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氧区与好氧区HRT之比对污泥膨胀的影响

来源 :中国给水排水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eoni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人工模拟生活污水研究了缺氧区与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之比分别为1∶3、1∶2、2∶1时,连续流A/O脱氮系统的净化效果与污泥沉降性的变化,探讨了系统中缺氧区与好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之比与污泥膨胀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当缺氧区与好氧区的水力停留时间之比由1∶3增大到1∶2时,系统的脱氮率由50%提高到80%,污泥的SVI值由250 mL/g降低至110 mL/g,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污泥的沉降性,抑制了污泥膨胀的发生。之后又以缺氧区与好氧区水力停留时间之比为2∶1运行,脱氮率最大达到88%,污泥的SVI
其他文献
某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前置预缺氧A~2/O工艺,为了考察多点进水对该工艺脱氮除磷的影响,设置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进水流量分配比分别为8∶1∶1、7∶1∶2、6∶1∶3、5∶1∶4、6∶2∶2、6∶3∶1。结果表明,进水流量分配比对处理过程中的硝态氮浓度以及出水总氮、总磷浓度具有显著影响,而对出水氨氮浓度影响较小;优化进水流量分配比能实现预缺氧池与缺氧池两个脱氮单元碳源的合理配置,实现总氮的高效去
针对东北高寒地区某浅水型水库在夏秋季发生蓝藻水华后,以其为水源的D水厂现有工艺无法满负荷运行、处理难度大的问题,分析了原水蓝藻特性及已有处理工艺现状,并采用一体化水平管沉淀分离中试设备进行试验,探求在该水质条件下对相关水质指标的去除效能。结果表明,当聚硅氯化铝(PASC)投加量为3 mg/L、处理水量为8 m~3/h、水平管沉淀池的过流负荷为20.05 m~3/(m~2·h)时,中试设备对浊度的去
针对长距离供水管道泄漏问题,采用CFD软件研究了供水管道内瞬变流动特性,分析了管道泄漏点位置的检测机制。基于流体的瞬变模型法及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方法,开展了供水管道泄漏定位研究。利用Flowmaster仿真软件中的水力模型建立长度为1 000 m的一维管路系统,并针对此系统进行了不同泄漏位置下的数值仿真计算以产生训练样本,借助RBF神经网络开展了泄漏工况下的网络训练和预测。结果表明,瞬变
以引滦原水、引江原水和引滦引江掺混原水为研究对象,将天津某净水厂强化集成工艺近三年的实际生产运行数据,特别是高温高藻期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预氧化—上向流脉冲澄清—主加氯消毒的强化集成工艺可以适应原水水质的变化,对引滦原水、引江原水和引滦引江掺混原水浊度、COD_(Mn)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4.90%和64%以上,出厂水浊度和COD_(Mn)最低分别达到0.13 NTU和0.29 mg/L,
为了研究耐镉菌株对鸢尾吸附水中Cd~(2+)的影响,选取从Cd~(2+)污染土壤中分离、筛选出的耐镉菌株,进行水培实验。在Cd~(2+)浓度分别为0、50、100、200 mg/L条件下,考察对照组、鸢尾、鸢尾+耐镉菌株、处理后鸢尾、处理后鸢尾+耐镉菌株对Cd~(2+)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耐镉菌株能够促进鸢尾对Cd~(2+)的吸收,当Cd~(2+)浓度为50 mg/L时,鸢尾+耐镉菌株对Cd~(
考察了雨水管道积泥及水力不确定性对其过水能力的影响,导出了管道积泥后过水能力变化率的计算式。计算表明,既有雨水管道在《城镇排水管渠与泵站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 68—2016)允许的疏通前、后的积泥深度情况下,过水能力将分别下降20%以上和近15%。另外,分别导出了管径、糙率单独变化以及两者均变化时新建雨水管道过水能力变化率的计算式。计算表明,对管径为100~1 500 mm的新建雨水
针对城市污水管道爆炸、气体中毒等问题,以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地区污水管网为研究对象,基于重庆市地下管网危险源物联网监测平台,通过时空模型挖掘技术与GIS方法,研究某小区污水管道中的易爆气体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同时分析了其在2016年—2019年的易爆气体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小区污水管道中的易爆气体浓度峰值时间段为:02:00—04:00、07:00—09:00、15:00—17:00;根据
基于对深层排水隧道内浪涌成因及其危害的分析,总结出量化模拟浪涌过程的瞬变流模型所需的必要条件:(1)可全解一维圣维南方程;(2)可模拟明满流交替情况;(3)管道可被切分为若干管节;(4)模拟步长足够短。对比分析了几种水力模型(InfoWorks ICM、Mike Urban、SWMM5、ITM、TAP)在量化分析瞬变流时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并采用TAP模型模拟某深隧系统在快速填充工况下浪涌的形成过
重特大地震发生后,灾害信息的及时公开、积极有效的危机沟通,对于安定民心、降低灾害损失至关紧要.在2020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等“七种能力”,增强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危机沟通能力是应急处突能力的核心内容,对有效掌控局势、化解危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围绕应急处突能力提升,我们设计了一系列危机沟通模拟演练课程,现就特大地震灾害危机沟通课程的情景建构、模拟场景、演练实施等内容,研究探讨课程开发路径.
期刊
“十四五”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级政府都制定了“十四五”期间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减灾体系建设也纳入其中.考察各地方政府“十四五”规划有关减灾体系建设的内容,有助于了解地方政府减灾体系建设的方向,也有利于探究国家减灾体系的整体发展方向.从规划的角度看,基本定位、建设思路、体制机制等都是考察减灾体系建设的重要维度,而这些维度则决定了减灾能力的发展方向.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减灾”是一个广义概念,在外延上包括了规划中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等内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