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人类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有关和谐的论述遍见于中国古代文化之中,诸如“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和者,天地之正也”、“天地和合,生之大经也”以及“德莫大于和”等。然而我国不可回避的现实却是,对经济效益的片面追求已经造成了从自然到社会的生态关系的严重失衡。并已成为社会发展中必须正视和改变的现实问题。实际上,和谐是一种社会规范,是一种理想性的生存境界,是一种需要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去表达和实现的价值理念。从生态学的角度讲,报业环境建设的核心就是和谐环境的构建。对河北报业来说,如何建设一个和谐生态的多元化结构报业,构建报业生态的话语和谐基础,建立报业之间和谐的竞争机制,就成为河北省和谐报业生态环境构建需要迫切思考和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建设和谐生态的多元化结构报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传播媒体的多元化特征也日趋显现。不管何种类型的媒体,一家报纸、一家电台、一家电视台包打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可思议了。可以说,信息多元化、经营多元化、资源多元化已经成为现代传媒业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在河北省的整个报业领域的66种报纸中,已经具备了党报、晚报、都市报、生活服务类报纸和行业专业类报纸等几种最基本的报业种类形态,尤其是省会石家庄报业市场,报业生态种类较为多样。除了石家庄日报社旗下的《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精品导报》之外,还有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家庭百科报》、《杂文报》、《书刊报》、《每周文摘》、《藏书报》等十多种报纸以及省直各职能部门的专业报和对象报,虽然大部分专业报和对象报面向全省甚至全国发行。但是省会石家庄仍然是这些报纸最基本的发行区域。可以说,石家庄报业市场基本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报纸格局。然而也不可讳言,在省会以外的其他地市报业市场,大都固守“党报+晚报+电视报”的较为简单的报纸结构,有些地市如廊坊至今仍然是一张党报包打天下,报纸品种单一,信息内容单一,经营方式单一,虽然没有了让人忧心忡忡的市场纷争,但各行政区划的报业机构画地为牢的垄断意识也就在所难免,更为重要的是和谐的报业生态也就无从谈起了。
纵观河北报业市场的整体结构,真正和谐的生态市场还没有形成,尤其是对各市区域的报业结构来说,报纸的花色品种还显得过于单调,多元化报业结构的形成还有待时日。因此,要想建设一个以和谐为本质特征的报业市场,就必须引进多元化的报业理念,让不同风格、不同介质及不同目标读者的报纸进入到河北省的报业市场,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合理而自由的竞争机制,从而建设起真正立体而和谐的河北省报业市场结构。
构建报业生态的话语和谐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温饱”目标逐步解决,民众的话语权问题也开始提到议事日程。按照传播生态学的观点,和谐的起点是在话语体系中实现话语权分配的公平,达成话语力量的均衡,各方话语主体都有适当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一些社会群体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缺乏话语权,从而构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甚至最终导致冲突的发生。
就河北省目前的报业市场状况来看,除了省会石家庄市之外,报纸物种缺少更加合理的区域布局,不仅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当地广大民众的话语传播渠道严重受阻。就拿受京津包围或半包围的廊坊市来说,不管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文化发展水平,在整个河北省都应该是名列前茅的。据调查,在2006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廊坊市以9211元在全河北省处于最高位置,然而报纸种类的分布却在全省处于最末位置。我们暂且不论从中所表现出的经济基础与报业发展的反向关系,仅仅从文化消费的角度来分析,由于大量京津报纸的覆盖,廊坊人并不缺少报纸看,然而作为一个地市级的行政区域来说,廊坊市的民众所拥有的话语传播渠道就比全省其他城市窄了许多,或者说廊坊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更多的话语权利。
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河北省的报业生态建设才缺少了更多的话语和谐的基础,这也正是河北报业未来生态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这就需要从政府管理部门到每一家报业媒体,紧紧抓住近年来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的机遇,努力建设多元化的报业生态结构,尽量改变以往新闻舆论的单极化倾向,通过传播话语的多元参与表达,建立多元和谐、彼此尊重、畅所欲言的舆论氛围,增进全省政府与报业之间、报业与报业之间、报业与受众之间的沟通理解,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减少偏见,进而消解社会冲突发生的可能性,真正把河北省建成一个话语和谐的报业文化大省。
建立报业之间的和谐竞争机制
