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视频:三网融合中的大蛋糕

来源 :中国数字电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nebud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随着“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第一稿在4月2日的形成,中国式融合的明争暗斗迅速升温,更多的人都将目光放在试点城市的猜测、广电与电信双向进入的博弈、中央与地方的较量、IPTV与互动电视的殊途同归等热点话题上,但建构在互联网公网之上的网络视频的崛起,以及各层、各级电视台的网络电视台冲动却成为有线运营商最直接的威胁、因此有线运营商如何拓展屏幕,分享网络视频这块“三网融合”中的大蛋糕值得思考。
  
  新媒体掘金互联网
  
  2009年,电信IPTV发展势头风生水起,在很长一段时间下顺理成章地成为有线运营商关注的焦点和严阵以待的对手。正当有线运营商全神贯注地借助行政手段或者市场对策直接与IPTV进行交锋之时,互联网上发展得红红火火的网络视频用实际行动和数据给了有线运营商一记“重拳”。
  据易观国际统计,到2009年第四季度,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用户接近6348万,全年增加1848万,尽管目前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增大,不过增长量主要集中在数字化带来的内部转换以及新增住房带来的增量上;反观互联网,2009年第二季度,网络视频用户就已达到2.22亿,三倍多于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而且同比增长23.8%;2009年,由CSM媒介研究主导的中国46个城市收视触达率的统计报告显示,每晚六点到十一点以及周末和假期,曾经的电视黄金时段,如今已经变成以土豆网为代表的视频网站的黄金时段;CR-Nielsen在最近的一项调查中指出,网络视频用户平均每周消磨在网络视频上的时间比看电视的时间大概多6个小时。
  一个个鲜活的数据无不显示出网络视频的巨大诱惑,而传统广电内容商在2009年底至2010年初的纷纷“触网”无疑是最好的证明。2009年末,央视旗下的国家网络电视台CNTV正式开播,同时浙江新蓝网、湖南芒果网也是陆续上线;近几年,北京、上海、江浙等地很多网络节目集成制作单位受到风险投资商的青睐,为80、90后开办的娱乐节目越来越多;互联网上直播、点播软件层出不穷,培养出一个又4"的网络视频用户。
  毫无疑问,这种趋势蓄势已久。一方面,国内互联网基础业务越发成熟,网络越来越稳定、带宽逐步增加,在互联网上运营标清类视频已经具备了最基本的网络条件;另一方面,由于体制、观念等原因,新兴的节目制作,集成商难以快速进入传统有线电视网络领域获取价值,而央视、上海文广等传统节目制作,集成商要继续保持高增长,必须突破原有渠道的限制,在新的渠道下开拓更多的客户,事实上它们也正在这么做;此外,传统的因循守旧的电视节目已经无法满足现在年轻一代的精神文化需求,一些新型的节目制作,集成商正是看中了这一点,开始开办自有的网络电视台,自己制作和集成国内外的娱乐节目,供年轻人收看。
  游戏内容与互联网的结盟就是这一趋势的最好写照。众所周知,星际、魔兽、DOTA、CS等电子竞技是目前80、90后喜欢收看的一类娱乐类节目,目前国内也有STV游戏风云频道、PLU游戏娱乐传媒、NeoTV我的游戏电视台等新型节目提供商制作和集成自办或海外的电子竞技赛事。但是,除了SiTV还通过有线网络进行节目传输外,各家新型集成商(包括SiTV游戏风云频道)均选择了通过互联网通道免费向用户传播赛事,一是通过第三方,如PPTV、PPS的网络直播软件进行直播,或者通过优酷网、土豆网、迅雷等视频网站提供已发生赛事的点播。部分节目商更提供了差异化服务,比如通过向用户售卖高清NIP收视卡,直接向用户进行增值销售,而愿意付费购买的用户也不在少数。
  一家游戏节目集成商的调查报表显示,目前通过互联网渠道收看游戏节目的用户是传统有线渠道的十倍。很大原因就是由于此类受众以年轻人居多,通过有线渠道收视不仅需要缴纳一定的付费节目收视费,而且无法随心所欲地点播欣赏此类节目;另外,娱乐类节目的用户多数需要及时交流,近期土豆网站上流行的由“叫兽”出品的《漫品生活秀》系列创意短剧就是较好的例子。剧中,伴随康师傅铁观音茶出现的永远是网友兴奋的笑声和超高的点击量,平均每集的点播量在300万次以上,评论6000条以上,而且在都市白领之间热传。通过互联网收看此类节目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利用留言、论坛等方式让用户充分沟通交流,而传统的有线渠道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
  与此同时,2009年底上线的CNTV(中国网络电视台)也立即受到了广大互联网用户的青睐,用户只需免费下载并安装CBox软件,就能免费收看到现有的央视节目和多家地方电视台的卫视节目。目前,通过CNTV收看电视的用户越来越多,更多的年轻人甚至用电脑取代电视机收看春晚。值得注意的是,CNTV除集纳央视和地方卫视台的节目资源外,还具备采访权,能够制造原创的新闻节目。此外,通过“爱西柚”频道,用户上传的优秀网络视频作品还将有机会在中央电视台得以展现,这让原本难以进入传统有线渠道的“草根”节目在互联网上得到充分展现。
  我们不难看到,网络视频的崛起,不仅在暗地里吃到了新媒体、新内容在新渠道运营的一大块蛋糕,同时也抢走了部分原本属于传统有线渠道的用户。一个例子就是,2010年春节期间通过PPTV观看央视春晚网络直播的人数就高达220万。
  
