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家赵必振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实现途径之特色

来源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noo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就卓越的翻译家赵必振,晚年曾在多所高校、中等学校任教.他以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浓厚的爱国情怀,和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认识,采用多种方式教育、影响自己的学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其具体途径:一是对教材内容的独特理解,二是教学方法的启发引导,三是现身说法的课堂共鸣.这种全方位的课堂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其经验值得新时代教师认真总结和发扬.
其他文献
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源.当前在地方红色文化资源的利用上存在着利用不够深入、层次不够清晰、教学目标重叠等诸多问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育人功能的充分发挥.要以地方红色文化资源来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要充分考虑各学段学生情感认知的不同特点,来进行符合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分层设计.同时也应从教师队伍、基础设施与机制合力等层面做好地方红色文化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制度保障.
本研究针对MTI学生参与众包翻译的情况进行调查,旨在了解MTI学生对众包翻译的态度与认知程度、经历、动机、遇到的问题以及高校引入众包翻译模式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的情况探讨众包翻译在质量保障、伦理道德、译者素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质量控制、维权管理、素养提升等对策,以推动众包翻译的健康发展,更好地打造众包翻译人才.
专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直接关系到地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传统师范专业,其专业核心能力体现在师德践行能力、文本解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等方面.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调查发现,本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不能完全支撑毕业发展要求,不能很好地适应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社会发展需要.为此,必须对标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学教育专业认证标准和中学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构建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课程体系,创新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探索专
王安忆的长篇小说《69届初中生》描写了上海知青上山下乡到折返回归的生活与心路历程,表现了上海青年从时代宏大叙事回归到日常生活的嬗变.这从三个方面表现出来:从集体主义到个体意义的转变;从虚幻爱情到现实情感的回归;从参与革命到服务社会的领悟.王安忆对知青下乡生活没有简单忆苦或思甜,而用一种深邃的目光看待知青所受的磨难,使其获得了更为宏阔的意义.在经历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后,雯雯从虚无、狂热中成熟起来,回归到平凡的生活状态,并从中发现了新的生活意义.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在传统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翻译人才已经满足不了当代社会的要求.结合我国“一带一路”的持续推广,要求新时代的翻译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更应该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现如今高校翻译专业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不注重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运用能力等问题,那么如何结合新时代的背景,培养出应用型的翻译人才就显得迫在眉睫.文章结合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现状进行了阐述,也指出其中问题所在的同时,提出了相关策略.
文学作品的有效译介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途径之一.文学译介所涉及的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译介受众和译介效果与传播学中的拉斯韦尔5W传播模型非常地相似,借鉴传播学中最具影响力的拉斯韦尔5W传播模型,探讨余华作品《兄弟》在英语世界的译介模式,以期为中国文学的海外译介与传播提供些许参考.
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问题,需要采取新办法,新举措.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因其个性突出,社会经验更为丰富的特点,表现出理想信念不坚定,价值取向不清晰,所面对的新问题更为复杂.文章从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视角出发,分析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的思想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旨在探索适合音乐与舞蹈专业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路径,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针对地方高校一流专业建设面临的诸多困境,提出了三维共振的建设思路.以“四个回归”为根本遵循,坚持以本为本的高教理念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灵魂;以“团队建设”为核心动力,汇聚德才兼备的师资队伍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根基;以“专业认证”为重要抓手,建立持续改进的保障体系作为一流专业建设的妙方.通过内部机制体制改革创新,保障三个维度同频共振,使一流专业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介发展迅猛,党刊面临“逼宫”危机.在自媒体时代,党刊更应坚持党刊姓党、政治家办刊原则,发挥党刊的公信力优势、专业化优势和受众群优势,始终坚守“内容为王”的办刊宗旨,进一步树立经营意识、创新意识和监督意识,主动改变办刊思维方式和内容生产方式,改革不适宜发展的传播模式,积极探索与时俱进的传播渠道,以新的机制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充分发挥党刊在舆论引导、新闻建设、理论自觉等方面的引领作用,进而树立党刊应有的价值自信.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不仅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战场,还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目标的主要渠道.基于战疫大事件背景,结合高校思政课,从高校思政课战疫微课的现状分析,高校思政课战疫微课协同研发的必要性和高校思政课战疫微课协同研发的有效途径等方面,为教师教学提供新思路;同时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