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耐药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发病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vyjia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苏州地区肺炎支原体(MP)耐药情况,并试图说明MP耐药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之间的关系。

方法

选取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确诊MPP而住院治疗的82例患儿,其中48例应用阿奇霉素治疗(10 mg/kg,1次/d,静脉滴注5~7 d),临床症状及胸部影像学仍持续进展,临床确诊为RMPP的患儿(RMPP组)作为试验组,另外34例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MA)治疗有效,确诊为普通肺炎支原体肺炎(GMPP)(GMPP组),从这些患儿气道分泌物中提取MP DNA,并对红霉素作用靶位MP 23S rRNA的2063和2064位点突变进行测序,并根据耐药基因测序结果将其分为MA耐药组(MRMP组)及MA敏感组(MSMP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点。

结果

在MRMP组中,PMPP发生率为62.2%(46/74例),而MSMP组中,PMPP发生率为25.0%(2/8例),2组患儿耐药基因MP 23S rRNA点突变对RMPP的发生无显著影响(χ2=2.719,P=0.099)。相对于MRMP组,MSMP组患儿发热时间更短,糖皮质激素的应用更少。2组患儿在胸部影像学检查以及一些化验结果,如白细胞总数及分类、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MP肺炎发热持续超过1周,提示MP耐药的可能,MP对MA耐药并未加剧RMPP的发生。通过胸部影像学特征及检验结果方面的差异来判断MP是否耐药并不可靠。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对我国发展开业护士的态度。方法运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对24名广州市、东莞市三甲综合医院及妇幼专科医院的产科医生及助产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提炼出4个主题,即一致赞成态度、助产学科及管理体系不完善、独立开业能力不足、助产行业支持及认可度低。结论产科医生及助产士对开业护士的发展持积极态度,但其发展受到多方面的限制,未来应通过逐步
目的观察百里醌治疗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疗效,研究百里醌对CSVD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并探讨百里醌治疗CSV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HRsp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百里醌组,并以SD大鼠为对照组。应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新物体识别试验检测大鼠认知功能,并测定大鼠脑中氧化应激相关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和高剂量的百里醌
目的探讨1例左腿踝部至会阴部及左臀部全长皮肤脱套伤、右小腿脱套伤患者行反取皮植皮术,术后感染多次Ⅱ期补植术的观察与护理经验。方法对复杂超大面积皮肤脱套伤、创面靠近会阴部和肛门的患者,从术前抢救配合和手术准备,术后急性期容量管理,传统敷料包裹创面的感染预防、监测以及护理,术后康复期营养支持同时避免排便污染创面、协助及指导早期活动等方面实施相关护理措施。结果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患者住院3月余,所有植皮
目的探讨会议-遵守-责任-自治(IARA)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恐动症与髋关节功能的影响,为完善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3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68例,对照组按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护理路径进行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IARA干预,对比2组干预前后恐动症评分量表(TSK)评分及Harris髋关节
目的评价早期皮肤接触对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Joanna Briggs Institute Library、PubMed、CINAHL、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有关早期皮肤接触对产妇母乳喂养效果的干预性研究。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评价质量、提取资料,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
饮食干预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措施至关重要,护理人员掌握科学的饮食指导方法,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发病风险,减少心血管疾病医疗负担。本文介绍了间歇性禁食的分类,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间歇性禁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可能机制及其安全性和依从性,提出了国内心血管护理领域开展相关研究的建议,为该类饮食模式在我国心血管疾病高危人群中的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