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员工作为电力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在企业运营中,应给予重视。为发挥他们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为保证他们的切身利益不受损害,管理人员应做好劳动用工管理。本文就新环境下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有效措施给予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环境;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随着电力企业不断发展,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也不断增加,相应的工作人员也增加,这时,管理人员应做好劳动用工管理工作,避免在企业运营中出现劳动纠纷,对企业正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1.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健康与否,用工制度不完善,将会导致日常运营工作混乱,对企业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对电力企业来说,劳动用工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用工管理制度制订不合理。如在电力企业,某个部门就可以制订相关劳动合同制度,这明显有悖于部门和企业一体化的常理。另外,电力企业快速发展,通常出现一些分公司,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分公司员工通常要执行总公司的用人制度,这明显也不符合适宜。其次,用工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不符合,如工作性质相同的岗位,薪酬待遇则不相同。此外,保险制度也不规范。
1.2用工管理急需加强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随着电力企业运行规模不断扩大化,多样化用工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这方面工作加强,并采用全面监督,使用工效率提高。但目前,对多样化用工控制机监督方面并不尽人意,导致出现事实用工现象。其次,在用工合同签订方面,也存在众多不足,如合同中就双方所享受的利益及履行的义务并没有明确说明。再次,劳动合同续签现象较多。这种现象增加,导致正常淘汰机制将下降,进而导致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无法实施。
1.3岗位混乱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同一个岗位或一部分岗位具有多种用工形式,使得劳动者在岗位中工作性质不明确,相应的管理工作也就无法做到明朗化。另外,电力企业的某些部门,甚至还采用派遣制员工,更加不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其二,在电力企业的有些部门,不同岗位员工收入及福利奖金,存在重大差异,并不是由他们的工作绩效所决定的,而是由不同的用工制度决定。
2.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2.1统一劳动用工形式
(1)明确集团用工的总体分类。目前随着电力企业运行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内容也相应增加,管理方式也逐渐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更使得管理具有针对性。所以,电力企业应在用工管理方面,以责任为主题,将劳动用工给予划分成不同层次: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及非全日制等。
(2)给予岗位梳理,采用合适的用工形式。电力企业为了提高用工管理效率,应理顺岗位体系,制订岗位工作说明,并开展岗位绩效评价工作,还应该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岗位人员工作业绩情况,采用合适的用工形式。一般情况下,为了突出工作重要性,对于主要岗位,应采用全日制用工形式,对于临时岗位,应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形式。
2.2对短期用工政策给予调整
(1)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划转短期用工人员。在劳动法里,不存在短期用工人员这一说法,所以,电力企业在对待短期用工人员这一特殊现象时,应在岗位绩效评价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及非全日制用工。目前,短期用工人员在主营岗位担任上,对于他们在岗位上的业绩考核,以及合同签约等方面,有这些规定,如主营岗位上的短期用工人员,如果其岗位考核不合格,则解除劳动关系,反之,则划转为全日制合同制员工。对于辅助性岗位上的短期用工人员,如果他们在岗位上业绩突出,并且考核通过,则划转为非全日制员工,否则,予以
辞退。
(2)避免同岗位不同待遇的现象。在岗位待遇方面,应做到相同岗位上的员工,无论是先进的,还是后进入的,无论是资历深的,还是资历浅的,企业都应一视同仁,发放同样的福利待遇,享受同样的晋升机会,在签订合同时,享受同样的权利,也履行同样的义务等。
2.3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首先,在施行劳务派遣用工时,必须严格遵照《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规定,在派遣时,派遣企业应严格考证派遣员工是否具有资格。这是派遣的主要考虑内容。其次,电力企业在实施派遣用工时,应制订辅助岗位使用说明,岗位制订之后,应由职工代表大会审核,通过之后,在企业内部发出公示。需要指出的是,派遣用工只能适用于临时性及辅助性岗位,在其它岗位上不能随意应用。
3.结语
