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些影视剧中,我们可以看到某地发生凶杀案后,法医和警察立即奔赴现场。现实之中也是如此,法医会对案发现场的各种证据进行收集,尤其是那些我们平常人可能会忽略掉的细微证据,这被称为“痕迹证据”,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蛛丝马迹”。无论是“蛛丝”还是“马迹”,我们用肉眼仔细去寻找都能够找得着的。然而,有一些痕迹是我们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比如说细菌。随着微生物科学的不断发展,法医学研究人员发现,细菌将逐渐成为破案的利器。在显微镜下,细菌好像会说话了,它们会告诉我们谁是真正的凶手。
我们身边的细菌
细菌是一种原核单细胞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它们形状细短,结构简单。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细菌的直径只有0.2微米,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1683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使用自己设计的单透镜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细菌,大概放大200倍。当时列文虎克并没有给细菌命名,细菌的英文名最早出现于1828年,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提出用bacteria给细菌命名,意思是“像小棍子一样的小生物”。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在自然界中,细菌最多的地方是土壤。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在1克没有受过污染的泥土,竟然有100万种不同的细菌。一提到细菌,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可怕的危害人们健康的病菌,其实自然界中的细菌,大部分是人类的朋友。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能为人类造福的细菌。在我们身上,也有不少细菌,每个人的身体其实是细菌的天然游乐场。
无论多么干净的人,身上都会有数以亿计的细菌。科学统计表明,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数量庞大的细菌在人体各处都有分布,有的“居住”在人体内部,有的“居住”在皮肤表面。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称,人体各个部分的细菌分布大不相同,比如光滑干燥的前臂上发现的细菌与潮湿温暖的腋下发现的细菌就有差异,就像沙漠与热带雨林一样大不相同。
细菌并非只是人们所厌恶的病菌,更不是病毒。会损害人体健康的病菌只是人体细菌中很少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细菌无害也无益,大部分细菌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的,比如生活在我们肠道中帮助我们消化的消化菌。研究还发现,每个人所携带的细菌种类各有不同,它们在人体的分布情况也因人而异。2009年11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诺阿·菲勒(Noah Fierer)等人进行多年的研究后,绘制出了第一幅人体细菌多样性图集,绘制了从额头到脚,包括鼻子和肚脐的细菌分布状况。这个图集起初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健康人群的指标,作为研究疾病的一个基础。后来,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图集可以用于法医学,主要用于人体身份识别。
利用细菌指认身份
