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虫酰胺防治小菜蛾复配配方筛选及应用

来源 :农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iffinro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硫虫酰胺为自主创制的新型邻甲酰氨基苯甲酰胺类杀虫剂,为延长其产品生命周期,进行小菜蛾增效复配配比筛选,并明确其田间防效和使用技术.[方法]采用浸叶法筛选硫虫酰胺与甲维盐,硫虫酰胺与茚虫威对小菜蛾的最佳复配配比,并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硫虫酰胺与甲维盐配比14∶1、19∶1时为增效作用,比例为14:1时联合作用系数为159.54,增效作用最显著;其14∶1复配在60 g a.i./hm2下对小菜蛾药后3、7、14 d的防效分别为83.35%、90.07%和74.57%,均显著高于硫虫酰胺60 g a.i./hm2和甲维盐在4 g a.i./hm2剂量下的防效.硫虫酰胺与茚虫威配比为2∶1、1∶1时为增效作用,1∶1时联合作用系数为200.80,增效作用最显著;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硫虫酰胺与茚虫威1:1复配在60 g a.i./hm2下对小菜蛾防效显著高于硫虫酰胺60 g a.i./hm2和茚虫威35 g a.i./hm2剂量下的防效.[结论]硫虫酰胺和甲维盐14∶1、硫虫酰胺和茚虫威1:1复配具有增效作用,可以用于防治小菜蛾,建议使用剂量均为45~60 g a.i./hm2.
其他文献
[目的]建立10%精草铵膦铵盐可溶液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UPLC-MS/MS)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使用Zorbax SB-C18色谱柱,流动相为0.1%甲酸水-乙腈,流速为0.3 mL/min,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进行正离子扫描,测定样品中精草铵膦的含量.[结果]在0.005~0.5 mg/L的质量浓度范围内,方法线性相关性良好,相关系数R2为0.9996,标准偏差为0.056,变异系数为0.56%,加标回收率在97.82%~100.84%之间.[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度和精
[目的]改变α-萘乙酸脂溶性和实现缓释效应.[方法]α-萘乙酸与辛醇酯化制备出α-萘乙酸辛醇酯并进行微乳液化,制备出吐温80为表面活性剂、1,2-丙二醇为助表面活性剂、α-萘乙酸辛醇酯与大豆油为油相的稳定微乳液;考察了微乳液对小麦种子生长调节活性.[结果]α-萘乙酸辛醇酯与大豆油质量比为4:1时可制备出稳定的微乳液,稀释不同倍数后仍可得到稳定乳液体系,满足不同使用需求;α-萘乙酸辛醇酯微乳液能显著促进小麦种子生长,并具有缓释作用.[结论]α-萘乙酸辛醇酯微乳液促进小麦种子生长作用表明农药-脂质键合体纳米化
[目的]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烯啶虫胺的分析方法,研究烯啶虫胺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C18色谱柱,以甲醇-水(体积比30:70)为流动相,检测流速为1.0 mL/min,进样体积20 μL,检测波长245 nm.通过灌胃给药后,于不同时间点下经眼眶取血,采用DAS 2.0药代动力学软件对大鼠的血药浓度与时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烯啶虫胺在血浆质量浓度0.1~200 mg/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9;平均回收率为73%~92%.烯啶虫胺在大
[目的]为了研究拟康定乌头中化学成分及其拒食活性.[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结合HR-ESIMS、IR、1D和2D NMR等波谱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采用叶碟法测试了其中10个化合物对甜菜夜蛾3龄幼虫的拒食活性.[结果]共分离得到15个二萜生物碱.其中10个化合物均存在一定的拒食活性.[结论]化合物的拒食活性强弱C19-型二萜生物碱>双二萜型二萜生物碱>C20-型二萜生物碱.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PLC-MS/MS)测定人参中嘧菌环胺残留的分析方法,并考察嘧菌环胺在人参中的储藏稳定性.[方法]人参样品采用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分层后,取上清液用PSA和MgSO4净化,HPLC-MS/MS测定,外标法定量.[结果]嘧菌环胺在0.002~0.5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嘧菌环胺添加水平为0.01、0.05、1 mg/kg,在鲜人参、干人参、红参中平均回收率分别为83.7%~104.3%,92.6%~100.1%,85.6%~94.7%,
[目的]建立了一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40%福·霜·敌磺钠可湿性粉剂的定量分析方法.[方法]采用Wartes Trature C1s5 μm反相色谱柱,流速0.8 mL/min,柱温30℃,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40:60,紫外荧光检测器波长254 nm的条件下,得到的谱图分离效果较好.[结果]该方法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21(福美双),平均回收率为99.00%.[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和准确度高,适用于40%福·霜·敌磺钠可湿性粉剂中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
[目的]明确吡唑醚菌酯及与生物农药复配防治桃枝枯病的作用效果.[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评价吡唑醚菌酯对桃枝枯病的防效,菌丝生长抑制法测定吡唑醚菌酯与生物农药复配对枝枯病菌的生物活性及对病害的抑制效果.[结果]吡唑醚菌酯对桃枝枯病的防效为72.99%,明显优于多菌灵和咪鲜胺等;吡唑醚菌酯与中生菌素或申嗪霉素复配对枝枯病菌ZN32和TBF1701均有较好的增效或相加作用,吡唑醚菌酯与中生菌素1∶3或与申嗪霉素1∶1、3∶1复配对病害抑制作用显著.[结论]吡唑醚菌酯及与中生菌素或申嗪霉素复配对桃枝枯病有较好的防
[目的]明确油菜素内酯(BR)影响苯磺隆在谷田杂草防效及谷子产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在大田条件下,谷子3~5叶期时叶面喷施3个不同浓度的苯磺隆,喷施等量清水为对照,施药后3d喷施不同浓度的油菜素内酯,分别于施药后7、14、21、35 d调查杂草株防效及鲜质量防效,谷子收获后进行考种测产.[结果]随着单用苯磺隆浓度升高,藜、反枝苋的株高抑制率、株防效、鲜质量防效均逐渐升高.施药后7~21 d,BR可以减缓、推迟苯磺隆对藜的作用,但35 d时株防效高于单施苯磺隆.BR与苯磺隆在防除反枝苋中表现出协同作用,提高
[目的]筛选防治菜豆黄曲条跳甲高效杀虫剂.[方法]采用浸叶法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安全性测定,并在田间验证了最大联合作用系数复配制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联苯菊酯与啶虫脒LC50值为86.6483 mg/L,配比为1∶1的联合作用系数(127.4035)最大;联苯·啶虫脒在菜豆7~21 d的生长速率无较大差别,推荐剂量对菜豆安全;有效成分用量为108~126 g a.i./hm2,田间喷施,14 d防效在81.27%~92.15%,防效好且持效期长.[结论]联苯·啶虫脒的最佳配比,可作为防治黄条跳甲的优选药
[目的]明确辽宁省野稷对烟嘧磺隆的抗性水平及抗药性机制.[方法]采用整株生测法测定不同种群对烟嘧磺隆的抗药性水平及细胞色素P450s活性差异,并通过对野稷ALS序列片段进行扩增测序,研究ALS序列差异.[结果]采自辽宁省阜新市的种群R-3呈高等水平抗药性,GR50值为80.58 g a.i./hm2,抗性指数达22.2,种群R-1和R-2分别呈低和中水平的抗药性;供试种群中均未检测到突变;在施用马拉硫磷后,高、中、低抗性种群GR50值分别下降了89%、74%和75%.[结论]抗性种群对烟嘧磺隆抗药性并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