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队伍的“全方位”组建

来源 :高等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对于高校教师队伍,国内外不少有识之士都提出要“全方位”组建,以避免“近亲繁殖”,国外不少大学都有不留本校毕业生任教的远见之举。但是,在我国高校教师队伍中,“近亲繁殖”的现象仍相当普遍,它有着错综复杂的背景,不是订个制度限制一下就能解决得了的。
其他文献
<正>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实际问题是商品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如何看待这个冲击?或者说,如何看待商品经济与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的关系?现在大家议论纷纷,主要是两种看法。一种看法是:商品经济对高等教育的作用是积极的,是好的。因为,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就要引进竞争机制,而引进竞争机制可以促进高校深化改革。比如说,大学毕业生
<正> 时下,人们对教育问题议论纷纷,忧心忡忡。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近十年来,“最大的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发展不够”。这就把教育问题的解决推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教育是基础”,“把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话,我们已经讲了十年了,但结果并不理想。近两年来,先是一部分学生和教师厌学、厌教,而后进一步发展到弃学、弃教,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武汉晚
认识当前我国教育的困境,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探求摆脱困境的对策,这是当前教育界,乃至于全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今年5月上旬,本刊编辑部会同鄂西大学(湖北)、上海市高教研究所,在湖南大庸市召开了一个小型的中、青年学者座谈会。与会代表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虽然其中有的发言可能有些偏激,某些观点编者也并不完全同意,但为保持会议的原色,我们在汇集整理时未作大的删改。现推荐给广大读者,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重视和更加深入的讨论。
<正> 高等教育是否具有产业性质,是否应走产业化的道路,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本文的标题已相当确切地表明笔者所持的观点。我认为,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观念和指导思想的错误。高等教育的一切弊端,皆源于把高等学校看作是事业单位,不承认高等教育的产业性质,致使高等教育走上一条官教化、政治化的道路。“大锅
<正> 高等教育的发展为什么必须与国民经济相互适应与协调?怎样才能相互适应和协调?弄清这个问题,对于我国高等教育走出当前的困境,深化高教改革,保持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势头,更好地适应四化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战略意义。
<正> 有关教育经费问题的讨论历时已久。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我国的整个教育经费远未达到我国国力所应达到的水平。但对于教育经费内部分配比例,特别是高等教育经费,却是众说纷纭,大家的看法并不一致。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水平进行分析研究。
<正> 一、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令人忧虑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如何,特别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关系到教育的成败。那么,什么叫健康呢?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病症,而且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完全安宁的状态。”概括起来,人的健康状态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良好。我国大学生的健康状况如何呢?据有关调查报告:北京市16所高校(1977年—1979年)病休病退学生中,神经官能症和精神病患者占27.7%;四川省39所高校(1981年—1985年)病休病退学生中,精神病
<正> 确立高校德育目标,不仅要考虑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而且要考虑受教育者个体发展在大学阶段的特定要求。个体的发展是内部过程和外部条件(含教育)的特殊的结合,这种结合,既制约着相应年龄期间的心理发展动力,也制约着这个年龄段结束时
<正> 第二汽车制造厂经过20年的建设,现已成为拥有8万职工,年产卡车超过13万辆、产值近40亿的大型企业,二汽自建厂开始就得到全国各高等院校的大力支持。2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的10年,二汽从自己的成长以及对未来的展望中,深深感到教育、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在努力发展企业自身各项教育事业的同时,大力推进了与各高等院校的多种形式横向联合——“双向参与”,这不仅为企业的不断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保证,而且也促进了高等学校的教育改革。
<正> 师资管理中的弊端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开展,师资管理工作在高校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喜人的成绩。但是,师资管理改革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地突破和深入。目前的改革,大多是单项改革,缺乏系统配套。一个改革方案的出台,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牵扯制约,暴露出师资管理中的一些明显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