细菌和人体的关系十分密切,简直达到了不离不弃的程度。对法医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不是人肚子里细菌,也不是面部的细菌,而是手上的细菌,因为罪犯作案几乎都要用到手,而且手会接触到案发现场的一些物体。人手上的细菌会留在所接触过的物体上,并能存活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因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变化而受到影响。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可以利用这种细菌分布图来指认身份,尤其是在犯罪现场,可以提取凶手沾染在现场的细菌,对这些细菌进行DNA分析,把它们和嫌疑人手上的细菌的DNA进行比对,就可以找出真正的凶手。
菲勒发现,当我们触摸物体后,留下的细菌痕迹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可以用于身份识别。同时,细菌在人手上的分布也像指纹一样,能够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人手上的细菌数量众多,小范围就可采集,且不受气温环境影响。研究发现,平均每个人的手上大约携带150种细菌,任何两个人手上所拥有的同种微生物只有13%左右。为了弄清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留下这些细菌痕迹,科学家进行了实验。他们将电脑擦拭干净,在志愿者使用电脑后,研究人员从键盘和鼠标上提取上面的细菌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电脑表面细菌的DNA特征与电脑使用者指尖上的细菌十分匹配。
在第二项测试中,研究人员对一定时间内未碰触过的9个鼠标擦拭取样,这些鼠标是志愿者12小时前使用过的鼠标。接着,研究人员随机取样270个点,对使用者手掌上的细菌进行收集,然后和鼠标上的细菌进行相似性对比,发现9个鼠标上的菌群全部与使用者手掌上的相吻合。研究人员还对科罗拉多博尔德大学的私人和公用计算机进行了取样研究,并且从校园里收集了许多志愿者手上的细菌样本。研究显示这种新技术有70%~90%的身份识别准确率。菲勒表示,技术成熟以后这个百分比还会提高。并且随着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一些小的实验室也可以开始做这种项目,这为细菌证据的推广十分有好处。
菲勒发现,如果罪犯企图通过洗手摆脱这些细菌的纠缠,即使他用了大量洗涤剂,也不能把它们赶跑。在洗手之后数小时内,手上的这些细菌群落就能恢复原状。为什么人手上的细菌分布有这么强大的恢复功能?这目前还是一个谜,科学家猜测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手部细菌并非只生活在皮肤的表皮,而是在皮肤真皮中也有相同分布,洗手只是洗去了表皮上的细菌,而之后不久,真皮上的细菌会穿过表皮“移居”到皮肤表面;第二,这些细菌是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补充过来的;第三,这些细菌从空气中再次聚积到手上,形成一个稳定的细菌分布群落。但是,由于手部细菌分布具有特异性,研究人员认可第一种猜想。
为了研究细菌族群的延续性,研究小组还从两个人的皮肤表面擦拭取样,将其中一份样本在零下4摄氏度下保存,另一份于室温下保存在另一个房间。研究结果显示,室温下的菌群能保持2个星期不变,从而证明这项技术作为法医取证工具的可行性。菲勒说:“这些发现真让人感到惊奇,我们从来不知道这些微生物如此健壮。”
研究人员希望,将来这一技术能帮助刑侦人员和法医识别犯罪嫌疑人。既然凶手是在不戴手套触摸了物体的情况下才留下手上的细菌证据,那么为什么不用指纹直接作为破案线索呢?这是因为即使凶手不戴手套,也不一定会留下指纹,比如,指纹难以在布料等多孔材质上留下来,而细菌可以在任何材质上保留下来。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指纹在几天内就可能模糊甚至消失,而细菌痕迹可以保留两个星期。
与DNA证据相比,细菌证据也有它的优势。除非物体上沾有血、组织、精液或者唾液,通常很难获得足够的人类DNA作为法医证据。但是,通过皮肤表面接触物体会残留大量细菌细胞。而且,细菌DNA比人类DNA简单得多,通过DNA鉴定细菌的种类就比检测人类DNA证据要容易得多。即使现场有指纹证据和人类DNA证据,对现场的细菌证据进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菲勒表示,细菌证据能够为破案提供一条独立的线索,更多的证据更加有利于凶手服法认罪。
