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为主线 整体感悟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ng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安塞腰鼓》一文描绘了陕北黄土高原上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文中采用特殊的句式和多种修辞手法,表达出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以及陕北人民粗犷的生活情状。教学这篇散文,主要通过感情朗读、整体感悟以及学会构思等方式,让学生沉入文本,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和文章独特的语言魅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教学设计 朗读 感悟 主线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1-083【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课文,感受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理解文章的主旨。
  2.通过朗读,理解排比、比喻和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古老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风沙满天。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它是一片贫瘠落后的土地,然而就是在这样的土地上却产生了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形式——安塞腰鼓。文中有一个句子反复出现,直接表达了对安塞腰鼓艺术魅力的赞颂。请找出来,并在下面画上波浪线。(“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课文传真
  这安塞腰鼓到底好在什么地方呢?请用“好在,你看(听) ”这样的句式,用上文中的语句来说一说。
  结合学生发言,分别板书:场面、鼓声、后生(鼓者)、舞姿。
  【设计意图:仿说练习的设计,一方面可以选用课文内容练说,这是对课文内容进行复习巩固;另一方面,可以将作者的感受内化,把学生带入文章描写的意境。学生在积累优美句式的同时,加深体会课文的内容。】
  三、整体感悟
  (一)感受场面之壮阔
  我们先来看看表演的场面——
  出示: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1.指名读。指导朗读。
  2.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这样的场面,你会用什么词?(板书:壮阔)
  如果让你选用这段话中的一句话来表现这样壮阔的场面,你会选用哪一句话呢?
  出示: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3.读读这句话,看看这几个分句有什么特点,这个句子是怎么写出这种壮阔的场面的。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注重节奏美、诗意美,倒装强调表达意思)
  这个句子还可以说(出示):
  急促的鼓点像 ;飞扬的流苏像 ;蹦跳的脚步像 ;闪烁的瞳仁像 ;强健的风姿像 。
  比较这两个句子,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反过来写。(倒装句,让人鲜明地感受到那种场面,突出了“场面的壮阔、豪放和火烈”)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这种壮阔、豪放、火烈的场面吧!
  4.教师引读过渡:正因为“这腰鼓——(生)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燥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了”。
  这句话是不是直接写这样壮阔的场面的?那它是怎么写出这种壮阔的场面的呢?
  (三对反义词,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能突出安塞腰鼓的热烈、奔放的特点)
  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从侧面感受一下安塞腰鼓壮阔、豪放和火烈。
  看到这样壮阔的场面,作者不由得发出这样的赞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二)感受鼓声之震憾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你看(听) ”
  出示:
  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 ,
  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 。
  先把课文中的内容说一说。鼓声还能碰撞在什么地方?照样子再说一说。
  1.师生合作读这一段。(读完板书:震撼)
  2.安塞腰鼓,它的声音震撼着每一个观众的心,让我们每一个人都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慨叹——好一个安塞腰鼓!
  (三)感受鼓者之强健
  “好一个安塞腰鼓!好在,你看(听) ”
  1.出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它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2.读读这段话,它主要描写了什么?黄土高原生养了一群怎样的后生啊?(朴实、茂腾腾、元气淋漓)
  结合这些内容理解“元气淋漓”:文中哪些语句直接写出这些后生的“元气淋漓”?
  (“茂腾腾”“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指导朗读:这样的后生是活跃的、是强健的,是充满旺盛生命力的。(板书:强健)让我们再一次走近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感受他们旺盛的生命力。
  读:“一群茂腾腾的后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重点词句。学生在理解重点词句的基础上,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如联系前文理解“元气淋漓”,这样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加深印象,又帮助学生理解了这句话。】
  3.就是这样一群茂腾腾的后生,就是这样一群消化着红豆角、老南瓜的后生,却释放出这么奇伟磅礴的能量。他们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他们在这贫瘠的黄土高原上生存着,而且生存得很好,很精彩)
  4.是什么给了他们这样的信心,这样的力量?(黄土高原)
  5.只有在黄土高原上生长起来的后生们才能有这样的力量,也只有黄土高原这样厚重的土地,才能承受这样惊心动魄的搏击。
  6.让我们情不自禁地感叹——好一个高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设计意图:“好一个安塞腰鼓”每出现一次,就是文章的一个小结,情感也比上一回更深刻,对主题的升华起到了一定促进的作用。】
  (四)感受舞姿之火烈
  1.安塞腰鼓还好在什么地方?
