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天上到人间泰山角色的千年嬗变

来源 :先锋国家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dy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泰山岱庙天贶殿与山顶的碧霞祠都是宋真宗下令修建的,落成时间也约略同时。然而正是泰山上这两座如此近缘的建筑,一座祭奠了封禅这一国家大典的终结,而另一座却见证了千年不绝的民间信仰的兴盛。
  2009年2月26日,农历二月初二。清晨,站在泰山南天门的石阶上,举目四望,远处的山峦被脚下连天的云海所淹没。双目能及处,雄山巍峙,天街空澈,松林静寂。泰山顶上照例凛寒冷峭,山上的积雪点缀在虬松乱石之间,稀疏可见。
  传统习俗中,这一天是“龙抬头”的日子。按照惯例,在这样的节日总会有大量居民及远道而来的香客登上泰山祈求福佑。纵是近目的严寒也没有让人们忘记这一习俗,一早,漫长的石阶及不远处的索道就已开始把祈福的人群陆续地送到山上。
  与此同时,在泰山脚下的岱庙里,由山东齐鲁电视台发起的“五岳祈福”活动也正在直播中,模仿宋真宗封禅活动的表演是其中的重头戏。
  
  最后的封禅
  
  被祈福仪式及引的围观人群中,大多数人并不了解,也正是从宋真宗开始,泰山的地位开始一天天地下降的。
  泰山封禅被确定为最高规格的国家盛典是自秦始皇始,期间历经汉武帝、光武帝、武则天、唐玄宗等一位位功业彪炳的盛世帝王。与以上帝王相比,宋真宗赵恒不但没有什么功业,更签订了屈辱的“澶渊之盟”。为挽回颜面,他一直期盼借泰山封禅来提升其皇权的尊严。
  北宋景德五年(公元1008年)正月初三日,趁着春节的喜庆气氛,宋真宗召集文武百官,亲自宣布了一条喜讯:去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一位绛衣星冠的神人突然出现在朕的寝宫里面,对朕说若在皇宫正殿做一个月黄篆道场,上天就会降下天书《大中祥符》三篇。今天在承天门发现一条约二丈长的黄帛,应该就是神人所说的“天书”。
  事情一开始就变成了一场君臣上下其手的闹剧。听到这一“喜讯”,受过真宗“贿赂”的宰相王旦,立即率领群臣称贺,随后真宗步行至承天门,下拜接受天书,并亲自引导至道场,启封宣读。黄帛上所写的内容无非是赞扬真宗的吉言。读毕,真宗皇帝赐宴款待群臣,之后又派专使祭告天地、宗庙、社稷,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大中祥符,并特许京城百姓大吃大喝五天。
  消息传出,举国上下欢欣鼓舞,朝廷中陆续得到各地上报的各种祥瑞出现的消息。宰相王旦等率领文武百官、军队将士、地方士绅、少数民族首领、和尚道士等二万四千三百多人,五次上书,请求举行封禅大典。四月,宋真宗终于下诏当年十月要去泰山封禅。“心忧社稷”的宋真宗还不忘询问权三司使丁伟,如此浩大的活动是否会造成帑藏亏空,丁伟“义正词严”地回窠道:“以为臣计之,绰绰有余。”真宗“闻之大喜”。
  六月,宋真宗又告诉群臣,神人再次托梦告知他,四月上旬已于泰山又降下天书。果然,当夜王钦若便入宫急奏:“四月甲午,有木工董祚在醴泉亭北发现黄帛……”于是,宋真宗命王旦为导卫使,前往泰山“奉迎”天书。此行队伍,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天下皆知。
  时机酝酿成熟,十月初四,在载有天书的豪华玉车的引导下,宋真宗一行从汴梁出发,一路浩浩荡荡、击鼓奏乐,向着泰山奔赴而来。
  
  褪去灵光
  
  经过17天的长途行进,宋真宗的封禅队伍终于来到了泰山脚下。封禅仪式很是繁琐,三献、读玉册、封金玉匮、阅示等等。每一步骤,宋真宗都表现地极尽虔诚。众多达官贵臣则等待在山间谷口,深秋凉意如水,他们只有耐着性子,期待着冗长仪式的结束。
  据史书记载,单是随行仪仗就有2138人,另外还有各地官员、绅士、各少数民族使者及周边国家使臣。但是,与秦皇汉武的封禅相比,这里却没有了“神灵”。
  从秦始皇第一次封禅开始,历史已过去千年之久,其间社会结构与文化心态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宋朝之后,伴随着城市的发展,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的变化,一个世俗社会崛起了。随之而来的,是现世的、世俗精神的来临。
  也就是说,从秦皇汉武的神本位发展到了唐宋皇帝的政本位,虽然封禅大典的形式没变,但在人与神的交往之间。却不断降低了神的地位和影响,不过是借神来演自己的政治故事而已。就封禅而言,皇帝对神的依赖程度不断地降低,神的灵光不断地淡化。泰山的神圣光环也渐渐黯淡下来。
  与《史记》对秦皇汉武的封禅大典惜墨如金相比,我们可以在宋代史籍中找到更多关于真宗封禅的文字,但无论如何,泰山封禅的大典在这里走到了尽头。
  宋之后,蒙元“一切制度文物”“与汉土历代不甚沿袭”。到了明清,因为后世国家世俗色彩的不断增强,之前从原始裤杈国家承袭而来的一套祭祀仪式,如祀后稷、飨先农等国家大典电都是偶尔为之了,更何况是封禅。明太租朱元璋甚至是下诏除去了泰山以往的封号,算是彻底将泰山从天上“贬”到了凡间吧。地位失宠之后,也就难怪明人徐霞客会有“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评断了。
  
