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12例采取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患者,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2例患者中死亡0例,9例并发症(8.04%)。随机回访中108例(96.43%)患者无胆道感染症状发生,仅有4例(3.57%)患者发生胆道感染。结论: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降低复发比率和结石残留率,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关键词 肝胆管 结石 肝部分切除手术
肝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而且往往会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1~2]。本研究应用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肝胆管结石患者112例,其中男42例,女70例;年龄29~66岁,平均48.4±6.9岁;病程1.5~19年。结石部位分布,42例左肝外叶,16例右肝前叶,20例左肝内叶,28例右肝后叶,6例左右肝内胆管。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者46例,合并肝胆管狭窄78例,合并部分肝萎缩38例。另外38例有既往的胆道手术病史,所有患者均经B超、CT、MRI以及术中胆道造影等方法得到了肯定的诊断。
方法:根据患者B超、CT、MRI和胆道造影等结果进行选择手术方法。42例施行左肝外叶的切除手术,20例施行左半肝的切除手术,16例施行右肝前叶的切除手术,22例施行右肝后叶切除,6例施行右肝段部分的切除手术。对肝胆管结石位于左右肝内胆管的患者,施行双侧多区段的肝切除手术。46例的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采取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同时使用T管引流术。
结 果
术后并发症情况:本组中死亡0例,肺部感染为2例(1.79%),胆漏为4例(3.57%),膈下脓肿为3例(2.68%),所有并发症共计9例(8.04%)。
术后随访:112例患者进行了历时1~5年的回访,平均为3.5年,其中108例(96.43%)患者均没有胆道感染症状的发生,仅仅有4例(3.57%)患者发生了胆道的感染。
讨 论
在我国肝胆管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3]。手术之后残留的结石率以及该病的复发率比较高,同时并发症发生比率也比较大。而且肝胆管结石可以诱发胆管癌的发生。一般而言,肝胆管结石在肝内胆管受其分布区域和产生数量以及手术时间等影响,使得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变得比较困难。目前国内的治疗原则是根除病症、畅通引流以及除去狭窄。但是发现单纯的胆管切开然后取出结石不能够很好的达到上述原则的要求,部分患者需反复多次的使用手术治疗,仍不能很好的根治疾病,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根除了病灶之后才能根治胆管结石。目前施行的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是利用切除病灶的方法来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良好。其优点在于能够彻底解决肝胆管结石和狭窄。另外由于肝内胆管结石是沿着胆管表现为节段分布,所以在完整切除病变部位的胆管以及其对应的肝脏引流部位是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点。
临床影像学以及纤维胆道镜为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提供了极大的条件。如果左肝叶产生病灶,可以把左外叶切除,同时采取胆总管探查和引流;如果右肝管产生病灶,可以依据肝管结石的特征采用对应的切除手术。对于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患者,可以纵向切开胆管,把开口进一步扩大。过程中如果有高位狭窄的情况发生,可以实行肝断面胆管和肝门部胆管和空肠双吻合手术。
另外,肝胆管结石患者容易发生反复感染,经常会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以及机体功能的损害,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在进行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时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在手术之前要严格的控制胆道感染,加强肝功能,进一步增加机体的抗感染机能。
综上所述,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降低复发比率和结石残留率,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参考文獻
1 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65-66.
2 赵炳端.胆道结石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再手术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8.
3 黄传好.87例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55-56.
关键词 肝胆管 结石 肝部分切除手术
肝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的一种类型,是指左右肝管汇合部以上各分支胆管内的结石。肝胆管结石是一种常见病,而且往往会引起很严重的并发症,是良性胆道疾病死亡的重要原因。肝内胆管结石的发病原因与胆道的细菌感染、寄生虫感染及胆汁滞留有关[1~2]。本研究应用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5年6月~2010年6月收治肝胆管结石患者112例,其中男42例,女70例;年龄29~66岁,平均48.4±6.9岁;病程1.5~19年。结石部位分布,42例左肝外叶,16例右肝前叶,20例左肝内叶,28例右肝后叶,6例左右肝内胆管。合并肝外胆管结石者46例,合并肝胆管狭窄78例,合并部分肝萎缩38例。另外38例有既往的胆道手术病史,所有患者均经B超、CT、MRI以及术中胆道造影等方法得到了肯定的诊断。
方法:根据患者B超、CT、MRI和胆道造影等结果进行选择手术方法。42例施行左肝外叶的切除手术,20例施行左半肝的切除手术,16例施行右肝前叶的切除手术,22例施行右肝后叶切除,6例施行右肝段部分的切除手术。对肝胆管结石位于左右肝内胆管的患者,施行双侧多区段的肝切除手术。46例的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患者采取胆总管切开取出结石,同时使用T管引流术。
结 果
术后并发症情况:本组中死亡0例,肺部感染为2例(1.79%),胆漏为4例(3.57%),膈下脓肿为3例(2.68%),所有并发症共计9例(8.04%)。
术后随访:112例患者进行了历时1~5年的回访,平均为3.5年,其中108例(96.43%)患者均没有胆道感染症状的发生,仅仅有4例(3.57%)患者发生了胆道的感染。
讨 论
在我国肝胆管结石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肝胆外科疾病,肝内胆管结石病根据病程及病理的不同,其临床表现可以是多方面的,从早期的无明显临床症状的局限于肝内胆管某段肝管内的结石,至后期遍及肝内外胆管系统甚至并发胆汁性肝硬化、肝萎缩、肝脓肿等的晚期病例,故临床表现十分复杂[3]。手术之后残留的结石率以及该病的复发率比较高,同时并发症发生比率也比较大。而且肝胆管结石可以诱发胆管癌的发生。一般而言,肝胆管结石在肝内胆管受其分布区域和产生数量以及手术时间等影响,使得肝胆管结石的治疗变得比较困难。目前国内的治疗原则是根除病症、畅通引流以及除去狭窄。但是发现单纯的胆管切开然后取出结石不能够很好的达到上述原则的要求,部分患者需反复多次的使用手术治疗,仍不能很好的根治疾病,对患者的身心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只有根除了病灶之后才能根治胆管结石。目前施行的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是利用切除病灶的方法来治疗肝胆管结石,效果良好。其优点在于能够彻底解决肝胆管结石和狭窄。另外由于肝内胆管结石是沿着胆管表现为节段分布,所以在完整切除病变部位的胆管以及其对应的肝脏引流部位是达到良好效果的关键点。
临床影像学以及纤维胆道镜为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提供了极大的条件。如果左肝叶产生病灶,可以把左外叶切除,同时采取胆总管探查和引流;如果右肝管产生病灶,可以依据肝管结石的特征采用对应的切除手术。对于肝门部胆管狭窄的患者,可以纵向切开胆管,把开口进一步扩大。过程中如果有高位狭窄的情况发生,可以实行肝断面胆管和肝门部胆管和空肠双吻合手术。
另外,肝胆管结石患者容易发生反复感染,经常会使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以及机体功能的损害,导致免疫力减弱,因此在进行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时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在手术之前要严格的控制胆道感染,加强肝功能,进一步增加机体的抗感染机能。
综上所述,肝部分切除联合手术在治疗肝胆管结石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降低复发比率和结石残留率,大大提高了手术的疗效。
参考文獻
1 黄志强.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治疗的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4(2):65-66.
2 赵炳端.胆道结石术后再手术原因及再手术探讨[D].大连医科大学,2008.
3 黄传好.87例肝内胆管结石外科手术治疗体会[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8(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