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净铅华见真情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ce19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仓央嘉措是藏族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一生和其诗歌中包蕴的思想内涵,历来被中外学者和读者的关注。他的诗歌以其独有的艺术魅力而广为流传。从他的诗歌里我们读到了人情美:浓烈的乡情,质朴的亲情美。这些情愫使诗歌具有朴实的人间味,彰显了其诗歌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仓央嘉措;诗歌;人情美
  作者简介:李小平,藏族,四川人,現居住在拉萨,工作于西藏大学,主要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0-0-02
  仓央嘉措是藏族古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也是一位具有独特人格魅力和创作风格的诗人,诗歌中充满了博爱的情怀和人文关怀精神,闪现出了人性之美,历来受到藏族和其他民族读者的喜爱和传诵。其扑朔迷离的身世之谜和诗歌中所包蕴的思想内涵,一直被中外学者和读者所关注和研究,特别是近几年来,有关仓央嘉措的生世和诗歌在网络上甚是“火热”,对他诗歌的研究,学术界纷纷提出了爱情说、宗教说、政治说等不同的说法。在众多的观点中,我们认为班丹先生于1985年发表在《西藏文学》上的《琐议〈仓央嘉措道歌〉篇名、几首道歌译文及其它》中提出的观点较为中肯,他说“人们稍加注意,就不难发现他的道歌并不全是欢乐、喜庆、奔放、豪迈的,很多地方充满犹豫、悲悯、愤怒和执着,在爱情和宗教的外衣底下闪耀着深邃的思想光芒,对人生给予了人文关怀,富于浓郁的生活气息,并不乏对人生和社会的讽咏色彩。” 纵观诗人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状态,我们被他诗歌中浓浓的人情味所感染,所打动。他的诗歌渗透了诗人对人世间一切情感的感悟,是诗人内心主观情感世界的自然的流露,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他的诗歌都倾注了诗人的真情实感,是洗净铅华见真情的“情歌”,故此,诗人无愧于“世间最美的情郎”的称呼。
  一、浓烈的乡情美
  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史,对乡情的描写和抒发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咏歌百代,久唱不衰,拥有了无可替代的文学价值。那抹不去的乡情,是对童年的怀恋,是对生命中失落的那一段美好时光的回忆。故乡是文学创作的源泉,给予了作家丰富的灵感和想象,渗入到了作家的骨髓之中,总让他们魂牵梦萦,构成了他们一个个最美丽的梦境。细读仓央嘉措的一些诗歌,字里行间都涌动着浓浓的乡情美。
  仓央嘉措一六八三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地区,一六九七年被当时的西藏摄政王第斯·桑结嘉措认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同年九月,自藏南迎到拉萨,在第斯·桑结嘉措的主持下在布达拉宫举行了坐床典礼,从此远离了自己熟悉的故乡。当时西藏政局动荡,第斯·桑结嘉措独掌大权,与固始汗的曾孙拉藏汗的矛盾日益尖锐,仓央嘉措在拉萨的一举一动处处受到拉藏汗等人的监视。诗人对越演愈烈的政治斗争毫无兴趣,但又不得不夹在蒙古汗廷和西藏地方官员之间,充当各派利用的工具。这种为僧不能、为俗又没有实质权力的尴尬身份,注定了他的苦恼。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环境中生活,他从小养成的自然天性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压抑,自然产生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美丽、自由的故乡与眼下丑恶、处处受到束缚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故乡山坡上的杜鹃花怒放,散发出诱人的清香,一朵朵艳丽的花朵瞬间成了诗人精神的归宿。所以,对故乡的思念成为诗人诗篇中最浓烈的情感,对故乡的回忆和书写成为诗人从痛苦中解脱出来的精神家园。如:
  “故乡草甸黄了,
  沟底树叶落了。
  杜鹃飞回门隅,
  燕子能陪多好。 ”
  “来自门隅杜鹃,
  心里想着神树。
  神树如若变心,
  杜鹃只好回门隅。”
  这两首诗,通过对故乡动植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久别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表达了诗人向往自由、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山川的炽热情感。可谓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在诗人灵动的笔下,一幅风光旖旎,气候宜人的故乡——藏南美景就呈现在了读者的眼前。诗篇简洁朴实,意真情浓,蕴含着强烈的人情味,读来令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故乡的自然风光培养了诗人的淳朴心灵,故乡是诗人生命之根和精神家园,故诗人对故乡有一种无法割舍的爱,这种爱已融入到了诗人的血脉之中,并支撑着诗人以坚强的勇气面对他危险的处境。我们从诗篇中,读到了浓烈的乡情和诗人对童年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的追忆,同时我们有体悟到了诗人想回归故乡,但有无法回去的痛苦矛盾心情。