自从作为商业运作的报业出现以来,市场化的竞争就成了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机能和手段,各报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就不可避免。然而从传播生态学的角度来说,竞争并非报业之间的唯一关系,单纯的竞争不仅无法实现整个报业系统真正的和谐平衡,一味的拼争往往会导致双方两败俱伤。闹得沸沸扬扬的云南省昆明市报业市场的恶意竞争,各报纸都以不足废纸三分之一的低价位出卖,最终导致的是参与竞争的《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和《云南信息报》等四家报纸同时受到重大伤害。
无独有偶,河北省报业市场也屡屡上演低价促销的恶意竞争打斗。省会石家庄的《燕赵都市报》和《燕赵晚报》,冀东地区的《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和《唐山晚报》,都先后进行过花样翻新的低价发行大战,最终的结果也只能以两败俱伤而收场。据统计,河北省“每年仅此一项就增加开支3000万元左右,很多报社已不堪重负”。实际上,不管是生物界还是传播界,一个结构和谐的生态系统的各部分,除了相互竞争之外还存在着共生互利的关系。在报业系统中也同样因为共生和互利的关系。最终才能保持媒介在发展进程中的平衡和稳定。
和谐竞争首先表现为不同类型报纸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谐共存。报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报业的发展不是一种报纸取代另一种报纸,而是不同类型报纸的依次叠加补充的历史,整个报业的生存与发展似乎更明显地体现着相互协调、互利共进的原理,各报纸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互助互利的共生关系。如不同报业之间的新闻信息转载、信息技术交流等,都是报业媒体和谐共进的具体表现。这就需要各报业充分认识报业之间的既竞争又合作的特殊关系,把建设和谐的报业环境当成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目标,从而为自身更大的发展创造更加和谐健康的报业环境。
建立报业之间和谐的竞争机制,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报业管理机构对有关政策的制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报业之间关系是否和谐,与政府的报业管理部门有着更加直接的关系。就河北省的报业市场来说,为了制止报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和河北省报业协会曾于2005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组织全省相关报社签署《河北报业发行市场有序竞争公约》,除了报业发行市场的具体公约条款之外,还对签约单位的权利,公约的执行、监督与制裁等方面的内容做了具体规定。客观地说,这两个自律性公约对稳定报纸价格、规范报业市场、制止恶意竞争以及提高报业的特色和优质服务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个健康而和谐的报业市场长期稳定不能仅仅依靠一纸行业自律性的公约来维持。尤其是对中国这一独特体制下刚刚走向市场化的新闻传播业来说,建立一个报业之间和谐竞争的制度也许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全省各地市的报业管理部门,都应该紧紧抓住当前中国新闻传媒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在全国大的政策环境之下,建立健全报业和谐竞争的运作机制,从而形成全省报业“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良好发展态势。
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和谐报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是一个立体化的综合工程,不管是多元化的报业结构,还是报业的话语和谐基础以及报业之间的和谐竞争机制,其和谐生态环境的构建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协作才能实现,除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高瞻远瞩的政策策略的制定之外,社会各部门尤其是各报业之间的积极协同也不可或缺。只有从报业管理到经营的各环节主体具备了和谐的态度,和谐的报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才会实现有望。
编校 郑艳
建设和谐生态的多元化结构报业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传播媒体的多元化特征也日趋显现。不管何种类型的媒体,一家报纸、一家电台、一家电视台包打天下的局面已经不可思议了。可以说,信息多元化、经营多元化、资源多元化已经成为现代传媒业的一个最基本的特征。
在河北省的整个报业领域的66种报纸中,已经具备了党报、晚报、都市报、生活服务类报纸和行业专业类报纸等几种最基本的报业种类形态,尤其是省会石家庄报业市场,报业生态种类较为多样。除了石家庄日报社旗下的《石家庄日报》、《燕赵晚报》、《燕赵老年报》、《精品导报》之外,还有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家庭百科报》、《杂文报》、《书刊报》、《每周文摘》、《藏书报》等十多种报纸以及省直各职能部门的专业报和对象报,虽然大部分专业报和对象报面向全省甚至全国发行。但是省会石家庄仍然是这些报纸最基本的发行区域。可以说,石家庄报业市场基本上呈现出了多元化的报纸格局。然而也不可讳言,在省会以外的其他地市报业市场,大都固守“党报+晚报+电视报”的较为简单的报纸结构,有些地市如廊坊至今仍然是一张党报包打天下,报纸品种单一,信息内容单一,经营方式单一,虽然没有了让人忧心忡忡的市场纷争,但各行政区划的报业机构画地为牢的垄断意识也就在所难免,更为重要的是和谐的报业生态也就无从谈起了。
纵观河北报业市场的整体结构,真正和谐的生态市场还没有形成,尤其是对各市区域的报业结构来说,报纸的花色品种还显得过于单调,多元化报业结构的形成还有待时日。因此,要想建设一个以和谐为本质特征的报业市场,就必须引进多元化的报业理念,让不同风格、不同介质及不同目标读者的报纸进入到河北省的报业市场,在全省范围内建立起合理而自由的竞争机制,从而建设起真正立体而和谐的河北省报业市场结构。
