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用古文言知识探红楼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yuji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楼梦》是中专学生需要深入阅读的一部重要名著。说它重要,不仅仅因为它是我国的古典文学名著,阅读名著可以提升学生对文学名著各种写作技巧的把握;实际上,对它的理解能力如何,还关系到中职生文言知识和文学知识水平等的提高与否。但我们调查发现,现在很多学生读不懂《红楼梦》,甚至读不下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红楼梦》的很多内容和古代文言知识联系紧密,如果他们不好好掌握文言知识,确实很多人是读不下去的。
  笔者认为,我们教师不妨从反映《红楼梦》中主要人物命运的判词入手,教会学生鉴赏这部作品的小方法,让学生从这个切入点入手,或许可以激发学生阅读《红楼梦》的兴趣。
  一、广用谐音
  《红楼梦》这部作品在应用谐音上的确是一绝。我们且先看看判词上是怎样说的,“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大家都知道这是说的两个人物——林黛玉和薛宝钗,怎么知道的呢,谐音。“玉带”是黛玉的谐音,“林”和“雪”分别是两个人的姓的谐音。像这样的谐音还有关于史湘云的判词,“湘江水逝楚云飞”谐音“湘云”;巧姐的判词“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谐音“巧姐”;更有关于李纨的判词“桃李春风结子完”谐音“李纨”……
  知道了判词的谐音运用,对解读下面的作品内涵有很大的好处,因为这部作品有很多地方都用谐音,笔者给做了简单的分类:一是姓名的谐音,像贾政(假正经)、贾琏(假廉)、贾雨村言(假语村言,假话,贾雨村的名为化),元春、迎春、探春和惜春(原应叹息),甄士隐(真事隐去),他的女儿香菱的原名甄英莲(真应怜),他的岳丈封肃(风俗),贾芹的舅舅卜世仁(不是人)……二是地名的谐音,像大荒山(荒唐),无稽崖(无稽也),甄士隐住的十里街(势力)仁清巷(人情),旁边的葫芦庙(糊涂)……三是事物的名称谐音,如警幻仙境的茶名千红一窟(千红一哭),酒名万艳同杯(万艳同悲),还有家贾雨村的门子递给他的那张“护官符”,也用的是谐音……再加上前面说的判词的谐音,一共有四点。
  谐音的作用很多,既可以帮助作者隐瞒一些当时的史实,避免灾祸加身,更重要的是它增加了读者的想象能力,让我们的读者通过谐音的理解,发现别人所发现不了的东西。
  二、应用典故
  典故的运用在古代诗歌里常见。其实在《红楼梦》的判词里也可以见到,对于典故的理解很重要,因为如果你不了解这个典故,可能就不会理解这个判词的内容。如关于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如果你不了解这里包含的两个典故,你就不会知道到底指的是谁?因为下面那两句诗通过谐音很明显看出是林黛玉和薛宝钗,但这两句看到底哪句说的是林黛玉?从情节看,大观园里的女孩们组织过几次诗社,咏过海棠,咏过菊花,也咏过柳絮,当时夺得冠军的是薛宝钗,那“咏絮才”可以说是薛宝钗,可薛宝钗是凭借品德修养受到大观园里的人一致赞赏,看来第一句说的是宝钗很恰当,这两句话不可能都说的是宝钗吧,这又不合逻辑。实际上这就需要从别的角度来考虑,比如典故。实际上“停机德”是用了古代乐羊子的妻子用织布原理劝说乐羊子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故事,来说明薛宝钗就是这样的贤德之人,实际上读者通过阅读也能看到宝钗身上的这种美德,可惜的是宝玉极不喜欢。而“咏絮才”则应用的是晋朝谢道韫咏雪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风起”这个典故,以后对才女就称其为“咏絮才”,看来这个才女只能是林黛玉,从几次诗社和大观园的试才都能看出来黛玉的才情,而不是别的谁了。
  这样的典故运用,能不能理解内容,关键是要积累典故,用典包括用事用典和化用前人诗句两个方面,我们应引导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积累,以备以后应用。
  三、巧用拆字
  《红楼梦》的判词里用了很多的拆字法来说明人物的真实身份,这在中国的猜谜底里面经常使用,所以要指导学生掌握,以备认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如迎春的判词中“子系中山狼”说的是贾迎春嫁的夫家的姓“孙”,“孙”字的繁体字就是“子”和“系”的组合。再如王熙凤的判词“凡鸟偏从末世来,……一从二令三人木”凡鸟就是凤的繁体字的拆分,“凡”字里加个“鸟”就是“凤”字,而“人木”是“休”的拆分,说明王熙凤的结局可能会被贾琏休了。
  我们要指导学生注意拆字法,了解了这个方法,我们就可以加强对作品人物的命运的掌握,尤其是金陵十二钗以及副十二钗的命运。学生只要了解这个方法,就会在阅读时对人物的命运走向,掌握得更准确,更深入。
  四、妙用修辞
  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惯用的方法,假如没了修辞,文学作品的魅力就无从谈起。《红楼梦》的判词大量用了修辞方法,增加了可读性、趣味性和隐异性。你必须读懂修辞,方可读懂判词,把握作品人物的命运。如比喻,袭人的判词说得好“空云似桂如兰”,把温顺的袭人比作幽香的桂花、兰花。如对比,探春的判词说的是“千里东风一梦遥”,用千里的遥远距离和梦里的咫尺之近做比较,可见探春所嫁之远。如借代,惜春的判词说“独卧青灯古佛旁”,“青灯古佛”是佛教重要的器物,所以作品借用这两个代表性的物品代指惜春的最终归宿——皈依佛教。如对偶,因为很多判词用诗歌形式写成,所以到处可见这种写法,像巧姐的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像黛玉和宝钗的判词“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都是运用对偶手法。如排比,如“红楼梦引”中“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中后九字三字句式一致,构成时间上伤感无奈的意义上的排比。
  张爱玲说的好,人生有三憾,其一是红楼梦残,可见要想完全读懂《红楼梦》是需要一定的时日的。但我们的中专生不能光把这部大作拿在手中钻研,而不顾其它学业,这是不现实的。所以我们要教以学生一定的方法,相信以上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能读懂《红楼梦》,并搞清楚故事情节,学会鉴赏人物形象,完成鉴赏任务。
  作者单位:江苏锡山中等专业学校。
其他文献
近年来,许多学生不但学习缺乏热情,而且变得越来越冷漠,凡事多以自我为中心,对于身边的人和事总是漠不关心。这些学生中尤其以留守儿童和父母离异的为多,他们埋怨父母,埋怨社会,埋怨生活。看到这种情形,老师们都觉得非常痛心,这或许是包括学校在内的整个社会的德育缺失吧。于是,我经常找学生谈心,苦口婆心给他们讲道理,讲人生,但用了许多方法,却都收效甚微。怎样才能扭转这种情况呢?我最终回归到了我们语文课的德育功
