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人:最虔诚的信徒,最低调的土豪

来源 :环球人文地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x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拉萨人是最虔诚的佛教信徒,大昭寺前被头部磨亮的青石板是最好的证明;拉萨人外表土里土气,很多人却是家资数百万的土豪;拉萨人乐善好施,每年6月的“萨格达瓦节”期间,甚至有人专门换数百元零钱来布施,不少人发愿在这一天里,要让拉萨城的每一个乞丐都拿到钱……
  在藏语中,“拉”意为“神”,“萨”意为“地”,拉萨是神圣之地的意思。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拉萨人,尽管面临的是高寒缺氧的高原环境,但他们凭借着虔诚的信仰,依旧将日子过得神仙般滋润幸福。
  每天,当太阳朦胧现身,庄严的诵经声已经在这座城市响起,燎燎升起的桑烟,随风飘扬的五彩经幡,一起将拉萨人的祈福送达天界。“举头三尺有神明”,每一个拉萨人都深信自己有神灵护佑,所以他们严守神的教诲,诵经念佛,积德行善……
  虔诚的信徒
  用头和身体打磨青石板
  拉萨八廓街随时都在上演震撼心灵的情景:每天都有一大群藏人匍匐在大昭寺门前,在桑烟与诵经声中,一个又一个地磕着长头。即使手磨破了,额头红肿了,但是没有达到自己规定的个数,他们绝对不会停下。站在大昭寺门前,满耳都是此起彼伏的“刷刷”扑地声,寺门前的石板也在经年累月之下,被信徒们的头和身体擦得铮亮。
  磕长头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却是拉萨人生活的一部分。信徒双手合十高举过头顶,依次向下,至额,到胸,作揖三次,再将身体完全匍匐在地,双臂直伸,并划地为号,然后起立——这样一个完整的长头才算磕完。
  没有人统计过拉萨人磕长头的最高纪录,笔者遇见的最虔诚的一个拉萨老阿妈,因为家中孙子重病,她拖着年迈的身子,从拉萨当雄县一路磕着长头走到拉萨市区(两地相距160公里),又在大昭寺门前不吃不喝地磕了整整一天。她说是她的罪孽,让孙子病重,她要磕足长头,佛主才会免去她的罪孽让孙子康复。
  外人可能无法理解拉萨人的这种虔诚,但若见到这样的场面却必定会被感染。行走在拉萨的大街小巷,随处都可以看到手持转经筒和念珠,口诵佛经的拉萨人。他们目光虔诚,神态专注,神圣而庄严的样子,会让人觉得打扰他们是一种亵渎。拉萨人家里,都有一个小佛堂,内置佛像、经书等。每天晨起首先添满佛堂前7小碗清水,边添边诵经,而后磕个长头,愿佛保佑今日事事顺心,平平安安。
  假如有一天好事降临,拉萨人首先想到的是感谢神灵的赐福,说那是自己每日修行的功德。拉萨人在佛的面前有诸多忌讳:如不可以在佛堂里放屁,否则来生会得狐臭;再如绝对不可以在佛面前讲脏话,要不然神灵会惩罚你下辈子做哑巴……
  低调的土豪
  每个人都乐善好施
  如果说虔诚的拉萨人精神富有,人们会毫不犹豫地表示赞同,但要说拉萨人物质富裕,许多人一定会摇头不相信——实际上真是如此,拉萨人很多都是低调的“土豪”。
  拉萨人一般对装扮没有太多的讲究,衣服邋里邋遢,头发梳不成顺,有的甚至半个月不洗一次澡(一生只洗3次澡是谣传)。外人见到这样的拉萨人,心里一定会想:这是从哪个山沟沟里跑出来的穷汉子。其实不然,所谓“千年琥珀,万年蜜蜡”,许多邋遢的拉萨人家中,都有这些价值不菲的东西,而且数量不少。有些九眼天珠甚至可以卖到上百万,但在很多拉萨人家里,它们只不过是比衣服更平常不过的饰物……
  倘若想见识见识,不妨去冲赛康市场的最里面转悠转悠:有些拉萨人,会把自家闲置的天珠、蜜蜡,穿成一条一条的链子,挂在身上兜售。届时你也要想办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为他们一般都把成色最好的藏在衣服里,要碰见他们认为的真正的主顾,才会拿出来。
  如果是个姑娘,在拉萨遇到有拉萨小伙看上了你,他可能会直截了当地问你想要多少彩礼,然后历数他家有多少只羊,多少头牦牛。拉萨人心目中真正的财富是这些牲畜——可别小看了这些动物,一头成年白牦牛的价格可以高达两万元,拉萨稍微大一点的牧民家中基本都有个几十百把头。如果这个拉萨小伙子家里有50头牦牛,不算那些他们不放在心上的天珠蜜蜡,他也是个百万富翁了。