构建报业生态的话语和谐基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随着“温饱”目标逐步解决,民众的话语权问题也开始提到议事日程。按照传播生态学的观点,和谐的起点是在话语体系中实现话语权分配的公平,达成话语力量的均衡,各方话语主体都有适当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但是在现实中,由于一些社会群体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缺乏话语权,从而构成了社会发展中的不稳定因素,甚至最终导致冲突的发生。
就河北省目前的报业市场状况来看,除了省会石家庄市之外,报纸物种缺少更加合理的区域布局,不仅受众多样化的信息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更重要的是当地广大民众的话语传播渠道严重受阻。就拿受京津包围或半包围的廊坊市来说,不管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文化发展水平,在整个河北省都应该是名列前茅的。据调查,在2006年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廊坊市以9211元在全河北省处于最高位置,然而报纸种类的分布却在全省处于最末位置。我们暂且不论从中所表现出的经济基础与报业发展的反向关系,仅仅从文化消费的角度来分析,由于大量京津报纸的覆盖,廊坊人并不缺少报纸看,然而作为一个地市级的行政区域来说,廊坊市的民众所拥有的话语传播渠道就比全省其他城市窄了许多,或者说廊坊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更多的话语权利。
也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河北省的报业生态建设才缺少了更多的话语和谐的基础,这也正是河北报业未来生态建设的基本目标之一。这就需要从政府管理部门到每一家报业媒体,紧紧抓住近年来中国传媒体制改革的机遇,努力建设多元化的报业生态结构,尽量改变以往新闻舆论的单极化倾向,通过传播话语的多元参与表达,建立多元和谐、彼此尊重、畅所欲言的舆论氛围,增进全省政府与报业之间、报业与报业之间、报业与受众之间的沟通理解,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相互之间的隔阂,减少偏见,进而消解社会冲突发生的可能性,真正把河北省建成一个话语和谐的报业文化大省。
建立报业之间的和谐竞争机制
自从作为商业运作的报业出现以来,市场化的竞争就成了报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机能和手段,各报业之间的竞争关系也就不可避免。然而从传播生态学的角度来说,竞争并非报业之间的唯一关系,单纯的竞争不仅无法实现整个报业系统真正的和谐平衡,一味的拼争往往会导致双方两败俱伤。闹得沸沸扬扬的云南省昆明市报业市场的恶意竞争,各报纸都以不足废纸三分之一的低价位出卖,最终导致的是参与竞争的《春城晚报》、《都市时报》、《生活新报》和《云南信息报》等四家报纸同时受到重大伤害。
无独有偶,河北省报业市场也屡屡上演低价促销的恶意竞争打斗。省会石家庄的《燕赵都市报》和《燕赵晚报》,冀东地区的《燕赵都市报·冀东版》和《唐山晚报》,都先后进行过花样翻新的低价发行大战,最终的结果也只能以两败俱伤而收场。据统计,河北省“每年仅此一项就增加开支3000万元左右,很多报社已不堪重负”。实际上,不管是生物界还是传播界,一个结构和谐的生态系统的各部分,除了相互竞争之外还存在着共生互利的关系。在报业系统中也同样因为共生和互利的关系。最终才能保持媒介在发展进程中的平衡和稳定。
和谐竞争首先表现为不同类型报纸在发展过程中的和谐共存。报业的发展史告诉我们。报业的发展不是一种报纸取代另一种报纸,而是不同类型报纸的依次叠加补充的历史,整个报业的生存与发展似乎更明显地体现着相互协调、互利共进的原理,各报纸之间在激烈竞争的同时.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互助互利的共生关系。如不同报业之间的新闻信息转载、信息技术交流等,都是报业媒体和谐共进的具体表现。这就需要各报业充分认识报业之间的既竞争又合作的特殊关系,把建设和谐的报业环境当成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目标,从而为自身更大的发展创造更加和谐健康的报业环境。
建立报业之间和谐的竞争机制,最关键的问题还是报业管理机构对有关政策的制定。从某种意义上说,报业之间关系是否和谐,与政府的报业管理部门有着更加直接的关系。就河北省的报业市场来说,为了制止报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河北省新闻出版局和河北省报业协会曾于2005年和2008年先后两次组织全省相关报社签署《河北报业发行市场有序竞争公约》,除了报业发行市场的具体公约条款之外,还对签约单位的权利,公约的执行、监督与制裁等方面的内容做了具体规定。客观地说,这两个自律性公约对稳定报纸价格、规范报业市场、制止恶意竞争以及提高报业的特色和优质服务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一个健康而和谐的报业市场长期稳定不能仅仅依靠一纸行业自律性的公约来维持。尤其是对中国这一独特体制下刚刚走向市场化的新闻传播业来说,建立一个报业之间和谐竞争的制度也许更为重要。这就要求全省各地市的报业管理部门,都应该紧紧抓住当前中国新闻传媒体制改革的大好时机,在全国大的政策环境之下,建立健全报业和谐竞争的运作机制,从而形成全省报业“竞争中有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良好发展态势。
从促进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和谐报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是一个立体化的综合工程,不管是多元化的报业结构,还是报业的话语和谐基础以及报业之间的和谐竞争机制,其和谐生态环境的构建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协作才能实现,除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高瞻远瞩的政策策略的制定之外,社会各部门尤其是各报业之间的积极协同也不可或缺。只有从报业管理到经营的各环节主体具备了和谐的态度,和谐的报业生态环境的构建才会实现有望。
编校 郑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