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协同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内蒙古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ue4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提性制度安排,为提高企业长期效率提供产权基础。然而,国有企业作为国资监管体制的载体和实现形式,其自身改革也推动国资监管体制不断完善。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之间逻辑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阐释发现,国资监管体制向以管资本为主转变有利于推动政资分开和政企分开,改善企业治理结构,降低政策性负担以及完善市场化经营机制,从而不断增强国有资本运行效率,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为了实现国资监管体制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协同发展,应着力从四个方面推动改革,即在加强顶层设计过程中
其他文献
提升民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简称:思政课)亲和力,要立足于民族高校实际开展思政课教学。在民族高校,各民族大学生是思政课教育的主体,民族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影响因素在于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思政课教师。提升民族高校思政课亲和力,既要创设有利于思政课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环境、校内外教育环境,又要推进基于民族地区、民族文化和大学生思想认知特点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特别是要注重提高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是提升民族高校思政课亲和力的关键。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方金银器通过多种途径传入中国。从文化系统上看,这些金银器大体可分为萨珊、中亚、罗马—拜占廷三类。在输入过程中,一些西方金银器的造型、纹样、制作工艺也开始为当地工匠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和改造,由此形成了这一时期金银器发展的重要特点。西方金银器传入中国是历史上中西文化交流发展的体现,同时又进一步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缘优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逻辑演进中的重要空间场域,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作为人才供给方,应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
清代察哈尔治理经历了清前期、中期及晚清以降三个发展时期.清前期编设察哈尔八旗,加强对察哈尔的控制;设置口北三厅,形成二元治理模式.清中期,设立察哈尔都统,其职权不断扩大,至嘉道年间俨然成为主政一方的地方官.晚清以降,包括全面放垦在内的清末新政为察哈尔建省和内地化的完成奠定了基础.可以说,清朝治理察哈尔的历史也是察哈尔边疆内地化的历史.
建立边界可能是人的一切活动中的第一项活动,原始人就已经开始了划定边界的活动,甚至某些动物的行为都被人们解释成是划定边界的活动.在人类社会中,边界普遍地存在于每一处,人们也时时利用边界对一切他们希望作出区分的事项加以界定.边界的形式是多样的,依据建立边界的材料不同,边界可以区分为物理边界、心理边界、社会边界等.边界的功能主要表现为对人进行隔离,但在后工业社会,边界的隔离功能将会转化为联系.在科学研究中,实证研究是最为典型的利用边界的做法,特别是量化研究,必须建立在严格界定边界的前提下.在全球化、后工业化进程
亲清政商关系下推动新时代民营企业家的政治参与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运用纳什均衡经典模型分析“民营企业家—党中央和中央政府—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四者之间的博弈,为
雷蒙德·威廉斯坚持文化研究的社会批判和政治批判维度,将"作为整体生活方式的文化"确立为其文化唯物主义核心概念,突破了精英主义对文化的狭隘理解,对精英主义文化观念提出挑战和批判,强调"文化是平常的",关注被忽视甚至被蔑视的大众文化和工人阶级文化,倡导大众共有、共享和共建的文化观,追求共同文化的社会理想,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雷蒙德·威廉斯共同文化思想深化了历史唯物主义对文化的形态和功能的思考,其基于大众立场的共同文化建构理念对于建构新时代文化共同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其中的文化乌托邦倾向则需要警惕和反思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充分肯定了近年来关于身份权的研究成果,其与独立成编的人格权保持着体系上的一致性.认识身份权,首先应当从"身份"一词的含义开始.身份权的法律地位属性决定了其权利义务的总括性.将身份权置于人身关系和身份关系当中,可以发现身份权具有平等性、与人身不可分性、非让与性、相对性、伦理性等多方面的特征.在身份权与人格权的比较过程中,应当明确现代身份权中权利义务的同质性和双向性.目前,身份权的内容仅限于婚姻家庭关系的范畴,民法典为其提供了全面充分的保护及救济规范.
村干部职业化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地村干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其所形塑的是一种职业化的村干部管理体制.相关研究认为,村干部职业化是通过对村干部激励系统中制度性激励的强化来解决村干部工作动力不足的问题.实地调查表明,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中非制度性激励的存在使村干部位置对留守在乡村的村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也是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乡村依然能够保持较为完整的村干部队伍的重要原因,而制度性激励只是补充.非制度性激励的吸引力源于兼职化村干部管理体制与乡村经济机会的亲和性.近几年,大部分地区的农村之所以弥漫着村干部的不满
任何组织模式都是在一定制度环境下为"对冲"相应的约束条件而产生的,而且其内部治理结构会随着约束条件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动态调整.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制度背景下,作为一种新型的农业组织,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能够有效缓解农业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约束、政治约束和制度约束.虽然龙头企业领办型合作社是由龙头企业、农户和基层政府通过博弈达成的一种"制度均衡"的组织模式,但合作社实际的剩余控制权和盈余分配权并不能在三者之间进行均等分配,这最终导致合作社鲜有分红或按股份分红的"制度变异".因此,对龙头企业领办型合作社发展的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