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来源 :中国防痨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uxten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multidrug-resistant pulmonary tuberculosis,MDR-PTB)的早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2月山东省胸科医院诊断为MDR-PTB且符合入组标准,并最终完成24周含贝达喹啉抗结核方案治疗的7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基本特征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体质量指数(BMI)],以及痰分枝杆菌涂片及培养结果、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胸部CT、药物不良反应等临床资料.监测研究对象在贝达喹啉治疗期间的痰培养阴转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治疗结局,并分析影响治疗结局的因素.结果 79例研究对象在完成24周治疗后,72例(91.1%)结局良好,7例(8.9%)出现不良结局;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18.5[20.8%(5/24)]和年龄≥45岁[27.8%(5/18)]是研究对象出现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OR(95%CI)值分别为:9.393(1.443~61.125)和7.769(1.289~46.835)].痰培养阴转时间中位数(四分位数)为4(2,8)周,累计痰培养阴转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第2、4、8、12、16、20、24周时的痰培养阴转率分别为30.4%(24/79)、51.9%(41/79)、70.9%(56/79)、83.5%(66/79)、87.3%(69/79)、88.6%(70/79)、91.1%(72/79).53例患者(67.1%)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其中1例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30例(38.0%)出现Q-Tc间期延长,Q-Tc间期≥500 ms者15例(19.0%);Q-Tc间期随贝达喹啉使用时间的增加而呈现先上升再下降的现象,第12周为最高峰[(436.10±27.97)ms].结论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MDR-PTB有较好的治疗转归,早期即有较高的痰培养阴转率,营养不良和中老年患者易出现不良结局.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Q-Tc间期.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危险因素及脓毒症相关性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科2017年9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30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基本情况、血化验指标以及辅助检查等指标。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两组,分析脓毒症相关性心肌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根据28 d转归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
结核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是全球十大死亡疾病之一.相对于敏感肺结核的高治愈率,耐药肺结核治疗成功率低、死亡率高.近年来,以抗结核新药为核心的全口服治疗方案获得了巨
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人类结核病的病原体.作为胞内致病菌,结核分枝杆菌与宿主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决定了疾病发生、发展及患者的治疗转归,因此宿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免疫应答具
目的探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联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治疗耳石复位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进行耳石复位的BPPV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在手法复位治疗后采用盐酸倍他司汀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情况、前庭功能变化情况、平衡情况及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前庭症状指数(VSI)低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