研究人员下一步还需要研究人体细菌痕迹黏附在不同表面上(如金属、塑料、玻璃等)的情况。不过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技术对于不能获得清晰指纹的肮脏表面、织物和触感粗糙的材料会更加有用。新技术还能识别同卵双胞胎的情况,尽管他们继承了同样的DNA,但是手上的细菌种群还是有差别的。
细菌复原模糊指纹
2009年8月27日下午,英国剑桥警察局接到报案,郊区一幢民房内发现一具尸体。警察迈克尔和法医安东尼赶到案发现场时,发现屋子里发出强烈的恶臭,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流出黄色的液体。死者是一位独居的老太太凯琳娜,生前比较富有,她因为被人在胸部捅了一刀而身亡。屋子里被翻得十分凌乱,贵重的财物都没有了,迈克尔初步推断是一起劫财谋杀案。由于老太太独住一幢大别墅,这幢房屋出于小区的一个偏僻角落,老太太性格又十分孤僻,和邻居来往很少,因此没有人知道她是哪一天被害的。
凯琳娜所在的小区是一个老式小区,小区的保安十分松懈,不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也没有监控录像。也就是说,除了小区居民外,找不到外来的嫌疑人。小区的保安和邻居反映,老太太从来没有和邻居有来往,也从不见有人来探望她。迈克尔查阅了凯琳娜的档案,发现她是一位富翁的独生女,终身未嫁,英国国内没有任何亲属,只有几名移居美国的远亲。迈克尔和美国警方联系,证实凯琳娜的远亲近期没有来过英国。显然,这是一起陌生人行凶杀人案。那这个凶手是谁呢?就像许多电视剧中的剧情那样,迈克尔只能指望安东尼从法医学的角度找到有用的证据。
安东尼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地搜查,没有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的痕迹,但是没有找到多少有用的线索。从现场来看,凯琳娜老太太是死于突然袭击,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反抗的动作。可以推断出,凶手是通过某种合理的理由进入室内,并且在发现老太太独居后突然起了杀心。由于案发距离报案的时间较长,当天又是晴天,凶手没有足迹。安东尼只是从门和抽屉的把手上提取到6枚十分模糊的指纹,也不能从这些指纹上判断是受害者的还是凶手的。
安东尼对尸体进行初步检查后发现,推断死者被害的时间是8月17日,也就是死于距离报案的10天前。尽管凶手没有佩戴手套进行作案,但是由于案发时间较长,夏天气温又高,凶手留下的指纹因为时间和环境变化而显得十分模糊。没有任何目击者,没有特定的嫌疑人,现场痕迹又十分模糊,侦破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安东尼在英国警方的内部网络寻求帮助,希望有人帮助他解开模糊指纹之谜。两天之后,英国法医科学实验室的大卫·哈珀(David Harper)博士给安东尼打来电话,说是他有新技术可以试试,这个新技术就是利用细菌。
像美国的菲勒等人那样直接利用细菌查找凶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数个嫌疑人可以比对。如果没有嫌疑人,找到现场的细菌证据也毫无用处。对于没有嫌疑人的凶案,指纹证据还是更强大一些,因为大多数国家的司法机构都建立了指纹数据库,有的国家建立了有前科的违法犯罪人员的指纹数据库,有的国家甚至建立了全民指纹数据库。把现场提取到的指纹输入到指纹数据库中,就很可能可以在没有嫌疑人的情况下找到真凶。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凶手的手指受到磨损,现场指纹受到污染,或者像凯琳娜遇害案那样时间过长,等等,现场提取的指纹有时会模糊不清。把这些模糊不清的指纹输入到指纹数据库中,就难以找到匹配的数据。因此,对于凯琳娜遇害案中的模糊指纹,需要想办法把它们变成清晰的指纹,其中一个比较前沿的方法就是由哈珀博士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可以让细菌来完成这项任务。哈珀博士和他的同事发现,用营养基来复制现场的模糊指纹,然后把这个指纹用营养液润湿,在上面放上一些特殊的细菌,细菌就沿着指纹的纹路生长繁殖。
安东尼发现,哈珀培养的那些细菌并非普通的细菌,而是可以发出荧光的转基因细菌。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这些细菌可以发出绿色的光。这样,当细菌沿着指纹分布生长之后,用紫外线一照,指纹就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大约20多小时后,指纹就变得清晰了。然后用照相机把清晰的绿色指纹拍摄下来,输入指纹数据库进行比对,或者和嫌疑人的指纹进行比对,可为破案提供可靠的证据。幸运的是,他们在指纹数据库里找到了匹配的数据。在所检测的6枚指纹中,有5枚指纹都指向一位有犯罪前科的莱斯特,曾经在1998年因抢劫而入狱5年。剩下的一枚指纹是凯琳娜老太太的,这说明可能是莱斯特单独作案,没有同伙。
