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害虫黑毛蓟马研究进展

来源 :中国农学通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h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进一步开展大豆黑毛蓟马的研究,笔者总结了该害虫的分布与寄主、形态特征、危害特点、发生规律、生活习性、发生与生态因子的关系以及综合防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黑毛蓟马主要危害大豆、菊、烟草等多种经济作物,在国内外均曾多次较大发生并致灾害,今后也存在一定成灾风险。建议在新的气候和种植制度下,继续开展黑毛蓟马的发生规律、基础生物学、生态学特性以及测报技术和绿色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为建立快速溶剂萃取技术提取食药用真菌多糖的新方法,以猪苓、茯苓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及正交实验优选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多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快速溶剂萃取法用于猪苓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110℃,提取压力110 bar,提取时间20 min,循环2次,在此条件下,猪苓多糖的含量为(7.8684±0.1096) mg/g。快速溶剂萃取法提取茯苓多糖的最佳工艺参数是提取温度110℃,提取压力120 bar,提取时间25 min,循环2次,在此条件下,茯苓多糖的含量为(8.6965±0.1087)
本文旨对气相色谱法测定蔬菜和水果中有机磷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量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以NY/T761-2008标准方法为研究对象,选择毒死蜱和甲氰菊酯分别代表方法的第一部分和
本文利用二分选择式的条件价值评估法和COX风险比例模型,对环渤海五省设施蔬菜种植户节水灌溉技术的支付意愿进行测算并分析了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样本种植户目前对节水灌
为了探究不同施氮处理对棉花叶片SPAD值、生物量和氮营养指数(NNI)的影响,通过两年田间试验,设置5个施氮水平(即0、120、240、360、480 kg/hm2),开展棉花叶片SPAD值、氮素吸收分配规律和生物量变化的研究。研究结果发现:棉叶SPAD值随施氮量增加呈增加趋势,在N4处理下获得最大值;建立棉花氮浓度稀释模型:Nc=3.02Wmax-0.24,分析表明棉叶SPAD与NNI之间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R
农户在农田残膜污染治理工作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促进新疆地区残膜治理工作的开展,以新疆典型地区的覆膜农户为对象展开问卷调查,利用Logistic模型研究影响农户残膜治理行为
为获得高温高效分解茶渣的菌株。利用高温特殊生境分离方法,从废弃茶渣中分离到有分解茶渣作用的5株菌,其中Fb菌株产生的蛋白酶、纤维素酶的活力均最高。经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以及生长特性等研究,并克隆Fb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学分析。结果表明,Fb属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可耐受55℃的高温。最适生长条件为:装液量30 mL、摇床转速分120 r/min、培养温度42~45℃、初始pH 5.0~7.0、培养时间16 h、盐度1.0%~6.
为了探究秸秆还田配施腐熟剂对玉米幼苗的影响,以40 g/L、50 g/L、60 g/L和70 g/L玉米秸秆-土壤浸出液自然发酵及腐熟剂发酵液为试材,用滤纸培养、盆栽法和常规方法测定种子发芽率、幼苗根长、根数、株高、幼苗鲜重、游离脯氨酸和丙二醛含量。结果表明,随发酵液浓度的增加,种子发芽率、根长、根数、根系鲜重、株高、叶片鲜重均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相同浓度腐熟剂发酵液的上述指标值均大于自然发酵液;其中50 g/L自然发酵和60 g/L腐熟剂发酵液种子发芽率较高;腐熟剂发酵液显著增加幼苗根长;50 g/L腐
通过对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特征特性的分析,为该品种在生产上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数据和理论依据。以此为基础,结合选育过程的体会,以期为玉米商业育种体系构建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以自选系CT1668为母本、CT3354为父本组配选育而成的玉米新品种‘中科玉505’,基于国家和省级区域试验试多年多点数据,对其产量表现及其农艺性状、抗旱性、耐高温性、耐密性、籽粒品质和青贮的饲用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品种产量比对照种‘先玉335’平均提高3.4%,‘郑单958’平均提高8%以上,在穗长、穗粗、行粒数、单穗粒重
为了探索马铃薯脱毒苗高效低成本快繁培养基,以‘陇薯7号’和‘陇薯20号’试管苗为试材,测定不同培养基上试管苗的株高、茎粗、叶片数、茎叶鲜干重和叶绿素含量。以除去有机的MS培养基为对照,在仅缺钙的培养基上,两品种都能正常生长,但‘陇薯20号’的株高显著低于对照;仅缺乏微量元素或同时缺乏钙盐和微量元素时,‘陇薯7号’与对照无显著差异,但‘陇薯20号’的株高显著低于对照;缺铁使‘陇薯7号’新芽失绿,生长受阻,但对‘陇薯20号’没有产生不利影响,且铁和钙盐同时缺乏有利于‘陇薯20号’的生长;在只含MS大量元素的培
探究不同金槐品种的抗性能力,为‘金槐’的品种选择以及栽培生理提供科学依据。以3个‘金槐’品种为研究对象,测定光合指标、丙二醛、脯氨酸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结果表明,3个‘金槐’品种的光响应曲线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光合有效辐射达到800μmol/(m2·s)后,‘金槐J2’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金槐J1’与‘金槐J3’。3个‘金槐’品种的光饱和点、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蒸腾效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