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4DCT评价胃癌术后放疗中吻合口分次内和分次间动度的前瞻性研究

来源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amM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采用4DCT技术研究胃癌术后辅助放疗中吻合口的分次内和分次间动度。

方法

前瞻性纳入8例经毕I式吻合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放疗的局部晚期胃癌患者。在平静呼吸状态和控制残胃充盈条件下,进行疗前、疗中共4次4DCT扫描。以术后置入吻合钉为观察对象,评价吻合口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上分次内和分次间动度,并分析残胃体积变化与分次间动度的关系。组内差异行配对t检验,组间差异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结果

吻合口分次内动度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上分别为(2.4±2.3)、(2.1±2.0)、(5.6±4.0)mm,上下方向上的显著大于左右、前后方向(P=0.000、0.000)。分次间动度在左右、前后、上下方向上分别为(6.1±6.6)、(3.3±3.0)、(4.8±4.3)mm,分次间动度各方向间相近(左右:前后,P=0.064;左右:上下,P=0.156;前后:上下,P=0.161)。在左右方向上分次间动度显著大于分次内动度(P=0.018)。左右、前后、上下方向内边界分别为24.2、10.3、18.3 mm。

结论

经毕Ⅰ式胃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时应考虑到分次内和分次间动度,吻合口合理内边界在左右、前后和上下方向上可分别外放24.2、10.3、18.3 mm。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3DRT(3DCRT、IMRT)在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辅助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2004—2011年本院入组pT3N0M0期胸段食管鳞癌根治术后3DRT前瞻性非随机Ⅱ期临床研究的96例及同期全部单纯手术820例患者的复发、生存及放疗不良反应。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检验,Cox模型预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术后放疗组T3期、肿瘤长度≥5 cm患者比
目的评价局部进展期直肠癌(LARC)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3—2012年间291例LARC接受了术前新辅助放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放疗为2DRT、3DRT,45~50 Gy分23~25次。化疗方案包括FOLFOX6、XELOX及单药希罗达等,术前化疗2~4周期。放疗结束后3~8周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134例患者术后接受了辅助化疗。Kaplan-Meier法计算O
目的探讨增强扫描与否对基于4DCT勾画的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各时相GTV差异及对IGTV构建的影响。方法2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胸上段8例、胸中段9例、胸下段8例,自由呼吸状态下序贯完成普通4DCT与增强4DCT扫描,同一勾画者按照同一标准先在平扫4DCT各图像上勾画GTV并构建相应IGTV。1个月后同一勾画者再在增强4DCT图像上勾画GTV并构建相应IGTV。结果基于增强扫描图像勾画的靶区变异系数小
目的应用KV级CBCT研究发泡胶个体化塑形在鼻咽癌放疗体位固定上的优势。方法采用发泡胶个体化塑形和标准化树脂头枕,联合头颈肩热塑面罩对鼻咽癌患者进行体位固定。随机选取两种固定方法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每周给予1次CBCT扫描,采集三维方向靶区区域和单独颈椎区域的摆位误差数据并配对t检验,应用2.5∑+0.7σ分别算出整体和颈部外扩边界。结果标准化头枕组整体和单独颈部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摆位线性误差分别
目的比较和评估使用CBCT图像引导摆位中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配准精度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图像引导方法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5例肺癌患者计划CT和第1次放疗摆位CBCT图像分别以不同算法(骨性或灰度配准)和不同范围(靶区或患侧或体廓)进行图像配准,比较各组配准的治疗体位下PTVCT对GTVCBCT的覆盖率、靶区和OAR相似性指数及GTV几何中心位置偏差。结果相同配准范围骨性配准精度差于灰度配准,其中配
目的探讨基于PET-CT图像SUV阈值≥2.0及20%SUVmax与基于4DCT的EE时相图像勾画胸段食管癌原发肿瘤GTV相关性因素。方法22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序贯完成3DCT、4DCT、FDG PET-CT胸部定位扫描。基于4DCT的EE时相图像勾画GTV50%。基于SUV≥2.0、20%SUVmax分别在PET图像上勾画IGTVPET并分别命名为IGTVPET2.0、IGTVPET20%。获得G
目的评估个体化口含牙胶辅助的定位方法保证鼻咽癌放疗摆位的精确性。方法鼻咽癌放疗定位和摆位时,使用头颈肩热塑面罩固定体位,注意体表轮廓处的体膜成型,增加个体化口含牙胶辅助定位。放疗最初3次以及之后每周1次用OBI系统验证摆位误差。结果全部病例的摆位误差在左右、上下、前后方向的平均值和标准偏差分别为-0.26、0.36、0.35 mm和0.97、1.16、1.11 mm,3个方向上摆位误差≤2mm的概
目的研究头部肿瘤在ExacTracX线图像引导系统下的摆位误差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取10例行头部肿瘤放疗患者,应用头膜和框架固定,红外线标记摆位后采用EaeTrac X线图像引导系统拍摄双侧斜位交叉X线射野照片,并与计划的DRR进行配准,得到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配对t检验两两方向间差异。结果10例患者左右方向、上下方向、前后方向的平移误差和旋转误差分别为(0.57±
目的探讨用切线野心脏最大距离(MHD)来预测左侧乳腺癌心脏照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以2010—2011年在我院行辅助性左胸壁切线野放疗的40例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每位受试对象用3D TPS计算MHD,全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左心室及心前区Dmean以及对侧乳腺组织厚度和胸骨至体表厚度。用曲线拟合方法分析MHD与上述各Dmean相关性,R2>0.8为可靠性非常好。结果40例患者中
目的评价标准切线野对腋窝Ⅰ、Ⅱ站淋巴结覆盖情况,分析调强计划处方剂量给予腋窝淋巴结时正常组织剂量。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左侧乳腺癌接受保乳手术、前哨淋巴结活检和全乳放疗。放疗计划以标准切线野为基础采用逆向调强方法优化。按照RTOG标准勾画Ⅰ、Ⅱ站腋窝淋巴结,以原始计划计算Ⅰ、Ⅱ站腋窝淋巴结靶区覆盖程度。每个患者设计全乳腋窝IMRT计划,CTV包括全乳和Ⅰ、Ⅱ站腋窝淋巴结。处方剂量均为50 Gy分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