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 奋力推进现代化新新晃建设

来源 :湘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1980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晃(旧称晃州、晃县)是一块红色热土,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有着丰富的党史资源。这里曾经打响了著名的便水战役,为任弼时、贺龙、关向应、萧克、王震等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向贵州转移赢得了时机;这里涌现了唐伯赓、田嘉敏、姚伯阳、姚季卿等一批优秀共产党人和全国“最美医生”杨文钦、扎西志玛夫妇。他们英勇顽强、不畏艰难、敢于斗争、甘于奉献的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新晃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接续谱写新晃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便水战役:一场使红军大部队得以从容转移黔东的战役
  1936年,为解除后顾之忧,红二、六军团决定利用晃县、芷江交界处的有利地形,组织便水战役,出其不意地包围消灭敌人,为在湘黔边界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争取有利局面。
  1月5日清晨,红六军团十六师、十七师主力急速返回晃县波洲和芷江上坪交界处门楼坳、蜈蚣坳、对伙铺一带,布好口袋阵,静等敌人“钻”进来,余部从江口沿?水河东下,以切断新店坪渡口。萧克、王震率前线指挥部驻今波洲暮山坪。上午8时许,红二军团四师、六师分别从龙溪口、龙塘坪、兴隆坳等地出发,进入芷江仲黄坪、涧溪一带,准备侧击敌军。为便于机动,贺龙、关向应、李达在涧溪以东的西凉溪设前线指挥部。
  5日下午2时左右,敌先遣部队抵达芷江上坪蒿莱坪,发现了设伏的红军部队,便不敢前进,与红军形成对峙,等待援军。见计划被敌人识破,萧克、王震当机立断,乘敌立足未稳,主动展开攻势,变伏击战为攻击战,决定将敌人压向三里桥、新店坪一带开阔地再一举歼灭。下午4时,萧克、王震命令红十六师、红十七师从门楼坳、蜈蚣坳、对伙铺一带迅速出击,向守敌发起猛烈攻击。敌遭重创,退守牛屎垅一带。此时,敌人援军赶到,死守高地顽固抵抗。战斗打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呈胶着状态。
  危急时刻,贺龙、关向应、李达根据战场变化,立即改变作战部署。红四师和红六师兵分两路,计划将敌拦腰斩断,逐块消灭,以求速战速决。然而,当红四师赶到岩禾塘时,却发现敌人已占据了附近一带的山头。红四师立即发起进攻,与敌激烈的战斗持续到深夜十二时许,敌右翼防线开始溃败。不料,敌增援部队赶到,占领了新店坪陈家垅、营盘界一带防御阵地,与红军形成对峙局面。红军师参谋长、代师长金承忠和十一团团长谭耀楚在战斗中壮烈牺牲。
  5日夜,敌人凭着武器优势,疯狂抵抗。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继续战斗对红军不利,1月6日下午3时后,红六军团十六师、十七师陆续撤出战斗,退至对伙铺、波洲一带;红二军团四师、六师与敌相持到6日晚上,也相继撤出战斗。
  便水战役是红二、六军团长征以来打得最激烈的一场战斗,它成功地遏制了敌人追击的步伐,使红军大部队得以从容转移黔东,粉碎了敌人将红二、六军团消灭于湘黔边界的阴谋。
  唐伯赓:新晃、芷江早期革命的开拓者
  我国著名作家沈从文在散文《桃源与沅州》中有这样一段话,读罢之后激起我们对侗乡红色往事的回忆:“大约在清党前后,有个晃州姓唐的青年,北京农科大学毕业生,在沅州晃州两县,用党务特派员资格,率领了两万以上四乡农民和一群青年学生,肩持各種农具,上城请愿。守城兵先已得到长官命令,不许请愿群众进城。于是双方自然发生了冲突。一面是旗帜、木棒、呼喊与愤怒,一面是居高临下,一尊机关枪同十支步枪。街道既那么窄,结果站在最前线上的特派员同四十多个青年学生与农民,便全在城门边牺牲了。”文中所指的“晃州姓唐的青年”,正是唐伯赓。
  1899年农历九月四日,唐伯赓出生于波洲镇暮山坪村。1919年考入广州农业专科学校,1922年考入北京农业大学林学科,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爱国学生运动,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夏,唐伯赓大学毕业后,奉党的指示赴苏联留学,6月返乡省亲途经长沙时,中共湖南省委任命他为芷江县农民运动特派员。
  唐伯赓抵达芷江后,以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教务主任的公开身份,在芷江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将昔日同窗好友邀集在一起,传阅进步书刊,宣讲革命道理,后逐步扩大到一些学校的师生,革命思想广为传播。为了扩大宣传阵地,他还与好友彭冠西在县城北街开办惠源书局,推销进步书刊,经过艰苦深入的工作,他为芷江农民运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1926年9月,国共合作组成革命统一战线,成立国民党芷江县党部筹备委员会,农民运动如火如荼。他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创办农民夜校,建立岩桥、垅坪、碧涌、梨溪口、麻缨塘、步头降等乡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1927年1月,他领导创办进步报纸《芷江潮》,宣传革命道理,号召民众参加革命,为争取自由和生存而斗争,影响遍及县内外,青年知识分子和各界进步人士纷纷投身革命。在此期间,他秘密发展龙平章、杨舫、邱茂璋等人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中共芷江县特别支部成立,唐伯赓任支部书记。从此,芷江的革命运动迅猛发展,革命群众向反动势力展开英勇的斗争。