迈克尔打印出莱斯特的相片,经过小区保安和居民的查认,莱斯特8月17日左右作为一名空调维修员进入该小区。空调维修公司也确认,莱斯特在他们那里做了半年的维修工,于8月18日辞职离开。英国警方下达了对莱斯特的通缉令,最终在诺丁汉市一处赌场内抓到了他,他正用抢劫到的钱大肆赌博呢。起初,莱斯特对自己的罪行不予承认。警方在法医利用细菌复原指纹的录像之后,莱斯特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在这起案件中,小小细菌立了大功,它不但帮助警方找到了真凶,而且作为该犯的作案证据获得了法院的认可。■
编辑:陈畅鸣charmingchin@163.com
研究发现,平均每个人的手上大约携带150种细菌,任何两个人手上所拥有的同种微生物只有13%左右。为了弄清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留下这些细菌痕迹,科学家进行了实验。他们将电脑擦拭干净,在志愿者使用电脑后,研究人员从键盘和鼠标上提取上面的细菌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电脑表面细菌的DNA特征与电脑使用者指尖上的细菌十分匹配。
我们身边的细菌
细菌是一种原核单细胞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分布最广、个体数量最多的有机体。它们形状细短,结构简单。细菌的个体非常小,目前已知最小细菌的直径只有0.2微米,因此大多只能在显微镜下看到它们。1683年,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使用自己设计的单透镜显微镜,首次观察到了细菌,大概放大200倍。当时列文虎克并没有给细菌命名,细菌的英文名最早出现于1828年,德国科学家埃伦伯格提出用bacteria给细菌命名,意思是“像小棍子一样的小生物”。
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在自然界中,细菌最多的地方是土壤。美国一个研究团队研究发现,在1克没有受过污染的泥土,竟然有100万种不同的细菌。一提到细菌,人们往往会想到那些可怕的危害人们健康的病菌,其实自然界中的细菌,大部分是人类的朋友。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发现和培养出越来越多的能为人类造福的细菌。在我们身上,也有不少细菌,每个人的身体其实是细菌的天然游乐场。
无论多么干净的人,身上都会有数以亿计的细菌。科学统计表明,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10倍。数量庞大的细菌在人体各处都有分布,有的“居住”在人体内部,有的“居住”在皮肤表面。据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的研究人员称,人体各个部分的细菌分布大不相同,比如光滑干燥的前臂上发现的细菌与潮湿温暖的腋下发现的细菌就有差异,就像沙漠与热带雨林一样大不相同。
细菌并非只是人们所厌恶的病菌,更不是病毒。会损害人体健康的病菌只是人体细菌中很少的一部分,还有一部分细菌无害也无益,大部分细菌有益于我们身体健康的,比如生活在我们肠道中帮助我们消化的消化菌。研究还发现,每个人所携带的细菌种类各有不同,它们在人体的分布情况也因人而异。2009年11月,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德分校的研究人员诺阿·菲勒(Noah Fierer)等人进行多年的研究后,绘制出了第一幅人体细菌多样性图集,绘制了从额头到脚,包括鼻子和肚脐的细菌分布状况。这个图集起初的目的是为了找出健康人群的指标,作为研究疾病的一个基础。后来,研究人员发现这个图集可以用于法医学,主要用于人体身份识别。
利用细菌指认身份
细菌和人体的关系十分密切,简直达到了不离不弃的程度。对法医们来说,他们更感兴趣的不是人肚子里细菌,也不是面部的细菌,而是手上的细菌,因为罪犯作案几乎都要用到手,而且手会接触到案发现场的一些物体。人手上的细菌会留在所接触过的物体上,并能存活相当长一段时间,不会因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变化而受到影响。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可以利用这种细菌分布图来指认身份,尤其是在犯罪现场,可以提取凶手沾染在现场的细菌,对这些细菌进行DNA分析,把它们和嫌疑人手上的细菌的DNA进行比对,就可以找出真正的凶手。
