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款

来源 :中学文科·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libin2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到下班时间了,柜台前还站着两名顾客:一位蓬头垢面的老人和一位打扮时髦的姑娘。后天就过年了,上邮局的人还是这么多,一天到晚忙得我连抬头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
  老人站在前面,手里提着个编织袋。我问他:“要寄包裹吗?”他嘴里不知嘟哝了一句什么,拿起编织袋往柜台上一倒,一大堆皱皱巴巴、零零碎碎的纸币和硬币立即占据了大半个柜台。有1块的,有5毛的,大多还是1毛、2毛的。我的头立刻大了,这得费多少工夫才能数出来啊!
  我看了看站在他后面的那位姑娘。想先帮她办了再给老人清点钱,可是话还没出口,就被她一声断喝吓了回去:“不回去过年!说了不回就不回!你这老头怎么这么倔!”看她拿着手机叽里咕噜说得起劲,我不想打扰她,就开始帮老人点钱。
  姑娘打完电话,才发现自己的等待有多么漫长,冲我发起了牢骚:“快点好不好。我赶时间呢。你们邮局也真是的,遇到这种特殊情况多来几个人数啊!这要数到什么时候啊!”我不理她,一心一意地数钱。
  25分钟后,数出了结果,不多不少800元整。显然,老人自己是心里有数的,他连连说:“没错。没错!”然后小心翼翼地从贴身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条递给我——那是他的家庭地址,他要我帮他填汇款单。
  我一边填,一边问他:“邱小芹是您的什么人?”
  “是我闺女。”
  “您有闺女,怎么这么大年纪了还出来挣钱?”
  “闺女负担重,有两个孩子要上学。女婿身体也不好,经常生病。”老人说一口安徽土话,我要一边听一边猜测才能勉强明白他的意思。
  在我跟老人闲扯的时候,女孩子在旁边用打电话来消磨时间。女孩子其实长得不丑,可是妆化得太浓,穿着太俗,语言和动作也夸张放肆。说起话来嗲声嗲气,让人身上直起鸡皮疙瘩。她打每个电话的程序都一样,先撒娇,然后诉苦:“我好倒霉哦,这些天天天忙,好不容易抽了个空,想给家里寄点钱回去,偏偏碰上一个叫花子在这里存钱。零零碎碎一大堆的票子硬币,看得我眼花,等了半个小时了,还扯不清。真是烦死了!”她把这段话重复了4遍之后。我反感地看了她一眼,再问老人:“要在附言栏里留什么话吗?”
  老人没听明白我的意思,呆呆地望着我。我解释:“您想跟您囤女说什么话吗?”
  他想了想说:“过年不回家,要守工地。”
  我狐疑地看着他:“您在工地上干活?”
  他尴尬地笑笑。低下了头。他身后的女孩子马上搭腔说:“什么工地上干活啊。他是个乞丐。我在路上遇到过他好几次了!”
  老人脸红了,窘迫的样子让我看了都于心不忍。我心里明白,老人在汇款单上的留言,是为了让家人放心,更是为了不让家乡人瞧不起自己!毕竟,乞讨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我赶紧转移话题,问他过年不回家会不会想家。老人的眼圈一下子红了:“怎么不想家?我天天做梦都想回家。家里多舒服啊!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还有地方睡,我闺女孙女孙儿都对我挺好的。”
  “过年还是回去吧,这么大年纪了。家人会担心的。”我说。
  “明年回去。明年攒够了孙女上学的钱,我就回去,再也不出来了。”老人下定了决心似的说。
  “孙女上学要多少钱?”我问。
  “3600。”老人说,“孙女今年考上了大学。开学的时候只借到1000多元钱。跟校长说好话才进了学校,答应明年开学的时候缴清,不缴清就不让她读了。家里没有钱,我就跟老乡到长沙做工,想挣钱。可是工头嫌我年纪太大,不要我。”
