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影响力:学者的学术动力与追求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cks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3-119-01
  我们国家的科技活动人员已达到100余万人,每年发表的科技论文高达20余万篇,2003年我们国家的科技论文占世界科技论文总数的5.1%,按照国际论文数量排序,我们国家处在世界第五位,位居美国、日本、英国、德国之后。面对这么庞大的学术队伍和丰厚的学术成果,多年来对学者个人或学术单位(团体)学术水平与贡献的评价却处于混乱状态。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往往从学术职务如某某学会理事长、职称如教授、发表了多少篇论文其中被某某检索多少、出版了多少本著作、获得了多少项科研奖励等方面进行评价与比较。这种评价实际上是对学者个人或团体学术水平的一个绝对评价,这种绝对评价不具备可比性,无法进行横向比较,而事实上评价学者学术水平的目的就是确定学者的相对水平,离开了参照系就无实际意义。
  衡量一个学者或学术单位(团体)的学术水平与贡献,既要看成果的数量,同时还要看成果的质量,衡量成果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的数据是看成果被引用的多少,引用的次数越多,说明该成果对其它更深入的研究起到了基础作用,成果的价值大,否则成果的价值就越低,数量与质量的有机结合构成评价学者或学术单位(团体)学术水平与贡献的综合指标。就此,笔者借用“学术影响力”这一概念并付之确切内涵(之前虽在个别报刊上见到这个用语,但均是泛用而无具体内涵),即学者或学术单位(团体)在一定时期内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著作数比上这一时期二者被引用的次数。有的学者可能会提出,为什么不用引用次数这个绝对值作为学术影响力的指标,原因在于引用次数与成果的数量有关,而成果的数量又与工作(研究)年限和学术单位(团体)的人数有关,这样就会造成“出道”时间长、单位人数众的有优势,从而造成不公正不公平,而用一个相对值就避免了这一问题。这一概念是借助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作为支撑的,没有这个庞大的数据库是无法实现的,因此,我们可以将统计起始时间定在有统计资料的年限起。按照这一思想,经过对中国教育学学科领域的几十位学者的初步统计和在教育学研究领域的实际贡献与影响,笔者初步将学者分为权威学者,即影响力达到15者;著名学者,即影响力在5-15之间者;一般学者,即影响力在1-5之间者和初级学者,即影响力在1以下者四个等级。权威学者其明显特征是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研究领域在国内处于绝对领先地位,引导学术方向或是代表主流学术方向;著名学者其明显特征是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有独到的学术见解、成熟的学术思想、广泛的学术影响和学术联系;一般学者的特征是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进入知识创新阶段,在本学科已表现出较好的学术发展潜力;初级学者的特征是仍处于知识学习和积累阶段,学术方向不够明确,知识创新只是“副业”。
  学术影响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衡量一名学者或学术单位(团体)学术水平与贡献的一个综合指标。尽管这一概念只反映了学者或学术单位(团体)在发表论文和著作方面的情况,没有直接反映出开展课题和学术活动(报告)等的情况,对于自然科学界的学者没有反映出成果转化的情况(其实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学者也同样存在这一问题),但笔者仍然认为其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学者或学术单位(团体)的学术水平与贡献。因为,无论是课题也好,学术活动(报告)也好,绝大多数人都会将最新研究成果通过论文或著作的形式发表出来,论文或著作是其学术水平与贡献的综合反映,从而通过这个指标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反映出学者开展课题和学术活动(报告)的情况。因统计资料问题,目前无法将论文和著作被著作引用的情况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论文情况统计在内,待统计资料完善后是可以做到的,在目前都不统计这项数据的情况下对每一位学者来讲也是公平的。本指标的不足之处在于,对于一些涉及国家秘密的学术成果是无法进行统计的,这些人只好当“无名英雄”了,好在这些人是极少数。另外,对于一些偏僻的学术研究,因其成果被引用的少而降低了其学术影响力的分值,但这部分人仍然是比较少的。再有一点就是有可能将一些学术不端的人引导到一些热门话题上或采取不正当手段而谋取学术影响力分值,这属于学术态度问题,而不是指标本身的问题。但不管怎样,作为一项指标,不可能十全十美,学术刊物的影响因子也同样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但这个指标对于促进学术期刊水平的提高却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其他文献
1954年8月17日,苏联部长会议作出决定,成立吉尔吉斯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科学院,下设8个研究所:地质研究所、植物研究所、化学研究所、水利与能源研究所、动物与寄生物学研究所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经过多年深入的研究 ,在《管理大变革》中指出 ,信息沟通、科技的发达 ,将会带来巨大的改变 ,知识型工作者将挟自身的知识和信息科技之助 ,成为2 1世纪
哈萨克斯坦总统努尔苏丹·纳扎尔巴耶夫曾多次强调发展创新技术的必要性。他表示,摆脱对资源的依赖、实现国家经济的工业化、建立高科技产业是今后哈萨克斯坦同他国竞争的 N
2016年九月末,陕西省铜川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已经运营一周年。一年里,怀揣梦想的年轻人聚集于此投身“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浪潮,一个个项目从小小格子间孵化培育出来,
企业集团对下属企业经营者的管理问题,属于委托—代理关系的范畴。企业集团是委托人,下属企业的主要经营者(总经理)就是代理人。从企业运行的实际情况看,委托—代理问题的核心,是在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解读现代“谋士”现象吴敬琏、胡鞍钢、蔡昉……当今中大,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已成为“谋士”,为国家制定大政方针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这一社会现象愈
定制开发就是要围绕“策划、需求、设计、推进”八个字,加强过程控制,找准关键点,规避风险点,系统好用点,推进无难点,用户叫好点,将需求、设计与推进三大环节的工作策划做到
陕西航天动力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大会,去年底在067基地召开。出席会议的有股东代表、省体改委、省工商局及各中介机构的代表。代表们听取了《关于股份公司筹备工作的报告
历史发展到今天,企业管理已经 由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发展到 文化管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在更大程度上表现为企业文化市场的竞争,企业文化已日益成为体现企业竞争优势、
近年来的当代文学研究中,以作品营造的艺术图景、折射出的人生哲理以及所要表达的价值理想等审美内容为核心的“诗”性研究和批评,遇到了新的瓶颈。这类研究和批评所倚重的现代性、后现代性的各种“思想”“主义”和“方法”在新时期以来的文坛上被演练一遍后,大都失去了初始的光芒,而日渐陷入功利、肤浅和僵化的怪圈,难以继续行之有效地解释正在急剧演变的文学现实。相应产生的一个后果是当代文学研究地位的下降,这在有着古代文学及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直接对比的大学中文系里表现尤其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