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来源 :锦绣·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rrej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教学制度逐渐完善,当前在历史教学工作中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时空观念。当学生具备良好的时空观时,那么对建构历史知识体系以及以正确的眼光看待历史有着深远的影响。但是在当前教学工作中教师却一味的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对学生时空观的培养。因此,本文将围绕在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观为主题来展开分析,再提出有利于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历史教学;培养学生;时空观
  引言
  处于高中时期的学生,正是培养其形成时空观的黄金时期,因为高中生自身具备了独立的意识以及思维能力,这对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历史价值观以及历史思维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而作为历史教师应当及时的抛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将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作为关键教学目标。
  一、针对于在历史教学中利用思维导图来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分析
  教师要想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时空观,那么一定要合理的利用思维导图来开展教学,从而引导和帮助学生们掌握各种历史知识体系。但是本身对于历史教学工作来说,其涵盖的知识面儿是较为广阔的,主要包括政治、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在这种多样化复杂化的历史信息中,要想让学生们构建历史知识网络是相对困难的。因此,教师应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合理的采用思维导图,利用颜色、符号等教学元素来将各种历史事件和史实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帮助学生们构建完善的历史知识网络。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将各种流派产生的背景、组成、特点以及思想采用树枝状的思维导图来为学生们呈现出来,再让学生们根据具体人物的思想进行罗列。需要注意的是,各个流派又有着联系,像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但是老子是孔子的老师。所以这就促使思维导图像树枝一样盘根错节,将零碎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提升各种历史知识点的直观性。
  二、针对于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历史比较法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分析
  教师应当在历史教学中采用历史比较法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所谓历史比较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以及过程存在的共同点、差异性进行对比和分析,达到从共同性中揭示矛盾的普遍性,在不同点中来进一步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最终达到揭示历史发展规律的教学目的。当前在历史比较法教学工作中,主要分为横向对比以及纵向对比,当教师通过横向对比时,能够促使学生们掌握不同地域所存在的文化相似性和不同点,通过纵向对比能够让学生们清晰的掌握和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所以,不管是采用哪一种历史比较法,都能够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这一节内容时,首先要为学生们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重点,然后再从多样化的角度来体现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发展趋势。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比较欧盟建立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两者之间之间存在的差异性。与此同时,还要让学生们能够深入的探究和分析具有深层次的问题,像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和完善对美国的经济发展有着什么样的影响等,最后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完各个知识点彼此存在的个性以后,还应当让学生们进行总结欧盟建立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两者之间存在的共性。
  三、针对于在历史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时空观的分析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工作中有着更加广阔的应用空间,其中在历史教学工作中也不例外。教师应当合理的在历史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本身对于历史教材来说,其内容具有局限性的,并且教材中的插图也比较少,大多数都以文字的形式展现出各种历史内容,那么在这种教学背景下,学生的记忆也就过于表面,不能够真正的内化各种抽象化的历史内容。而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就能将抽象化的历史信息以直观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们,对学生们进行感官刺激,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展示一些色彩鲜明、具有趣味性的历史图片,为学生们营造一种生动的历史教学氛围。例如,当教师在为学生们讲解交通工具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这一节内容时,教师要想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的了解我国通信以及交通的发展历程,就应采用多媒体技术收集各种资料或者视频,为学生们制作教学课件,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为学生们展示出来,让学生们更加直观的感受到我国百年来铁路建设以及通讯的巨大变化,达到培养学生时空观的目的。
  四、结束语
  通过上述问题的分析,我们充分的意识到在历史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时空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及时的抛弃传统落后的教学手段,积极地开展时空观念的培养工作,并且从多角度分析和认识历史,积极的利用思维导图、历史比较法以及多媒体技术来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牢记使命,加强自身专业性技能的提升和学习,为提升学生的历史综合素养以及教学质量的显著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新课标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时空观念培养研究[D].张渝阳.四川师范大学2018
  [2]高中歷史教学中发展“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D].邵家豪.华东师范大学2017
其他文献
摘要: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与现在所推崇的素质教育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且可以说素质教育的核心原则就是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它对我们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作文难,难在没有写作素材。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这说明作文的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实践。习作教学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直接参与主题活动、游戏活动和其他实践活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课程教学期间,为发展学生的语文课程学习能力,实施经典诵读计划,能给学生带来新奇的课程学习体验感,各个阶段的课程教学活动也能按计划进行。因此教师要对小学生语文学习情况有基本了解,在各个环节做好诵读活动优化设置,帮助学生掌握诵读学习技巧,不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经典诵读;教学策略  引言:经典作品经过历史的打磨和反复的推敲,在现代教育教学工作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教育事业也受到国家和人们的高度重视。语文学科在所有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也承载着其他科目的基础。而在小学阶段融入课外阅读活动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的课外阅读习惯。也能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的作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写作;读写结合
期刊
摘要:本研究主要针对班级孩子在语言方面出现的一些问题——不爱说话、语言表达的不完整、家里阅读习惯的贫乏等现象,在制定班级计划时就把“讲故事”提上了历程 。通过问题的调查、原因的分析、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来慢慢提高孩子的讲故事能力和培养孩子的语言习惯。语言的发展的环境是要创造和利用的,《指南》指出: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而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因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期刊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来源于卡尔·奥尔夫,他是德国的著名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经允许在中国传播后,逐渐将奥尔夫音乐推广到全国,通过长时间在中国本土文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包容性。艺术的传授在人还小的时候,思维与想象力还没有被世俗所禁锢,相较于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具有更丰富的想象力与灵活性,更容易捕捉到灵感,。本文从奥尔夫音乐教学在幼儿方面音乐教育的表现进行分析,奥尔夫音乐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期刊
新疆特殊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发展和治理难题,万物互联的网络社会以其全球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给人们带去便利的同时,孕育着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局部的不稳定因素将影响整个国家的安全和稳定,尤其是在南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信息通讯技术的现代化,一方面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基于现实的和网络的不安全因素凸显,21 世纪以来 “网络恐怖主义”、“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借助媒体渠道沉渣泛起,然而,面对传播快、影响大、覆盖广、社会动员能力强的社交媒体的快速增长,现有的管理体制不
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由“嘉宾访谈+朗读+轻解析”三个主要环节构成,节目播出后成为令人瞩目的现象级节目。本研究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框架下,分析以《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编码和解码行为,理解当代媒介生产和受众解码的机制及其社会文化背景的特征,为文化类综艺的创新创作提供借鉴。
  在编码方面,编码者通过将录制现场搭建成图书馆与剧院的样式,以及综合调用戏剧、舞蹈、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在呈现样态上营造节目的仪式感和感染力。在选择节目参与人员和朗读环节文本时,编码者根据节目定位,在多样性、广泛性
摘 要:本文围绕信息技术教学,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创客教育”思想的内涵,并针对“创客教育”下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对策进行了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初中;内涵;应用;对策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实施,新时期在初中课程教学体系中增加了信息技术课程。传统的授课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进行教科书内容的基础讲解,然后为学生进行作业设计和练习,这样教学模式不利于调动学生参与
期刊
摘 要:学习语言,重在积累。胸有成竹,方能画竹。人之所以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就是因为语言积累丰富。郭沫若诗云:“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这句诗也道出了积累对于语言表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學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最基本的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初中政治教学,探讨了加强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学有效性探索的意义,分析了当前初中政治课程教学现状,并结合实际针对如何提升初中政治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具体的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政治;教育;有效性;新课改;问题;措施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初中政治教学目标也进行了一些调整,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对于初中政治教学而言,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成为目前教师研究的重点。在初中政治课堂教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