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的语言艺术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Y86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必备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包括:课堂教学的实施调控能力、教学语言的组织表达能力、教学活动的观察能力、教学行为的控制能力和教学机智等等。笔者在此仅从如何提高教师的语言艺术,进行初步的探讨。
  一、教师应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教师担负着传递社会文化价值与准则的任务,他对学科、学习以及学生的态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因而教师应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言为心声”,教学语言折射着教师的思想感情,体现着教师的修养水平。所以语文教师首先必须热爱语文,热爱学生,对教育抱着最大的热忱,并在教学语言中体现出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原则,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亲切关怀。其次,教师应精通他所使用的语言,注意锤炼教学语言,有较好的语言修养,能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形象可感的直观言语,做到讲解清晰准确,条理分明,提问或回答明确,使学生能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获得知识,并借助已有的经验进行再创造。讲课时语句要流利清晰,语调和谐亲切,音量适中,言语流畅。总之,教学语言或生动活泼,或含蓄幽默,或慷慨激昂,或平实质朴,都体现着教师的文化艺术修养和崇高的思想品德。
  二、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生动流畅,富于启发性
  准确规范地使用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最基本要求。语文教师是知识信息的传播者,决不允许他有科学性、知识性以及思想性的语言错误。如果教师的教学语言隐晦,讲述含糊,词不达意,言不由衷,则会导致学生产生误会或错误地接受信息,这必将影响学生知识的获得。要使教学语言准确、精辟、富有文采,教师对教学内容必须深入领会,融会贯通,能运用通俗易懂的贴近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实际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清每个问题,每点知识,切忌模棱两可。教师还要能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地调整教学语言,如当学生课堂上答非所问或回答含混不清时,教师要能用十分精确的富于启发性的语言点出问题的本质。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才能真正达到心有灵犀,毫无隔膜,并使课堂充满和谐的审美气氛。
  中学生具有好奇的特点,因而教学语言要有新鲜感,要有启发性。一句话,就是要切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教学语言富有生活气息。从学生的心理实际出发,从课文的原意和学生现有语文能力出发,采用多种方法组织教学内容,使每个单元,每篇课文,每节课都让学生感到新颖,有美感。这样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三、善于发掘教材中美的语言因素,使教学过程充满美感
  中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其所表现的社会生活、自然景观、人文历史、文学艺术等,都积淀着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特别是文学作品,那些生动的比喻、恰切的比拟、形象的描摹、精巧的构思……更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审美资源。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以课文中的美为前提,用充满情感的文学语言再现文章,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深入分析作品的形象美,领悟作品的意境美,赏析作品的语言美,引导学生对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意境进行感悟、理解、鉴赏,直接感受美,得到怡情悦性的审美享受,并达到再现美、创造美的目的。
  四、积极塑造美的声音形象,形成独特而富有成效的语言风格
  当今时代,什么都讲究特色,没有特色,就没有生命。教师要按照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能力修养、音色特性等条件,自觉进行语言锤炼,提高语言修养。首先,教师从气息控制到音量把握,从语音辨识到词汇积累,从语调变化到节奏处理,从语速调整到修辞运用,都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而灵活运用,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语言风格。如在声音形象方面,有的教师的声音高亢响亮,有的教师的声音清脆悦耳,有的淡雅柔美……无论声音特点如何,教师都要凭借适当的语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整散结合的句式,通过感情去打动人,使美从教师口中流出。其次,教学语言是千变万化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无时不在变,因而教学语言的风格也多种多样。那种宣读教案的僵硬做法最不惹人喜爱的。教学中,教师先根据教学目的对教学内容进行理解把握,对学生的能力和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估计,设计教学语言,设计各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才能将自己对知识的领会借助文学性的语言渗透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这样的教学语言就有了教师自己的个性。无论那一种语言风格,都要讲究表达技巧,善用修辞,并且始终以良好教学效果为前提。总之,教师要努力塑造自己富有特色的语言风格,让学生在美的语言氛围中汲取知识,健康成长。
  一个优秀教师的语言使一本教材的所有优点得以充分展示,优美的语言能产生爱屋及乌的效果。我总觉得,教师的语言还是应少一点如雷贯耳、面目可憎,多一点优美动听、和颜悦色;少一点平淡无奇、平铺直叙,多一点荡气回腸、激情洋溢;少一点语言慌张、啰嗦繁琐,多一点娓娓道来、语言精炼;少一点南腔北调的方言,多一点标准规范的普通话。
  教师的语言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曼妙、细腻、惟美、豪迈;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深邃、练达、智慧、仁爱;教师的语言是一种功力,更是一种品位,情趣、意境、修炼、魅力。优美恰当的教学语言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洋溢着语文的魅力。
  ★作者通联:辽宁大连市普兰店区第十四中学。
其他文献
语言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体现,教师能否运用艺术性的语言,结合教学环节将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变得言之有物、言之有趣,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十分重要的问题。按照课堂教学环节的过程可以将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分为:导入语、讲授语、提问语、评价语、结束语五大类。而启发式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一、导入语“引人入胜”  导入语是教师在一堂课开始之前有计划有目的的引导,启发性
当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方面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组织策略。教师要结合当前的教育情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合作學习组织策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划分学习小组  教师要全面考虑学生的情况,科学的划分学习小组,合理的分配学习任务。教师要抓住学生的特点比如性格,男女比例,学习成绩的好坏,设计好合作小组,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阅读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项教学任务的目標就是要让学生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提升自身的技能,从而把这种学习行为升华为一种良好的习惯。同时,在优秀书籍的熏陶中,学生的思想感悟也有所提高,而人文情怀也在潜移默化之下形成。当前的新一轮的教学改革环境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水平普遍有所提高,但是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许多阅读课堂仍旧被传统的枷锁所羁绊。再者,许多教师不能清楚阅读的本质与学生的能力,而选择不科学的
在水利部的关心、支持和指导下,贵州自2003年开展小水电代燃料试点以来,共建设了28个项目,代燃料总装机6.46万千瓦,解决27.3万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问题,保护森林植被面积110万亩,促进
自全国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试点工作任务下达后,我市高度重视,制定措施,迅速启动,强力推进。截止2012年4月30日,已完成了100%的电站主要机电设备采购,94.5%的项目启动了水工建筑物改
提出一种采用球面静压轴承的大型混流式水轮机转轮静平衡试验方法。该方法可以直观地反应出转轮不平衡方位,通过简单计算即可准确地得到转轮的不平衡角度和不平衡重量,并可通过
随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个体感受的体验,个性化阅读已然在课程标准中得到进一步的鼓励与落实。但由于学生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文本解读方式等差异,当前高中阅读教学中的个性化阅读往往被曲解,因而经常会出现误读甚至曲解。笔者认为,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善于运用误读,通过文本分析与误读的结合,不仅要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推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真正落实,而且还要以此来促使学生在高中语文中向自主、合作、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