菲勒发现,当我们触摸物体后,留下的细菌痕迹是独一无二的,就像指纹一样可以用于身份识别。同时,细菌在人手上的分布也像指纹一样,能够长时间内保持稳定不变。人手上的细菌数量众多,小范围就可采集,且不受气温环境影响。研究发现,平均每个人的手上大约携带150种细菌,任何两个人手上所拥有的同种微生物只有13%左右。为了弄清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留下这些细菌痕迹,科学家进行了实验。他们将电脑擦拭干净,在志愿者使用电脑后,研究人员从键盘和鼠标上提取上面的细菌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电脑表面细菌的DNA特征与电脑使用者指尖上的细菌十分匹配。
在第二项测试中,研究人员对一定时间内未碰触过的9个鼠标擦拭取样,这些鼠标是志愿者12小时前使用过的鼠标。接着,研究人员随机取样270个点,对使用者手掌上的细菌进行收集,然后和鼠标上的细菌进行相似性对比,发现9个鼠标上的菌群全部与使用者手掌上的相吻合。研究人员还对科罗拉多博尔德大学的私人和公用计算机进行了取样研究,并且从校园里收集了许多志愿者手上的细菌样本。研究显示这种新技术有70%~90%的身份识别准确率。菲勒表示,技术成熟以后这个百分比还会提高。并且随着技术成本的不断降低,一些小的实验室也可以开始做这种项目,这为细菌证据的推广十分有好处。
菲勒发现,如果罪犯企图通过洗手摆脱这些细菌的纠缠,即使他用了大量洗涤剂,也不能把它们赶跑。在洗手之后数小时内,手上的这些细菌群落就能恢复原状。为什么人手上的细菌分布有这么强大的恢复功能?这目前还是一个谜,科学家猜测有三种可能性:第一,手部细菌并非只生活在皮肤的表皮,而是在皮肤真皮中也有相同分布,洗手只是洗去了表皮上的细菌,而之后不久,真皮上的细菌会穿过表皮“移居”到皮肤表面;第二,这些细菌是从身体的其他部位补充过来的;第三,这些细菌从空气中再次聚积到手上,形成一个稳定的细菌分布群落。但是,由于手部细菌分布具有特异性,研究人员认可第一种猜想。
为了研究细菌族群的延续性,研究小组还从两个人的皮肤表面擦拭取样,将其中一份样本在零下4摄氏度下保存,另一份于室温下保存在另一个房间。研究结果显示,室温下的菌群能保持2个星期不变,从而证明这项技术作为法医取证工具的可行性。菲勒说:“这些发现真让人感到惊奇,我们从来不知道这些微生物如此健壮。”
研究人员希望,将来这一技术能帮助刑侦人员和法医识别犯罪嫌疑人。既然凶手是在不戴手套触摸了物体的情况下才留下手上的细菌证据,那么为什么不用指纹直接作为破案线索呢?这是因为即使凶手不戴手套,也不一定会留下指纹,比如,指纹难以在布料等多孔材质上留下来,而细菌可以在任何材质上保留下来。另外,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指纹在几天内就可能模糊甚至消失,而细菌痕迹可以保留两个星期。
与DNA证据相比,细菌证据也有它的优势。除非物体上沾有血、组织、精液或者唾液,通常很难获得足够的人类DNA作为法医证据。但是,通过皮肤表面接触物体会残留大量细菌细胞。而且,细菌DNA比人类DNA简单得多,通过DNA鉴定细菌的种类就比检测人类DNA证据要容易得多。即使现场有指纹证据和人类DNA证据,对现场的细菌证据进行分析也是很有必要的。菲勒表示,细菌证据能够为破案提供一条独立的线索,更多的证据更加有利于凶手服法认罪。
研究人员下一步还需要研究人体细菌痕迹黏附在不同表面上(如金属、塑料、玻璃等)的情况。不过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新技术对于不能获得清晰指纹的肮脏表面、织物和触感粗糙的材料会更加有用。新技术还能识别同卵双胞胎的情况,尽管他们继承了同样的DNA,但是手上的细菌种群还是有差别的。
细菌复原模糊指纹
2009年8月27日下午,英国剑桥警察局接到报案,郊区一幢民房内发现一具尸体。警察迈克尔和法医安东尼赶到案发现场时,发现屋子里发出强烈的恶臭,尸体已经开始腐烂,流出黄色的液体。死者是一位独居的老太太凯琳娜,生前比较富有,她因为被人在胸部捅了一刀而身亡。屋子里被翻得十分凌乱,贵重的财物都没有了,迈克尔初步推断是一起劫财谋杀案。由于老太太独住一幢大别墅,这幢房屋出于小区的一个偏僻角落,老太太性格又十分孤僻,和邻居来往很少,因此没有人知道她是哪一天被害的。
