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能作文能力这样炼成——素材加工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实践

来源 :语文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ic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材加工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观察积累的习惯,审题选材的意识,发展思维、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修改习作能力等方面都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笔者将素材加工教学模式应用于统编教材纪实习作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课前布置搜集任务,让学生积累素材;课中引导学生选择素材、探究素材加工方法,并把素材加工成文。期末考试学生独立完成的作文显示,素材加工教学模式优化了习作指导过程,促进了学生真实写作能力的提升,较好地实现了从素材加工到自能习作的跨越。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脉冲治疗联合悬吊训练技术(sling exercise therapy, SET)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效果及其对颈椎生物力学及颈部肌疲劳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6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1例。对照组采用SET治疗4周,观察组采用脉冲治疗联合SET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疼痛程度、颈椎生物力学、颈部肌疲劳度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对学生劳动教育的重视,是班主任落实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举措。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有幸福生活的能力,其中劳动可以是务实、做事、操作、实践。初中是学生学习成长的重要阶段,必须加强劳动教育,以劳动教育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劳动教育不仅要致力于观念培育,更重在教学生如何从劳动中体验生活的乐趣,班主任应该创设一个劳动教育的氛围,培育一种现代“新生活”方式。本文立足初中阶段,对班主任劳动
设计并实施了“制作简易海水淡化装置”四课时的项目式学习活动。学生在一系列任务的驱动下,经历了查阅资料、调研访谈、创意设计、动手制作、展示表达、方案评价、反思改进等多样化实践活动,有效实现了以课育劳、以劳促教、劳教融合的教学目标,充分发挥了劳动教育在化学课堂上的育人价值。
通过比较高中生物学与劳动教育在课程理念上的相似之处,以高中生物学“农业生产劳动”为例,说明融合劳动教育目标的高中生物学开展实践教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即“剖析教材、挖掘需求→设计目标、明确方案→实践假设、交流分享→整理成果、凝练经验”,为学科融合、落实“五育并举”教育理念提供借鉴和参考。
新时代劳动教育关注正确劳动观念的培养、劳动习惯和品质的培养、劳动知识的学习和劳动技能的提升、劳动精神的传承和劳动创造等。学校可以从四个方面探究劳动教育实践路径:立足德育阵地,提高劳动意识;规范一日常规,养成劳动习惯;开展实践活动,丰富劳动体验;评价及时多元,激发劳动热情。让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在劳动中体会劳动的价值,感受劳动的幸福。
英语课后作业是对英语课堂学习任务的补充和复习,也是考核学生对基础学习任务完成的情况,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重视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由于“双减”政策的颁布对英语老师合理布置课后作业也是一种新的考验,从“双减”的背景出发,在改变课堂教学环境、创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的同时,结合学生学习英语的实际情况布置合理的课后作业,督促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因此布置作业的任务和质量显得特别重要,老师要寻找有效的方法,处理当前中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工业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下一代智能交通系统逐渐深入城市居民生活。然而,该前沿技术在为出行服务带来便利的同时,近年来也逐渐暴露出诸如远程恶意控制车辆、泄露车主个人信息等安全威胁。本文首先介绍智能网联汽车行业下的典型应用场景、调研当前行业中攻击案例。其次,将智能网联汽车安全防护方面划分为车联网安全和车载系统安全,针对以上两个层面存在的主要安全威胁进行分析和总结,并针
microRNA (miRNA)是一类内源性的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大小为20~25个核苷酸,通过与特定靶基因结合,在转录后水平或通过翻译抑制实现对靶基因表达的负调控,靶基因主要包括转录因子、信号蛋白、合成相关酶等,从而在植物生长发育和胁迫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细胞程序性死亡是植物适应生长发育和逆境胁迫响应的重要机制之一。本文综述了miRNA在逆境胁迫诱导及发育相关的细胞程序性死亡中的调节作用
<正>我越来越觉得贾平凹的首要身份是散文家,尽管他的名声主要是在小说上,而且他的小说创作量也很惊人,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全方位地施展自己的散文才华。我读他后来的小说,越来越觉得里面的散文味道很足。比如他最新的长篇小说《暂坐》,就是一部散文味道十足的长篇小说。事实上,纵览贾平凹的创作,就会发现他始终具有很强的散文情结。他在1990年代创办散文刊物《美文》时,提出了"大散文"的理念,大散文的提出引起了散文
期刊
文章首先概述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及慕课应用优势,然后分析了“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中慕课应用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慕课视域下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的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