  “您出来多久了。寄了多少钱回去?”我关心地问。
  “出来4个多月。寄了2200元钱回家。”老人说。“再攒800元我就可以回去了,我孙女说,只要上了大学,她就自己打工挣钱,不用我们管她了。”
  “那就好,您现在吃了苦,以后孙女会孝顺您的,也值。”我很感动。
  “我孙女可亲我了,特别懂事。我不能让她知道我在城里做什么事。她知道了会不让我干的。”老人说。
  “钱我给您汇过去了,您要不要打个电话回去告诉家里一声?”我问他。
  “不要。家里没电话。”他说。
  我把汇款单的存根交给他,他感激地说:“你是个好人。以前那些人都嫌我麻烦,不愿意给我办,这家推那家,那家推这家。你就不一样,我以后还到你这里来。”
  我点点头,一边叮嘱他“走好”,一边接过女孩子手中厚厚一沓百元钞票,开始清点。“刷刷刷”,钱从验钞机上呼啸而过,不多不少,整整20000元。女孩子自己填的汇款单,从那歪歪扭扭的字体可以看出她的文化水平不算高。显然,这是个吃青春饭的女孩子。女孩寄钱的地址是贵州省一个小村庄,她在留言栏里填了5个字:“不回家过年。”我一个字一个字输入电脑,然后把汇款单存根递给她。
  老人还没有走,坐在椅子上一边大口大口地喘气,一边把那张汇款单存根放在眼皮底下。反复地看。看到女孩子离开了柜台。老人又走到我跟前说:“我还可以在后面加几个字吗?”
  “要加几个什么字?”
  “我很想家。”
  我的眼睛一下子就湿润了。这是一个孤身在外的老人,在天寒地冻的日子里发自肺腑的呼唤;这是一种我们这些天天都在家里天天都享受着家的温暖的人所不能体会到的深切思念。走到门口的女孩子也停住脚步,转过头来看着他。
  老人脸上的肌肉抽搐着,眼里没有泪水。但是眼睛红红的。那是一种压抑的哭泣。
  这时,那个女孩子走了回来。跟我说:“帮我也改一下留言吧,把‘回家过年’前面那个‘不’字删掉。”
  “回家过年——”我轻轻念道。想起她刚刚在电话里吼叫着“不回家不回家”时那一脸的坚决。
  女孩子的第二句话更让我意外:“再给我拿一张汇款单。填上那个老人的家庭地址。”
  我照她说的做了。她在金额栏里写了1000元,又在留言栏里加了4个字:“回家过年!”然后,飞快地数给我1000元钱。
  我问她:“为什么?”
  她的脸上掠过一丝羞涩:“他——像我爷爷。”说完,她很不好意思的样子,匆匆离开,转眼就没了踪影。
  老人一直站在旁边,但是他不知道我跟女孩子在说什么事。我把那张1000元的汇款单存根交到他手中,告诉他,这是刚才那个跟他孙女一样大的女孩子送给他的新年礼物——
  回家过年!
其他文献
一日,几位年轻人和我讨论起“拉动内需”这个话题。谈话的内容相当“有趣”。我发现他们缺乏最起码的经济学常识。  他们先提到元宵节之夜央视大楼的那场大火,竟然说也不一定是坏事呀。  我以为听错了,问为什么?  他们用很认真的表情回答“现在那么多农民工失业,火灾烧坏了大楼,重建时可以解决多少农民工就业呀。”  他们进一步论证:“还不仅仅是解决农民工就业呢。既然要重新盖楼,就需要大量的钢筋水泥,而这可以陷
期刊
你获得的,就是你所能“看到”的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座巨大的花岗岩骏马雕像。它前脚腾空。后脚立地。准备迎接战斗。人们为这件伟大的艺术品所体现出来的高超的雕刻技艺惊叹不已。也深受雕刻家的激情和信仰的鼓舞。很难想象,这匹骏马的美与力量,竟然出自于原本奇形怪状的石头。  一天,有人问雕刻家:“就靠一把小锤和凿子,你是如何雕刻出这样一件精美的艺术品的?”  雕刻家回答道:“同往常一样,我也是从一
期刊
智者无言  邓 皓    大海的深处是平静的。  花朵的一生是无声的。  巍峨的山峦是缄默的。  大自然中许多蔚为壮观的生命往往以沉默示人,而人的生命是否亦当如此?!  有这么两个人去应考厨师。甲一开言便说了个天花乱坠。从传统的中国名菜到洋派的西式糕点。从每道菜的用料、着色到火候、调味。似乎无一不能无一不精。乙则静候一旁一语不发。待问他时,他只说:“如果可能,给我30分钟时间,我做一桌菜出来看看便