  诗人来到拉萨后,他不仅通过诗歌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而且在他编写的《门隅乌金林寺祥志》、《大通金刚寺志》等著作里也有不少是想念家乡和盼望能回到故乡的内容,故乡成为他短暂一生中不可分割的整体。从他的这些诗歌和著作里,我们听到了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呐喊声,这喊声里有是对那个不合理的束缚人性的政治生活的抗议和对自由的渴望,这股不可遏制的力量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这是何等的伟大!因此诗人笔下的乡土记忆,才能更大的引起读者的共鸣,令人难以忘怀。读完仓央嘉措的诗歌,眼前浮现出诗人孤寂的身影,在皎洁的月光下,眺望着远方的故乡,诗人对故乡思念是至纯至美的,是他作品中所彰显的内容之一,这一元素在他的作品中显得尤其真切和浓烈,赋予了他的作品以优美的灵魂。作者笔下的故乡,已经不是童年记忆里的那个原生态故乡,而是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塑造出的一个虚拟的文学故乡,这个故乡之中蕴含了历史、社会和人性远比童年记忆碎片里的那个真实故乡更为博大、更为丰富、更具人类审美价值。
  二、质朴的亲情美
  亲情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他不会因季节而改变,不会因成长而改变,不会因金钱而改变,他是儿童那颗无比纯洁的心。虽然我们的生命会无情地结束,但是在我们有生之年有亲情的护佑,这就足够了,亲情将永远保存在我们的记忆深处,构成我们最美的回忆。在仓央嘉措的诗歌中也有一些诗表达了作者对这人间最质朴,最纯净的亲情的歌颂和赞美,如:   “从那东方山顶,
  升起皎洁月亮;
  未生娘的脸庞,
  时时心中浮现。”
  此诗是仓央嘉措诗歌中最经典的一首,也是传唱范围最广一首。诗中的“未生娘”,我们认为有母亲的含义,所以将这首理解为对可敬可亲的母亲的思念。这首诗在藏族民歌的基础上创作的而成,旋律优美和谐,节奏柔和自然,具有浓烈的抒情性。世间所有人都在母爱的沐浴之下成长起来,都感受过母爱温暖,母爱是世间最美的情感之一。诗人将自己所爱之人母亲比喻成温柔而皎洁的月亮,当诗人徘徊在布达拉宫的屋顶,抬头东望,无意间看到了一轮圆月从东山冉冉升起,月光散漫天宇,透过洁白的月光,仿佛看到了远方“未生娘”慈祥的面容,自然心中产生了对母亲的思念。思念如那晚皎洁的月光,一直萦绕在诗人的脑海间,时时不能消失。这首诗清新而淡雅,但诗中涌动的那股亲情却是十分浓郁的。故如将此诗仅仅理解为情歌,我们认为不能更好地体现仓央嘉措倡导博爱的真实用意和诗歌的本意初衷。
  再如:
  “绿色杜鹃鸟儿,
  何时回归门隅;
  给我心爱伊人,
  欲捎三封书信。”
  此诗倾诉了对自己所敬所爱之人的深深思念。诗中的“伊人”实指谁?来历也说法不一。众所周知,仓央加措的故乡在门隅,门隅有他“心爱的伊人”,这“伊人”我们认为应该理解为亲人更为妥帖。这首诗构思独具匠心,诗人急切地询问杜鹃鸟啊!何时回到门隅,他想要让杜鹃鸟把自己的对亲人的思念捎回到故乡,而且不止一封信,而是说“三封信”,这个“三”字简练但情感丰厚,真挚浓郁地抒发出了詩人对家乡亲人的深深的思念之情,达到了“一石三鸟”的艺术表达效果。整首诗看似平静,实则深沉,如果人们在外漂泊的情况下读这首诗,一定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岁月静好,亲情最美,仓央嘉措用极富诗意的文字把亲情之美表现的淋漓尽致,让人读后倍感温暖和亲切。亲情是朴实的,平淡的,高贵的,所以,我们认为只要拥有了亲情,你就拥有了人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仓央加措的诗歌朴实而丰赡,语言简洁而情浓,达到了“洗净铅华见真情”的天然之美的风格。在他的“情歌”里飘扬的是诗人对于人世间美好情感的执着信念,他的诗歌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诗歌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艺百花园中一株绚丽的花朵。
  参考文献:
  [1]龙仁青等编著.仓央嘉措情歌龙仁青等编著[M],青海: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07
  [2]次仁旺久. 仓央嘉措情歌中的意象世界[J],河北:大众文艺,2013,( 10)
  [3] 刘艳芬. 佛教月意象意蕴及其与诗学的相互影响[J],甘肃: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7,( 7) .
  [4] 余道泉译.沧溟水配文.六世达赖情歌[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 2011年3月
  [5] 祁志祥. 佛教美学[M],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 聂晓阳. 与仓央嘉措一起修行[M],北京: 华夏出版社,2011.
