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体育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南昌市不断深化中招体育考试制度,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旨在使体育课程能够更好地融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宗旨。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其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须得到重视和改善。
关键词:中考;改革;学校体育;新课程标准
一、中招体育考试的回顾
1.背景
1992年,原国家教体委卫司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通知》,其中规定“体育课是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我市从1994年开始把体育列入中招考试科目。
2.体育分值分析
我市中招体育考试分值分布大致如下:
1994-1998年:20分(其中10分平时分);1999-2014年:20分;2015年:30分;2016年:40分。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考体育分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表明我市教育部门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增强学生体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视。
3.近五年中招体育考试项目分析
下面笔者再列举近五年中招体育考试项目作分析:
2011-2014年:短跑(50米);立定跳远;跳绳(1分钟)。2015年:短跑(50米);立定跳远;跳绳(1分钟);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投掷实心球(三选一)。2016年:短跑(50米);立定跳远;跳绳(1分钟);引体向上(四选二);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必考)。
从项目上来看,近两年的体育考试项目出现了选项,项目的增多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基本覆盖了身体素质的全面要求。今年我市把中长跑项目纳入了必考项目,就是响应国务院及教育部、体育总局提出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
二、中招体育考试的影响与应对方法
1.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参与锻炼的动机是为了考试拿分数,我市制订的中考项目分数标準一直是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从今年项目分值的变化中不难发现,短跑、立定跳远、跳绳三项提高了评分标准,笔者认为这是体现选择与难度的平衡,是多样性与针对性的结合,需要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需求及现状。
2.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从现实状况来看,中招体育考试使得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往往都是“考什么,教什么”。教育部曾经指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的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对策。”实施体育中考是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增强学生体质,强化他们的体育意识,营造良好体育环境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3.应对方法
(1)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开展体育教学以及体育中考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同时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要一味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得再多,教得再好,如果学生不喜欢,不感兴趣,那么只是教而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另外,更重要的是在练习的同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不能给学生过多的压力,身心健康才是衡量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标准。
(2)激发学生兴趣
大多数学生认为中考体育项目枯燥无味,对体育训练内容也非常抵触。因此,笔者认为要上好的是一堂体育课,而不是一堂中考体育训练课。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内容丰富有趣,在教学手段上要做到新颖多样。例如一堂“中长跑提高耐力”课,可以设计“警察抓小偷”的情境,每二十分钟轮换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达成课程目标,增强学生心肺功能,这样以更加有趣的方式代替简单枯燥的跑圈模式。另外,也要清楚技术、技能的要求,两者结合好才能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3)营造公平的考试环境
近几年我市中考体育各项措施从简单到精准,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监考力度从片面到严格,人员从非专业到指定专门人员,考试分数的公布也变得更加及时直观。可以看出,我市教育部门对中招体育考试的重视程度和用心,正努力给考生营造一个比较公平的考试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对现行中考体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
[2]武云飞,石冰冰.用制度维护中考体育信度[J].中国学校体育,2009(3).
关键词:中考;改革;学校体育;新课程标准
一、中招体育考试的回顾
1.背景
1992年,原国家教体委卫司印发《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试点工作意见通知》,其中规定“体育课是毕业升学考试科目”。我市从1994年开始把体育列入中招考试科目。
2.体育分值分析
我市中招体育考试分值分布大致如下:
1994-1998年:20分(其中10分平时分);1999-2014年:20分;2015年:30分;2016年:40分。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中考体育分值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这表明我市教育部门对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增强学生体质,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视。
3.近五年中招体育考试项目分析
下面笔者再列举近五年中招体育考试项目作分析:
2011-2014年:短跑(50米);立定跳远;跳绳(1分钟)。2015年:短跑(50米);立定跳远;跳绳(1分钟);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引体向上(男)、仰卧起坐(女);投掷实心球(三选一)。2016年:短跑(50米);立定跳远;跳绳(1分钟);引体向上(四选二);1000米跑(男)、800米跑(女)(必考)。
从项目上来看,近两年的体育考试项目出现了选项,项目的增多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基本覆盖了身体素质的全面要求。今年我市把中长跑项目纳入了必考项目,就是响应国务院及教育部、体育总局提出的“阳光体育运动”的号召。
二、中招体育考试的影响与应对方法
1.对学生的影响
学生参与锻炼的动机是为了考试拿分数,我市制订的中考项目分数标準一直是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标准》。从今年项目分值的变化中不难发现,短跑、立定跳远、跳绳三项提高了评分标准,笔者认为这是体现选择与难度的平衡,是多样性与针对性的结合,需要学生更好地了解自身的需求及现状。
2.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从现实状况来看,中招体育考试使得部分学校的体育教师把体育课变成了“训练课”,往往都是“考什么,教什么”。教育部曾经指出:“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是国家深化中等教育的改革,促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一项积极措施,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的有力对策。”实施体育中考是推动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有效措施,是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要求,是增强学生体质,强化他们的体育意识,营造良好体育环境的重要一环。体育教学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全面培养学生,提高课堂效率。
3.应对方法
(1)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是受教育者,是体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开展体育教学以及体育中考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但同时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不要一味使用“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得再多,教得再好,如果学生不喜欢,不感兴趣,那么只是教而已。教师要在体育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真正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另外,更重要的是在练习的同时要确保学生的安全,不能给学生过多的压力,身心健康才是衡量体育课程目标的综合标准。
(2)激发学生兴趣
大多数学生认为中考体育项目枯燥无味,对体育训练内容也非常抵触。因此,笔者认为要上好的是一堂体育课,而不是一堂中考体育训练课。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做到内容丰富有趣,在教学手段上要做到新颖多样。例如一堂“中长跑提高耐力”课,可以设计“警察抓小偷”的情境,每二十分钟轮换角色,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达成课程目标,增强学生心肺功能,这样以更加有趣的方式代替简单枯燥的跑圈模式。另外,也要清楚技术、技能的要求,两者结合好才能激发学生体育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育成绩。
(3)营造公平的考试环境
近几年我市中考体育各项措施从简单到精准,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监考力度从片面到严格,人员从非专业到指定专门人员,考试分数的公布也变得更加及时直观。可以看出,我市教育部门对中招体育考试的重视程度和用心,正努力给考生营造一个比较公平的考试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雪梅.对现行中考体育改革的若干思考[J].中国科技信息,2009(21).
[2]武云飞,石冰冰.用制度维护中考体育信度[J].中国学校体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