随着电力企业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化,工作岗位也相应增加,这时管理人员应将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使员工的在享受公平待遇的同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将岗位工作做好。本文就新环境下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汉荣.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新思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13):79-81
[2]李路.浅谈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4):197
作者简介:欧芬英(1970.4.11—),女,汉族, 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劳动用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
关键词:新环境;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
随着电力企业不断发展,工作岗位及工作内容也不断增加,相应的工作人员也增加,这时,管理人员应做好劳动用工管理工作,避免在企业运营中出现劳动纠纷,对企业正常运营产生负面影响。
1.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存在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劳动用工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整个企业的运营健康与否,用工制度不完善,将会导致日常运营工作混乱,对企业稳定运行产生严重影响。对电力企业来说,劳动用工制度不完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用工管理制度制订不合理。如在电力企业,某个部门就可以制订相关劳动合同制度,这明显有悖于部门和企业一体化的常理。另外,电力企业快速发展,通常出现一些分公司,在签订劳动合同时,分公司员工通常要执行总公司的用人制度,这明显也不符合适宜。其次,用工制度和相关法律规定不符合,如工作性质相同的岗位,薪酬待遇则不相同。此外,保险制度也不规范。
1.2用工管理急需加强
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随着电力企业运行规模不断扩大化,多样化用工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将这方面工作加强,并采用全面监督,使用工效率提高。但目前,对多样化用工控制机监督方面并不尽人意,导致出现事实用工现象。其次,在用工合同签订方面,也存在众多不足,如合同中就双方所享受的利益及履行的义务并没有明确说明。再次,劳动合同续签现象较多。这种现象增加,导致正常淘汰机制将下降,进而导致能进能出的用工机制无法实施。
1.3岗位混乱现象严重
这种现象表现为两方面,其一,同一个岗位或一部分岗位具有多种用工形式,使得劳动者在岗位中工作性质不明确,相应的管理工作也就无法做到明朗化。另外,电力企业的某些部门,甚至还采用派遣制员工,更加不符合劳动法的相关规定。其二,在电力企业的有些部门,不同岗位员工收入及福利奖金,存在重大差异,并不是由他们的工作绩效所决定的,而是由不同的用工制度决定。
2.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有效措施
2.1统一劳动用工形式
(1)明确集团用工的总体分类。目前随着电力企业运行规模不断扩大,管理内容也相应增加,管理方式也逐渐从身份管理转变为岗位管理,这不仅提高了管理效率,更使得管理具有针对性。所以,电力企业应在用工管理方面,以责任为主题,将劳动用工给予划分成不同层次: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及非全日制等。
(2)给予岗位梳理,采用合适的用工形式。电力企业为了提高用工管理效率,应理顺岗位体系,制订岗位工作说明,并开展岗位绩效评价工作,还应该根据岗位工作性质,岗位人员工作业绩情况,采用合适的用工形式。一般情况下,为了突出工作重要性,对于主要岗位,应采用全日制用工形式,对于临时岗位,应采用非全日制用工形式。
2.2对短期用工政策给予调整
(1)根据企业岗位需要,划转短期用工人员。在劳动法里,不存在短期用工人员这一说法,所以,电力企业在对待短期用工人员这一特殊现象时,应在岗位绩效评价的基础上,重新划分劳动合同制、劳务派遣制及非全日制用工。目前,短期用工人员在主营岗位担任上,对于他们在岗位上的业绩考核,以及合同签约等方面,有这些规定,如主营岗位上的短期用工人员,如果其岗位考核不合格,则解除劳动关系,反之,则划转为全日制合同制员工。对于辅助性岗位上的短期用工人员,如果他们在岗位上业绩突出,并且考核通过,则划转为非全日制员工,否则,予以
辞退。
(2)避免同岗位不同待遇的现象。在岗位待遇方面,应做到相同岗位上的员工,无论是先进的,还是后进入的,无论是资历深的,还是资历浅的,企业都应一视同仁,发放同样的福利待遇,享受同样的晋升机会,在签订合同时,享受同样的权利,也履行同样的义务等。
2.3依法规范劳务派遣用工
首先,在施行劳务派遣用工时,必须严格遵照《劳务派遣行政许可实施办法》规定,在派遣时,派遣企业应严格考证派遣员工是否具有资格。这是派遣的主要考虑内容。其次,电力企业在实施派遣用工时,应制订辅助岗位使用说明,岗位制订之后,应由职工代表大会审核,通过之后,在企业内部发出公示。需要指出的是,派遣用工只能适用于临时性及辅助性岗位,在其它岗位上不能随意应用。
3.结语
随着电力企业运营规模不断扩大化,工作岗位也相应增加,这时管理人员应将劳动用工管理工作做到位,才能使员工的在享受公平待遇的同时,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将岗位工作做好。本文就新环境下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有效措施进行分析,希望具有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汉荣.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新思路[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13):79-81
[2]李路.浅谈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劳动用工管理的几点思考[J].东方企业文化,2014,10(4):197
作者简介:欧芬英(1970.4.11—),女,汉族, 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劳动用工,人力资源,企业文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