  [7] 黄颢.吴碧云.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资料汇编[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82
  [8] 班丹.琐议《仓央嘉措道歌》篇名、几首道歌译文及其它[J],西藏:西藏文学,2005年第五期
  [9] 萧蒂岩.诗歌百首,心事一桩——读《仓央嘉措及其情歌研究》札记[J],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10] 朱秋敏.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仓央嘉措情歌漫议[J],山西:名作欣赏,2010,( 10) .
其他文献
摘 要: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汉字是古老华夏文明智慧的结晶。认清并熟知汉字对于了解中华文化以及人类生活发展历史意义重大。《说文解字》是研究汉字面貌的重要资料,其内在逻辑结构清晰地阐释出汉字形、音、义的系统性,方便后世认清中华汉字的构形和意义。本文选取《说文》中“住行”二类典型汉字,借此窥见其所反映的古代先民的生活状态以及古老华夏文明的生活缩影。  关键词:《说文解字》;字形字义;先民住行  [中图分类
作者简介:丁付禄(1992-),男,汉族,河南省邓州市人,单位:贵州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戏剧与影视学。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08--01  第十七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影片的得主——电影《风声》作为抗战电影的代表之一,不仅为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了解提供了具体参照,也为电影本体的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实践经验。  一、
摘要:《灰色的月亮》作为志贺直哉在日本战败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一直以其卓越的表现力和精巧的构思受到日本文坛好评。本文将从标题解读入手,分析“灰色的月亮”所蕴含的象征意义,并考察标题与小说内部结构、人物心理变化的关联,从而探寻这篇小说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灰色的月亮》;志贺直哉;标题解读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32
摘 要:作为当代作家之一的王跃文,其官场小说在文坛一直为众人称道,拥有“官场文学第一人”之美称。其创作的一系列官场小说为当代文学发展史绘就出了一抹独特的靓丽色彩。其官场小说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品格,其中反讽叙事手法的运用在其创作中具有鲜明体现,在反讽的叙事中烛照人性纠缠,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官场画卷。  关键词:王跃文;官场小说;反讽;叙事;人性  作者简介:孙赛儿(1994-),女,汉,江西人
摘要:随着学界对于生态美学日益重视,从生态批评视角解读中国古典名著成为一种新的尝试。《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著,全书有不少体现生态审美意识之处可供挖掘品读,这些独特之处不仅帮助作者完成了对小说人物的成功塑造,而且因其思想的与众不同,内涵各异,成为本书的一大亮点。  关键词:《红楼梦》;生态批评;内涵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
2020年庚子开年,疫情来袭,推迟返校,在线教学。教师、家长与学习都面临着严峻的教学挑战,教师便成为了走出教学舒适区的逆行者。怎样积极顺应时代开展高效教学,应以大语文为背景,采取“双线混融教学”方式,可从如下几点着手:  一、在线自主学习  当前,因受到疫情的影响,学生只能在家里进行学习,这时候更加凸显出在线自主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利用钉钉平台在线传授学生知识,让学生在家里也能随时满足学习的需求。在
尽管中国的实体经济仍在遭受着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但今年上半年以来,随着沪深股市的不断攀升,上证综指已累计上涨超过60%,创出1992年下半年以来最大半年涨幅。股民们已开始相信“解套时刻即将到来”。  尤其是在上周,A股再度发力,大盘在一周内向3000点“三叩门”未果后,终于在6月30日成功突破。一时间,3000点,这个在股民心中的“心理防线”和在分析人士中的“牛熊分界点”将何去何从成为市场争论
摘 要:王安忆的小说创作,主要是以对女性群体的关注为其小说的基本主线。王安忆在其作品之中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女性形象,以这些女性形象为镜子反射出女性人物生存的社会大背景,女性的生活转化为更深层次的话语经验,由此展现出女性人物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的女性个体生命的状态与价值。  关键词:女性意识;空间  作者简介:孔秋芳(1993-),女,汉族,新疆博乐市人,青岛大学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生。  [中图
这个班级还没选班长呢,但我预感,班长的位置非她莫属。下面这个片段就是她在一节课中的表现。请允许我,为了说话方便,暂时称之为班长吧。  班长:这节课的英语练习和家庭作业挂钩。按照以往的规矩,优胜组作业减半。先练、考前两课的单词和句子,待完成后进行三四课的。现在,给十分钟的时间练习,开始吧。  学生们打开书,翻开本,开始练习。  秋分过后,天气虽然晴朗,北风却很强劲。教室里的门开着,坐在教室的前面感觉
摘 要: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是一个基于经验的不断建构的过程,学生原本的认知经验在他们认识和理解新知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化是指把一个数学问题转变为一类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从而使原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策略。  关键词:转化;策略意识;教学实践  “转化策略”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笔者有意改变了以往策略教学课堂中围绕一个策略从渗透、提炼到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