  拉萨的“土豪”多,却毫不吝啬。邀请陌生人一起过节,到自家做客是拉萨人的传统。如果你去一个拉萨人家过林卡(西藏一种半露天的聚会),你可能会惊讶于宾客的身份:一大群人里,有的只是和主家在茶馆里面聊过天,有的是在街上擦皮鞋认识的,有的甚至只是主家素未谋面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
  值得一提的是,乐善好施不仅是富豪的专利,每一个真正的拉萨人都是如此。如他们看见乞讨者、流浪歌手,都不会吝啬自己的施舍。每年6月的“萨格达瓦节”期间,虔诚的拉萨人甚至专门换数百元零钱来布施,不少人发愿在这一天里,要给拉萨城的每一个乞丐布施。平时省吃俭用的藏族老阿妈们背着整袋零钱,一张一张塞到那些或许收入远高于她们的“乞讨者”手中。曾有记者化装成乞丐,调查拉萨乞讨者的收入,仅仅半天多他手中的零钱就达到600多元。拉萨人一句“见不得他们受苦”的口头禅,最好的诠释了他们善良淳朴的本性。
  “拉漂一族”
  比本地人更了解拉萨
  拉萨的茶馆遍布大街小巷,但这里的茶馆和内地大不相同:茶馆里没有麻将民,没有烟客,只有一群用藏语谈天的拉萨人;茶馆里卖的也不是龙井、铁观音,而是甜茶、酥油茶,以及藏面、烤土豆。花几块钱乃至几毛钱,就足以让拉萨人幸福一整个下午。
  对于拉萨人来说,装满游客的八廓街已经不是他们的“菜”了,西郊的天海夜市周边,才是本地生活的大本营:乐百隆的电影与咖啡,朗玛厅里的藏戏与青稞酒,德吉路上的烧烤与洗浴……他们说,这些地方才是真正有拉萨人生活气息的地方。
  不过,在拉萨还有那么一群人:他们和拉萨人居住在同一座城市,对拉萨的一切如数家珍,甚至比土生土长的拉萨人更了解这座城市;他们或因为梦想,或因为爱情,从千里乃至万里之外来到这里,并长居于此,融入拉萨成为城市的一份子——这群人被人们称为“拉漂”。
  随便找一个“拉漂”开的店,和老板或是他的朋友闲聊,你会惊讶地发现这群每天都在逗狗、喂猫,看似闲散的年轻人,有的已经周游了数十个国家,有的已经出了好几本与旅行、与拉萨有关的书,还有的仅仅是因为爱上了某个藏族姑娘或是小伙,便在这里安家落户,结婚生子,延续着他们的圣城之恋。
  他们不是地道的藏传佛教信徒,但是却怀着敬畏的心去接受;他们保留自己家乡的饮食习惯,但也会做纯粹的藏餐;他们也许没有拉萨户籍,但也与拉萨本地人做着同样的事:与当地人一起转山,一起点酥油灯祈福,一起磕长头……
  他们选择漂在拉萨,只是想过和拉萨本地居民一样,简单而无忧的生活。就像一首在拉萨广为传唱的歌里唱的那样:如果我老了,不能做爱了,你还会爱我吗?如果我老了,不能过马路了,你还会搀扶我吗?陪我到大昭寺晒晒太阳,一起跪下磕磕长头;陪我到苍姑寺喝喝甜茶,看我的皱纹,数我的白发,就这样过一生一世吧……
其他文献
2016年8月,摄影师水冬青一行来到印尼巴布亚省,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探寻、拍摄。他们深入热带雨林腹地,走进神秘的达尼人部落,近距离感受达尼人的生活细节,了解那些血腥而奇特的古老习俗,还幸运地参与了一年一度的巴列姆山谷节,记录了精彩的“模拟部族战争”表演……  一直以来,印尼这个具有浓郁人文色彩的国度就深深地吸引着我,所以在2016年8月,当我有机会深入印尼巴布亚省——这个国家最原始而又最富特色的地方
虽然片马是西南边陲一个普通的小镇,却是很大的木材集散地。在这里,最值钱的东西和最不值钱的东西都是木材。  1996年,在片马的原始森林里,人们发现了一架二战驼峰坠机C-53号,这就是失踪了53年的C-53号运输机残骸。  新房建成后,山寨里的歌手们,身背象脚鼓,手执铓锣,跳起古老的舞蹈,猎手则到新房一侧列队,高举火药枪朝天鸣放。  从滇西怒江大峡谷出发,沿着高黎贡山蜿蜒的盘山公路向上,海拔升高,气
图 彭浩 杨世龙 胡志刚 李飞 遵义市汇川区申遗办提供 文 李飞  在过去和现在之间,考古是一道桥梁,结合考古发现、历史文献以及口碑传说,让我们对海龙囤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一王宫、一城的来历逐渐清晰。400 多年前,土司餐桌上摆着什么样的食物,破碎的青花瓷片代表土司的什么喜好,这些都在考古工作者的指尖一一复原,指引我们一点点走近那早已尘封的世界,看到杨氏土司奢华的生活。    如果时光能够逆转