【课标依据】  2012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到,高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在审美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细腻情感。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好的篇章,教给学生鉴赏诗歌的正确的学习方法,并对诗歌的不同艺术特性能够有针对性地做出比较,掌握作品其中的意蕴,在作品的欣赏中发现美,在诗歌的欣赏过程中,获得不同角度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鉴赏水平与诗歌的创作能力。
世界上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读《再别康桥》一诗,不禁想起罗丹的这句名言。《再别康桥》作为现代白话诗的名篇,倾倒了无数读者。它令人称道的地方有很多,而在取材和修辞方面,尤其显示了诗人善于发现美的慧眼。  《再别康桥》善于从平常生活中提取素材,只要读读它的诗句就可以感受得到。那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靑荇,榆荫下的清泉,西天的云彩,斑斓的星辉,沉默的夏虫,对这些寻常事物诗人好像信手拈来。在诗人
在我国诗歌史上,王维以“诗佛”著称。他的诗歌今传四百多首,其中成就最突出的山水诗在我国盛唐诗坛独树一帜。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入了几首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果能把握好王维山水诗的意境,就能让学生初步领略王维精湛的诗歌艺术,体悟到他从自然界静美境界中透射出的闲情。  对于王维山水诗的教学,重点应放在对诗歌意境的把握上。王维的诗向来享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美誉,他笔下所描绘的心物契合的“无我之境”、动静相生
新课程标准在课外读物的建议中给我们列出了中外文学名著的数量和要求,再一次以国家硬性规定的形式,昭示了符合时代和人们精神需要的名著,是学生提高文学修养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走近经典,亲近大师,加强文学教育,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有益的。  但我们也不得不甄别专家推荐的文学作品。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我也不断地在反思。  《水浒传》是新课标推荐的八年级学生的必读作品,也是考
2015年高考语文新课标全国Ⅰ卷论述类文本是从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这篇文章删改摘编而来的。据此论述类文本,命制了三道试题,非常可惜的是,这三道试题都值得商榷。  试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代的信用进入迅速发展时期,借贷、质、典、赊买赊卖等信用形式的产生是宋代金融的一个新特点。  B.宋代的政府借贷基本上是赈济性借贷,主要目的是帮助百姓度过困境,因此与私人
【摘 要】中学语文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人生境界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可以用来培养学生英雄气概,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感受风景美的能力;培养学生自由自在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健康人生境界;培养学生悲悯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博爱境界;培养学生呼唤和谐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入非攻的境界;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进入坚持境界。  【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在语文科中,所占比例为40%,60分,颇重的。然而如何在考试中尽可能拿到理想的分值,这是大家都在思考的。我认为,一切首重在积累。当然,学生的积累,也算很有考究的罢。  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意即一个人只要饱读诗书、学识渊博,便自然会表现出文人的优雅举止和翩翩风度。饱读诗书就是个积累的过程,唯有积累厚实了,才会趋于厚重渊博。正应了一句民谚:“家中有粮不闹饥荒,肚里有货不怕考量。”
初中语文新课标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三大基本理念。笔者认为,“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指出了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后两者则是明确了实现该目标的具体途径。因而,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使学生热学、爱学,必须以情为径,充分挖掘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情感素材,精心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情境,才能实现新课标培育学生情感,提高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诗中故事最完整,情节最生动的作品,代表了汉乐府诗歌的最高成就。它以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塑造了几个个性鲜明、有血有肉的艺术典型,真实地反映了汉代人民的社会生活及其思想感情。下面,笔者从四个方面谈谈《孔雀东南飞》艺术特色。  一、高超熟练的叙事技巧  《孔雀东南飞》叙事技巧已十分熟练高超,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繁简剪裁得当,人物刻画栩栩如生。本诗的叙事技巧,表现在下面两个方面。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