  拓展屏幕:有线“生机”
  
  面对网络视频的崛起以及传统内容合作伙伴的纷纷“触网”,有线运营商如何在新的形势下分享到一块可口的蛋糕?
  在“三网融合”的今天,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实现互联网和有线网在基础网络层面的融合,在保证融合网络双向传输质量的基础下,争取发展更多的有线电视和互联网融合用户;其次,除了技术层面外,更需要实现互联网和有线网服务或业务的融合,这不仅仅只是在全网络的基础上提供全业务,更应该是业务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即有线网、互联网双管齐下,让用户在有线网上收视的节目,在互联网上同样能够收看,同时又可以利用不同网络的优势进行相互弥补,如图1所示。
  在节目商一运营商一用户这条内容运营产业链上(如图2所示),有线运营商把握住自己的“桥梁”地位非常关键。国内有线运营商应该及时变通,让用户在有线和互联网上都能感受到统一、同一的视频服务,甚至包括其他服务。北美有线网络运营商Comcart、华纳有线等,为了应对Hulu、YouTube等视频网站的竞争,已经允许任何购买了有线电视节目的用户,通过其在互联网上建立的共享视频网站同样能够收看到购买的有线电视节目,而不只是只有在电视机上才能进行收看(此即“三屏合一”的雏形):相应的,有线运营商也可以尝试与第三方合作或者自己集成网络视频节目,将在互联网上热门的点播视频通过机顶盒直接在电视上播放,真正实现有线、互联网的业务融合,甚至还可以将这一模式拓展到手机电视等屏幕上,做到“三屏合一”或者“N屏合一”。
  


  目前,年轻用户有大量的视频需求,他们每周花费大量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搜索、观看免费或者付费视频。在这种模式下,用户直接绕开了运营商与集成商建立了买卖关系,但仍然需要依靠运营商“管道”的差异化才能实现,而有线运营商正好可抓住这点进行“深耕”。目前的有线电视网络虽然大部分已经双向化,但仍需要宽带化,比如通过建设更多的VITH节点、利用DOCSIS3.0等技术升级宽带,掌握更多的双向宽带化“管道”,通过“管道”的差异化来实现视频业务的融合。另外,节目商一用户这种直接对接关系固然能够给它们带来一定的增值收入,但是要长久保持和提供更为稳定的差异化服务,节目制作商往往没有专业化的业务支撑团队和经验服务用户,要建设这种团队和积累经验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尽管目前的有线运营商还达不到电信运营商那种市场化的业务支撑,但是毕竟有了多年的积累,至少比节目商可以更好地为用户提供服务支撑和更好的客户服务水平。因此,有线运营商完全可以通过服务提供这一点切入。通过与节目商合作,实现服务提供和产品差异化的相互融合。
  综上所述,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工作的重点不能仅仅停留在与IPIV的正面对抗上,也应该考虑如何分享网络视频这块大蛋糕,在充分研究用户的消费行为和消费理念的基础下,抢先一步融合互联网和有线网的产品和服务,把更多的屏幕为我所用。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