模仿瘸腿人站立的怪异步法  战国时期的军事家孙膑一生充满传奇,“田忌赛马”、“围魏救赵”以及与师兄庞涓斗智斗勇的事迹,至今仍为后人传诵。  令人意外的是,被削去膝盖骨的孙膑居然还是位身怀绝技的武术高手。以他名字命名的孙膑拳在山东流传千年,古老而神秘。  孙膑拳传授极严,以口传身授为主,几乎没有任何文字记载,始终披着神秘的面纱。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的日益开放,人们才得以一睹孙膑拳的真容,许多特异的技法
2014年3月中旬,一则新闻突然开始在媒体网络上流传:流失海外近一个世纪的文物——皿方罍,即将回到它的故乡湖南,与它的器盖合二为一。这件被拆散了近100年的文物,终于有机会完整地呈现在人们眼前,被重新命名为“皿天全方罍”。  罍,是古代用来盛酒的大型礼器,经常被用在王公贵族的宴会中,不过由于青铜罍诞生于商周,而止于战国时期,流行的时间短,因此数量稀少,十分罕见。这件皿天全方罍,是商周时期方罍中最大
拇指西瓜学名叫做“佩普基诺”,原产于墨西哥、中美洲等地区,它本是野生水果,后被当地居民引入家庭种植,如今已成为高档水果。顾名思义,拇指西瓜是一款微型西瓜,外形与普通西瓜无异,个头却仅有成人的拇指大小,因此被称作“迷你西瓜”。由于拇指西瓜口味与黄瓜相似,并带有一点近似柠檬的酸味,所以还有“墨西哥酸黄瓜”的别名。  最早引进拇指西瓜的国家是荷兰,随后,英美等国也相继引进这种水果,近年来,拇指西瓜也出现
“摩洛哥几乎每日艳阳高照,天气好得令人绝望。”当无数人读到三毛这句话的时候,心底都会有想买一张机票的冲动。  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一个沿海的阿拉伯国家,东部与阿尔及利亚接壤,南部紧邻撒哈拉沙漠,西部濒临大西洋,北部和西班牙、葡萄牙隔海相望。  那是一个让人牵挂的国度。作为世界著名旅游胜地,境内众多的名胜古迹和自然风光,深深地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电影《卡萨布兰卡》中那浪漫唯美的爱情,揪住了无数文艺
根据《浮华如盐》作者龚静染的说法:“李冰算得是四川井盐的始祖。”他在治水的同时,勘测出了盐卤的走向,并不辞辛苦四处寻找盐井。  “川盐济楚”作为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对四川盐业影响深远。四川五通桥出现的“花盐街”,就是“川盐济楚”的产物,因此,五通桥曾号称“川省第一场”。  从“川盐济楚”到清末楚岸失守,到抗战八年再度辉煌,川盐百年盛衰起伏,都和官方的盐制盐法休戚相关。川盐也经历了从引岸制到国家专卖
火棘果富含营养物质,不仅可供食用,还可入药,有清热解毒,外敷治疮疡肿毒的功能,同时,其植株也是优秀的观赏植物,可春季看花、冬季观果。  在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崇山峻岭之间,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小灌木,其中很多都会结出可食用的果实,成为山里人的日常零食。而有一种枝干上密布小刺的小灌木十分独特,从每年秋季到次年初夏,其茎干上都挂满如豌豆大小的扁圆状红色果实,这就是火棘,而红色小果子就是火棘果。  火棘是一种多
农耕文明、过度砍伐和过度开发的风暴,如势不可当的瘟疫席卷而来,使得涵养渭河水源的草原与森林,离渭河越来越远;当曾拥有庞大水量的河床开始裸露,当泥土变为遇风则扬的尘埃,渭河就开始离开我们了——当然,消失的不仅仅是水和森林,还有渭河人的童年与故乡……  草场和茫茫林海,一度在渭河流域肆意蔓延,因而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渭河流域是羌、藏、氐等游牧部族的乐园。到了春秋时期,这些马背上的民族慢慢受到当地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