  1927年3月,驻芷江的贵州军阀犹国才以“国民革命军”名义,向芷江民众强行摊派3万块银圆巨额军费,唐伯赓等人数次到其师部与其交涉谈判,迫使其放弃搜刮企图,引起犹国才的仇恨,必欲除之而后快。不久,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犹国才认为时机已到,就向县党部、县农民协会负责人和革命积极分子举起了屠刀。
  1927年4月20日晚,正当县城举行庆祝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党县党部、县农民协会成立的提灯会时,犹国才突然派兵包围了会场,并四处戒严,紧闭城门,在大佛寺四周的屋顶上架设了机枪,随后制造借口,在晚上8点左右指使人在其师部马厩纵火,并加罪于县农协、县党部。接着,立即派兵包围了县党部和县农民协会,向游行队伍开枪射击,抓捕共产党员和县农民协会会员。芷江城内顿时尸首满街,鲜血满地。这时,唐伯赓挺身而出,他站在一家商店的柜台上,毫不畏惧地向群众揭露犹国才的罪行。反动士兵们见状蜂拥而上,在他身上连刺了十几刀。鲜血染红了他的衣衫,而他却仍在大声呼喊。敌人又用布堵住他的嘴,将他捆绑到敌师部。在审讯中,他临危不惧、威武不屈。最后,丧心病狂的敌人杀害了他。唐伯赓壮烈牺牲时,年仅28岁。1983年,湖南省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我们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自觉传承红色基因、汲取前进力量,以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奋力建设现代化新新晃,以高质量发展的实绩实效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福祉。
  杨文钦、扎西志玛:扎根乡村为百姓服务半世纪的全国“最美医生”
  1952年,杨文钦作为民族地区干部培养人选,被保送到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学习。1956年,杨文钦转入北京医学院,不仅实现了学医的愿望,也遇见了他相知相守60载的伴侣——扎西志玛。1961年毕业前夕,杨文钦、扎西志玛击掌立誓,要去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改变山区缺医少药的面貌,为祖国卫生事业服务。
  毕业分配的结果出乎意料,杨文钦被分到了北京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现北大医院),扎西志玛被分配到了北京友谊医院。
  为了曾经立下的誓言,1968年,杨文钦带着扎西志玛回到了故乡新晃县。杨文钦夫妇被安排到扶罗卫生院工作。当时,卫生院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他们既当医生,又当护士,还当清洁工,看病、敷药、动手术、洗器械,脏活累活样样都来。村里的小水电站,只能晚上供电,夫妻俩常常是白天看病,晚上接着做手术。扎西志玛不会说侗话,杨文钦就给她当翻译。杨文钦做手术,扎西志玛负责打下手;扎西志玛做手术,杨文钦就负责麻醉。有时候遇上大手术,夫妻俩还要一起上手术台。为让边远地区群众更方便地得到救治,夫妻俩还送医上门。山高路远又不通车,他们常常挑着手术器械,從清晨走到天黑。杨文钦夫妇足迹遍布侗族700多个山寨,挽救了无数生命。
  1973年,杨文钦夫妇被调到县人民医院,忙碌依旧。1983年,杨文钦接任县人民医院院长。他大胆推进医院改革,使医院享誉湘黔边界,附近10多个县市很多老百姓慕名前来就医。1996年,杨文钦和扎西志玛退休,许多私立医院高薪聘请他们去坐诊,都被婉言谢绝。80岁高龄时,他们依旧坚守在新晃县人民医院门诊一线。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新晃是革命老区、红色沃土、文明之城,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资源优势,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强大力量,让党的革命精神始终成为推动新晃发展的力量源泉。“十四五”时期,是新晃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是新晃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持不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建设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战略桥头堡,坚定不移走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始终以奋斗者的姿态在新晃这片红色土地上接续“赶考”。
   (作者系中共新晃侗族自治县委书记)
其他文献
