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脉络膜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核磁共振、超声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1CGA)等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
【机 构】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眼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脉络膜肿瘤的临床特征和核磁共振、超声波、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1CGA)等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经作者诊治住院的22例脉络膜肿瘤患者进行同顾性分析.全部病例行眼部B超和(或)彩色超声波检查,屈光间质透明者行FFA和ICGA检查;部分病例行双眼MRI或CT检查.所有原发性恶性肿瘤病例均行眼球摘除术;眼内转移癌患者治疗原发病,或加作眼局部外放射治疗;脉络膜m管瘤则经临床检查确诊后,行眼内激光或光动力治疗.结果 12例脉络膜恶性黑色素瘤外观和影像检查多表现为眼内棕黑色磨菇形或球形隆起肿物,MRI检查均特征性地表现为TlWI高信号,T2WI低信号.7例脉络膜海绵状血管瘤多表现为后极部扁平桔红色肿物,ICGA/FFA表现为早期即见强荧光,具有诊断性特征;MRI检查表现为T1WI低或中等信号,T2WI与玻璃体等信号或高信号,可被明显强化.3例脉络膜转移癌表现为后极部灰黄色扁平隆起肿物,均有原发肿瘤病史,其中1例为双眼发病.结论 屈光间质透明者,常规眼底检查即可基本明确脉络膜肿瘤的诊断.FFA/ICGA检查对明确脉络膜血管瘤意义重大.屈光间质混浊时,核磁共振和超声检查在脉络膜肿瘤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其他文献
在无水乙醇和乙酰丙酮混合溶液中,电解Ti金属制得前驱体Ti(OCH2CH3)4-y(acac),,再加入ZrCl4,将上述溶液直接水解、干燥后,在450℃煅烧2 h,粉体通过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纳
提出一种快速的完备鉴别保局投影算法(FCDLPP).FCDLPP算法只需使用一次瘦QR分解就可求得保局类内散布的零空间的鉴别矢量,然后再进行一次广义特征值分解求得保局类内散布的主元空间的鉴别矢量.另外,FCDLPP对零空间的不规则鉴别特征和主元空间的规则鉴别特征进行融合.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FCDLPP算法不论在计算复杂度还是识别率上都比完备的鉴别保局投影算法有更好的性能和效果.
研究吹气法制备泡沫铝工艺中静态吹气装置的气室体积和吹气口数量对泡沫铝孔径的影响。归纳关于气室体积对产生气泡大小的影响,以及在中小流量下气泡大小的计算公式。结合吹
目的 探讨新生儿Pierrc Robin序列征(PRS)术前气道评估及合适的气道管理方法.方法 根据18例患儿临床表现、体质量增长、呼吸困难及Cormack-Lehane分级进行评估并综合评分,观
目的:制备芦丁铋二元配合物微囊,并对其进行质量评价。方法:利用自制的芦丁铋二元配合物为原料,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芦丁铋二元配合物微囊,通过正交设计优选其制备工艺;通过包封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1983年4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204例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男性106例,女性98例,年龄19
WHO对生存质量定义为:不同文化和价值体系中的人体与他们的目标、期望、标准以及所关心的事情有关的生活状况的体验.医学的目的不仅是保存生命与改善器官功能,也应注重提高生
目的 分析综合医院开放式心理病房患者基本情况及疗效,探讨精神心理疾病新的管理模式.方法 对开放式心理病房设置以来收治的53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53
针对我国科研计划中科普任务政策和机制现状,本文分析并总结了我国科技计划项目科普化的规律及难点所在,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桡骨头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4年2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57例桡骨头骨折的患者,根据Mason分型,其中Ⅰ型12例、Ⅱ型24例、Ⅲ型19例、Ⅳ型2例.针对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