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酶产生与细菌耐药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ngtian25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耐亚胺培南革兰阴性杆菌碳青霉烯酶产生及流行情况.方法 采用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对199株革兰阴性杆菌的MIC,采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协同实验筛选金属β内酰胺酶表型.PCR扩增耐药菌株碳青霉烯酶基因,并测序分析.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产酶菌株同源性.结果 141株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具有3种模式,以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为主94株(66.7%)、亚胺培南耐药和美罗培南敏感46株(32.6%)、亚胺培南敏感和美罗培南耐药仅1株(0.7%).但其他耐碳青霉烯类的鲍曼小动杆菌、洛菲不动杆菌、弗劳地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黏质沙雷菌均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同时耐药.EDTA协同试验结果显示,仅4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为EDTA协同试验阳性(2.8%),其余菌株均为EDTA协同试验阴性.PCR扩增碳青霉烯酶基因结果显示,4株EDTA协同试验阳性的铜绿假单胞菌产VIM-2型金属酶;34株鲍曼不动杆菌菌株中30株(88.2%)产OXA型碳青霉烯酶,其中OXA23型27株(79.4%),OXA24型13株(38.2%),OXA66型23株(67.6%).并且22株(64.7%)细菌同时产生一种以上的OXA型碳青霉烯酶.7株洛菲不动杆菌全部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11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5株肺炎克雷伯菌和1株黏质沙雷菌均产KPC-2型碳青霉烯酶,其中6株弗劳地柠檬酸杆菌同时具有IMP-8新亚型金属酶.PFGE结果显示,34株鲍曼不动杆菌中PFGE谱型共有15种,其中有14株属于A型,7株属于B型;7株洛菲不动杆菌不属于同一克隆;4株产VIM-2型金属酶铜绿假单胞菌不属于同一PFGE谱型;11株柠檬酸杆菌属于同一PFGE谱型;5株肺炎克雷伯菌属于同一PFGE谱型.结论 耐碳青霉烯类革兰阴性杆菌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碳青霉烯类敏感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率,而且产生多种碳青霉烯酶,并在弗劳地柠檬酸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有产酶克隆株的流行。

其他文献
凝血酶原时间(PT)是检测维生素K依赖因子Ⅱ、Ⅶ、Ⅹ及Ⅴ和纤维蛋白原活性的指标.它不仅适用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先天性凝血疾病及获得性出血性疾病的诊断,也可用于判断肝病病情,同时还是临床上口服抗凝剂治疗监测的首选指标.但长期以来,实验室间凝血酶原时间检测结果一致性较差,目前的检测标准化进展并未完全消除影响结果一致性的因素。
期刊
基因诊断技术因其灵敏性和特异性较高,问世后即得到广泛运用[1].目前,基因检测主要为PCR和核酸杂交为基础的两类方法.我们建立一种经核酸杂交和切刻内切酶酶切[2-3]的快速等温核酸检测方法(rapid isothermal detection and amplification,RIDA),并对其方法学性能进行评价。
期刊
HIV感染的实验室检测是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最基本诊断依据.但是,HIV检测不是单纯的业务项目,与其他传染病实验室检测项目不同,特别要求HIV检测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几近100%.如果其结果假阳性,会影响个人、家庭和社会的稳定,甚至导致受检者过激行为,有自杀举动;如果是假阴性,则会造成受检者不能及时接受医学干预,可以通过血液和性生活辗转传播,增加对社会的传染性.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批准了H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的李从荣博士等调查了湖北地区肺炎克雷伯菌中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流行基因型和耐药特征。
答:随着实时荧光定量PCR成为检测基因表达谱的高通量、高精度的方法,基因表达分析在生物学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采用稳定的内参基因对反应进行标准化可以增加该方法的敏感度、重复性和动态范围,理想的内参基因在所研究的组织、细胞和实验条件下均恒定表达.管家基因是维持细胞最低限度功能不可少的基因,在所有类型细胞中都表达,是广泛应用的内参基因.但是,很多研究表明管家基因在不同组织、细胞以及不同条件下表达量并非永
期刊
肺炎链球菌是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而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PRP)及多重耐药株的持续增加给治疗带来了严峻考验,临床实验室对该菌的药敏试验主要有K-B纸片法、Etest法、琼脂稀释法、肉汤稀释法和ATB链球菌药敏试验条等 [1-3]。
期刊
期刊
人类白细胞抗原-B27(human leucocyte antigen,HIA-B27)是HLA-I类分子基因中B位点上的1个等位基因,是经典的HLA位点编码的Ⅰ类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基因产物之一。
期刊
血液细胞分析仪是临床检验的常用设备,为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的测定,每日室内质控和定期的室间质量评价以及定期的校正是必须的程序,更严格的要求则需要在每20~50个样品问随机多次插入质控样品,用于监测仪器的稳定性.配套的质控品价格昂贵且预定数量有限,国内实验室多不可能做到多次插入质控品进行监测。
期刊
实验室诊断方法对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的确认和治疗的监测起着关键作用.自从1989年HCV被鉴定至今的近20年间,随着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的发展,HCV的实验室诊断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同时也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和解决.HCV抗体检测操作简便,耗时少,但对处于窗口期的标本容易漏检,且不能判别是活动性感染还是感染已被清除.HCV RNA检测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定量检测还可以用于抗病毒治疗监测;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