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唱

来源 :阅读与作文(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tNetSt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少女站到了舞台上,神情平静而无波澜。普通的音乐响起,根本无法抓住观众的内心。
   但是:在她真正开口的时候,一开口就令人忘情了,陶醉了,震惊了!
   少女纤细的喉咙中,发出的是纯正的男声。低音、戏腔,将一个木偶与戏者间的故事演绎得淋漓尽致。月光一样,是清丽的音色;花瓣一样,是柔美的旋律;落羽一样,是蓬松的思绪;丝绸一样,是绵长的戏腔;春风一样,是陶醉的神情。这个平凡的舞台上,漾起了多么优美、多么动听、多么完美的歌唱啊——平凡世界中不平凡的存在!
   这歌唱,使凝固的空气渐渐变得柔软了,使毒辣的日光渐渐变得温和了,使疲倦的人心渐渐变得陶醉了,像是条甘甜的小溪蜿蜒而来,注入人们的心田。
   使人想起:敌过夜莺、不输百灵的风凰转世。
   使人想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使人想起: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
   容不得悲切,容不得沮喪,容不得失落。她要让整个世界丢开多余的情绪,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歌唱中。成百上千的音,数不胜数的旋律,都在她舌尖上跳跃,起舞,勾勒出一个无人知晓的世界。当她终于结束这奇迹般的歌唱后,空气中是一片寂静,只有心脏跳动的訇然巨响。
   蓦地,像是平地炸响个惊雷,暴风雨般的掌声、欢呼声排山倒海地向她涌来了。她稍稍欠了欠身,嘴角挂上了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指导老师:梁晓慧)
其他文献
今年中考,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试题——歇后语考查题。让我们先睹为快吧。  (2016·山东泰安市第22题)填写出歇后语的后半截。(3分)  ⑴泥菩萨过河——____________  ⑵哑巴吃黄连——____________  ⑶徐庶进曹营——____________  这个题目就是考查考生对歇后语的掌握情况的。如果平时注意学习歇后语了,此题回答起来就非常轻松了:⑴自身难保⑵有苦说不出⑶一言不发。如果
岁月如歌,时光老人或许在偷看我们的生活日记,如果他细心一点就会发现:有你的地方必定会有我。   那是一个偌大的房间,刷得很白的墙壁,摆了几个床铺,打点滴的铁架子笔直地站在那儿,空气里流动着消毒水的味儿。   與你第一次相遇就是在这医院里,我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走进了病房,怎么靠近了你,怎么端详着你稚嫩的小脸。在来之前,我一直很不情愿,我被迫接受了我有了新弟弟的事实,心里对你既有些期待又有些恐惧:期
感动,寻一份真情,觅一种动容。   在春天,我们以感动的目光看着那垂垂暮老的柳树抽出新芽;在夏天,我們感动于蝉破茧而出的喜悦;在秋天,我们以感动注视着那些落叶纷飞着结束自己的生命,也偏要落入泥土中滋养大地,谱写另一种形式的重生;在冬天,我们感动于万籁俱寂中偏要袅袅升起的那缕炊烟。感动,在四季留下足迹。   街上叫卖的人,在寒风中一个温暖的笑;路边调皮模样的小男孩轻轻捡起了路上的小纸片;环卫工人
早已有先知在人心的荒野里高喊:“文学死了!”而且不按老章程,后面沒有加一句“你们改悔吧”,所以尤其可怕,改悔也无机会——既然如此,还是让文学悄悄寿终,以符息事宁人之常道,但喊已喊了,应声四传,似乎有些悲壮,因为死掉的毕竟是伟大崇高的文学。   文学好端端地怎会夭折?据说病源在于商业社会,万事万物都由市场价值作判断,商业帝君执一切产品的生死仲裁权。有实际利润则兴、无实际利润则汰,画廊与发廊齐飞
【命题特点】  1.考查重点。从上表可以看出语法性的病句(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是考查的重点,特别是搭配不当和成分残缺或赘余是重中之重,占了1/2,而语意性病句(表意不明)考查的相对少一些,一道题往往综合考查多种病句类型,基本上不会命制只考查某一种类型的病句题。  2.语用材料。试题材料贴近社会生活实际,选材广泛,多取材自当前报纸杂志和新闻广播中的政治、经济、军事、外
摘要:随着新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综合素质人才的要求逐渐提高,音乐学科的教育也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音乐教育是學校美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教学主要通过渗透美育元素等方式,达到育人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音乐学科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该学科所具有的“育人功能”,促使学生个体实现全面发展,值得同行商榷。  关键词:小学音乐;育人功能;实践思考  教育的内在价值和真正目的是追求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追求个体的不断
请以“一个艰难的决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写作要求:   ①将题目写在作文格的第一行;   ②文章贴近生活,言之有物;   ③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   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姓名。【思路点拨】   写好此题,我们要注意如下方面:   一、准确审题,把握重点。   “一个”修饰“决定”,从数量上作出限制。“艰难”一语,表明做出决定历经波折,极具曲折性。“谁”做出
我不嫌俗气,真正的世俗,是佛家的一枝花,有着不可触摸的禅意。我宁愿世俗地活到老,陪着世俗的父母一起买菜、打打小牌儿、听听小曲儿,逗逗隔壁邻居家的小囡囡。  少年时看世俗,一定是俗的。谁家娶了新妇,谁家盖了新房,又有谁家国外有亲戚,当时一定是讨厌的。我宁愿素衣布衫捧一本线装书看,想着一个人远行,带有行为艺术的味道。那时,我想:特立独行的女子,怎么可以沦为世俗品相?怎么可以结婚生子过着一日三叹的生活?
绿树荫凉着校园,红花展开了笑脸,我们相聚在美丽的校园,转眼间,我们将要奔往各自的中学了。   六年前,我第一次踏进小学的校门,感觉这一切都是陌生的。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陌生的环境;也许是因为陌生,让我倍感孤独。就在这时,我的前桌转过头来对我说:“你好,我们两个可以做好朋友吗?”我顿了一会儿说:“好呀!”刚刚的感觉到这时已经硝烟云散了。在往后的时间里,我开始渐渐地喜欢上了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
摘 要:《拉维瑙之歌》是20世纪60年代非洲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主题涉及对非洲未来的激烈辩论和思考,反映了西方现代文明和非洲传统文化的碰撞和矛盾对立。当现代的欧洲文化强势来袭,非洲人是顺势拥抱,欢心接纳,还是秉持传统,努力捍卫本土文化,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这正是刚刚摆脱殖民统治的非洲人面临的文化窘境。诗中拉维瑙和丈夫奥考的争论其实就是乌干达年轻一代内心的争论。作者本人选择持反对西方渗透、捍卫阿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