凯琳娜所在的小区是一个老式小区,小区的保安十分松懈,不对外来人员进行登记,也没有监控录像。也就是说,除了小区居民外,找不到外来的嫌疑人。小区的保安和邻居反映,老太太从来没有和邻居有来往,也从不见有人来探望她。迈克尔查阅了凯琳娜的档案,发现她是一位富翁的独生女,终身未嫁,英国国内没有任何亲属,只有几名移居美国的远亲。迈克尔和美国警方联系,证实凯琳娜的远亲近期没有来过英国。显然,这是一起陌生人行凶杀人案。那这个凶手是谁呢?就像许多电视剧中的剧情那样,迈克尔只能指望安东尼从法医学的角度找到有用的证据。
安东尼对现场进行了仔细地搜查,没有放过任何一处细微的痕迹,但是没有找到多少有用的线索。从现场来看,凯琳娜老太太是死于突然袭击,没有来得及做出任何反抗的动作。可以推断出,凶手是通过某种合理的理由进入室内,并且在发现老太太独居后突然起了杀心。由于案发距离报案的时间较长,当天又是晴天,凶手没有足迹。安东尼只是从门和抽屉的把手上提取到6枚十分模糊的指纹,也不能从这些指纹上判断是受害者的还是凶手的。
安东尼对尸体进行初步检查后发现,推断死者被害的时间是8月17日,也就是死于距离报案的10天前。尽管凶手没有佩戴手套进行作案,但是由于案发时间较长,夏天气温又高,凶手留下的指纹因为时间和环境变化而显得十分模糊。没有任何目击者,没有特定的嫌疑人,现场痕迹又十分模糊,侦破工作一时陷入了僵局。安东尼在英国警方的内部网络寻求帮助,希望有人帮助他解开模糊指纹之谜。两天之后,英国法医科学实验室的大卫·哈珀(David Harper)博士给安东尼打来电话,说是他有新技术可以试试,这个新技术就是利用细菌。
像美国的菲勒等人那样直接利用细菌查找凶手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必须要有数个嫌疑人可以比对。如果没有嫌疑人,找到现场的细菌证据也毫无用处。对于没有嫌疑人的凶案,指纹证据还是更强大一些,因为大多数国家的司法机构都建立了指纹数据库,有的国家建立了有前科的违法犯罪人员的指纹数据库,有的国家甚至建立了全民指纹数据库。把现场提取到的指纹输入到指纹数据库中,就很可能可以在没有嫌疑人的情况下找到真凶。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凶手的手指受到磨损,现场指纹受到污染,或者像凯琳娜遇害案那样时间过长,等等,现场提取的指纹有时会模糊不清。把这些模糊不清的指纹输入到指纹数据库中,就难以找到匹配的数据。因此,对于凯琳娜遇害案中的模糊指纹,需要想办法把它们变成清晰的指纹,其中一个比较前沿的方法就是由哈珀博士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可以让细菌来完成这项任务。哈珀博士和他的同事发现,用营养基来复制现场的模糊指纹,然后把这个指纹用营养液润湿,在上面放上一些特殊的细菌,细菌就沿着指纹的纹路生长繁殖。
安东尼发现,哈珀培养的那些细菌并非普通的细菌,而是可以发出荧光的转基因细菌。在紫外线的照射下,这些细菌可以发出绿色的光。这样,当细菌沿着指纹分布生长之后,用紫外线一照,指纹就清清楚楚地显示出来。大约20多小时后,指纹就变得清晰了。然后用照相机把清晰的绿色指纹拍摄下来,输入指纹数据库进行比对,或者和嫌疑人的指纹进行比对,可为破案提供可靠的证据。幸运的是,他们在指纹数据库里找到了匹配的数据。在所检测的6枚指纹中,有5枚指纹都指向一位有犯罪前科的莱斯特,曾经在1998年因抢劫而入狱5年。剩下的一枚指纹是凯琳娜老太太的,这说明可能是莱斯特单独作案,没有同伙。
迈克尔打印出莱斯特的相片,经过小区保安和居民的查认,莱斯特8月17日左右作为一名空调维修员进入该小区。空调维修公司也确认,莱斯特在他们那里做了半年的维修工,于8月18日辞职离开。英国警方下达了对莱斯特的通缉令,最终在诺丁汉市一处赌场内抓到了他,他正用抢劫到的钱大肆赌博呢。起初,莱斯特对自己的罪行不予承认。警方在法医利用细菌复原指纹的录像之后,莱斯特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在这起案件中,小小细菌立了大功,它不但帮助警方找到了真凶,而且作为该犯的作案证据获得了法院的认可。■
编辑:陈畅鸣charmingchin@163.com
研究发现,平均每个人的手上大约携带150种细菌,任何两个人手上所拥有的同种微生物只有13%左右。为了弄清楚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会留下这些细菌痕迹,科学家进行了实验。他们将电脑擦拭干净,在志愿者使用电脑后,研究人员从键盘和鼠标上提取上面的细菌并进行DNA分析。结果发现,电脑表面细菌的DNA特征与电脑使用者指尖上的细菌十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