期刊
缟獴是非洲大草原上的一种小型哺乳动物。  凶悍的狮豹、贪婪的野狗、凌厉的禽鸟,全都将它列入菜单。  缟獴筑巢群居。首先。年轻的雄獴钻出来侦察,如果没有敌人埋伏,它就发出一种奇特的叫声,通知首领和全体成员登场。伊拉是这个族群的“女王”。,它的丈夫欧度,是最杰出的斗士。另一只成年缟獴塔库,是捕猎专家。它们共有19名成员。  一天,天空一片漆黑,滂沱的暴雨从天而降。缟獴的巢穴岌岌可危。欧度和塔库,冒着风
期刊
这个故事。是我听一位长者讲述的。  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他作为一名工程兵参加了开发藏北的任务。有一次,部队的运输连临时接到一项任务。安排一位驾车技术比较精湛的小战士去接送货物。为了防止意外,连长配发给他一支手枪,还有20余发子弹。  在返回途中,他驾驶的汽车出了故障,等他将故障排除之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他凭借经验驾驶汽车继续前行。然而,在不知不觉间他竟把车驶进一片开阔的荒原地。当他意识到不对
期刊
水碰到平滑的表面——石头、冰块或玻璃——就会放缓它的流速。即使没碰上任何障碍,流动的液体还是会迂回而行。水不仅占据了地球的绝大部分面积,更是人体最主要的成分。这世界的70%都是水,我们的身体也是。因此,只要一处在没有压力的环境里,人很自然就会缓慢下来。对人们来说(自然界绝大多数生物也是),所谓的“最少阻力之道”,就是带领我们迈向迟缓的通道。  拖延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天性。这股看不见的力量,能令河水蜿
期刊
★律师与工程师★    一个律师与一个工程师在加勒比海边钓鱼。律师说:“我到这里是因为我不小心让房子着火了,保险公司赔偿了我所有的损失。”  “这太巧了。”工程师说,“我是因为房子被洪水冲垮了,保险公司也赔偿了我所有的损失。”  律师看起来有些困惑,他不解地问工程师:“你是怎么引起洪水的?”    ★鹦鹉的叮嘱★    一位光顾宠物店的顾客不大相信他竟有这样的好运气:只花600元就能买到一只既会背
期刊
初恋应该是人生记忆中最美好的事情。那时候天总是很蓝,她是世界上最美的女生,甜甜的笑容如早晨淡淡的阳光。温柔的话语就像细腻的春雨……  《诗经·邶风》有诗歌《静女》如下——  “静女其妹,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胎。”  这段诗歌的译文是:善良姑娘真漂亮。等我城楼去幽会。故意藏着逗人找。惹我搔头又徘徊。善良姑娘真漂
期刊
短信语录里流传着这样一段农民兄弟的话:俺刚吃上肉,你们城里人又吃菜了;俺刚娶上媳妇,你们又独身了;俺刚吃上糖。你们又尿糖了:俺刚学会发E-mail,你们怎么又全改发短信了呢?  兄弟,不是你不明白,是这个世界变化太快。盘点2008职场洋泾浜语,《职场指南》带着所有穿洋服和穿褂子的人一起In。  In or Oul:流行或者过时  香港人说:在香港。谁还在谈论移民海外?现在的热门话题是:你北上了吗?
期刊
江湖上的流氓大多有些共同的隐语或切口,比如说:一称做“柳”;二称做“月”;三称做“汪”;四称做“载”;五称做“中”;六称做“申”;七称做“行”;八称做“掌”;九称做“爱”:十称做“向”。  清末民初,上海流氓泛滥成灾。内部还分三六九等——流氓、小瘪三、拆白党、拆梢党、豆腐党,那“切口”可真是五花八门。估计够语言学家们写一篇博士论文了。  流氓们寻衅生事时:借口敲诈称为“讲斤头”,分赃称为“劈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