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谱参数预测局部晚期喉及下咽鳞癌治疗疗效的探索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u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双能量投影CT (dSPCT)预测局部晚期喉及下咽鳞癌(LHSCC)放疗±化疗疗效的作用。

方法

前瞻性分析2013-2014年间原发局部晚期LHSCC并行dSPCT扫描患者23例资料,按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完全缓解(CR)和非完全缓解(NCR)组;比较两组T分期、治疗方式、碘基物质浓度(IC-L)、水基物质浓度(WC-L)、能谱曲线斜率(s-SHC)的差异,并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

结果

CR和NCR组T分期、治疗方式相近(P=0.54、1.00),IC-L分别为(15.89±4.08)×102 μg/cm3、(20.43±5.98)×102 μg/cm3(P=0.04),WC-L值相近(P=0.32),s-SHC分别为2.16±0.55、2.77±0.81(P=0.04)。IC-L、s-SHC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74、0.72(P=0.03、0.04);以IC-L值≤17.44、s-SHC≤2.37作为诊断LHSCC疗效CR标准的敏感性、特异性、Youden指数、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5.0%、72.7%、0.47、2.75、0.34。

结论

dSPCT判定局部晚期LHSCC治疗疗效有一定作用。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与水痘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两种疫苗联合接种的可行性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意见。方法选择广州市海珠区439名满足入选排除标准的儿童进行临床研究,200名受试者单独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239名受试者联合接种水痘减毒活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分别在乙脑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前和免疫后35~42 d采集静脉血检测乙脑中和抗体,比较两组的阳转率、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和不良反
目的了解水痘减毒活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联合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为制订水痘疫苗的免疫程序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686名18~24月龄儿童分为3组:水痘和甲肝疫苗联合接种组、水痘疫苗接种组和甲肝疫苗接种组,分析免疫前后水痘抗体和(或)甲肝抗体水平和疫苗接种安全性;水痘血清抗体检测采用膜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中的抗体水平,甲肝血清抗体检测使用酶联免疫竞争法测定。结果水痘甲肝联合接种组与水痘接种组免
目的了解同时接种水痘疫苗和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联合疫苗(measles, mumps and rubella vaccine, MMR)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合理安排水痘疫苗和MMR疫苗的接种时间提供依据。方法选择3组17~24月龄,符合纳入条件的健康儿童,分别联合接种水痘和MMR疫苗或仅接种水痘疫苗或MMR疫苗,分别在接种疫苗前和接种后35~42 d采集血液标本进行抗体水平监测,每组至少完成100
目的建立快捷灵敏的季节性流感病毒PCR-ELISA检测技术。方法根据甲型流感病毒M基因(M)、H1和H3亚型的HA基因(H1-HA、H3-HA)、乙型流感病毒的NS基因(B-NS)保守序列设计引物探针,通过生物素与地高辛的特异性标记,最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判断PCR扩增的有无。结果M、H1、H3、B-NS四个基因片段所能检测的最低拷贝数分别为:1.43×103、8.67×102、3
目的探讨2011年国际肺癌研究协会/美国胸科协会/欧洲呼吸协会(IASLC/ATS/ERS)关于肺腺癌分类对局部晚期肺腺癌术后3DRT疗效影响。方法分析2010-2013年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行根治性切除及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的150例浸润性肺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IASLC/ATS/ERS分类标准分为伏壁为主型(LEP)、腺泡为主型(ACN)、乳头为主型(PAP)、微乳头为主型(MIP)以及实性
目的探究肿瘤干细胞在食管癌放射线抵抗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为食管癌的放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8 GyX线照射食管癌细胞系TE1,建立并筛选出放射线抵抗的食管癌细胞系TE1-res。利用细胞计数法比较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比较CD44(high) CD24(-)CD133(+)分子表达及其凋亡情况,克隆形成实验比较克隆形成率及细胞存活曲线,BSP方法比较抑癌基因甲基化程度。成组t检验或方差分析差
目的分析鼻咽癌IMRT的远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2009-2010年间869例病理诊断明确、无远处转移、接受全程IMRT的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84.8%接受以顺铂为基础化疗。鼻咽原发灶放疗66~70.4 Gy分30~32次,颈部阳性淋巴结66 Gy分30~32次。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差异和单因素预后分析,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5年OS率为84.0%,
目的探讨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根治术后淋巴结复发规律,为高危淋巴引流区照射范围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09-2013年初治、病例资料完善的局部晚期胃食管交界处腺癌患者78例,纳入条件为接受根治性手术;病理证实为T3、T4期或淋巴结转移阳性胃食管交界处腺癌;结合内镜、上消化道造影、术中所见及病理大体标本记录,明确为SiewertⅡ、Ⅲ型;未行术前或术后放疗;影像学诊断为术后淋巴结复发,具有可调
期刊
目的分析和研究淋巴结阳性的胸中段食管癌术后放疗能否提高生存率,同时对放疗范围提出进一步修改的建议。方法分析2004-2009年在我院手术的有淋巴结转移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286例,其中手术196例,术后IMRT 90例。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预后分析,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治疗方式对复发的影响。结果单一手术组(S)和术后放疗组(S+R)5年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