在日前揭晓的2020年度陕西新闻奖评选中,笔者撰写的发表在2020年10月30日榆林网(塞上明珠网)塞上风论坛的文字评论《想起延安“嘀嗒”声》荣获二等奖。这是榆林网文字评论首次荣获陕西新闻奖。这篇作品援引延安时期毛泽东主席用电台“嘀嗒”声指挥全国战局的经典事例,从疫情期间戴口罩、勤洗手等生活、工作中的“小处”入手,聚焦“共识”大话题,最后落脚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等重大议题上,是一篇“辣味”十足、“意味”无穷的评论。在论证方式上,既有鲜活的事实论据,也有引经据典的理论论据,是一篇具有可读性
全桥变换器在超轻载下采用Burst控制可以显著提高效率,现有Burst控制存在控制参数难以设计的问题,并且对于变换器损耗与控制参数的关系缺乏研究。针对以上问题,这里提出一种电压滞环控制与峰值电流控制相结合的Burst控制,阐述控制方法的原理,详细分析该控制方法下变换器的工作状态,研究变换器损耗与所设定的峰值电流的关系,根据输出电压波动范围要求,以损耗最小为原则选取峰值电流。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结缘清水塘  1899年,贺恕出生在耒阳太平圩乡寿洲村一个大户人家。1917年高小毕业后,贺恕来到位于衡阳的省立第三师范(以下简称“三师”)读书。  求学期间,贺恕结识了恽代英、张秋人、屈子健、蒋先云、夏明翰等进步师生和李大钊、瞿秋白、鲁迅等时代英杰,更有幸结缘了自己追随一生的人生导师——毛泽东。1921年,贺恕由毛泽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第一个衡阳籍中共党员。次年春,在毛泽东的推荐下,贺恕出
戴建业教授火了!这位头发花白、口音“魔性”的小老头,通过妙趣横生讲解古诗词,在网上吸引了500多万粉丝。但人红是非多,他也遭到了“不务正业”、“有失文人风骨”的抨击……事实上,戴教授在风趣诙谐的授课形象背后,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辛酸——妻子身患绝症,每月的抗癌药需要5万元。为了爱人和家庭,他强展笑颜去输出自己的才华与幽默,在花甲之年活成了“妙趣男神”!
政治品格,是人在政治活动中所展现的品性、风格。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是无产阶级世界观和共产主义思想觉悟的集中体现和道德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筚路蓝缕、栉风沐雨,历经风雨而初心不改、历经挫折而淬火成钢,很重要的一点正是源于共产党人的优良政治品格为其发展壮大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政德支撑。1945年3月28日,《解放日报》刊登了经毛泽东修改的中共中央为林伯渠六十寿辰所作的祝词,称赞他:“自辛亥以来
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民族和西藏人民获得解放,回到中华民族大家庭,享受与全国其他省区的各民族人民一样的权利,发展本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事业。  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西藏历经了和平解放、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改革开放,以及新时代治边稳藏发展的历史过程,西藏地区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祖国统一、民族团结  1949年,十世班
广西壮族自治区渔业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健康养殖产业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工程中心)于2021年6月由广西发展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认定(桂发改高技函[2021]1688号),广西科学院李鹏飞博士担任工程中心主任,湖南师范大学刘少军院士担任工程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摘要] 鲍莫尔成本病效应描述了美国好莱坞从“黄金时代”到21世纪初,如何通过40年打造的院线票房收入模式,借助录制和拷贝成功地压缩了表演艺术的成本。近20年来,随着视窗流媒体技术的出现,电影行业又在竞争中遭遇了同样的成本病效应。而今,全球新冠疫情不仅让流媒体平台赚得盆满钵满,也让数字资产加密和会员制模式形成了新的路径依赖。与此同时,非同质化代币(NFT)技术对分布式交易的技术支持,也引发了视觉工
祁剧研究项目组精心设计调查问卷,在线上和线下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实地调查,在此基础上从调查样本背景数据、民众对祁剧的认知情况、民众对于祁剧的具体态度、民众对待祁剧文化传承和推广的认识、民众对祁剧传承和推广方式的建议等五个方面展开调查并加以分析,对祁剧传承和发展提出重视祁剧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工作、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大力推动构建“互联网+祁剧文化”新发展模式等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