  走向民间
  
  在泰山的历史上,宋真宗是一个颇有意思的人物。在他手里泰山完成了其最后一次国家大典的使命,而他所建的碧霞祠则在此后为泰山争取了绵延不绝的民间信仰。
  泰山上,“碧霞元君”是民间被祭拜最多的神祗,在民间她又被亲切地称作“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相传,“碧霞元君”的封号也正是自宋真宗所始。
  宋元之后,随着泰山地位的下降,与之前的国家正祀相比,泰山信仰开始逐渐流于世俗化。这恰为碧霞元君信仰的兴盛发展提供了空间,而“泰山娘娘”信仰中与东岳大帝信仰大异其趣的平民意识则构筑起雄厚的信众基础。《东岳碧霞宫碑》云:“元君能为众生造福如其愿。贫者愿富,疾者愿安,耕者愿岁,贾者愿息,祈生者愿年,未子者愿嗣……”与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正祀不同,碧霞元君的信仰更体现了对世俗人生的肯定。
  于是,从明朝开始,长期以来声名不显的碧霞元君地位逐渐上升,各地进香的香客日渐增多。从明朝的一篇记载中,我们可窥测当日香火的鼎盛。万历年间首辅王锡爵曾撰文《东岳碧霞宫碑记》:“自碧霞宫兴,而世之香火东岳者咸奔走元君,近数百里,远即数千里,每岁办香岳顶,数十万众,施舍金钱币亦数十万,而碧霞香火视他岳盛矣。”
  时至今日,碧霞祠前接踵而至的香客,在泰山石磴上吃力攀爬的上山祈福的游人,依旧可以让我们体会到这股信仰的力量。
  与此相比,雄伟庄严的天贶殿则冷清了不少。在如今泰山景区现存的古代建筑中。也许山下的岱庙天贶殿与山顶的碧霞祠是最为瞩目的两座了。凑巧的是,这两座建筑都是宋真宗下令修建的,落成时间也约略同时。然而正是这两座如此近缘的建筑,一座祭奠了封禅这一国家大典的终结,而另一座却见证了千年不绝的民间信仰的兴盛。两者完全迥异的命运,不能不让人唏嘘不已。
其他文献
钓鱼活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有关资料记载,早在3000多年前,人类就有钓鱼活动;无记载的钓鱼活动就更早了,半坡氏族的骨鱼钩说明,在5000年前,古人就开始钓鱼了。历代文人为之写下了不少诗文,留下了许多钓鱼台遗址,较出名的钓鱼台就有十余处:今山东鄄城庄子钓鱼台,江苏淮安北韩信钓鱼台,今福建闽侯南汉东越王余善钓鱼台,湖北武昌西北陶侃钓鱼台,今安徽贵池西南朝梁昭明太子钓鱼台,今江苏宜兴南朝梁任昉钓鱼
妙峰山风景区位于京西门头沟区,距市中心56公里,面积20平方公里。景区环境幽美、风光壮丽,以古刹、奇松、怪石而闻名。妙峰山始建于辽金时期,三座庙宇群(灵感宫,回香阁,玉皇顶)14座殿宇分别供奉着释、道、儒、民间等各路神灵。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的妙峰山庙会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来自全国各地数十万群众和香客,几百档民间花会汇集妙峰山朝顶进香,施舍粥茶,馒头,京城民间花会又展示了中幡、舞狮、秧歌的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当然这里说的“读”主要指“积累”,但如果把这里的“读”理解成会饱含感情的朗读,会抑扬顿挫的朗读,这句话就成了“劳于读书,逸于表达”。因为要使
大剂量地塞米松引起癫痫大发作,目前尚未见报道。我们遇到二例,择其一例报道如下: 患者张×,男,10岁,因单纯性肾病综合征,给予强的松60mg/日分三次口服,以及青霉素,维生素、
近年,“中华十大名山”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了我国十大名山:山东泰山、安徽黄山、四川峨眉山、陕西华山、江西庐山、山西五台山、西藏珠穆朗玛峰、台湾玉山、吉林长白山、福建武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对内蒙古自治区新发现的大骨节病活跃病区90名儿童及非病区30名健康儿童的血清锰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病区与非病区儿童血清锰含量有着非常显著的差
要求更加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巩固当前旅游产业发展的良好势头,加大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大力发展以民族文化为灵魂的旅游业,坚定不移地推进云南旅游“二次创业”
糖尿病人血液流变性的异常已被国内外学者所证实,但对糖尿病人红细胞变形性是否减低尚存在争议。我们采用微孔滤过法测定了90例糖尿病人的红细胞可滤过性,并观察其与全血粘
一个人是否享有高品质的生活,通常人们习惯于外在看他拥有的豪宅、珠宝、收藏,内在看他的精神生活。而今天,人们确会首先看他是否拥有健康的身体、正常的体态、矍铄的精神和
这是一所曾被称为“三类学校四类苗”的薄弱学校,地处嘉定丰庄地区,承担了许多“问题家庭”子女的教育工作。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内,丰庄中学,已经成为了区级文明单位、“加强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