膨润土—红黏土混合材料导热特性试验研究

来源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qier1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热特性是高放废物地质处置库缓冲、回填材料的重要特性之一.本文采用非稳态热探针法,测定了不同比例膨润土—红黏土混合材料的导热系数,并探讨了干密度、含水率、红黏土掺量等因素对混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含水率条件下,混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试样干密度的增大而增大,二者呈显著的线性关系;在相同干密度条件下,混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含水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不同干密度试样的导热系数与含水率之间基本呈线性关系,增加趋势也近似一样;在相同干密度和含水率条件下,膨润土—红黏土混合材料的导热系数随红黏土掺量的增大而增大,并且随着试样干密度和含水率的提高,混合材料导热系数的增幅显著提高;加入红黏土可有效提高缓冲、回填材料的导热性能.
其他文献
作为飞机的动力装置,发动机的工作状况直接影响到飞行的操作,而润滑油系统是发动机的重要部分.航空中使用的润滑油系统大多数有润滑、冷却、清洁以及防腐等作用,用于飞机的各个系统中.发动机的润滑油系统,不仅要保证发动机气缸内的润滑还要保证输出装置的润滑.介绍美国Lycoming O-360-A4M发动机润滑油系统,根据工作原理对其常见故障进行分析.
柴油机是船舶动力系统中常配备的动力装置,与传统柴油机相比,MAN ME-C电喷柴油机的系统润滑油额外加入了一个伺服控制作用,在油质的清洁度及润滑油管理工作方面有更高的要求.由于同类型船舶曾出现过润滑油管理不当导致船舶故障的问题,分析船用MAN ME-C电喷柴油机的润滑油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及城市范围的不断扩大,在给排水工程中存在着很大的节能设计空间,应将节能灵活的运用到整个给排水工程的设计中,满足国家提出的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深入讨论节能技术的重要性和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对应的建议.
根据硫酸盐腐蚀和持续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与钢筋抗拉强度时变模型,建立了硫酸盐侵蚀环境下混凝土受弯构件抗力随机模型,以服役状态混凝土楼板为研究对象,采用可靠性理论,使用当量正态化的验算点法对可靠性指标进行了计算,分析了恒、活荷载和硫酸盐共同作用下钢筋混凝土结构受弯构件的耐久性.
以2021年山东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为背景,在对大赛赛题“单跨无风撑桁架结构竹质桥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桥梁结构体系分析,确定了参赛桥梁结构模型的设计与制作分析,并利用MIDAS软件对桥梁模型进行了受荷分析,验证了参赛桥梁结构模型的合理性.
结合反应谱理论,通过预设减震目标来计算所需的结构阻尼比,从能量法的角度提出了一种非线性粘滞阻尼器的快速设计方法,将粘滞阻尼器附加的阻尼比等效为阻尼器,最后以某9层RC框架结构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算例结果表明:有控结构的层间位移角均能满足预设的目标位移角;采用时程分析复核的附加阻尼比大于反应谱理论计算出的所需阻尼比,那么额外的阻尼比可作为安全储备,增加结构安全性.以上说明本文提出的非线性粘滞阻尼器设计方法是可行的,该方法简单实用,可为工程实践提供理论参考.
建筑全周期的温室气体排放可占全球总排放的39%,是最重要的碳排放领域之一.本文首先梳理了建筑碳排放的基础研究,辨析了相关概念的内涵与区别.在此基础上,对比研究了四川省和全国建筑的能耗与碳排放发展趋势,明确了四川省建筑碳排放的整体水平和特征.最后,对四川省气候条件、居民生活习惯、自然禀赋等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以“节流”技术为基础、以“开源”技术为核心、以“固碳”技术为辅助,分别实现降低建筑本体能源需求、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吸收抵消少量剩余碳排放的目标,形成了体系化的四川省民用建筑碳中和技术路径.
为分析工字钢连接剪力墙和连梁的装配方法与力学性能,基于有限元模拟方法,通过对比装配和现浇试件,探讨了该种连接方法的可行性,分析了工字钢翼缘厚度、腹板高度、钢材屈服强度等参数对其荷载位移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上述装配方法连接的构件具有更高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分别约是现浇构件的1.4倍和2倍,且延性也可满足工程需求;破坏以工字钢为主,呈现钢结构的破坏特征,能够发挥各材料的性能;增加工字钢屈服强度对提高构件承载力最明显,增加翼缘宽度能够明显提高构件的延性,增加工字钢腹板高度能够提高构件承载力,但不能兼顾构件
随着城市地下空间的广泛开发利用,地下室上浮、渗漏等问题频频出现,大多数原因是地下水位受到诸如降雨、河流水位等的影响在短时间内明显升高,从而造成地下室的局部甚至整体的抗浮失效.泄压井、限压阀组合限压排水方法是一种地下室被动抗浮的新方法,为更好地应用这种新方法,本文根据某住宅小区项目监测数据以及限压井工作情况,建立了地下水渗流数值模型并进行了计算分析,研究了不同降雨量时限压井排水工作情况以及地下室底板泄压幅度的规律,并给出了该工程排水总量与水位上升幅度的拟合公式.研究结果为指导类似工程的限压井设计提供了一定的
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合理性是深基坑地下水控制设计的关键因素,近河深基坑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更加复杂和困难,若按照经验或者规范取值进行设计往往会造成计算结果与工程实际有较大出入,影响安全及工期.本文以北京通州某明挖隧道深基坑降水工程为例,根据现场专项水文地质试验确定的水文地质参数建立了三维水文地质模型,模拟了基坑降水过程中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并和现场试验数据做了对比;同时也和相关的手册、规范所采用的水文地质参数做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确定近河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进行基坑的降水设计计算时,应考虑岩性相同的含水层其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