  出示:
  每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使人叹为观止。
  2.让我们再一次把时间和镜头定格在每一个火烈的舞姿上,去感受那种真正的、原始的、自然的生命的流露。
  (引读)“每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急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地搏击着。”
  (引读)“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观众的心上,观众的心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引读)“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小结: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
  3.这种人、声、舞融为一体的壮观景象美到了极点,让每一个观看的人都忍不住发出这样的惊叹——“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设计意图:本环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优美词句的积累。这一节本身就是对前三部分内容的一个总结。回读的设计旨在照应全文,既将文章很好地进行复习,又用以前的内容学习了新的段落。】
  四、学会构思
  刚才,我们从场面壮阔、声音震撼、鼓者强健、舞姿优美四个方面感受到了黄土高原独特的民间艺术。现在,请大家再读这四句话,说说为什么要反复出现这些句子。
  出示: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着力强调,充分感叹,从强烈的视觉感受,到声音的震撼,到舞蹈的动作,再到心灵的搏击,层层深入,写出了安塞腰鼓的独特激情)
  【设计意图:整体感悟,将文章细分为三大段,再将重点段细划为四个部分。在教学中,有意地渗透段的意识给学生,训练学生布局谋篇的能力。】
  【板书设计】
  场面壮阔
  表演前 声音震撼
  好一个安塞腰鼓!表演中 鼓者强健
  表演后 舞姿优美
  (责编 韦 雄)
其他文献
[摘要]统编教材在“立德树人”这一个根本主旨的基础上,把语文学习向语文生活延伸,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均衡递进,语用意识和联系生活紧密结合。结合《青蛙卖泥塘》第二课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从积累语言经验,加强语言实践,提高语言能力三个方面阐述童话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童话教学;人文;语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7-9068( 201
新课标指出:“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那么如何让线条活起来,生动起来呢?在此,我针对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借鉴古人的一些方法,让学生在常见的事物中感受、理解字的线条结构。  一、线条之美比喻化  传说汉字的创始人仓颉“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之象,博采众美,合而为字”
[摘 要]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篇幅较长,但内容浅显,贴近学生生活,且耐人寻味。教学本课,要根据学段教学目标、单元提示、课后习题及学生学情来确定教学目标。本课的设计,通过一边读文,一边批注的方式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并结合描写“我”动作、语言、神态等语句,体会“我”的心情变化,从而达成学习批注、升华情感的目标。  [关键词]教学目标;教学设计;童年味道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群读类学”在文本组织上强调互文性,在教学目标上强调集中性,在“类学”时强调统整性。教学《诸葛亮的智慧》一课,教者精选三篇文本进行互文阅读,精准确定了掌握衬托表现手法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统整阅读过程中求同、求异,达到了提高学生核心素養的目标。  [关键词]群读类学;类比阅读 ;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8)31
[摘 要]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教材第四单元要求学生结合资料理解课文。而搜集整合资料并运用资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确资料搜集的目的性,并教给学生一定的方法,掌握资料查阅的技巧性,教学中,确保资料使用的有效性,最大价值的发挥资料运用的实际意义。  [关键词]统编教材;资料价值;有效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
[摘 要]朗读是学习语文的重要手段。一年级是培养朗读习惯和能力的黄金期。在朗读教学中,“字正、词准、句顺”是朗读之根本;“立足文本,‘情趣’促读”能助学生一臂之力;“重视范读,培养语感”能养朗读之精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固本养正”之效,促学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逐步提升朗读能力。  [关键词]朗读习惯;朗读能力;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
[摘 要]整本书的读后品鉴课不仅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文本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更要让学生习得阅读文本的方法,产生深入探究的欲望。《水浒传》的读后品鉴课通过聚焦人物绰号、问津英雄来路、关注故事情节等,引导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小说的人物形象,感知小说的结构艺术;同时,引导学生掌握阅读长篇小说的具体方法,获得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读后指导;核心价值;整书阅读【设计理念】  因篇幅长、人物多等问题,
[摘 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时,发动学生展开情感诵读、发挥想象联想、说说心中感受,为学生创设多种体验机会。教学实践证明,用一个“情”字展开教学设计,切准了学生学习思维,教学设计发动卓有成效。  [关键词]《在大海中永生》;情感;感知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34-0082-01  《在大海中永生》是介紹
【教材简析】  《生命 生命》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八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文章虽然篇幅短小,但却富含深刻的哲理。课文通过“飞蛾求生”“砖缝冒苗”“静听心跳”这三个具体的事例,传递作者对生命的思考,表达作者独特的生命体验和感悟。文章的内涵与本组“感受生命的美好”的主题非常吻合。课文语言简洁朴实,思想含蓄深邃,很好地体现“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训练重点。  【设计理念】  要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
[摘 要]梳理文本脉络,概括语段大意一直都是重要的语文核心能力。《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分别在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提出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和“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了解事件梗概”的概括性要求。虽然没有提及“概括段意”的字样,但都与概括段意的要求有着紧密的联系。提出要明确概念要求,明确基本方法;选用典型语句,尝试调整修缮;顺应认知思路,契合作者构思;总结提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