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扩增恒河猴自体内皮细胞人工血管移植研究(一)

来源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j1986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为恒河猴人工血管移植研究提供内皮化人工血管。

方法:

将恒河猴表浅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培养13.89±1.36天;扩增培养的内皮细胞衬里于用纤维蛋白胶预衬的ePTEE人工血管,继续培养9天。

结果:

细胞数增加147.93±88.68倍。所培养的细胞为二倍体细胞,纯度99%。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上清液中6-keto-PGF1α和vWF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细胞种植后2小时和9天,人工血管腔面见一层均匀的基质,基质表面有一层连续的内皮细胞单层。内皮细胞紧密排列,呈梭状,形态饱满。细胞种植后9天,内皮细胞胞浆内微丝、微管数量明显增加,表明细胞骨骼成熟。

结论:

内皮化人工血管可用于置换恒河猴动脉。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一种对胰腺癌较先进的诊断手段并指导临床综合治疗。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对45个癌旁(肝组织、肝外胆管旁、肝门淋巴结、胰体背膜、胰十二指肠前网膜)组织中DNA倍体进行分析。结果:17个标本出现非整倍体,病理证实只有3个标本出现肝转移和肝门淋巴结转移,其余14个标本中未见癌细胞。本研究应用FCM检测癌旁病变细胞DNA非整倍体是在形态学未明确诊断之前,从DNA分子水平进行超早期癌诊断。
通过对20例十二指肠溃疡病人实施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HSV)前后,可视粘液排泌量术后稍降低,与术前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溶解性粘蛋白排泌量术后降低,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溶解性粘排泌量术后升高,尤其剌激后胃液中升高明显,与术前比差异显著(P<0.05)。说明HSV术不明显损害胃粘液屏障。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与内脏白细胞隔离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形成。方法:随机抽取10例风心瓣膜病人于体外循环(CPB)不同时期在上、下腔静脉采血计数白细胞及定量测定CPB期间不同时期TNFa含量。结果:心脏复跳前不同时期下腔静脉血内白细胞数显著低于上腔静脉,而心脏复跳后,上、下腔静脉血内白细胞数无差别;CPB期间TNFa含量明显升高,于升主动脉阻断开放前达高峰。结论:CPB期间有内脏白细胞隔
期刊
目的:探讨肝硬变门静脉高压症时胃壁血管免疫复合物在胃粘膜病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辅以形态学观察,研究门静脉高压症猪粘膜C3,C4,IgG,IgE,5-HT的表达,分布及胃壁血管病变。结果:门静脉高压症猪胃粘膜的微血管壁有C3、C4,IgG,IgE及5-HT阳性或强阳性反应物伴明显的胃粘膜损伤,正常猪为阴性或弱阳性。结论:门静脉高压症时胃粘膜的微血管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引起免疫复
目的:应用气囊导管暂时阻断犬股动脉腔内血流,观察对动脉壁的影响。方法:向气囊内注入0.2ml液体(小于1个大气压),持续阻断血流60与120分钟,对术后立即、3、7、14、21天标本,应用光镜与透射电镜观察动脉壁组织学改变。结果:对动脉内膜与中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水肿与炎性细胞浸润,阻断60分钟组,管壁在14天内恢复正常:120分钟组,对管壁影响较明显,部分内弹力膜拉直与断裂,3周才能修复。结论:
采用微波组织凝固器(简称MTC)进行肝切除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MTC凝固切肝与常规方法切肝比较,具有止血性能强,组织损伤轻及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