴含的太多不可知的风险。”
  除了BP的命运未测之外,本次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故对海洋油气开发的影响也将深不可测。美国政府在漏油事件后迅速发布了暂缓石油钻探令。不过禁令颁布后,又引发了石油行业的就业及收入损失。6月份奥巴马政府再次表示,将会迅速采取措施公布新的安全法规,以允许在浅水区域重新进行近海油气勘探。
  “这就跟一次空难一样,不能因为发生了空难就不再飞行。”米切尔·伊科诺米季斯认为并不能因为这次事故的发生,就在海洋油气开发上因噎废食,因为在今后一段时间,石油和天然气仍然将是人类的主要能源,当然他相信,在技术进一步成熟之前,政府和企业对深海油气开发将变得更加审慎。
  
  “BP再也不会是以前的BP了”
  
  《商务周刊》:现在有很多关于BP墨西哥湾深水漏油事故的原因分析,您认为这次灾难的发生更多是由于偶然因素,还是有一定的必然性?
  安东尼:现在还很难明确认定这次事故的直接原因,但根据目前的媒体报道和可获取的有效信息,BP在事故发生前后的确做了一些错误的决策。另外不可忽略的是,负责监督钻井平台运作的联邦政府监管机构也肯定有失责之处,无论是监督他人还是自身方面。但不管BP还是相关合作者,以及美国政府,都没有能预料到这样一起重大事故的发生,所以才导致没有即刻有效的措施来应对。
  面对一场大灾难,人们的愤怒和失望之情,难免会让我们对这样一起事故带上有色眼镜,并有可能曲解事实,影响我们的判断。所以事后的责任认定是必需的,但这肯定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清楚的还原事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现在唯一可以明确的就是,我们必须从这次事故中吸取教训,不要再犯这样的错误。
  《商务周刊》近年来BP一直在强调环保和安全,“无事故、无人身伤害、无环境破坏”,也是BP在健康、安全和环保领域为自身设定的终极目标,但为什么BP近年来却频发安全和环境事故,乃至这次巨大灾难?
  安东尼:我想我们应该首先区分BP的绿色环保以及安全生产,这是两回事。实际上,BP在布朗时代就是绿色环保方面的先锋。BP是第一家接受碳排放交易的能源公司,约翰·布朗勋爵也是所有大能源公司中首个承认气候变化并且认为能源公司应该积极应对的CEO。他促使了包括BP公司在内的整个能源界,由消极被动到积极主动去应对气候变化的转变,也就是能源公司有责任去应对环境变化并且理应为此而深刻转变的共识。BP一直在不断努力去向公众传达这种信息,当然,也毫无疑问的体现在它的形象塑造中。
  但是,BP的安全生产记录却一直不尽完美,包括他们在得克萨斯一家炼油厂的爆炸事故,以及在阿拉斯加的原油管道泄漏。在某种程度上,BP所面临的问题或许是其创新体制的另一面。BP不仅在应对绿色环保方面开拓创新,在技术和管理方面同样也走在前沿。例如,在过去20年美国原油产量大幅下降的背景下,BP在深海油气开发方面算得上是一个先行者。但是,这也就蕴含了太多不可知的风险。
  进一步的调查或许还可以发现BP在管理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但这些问题,不单BP存在,很多美国公司近年来都存在。安然、Qwest公司、信用评级机构、雷曼兄弟、贝尔斯登、AIG……这些公司都存在一种冒险激进的文化,太看重短期的利益而忽视长期的风险。这种短视行径,当有一天不幸袭击到一家公司时,带来的肯定是巨大的灾难。
  《商务周刊》:近期渣打银行的一份报告和《福布斯》杂志上的一篇文章,都分析了中国石油公司收购BP的可能性。您认为这有可能吗?
  安东尼:很多公司现在虎视眈眈的看着BP。到目前为止,BP的市值已经损失了1000亿美元以上,这使得BP的状况岌岌可危。但是在BP的总负债未明晰之前,还不好评估它的实际价值,这仍然充满悬念。同样不甚明晰的还有,未来墨西哥湾和其他深海的油气开发规则会怎样改变,这些都会对BP的财产评估产生影响。但这次漏油事故后,BP的公司形象无疑会大打折扣,即便BP挺过了这次灾难,它再也不会是以前的BP了。
  BP很有可能要变卖它的一些资产,这对很多公司来说无疑是充满诱惑的,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石油公司。一些公司看到BP这次漏油事故发生后,都希望能够接手。在最近我和我学生的一次模拟报告中,我们认为中海油或将有可能从BP手中接手部分资产。
  《商务周刊》:从这次事故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它对未来的全球石油行业格局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安东尼:尽管发生了这次灾难性的漏油事故,BP在深海油气开发方面仍然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但BP和整个行业,以及政府监管者都应该深深反思。这次事故对BP和海洋油气开发都会有大的影响,比如BP以后至少要经历管理方式的变化,而由于BP在行业内的重要性,这肯定会产生扩散性的影响。
  此外,事故发生后,各国可能都要重新评估他们的海洋油气开发计划。在美国这种变化最为明显,不单是因为这起事故发生在美国,更因为它已经暴露出美国在这方面的一些监管漏洞。比起巴西、挪威和英国等国家,美国的监管不够严格。这起事故之后,每个国家都会更加严格的审查和监管,至少深海油气开发的成本会提高,进度方面可能会有明显的耽搁。但从另一个方面讲,这也将促使未来的深海油气开发更加安全可靠。
其他文献
对“印刷型机器可读语言——条型码”一文中两条具体建议的看法  你刊93年第4期上发表“印刷型机器可读语言——条型码”其中结束时有两条建议,本人对其有点看法。1.关于“
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石油将加快在疆企业的发展,把新疆建成全国最大的油气生产基地、炼油化工基地、石油储备基地和工程技术服务保障基地,引进中亚—俄罗斯油气资源战略通道。
应用波姆光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患者222例,治愈217例,占97.74%;好转5例,占2.25%,总有效率100%. 222 cases of cervical erosion were treated with PUMM, 217 cases were cur
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的PCNA与DNA含量研究吴章芳,王云英,陈红,杨发端,陈维珠福建省妇幼保健院病理科(福州市350001)卵巢浆液性和粘液性肿瘤是卵巢肿瘤家族中最多见的一大类上皮性肿瘤,包括浆/粘
提高财税专业图书资料利用率李美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财税专业科技文献资料大幅度增长。作为财税院校的图书馆,应有针对性地系统地收集财税专业的资
人工流产术毕检查绒毛的体会赵意均南京铁道医学院附院门诊手术室人工流产术后检查吸出物有无绒毛及胚胎组织,及时发现异常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步骤。孕卵着床后,子宫内膜发育增厚
21例患者均为1990年8月~1994年6月来院就诊者,均于月经干净3~7天内放置V型intrauterne Device IUD(宫内节育器).年龄22~35岁.放置IUD前检查阴道清洁Ⅰ°~Ⅱ°,未查到滴虫霉菌及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还是在五年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一批老专家们就表示,有生之年最大的愿望是看到中国的民族汽车品牌能够出现一个海尔,或者华为。五年过去了,在2009年的上海车展上,人们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