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织产业与教育的“五彩同心结”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wal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佛山市顺德区(以下简称顺德)地处广东珠三角腹地,是一座充满活力的新兴工业化城市,在其迅猛的生产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职业教育已成为促进顺德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就业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顺德现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所,中等职业学校13所(其中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3所,国家级重点职校7所,省级重点职校3所),与50多所高校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2016年,中职在校生2.86万人,高职在校生1.5万人,联合培养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超过400人,社会培训超过3万人次。全区参与产教合作行会商会达23个,参与校企合作企业数391家。基本构建起内部体系齐备、外部产教相融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取得骄人成就的同时,与全国职教同行一样,在校企合作、体制束缚、标准缺失等方面,顺德同样面临着各种困惑与尴尬。在产业升级与国家引领的双轮驱动下,顺德全面打响了职业教育新一轮的“攻坚战”,职业教育与区域产业从机制驱动、标准引领、阵地突破、模式创新、师资培养等五个方面编织产教同心结。
  编织机制同心结,攻“体制束缚之坚”
  “职业教育不等于职业学校的教育”,这已是职教界的共识,然而在绝大多数地区,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上,却只是教育部门一家的事,顺德也不例外。在一家体系中,再把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进行同质化的管理,既是自然又像是必然。经济部门管产业,教育部门管学校,这本是顺理成章的事,可职业教育恰恰需要产业与教育的融合,产业与教育之间需要桥梁,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应当有一个第三方角色。
  治理体系中有新角色
  为解决部门分割问题,顺德于2012年成立了“顺德区职业教育发展指导委员会”,由各部门主管领导和干部组成,还聘请了专家,类似联席会议。为进一步对接行会商会,承接政府职能转变,顺德于2015年成立了“顺德区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会”(以下简称“职促会”),职促会是由顺德研究生中心、顺德职业院校联合部分行业企业共同发起的一般性社团组织,于2015年3月依法在顺德区民政局登记注册,由顺德区教育局主管。“职促会”是顺德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社会治理的产物。“职促会”的主要职责:整合与盘活职业教育资源,协助职业院校提供人才培养支撑和社会服务;联系行业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建设;对接市场开展职业教育第三方考核与评价工作;承接政府委托的重大职业教育事务;探索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全民终身教育需求相适应的顺德职教模式等。
  2015年7月,顺德区人民政府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共同组建起“顺德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注册资金100万,民非)和“顺德中德工业学院”,其职责分别是理论研究和中高职一体化办学工作。第三方机构、智囊机构、新型办学机构的相继成立,逐渐成为顺德现代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中的核心成员,标志着顺德职业教育也由此进入“大服务、小管理、市场化”的历史进程。
  專业与产业有对接机制
  产业的动态性决定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动态性。实际上就是始终要面对“培养什么人与培养的人怎么样”两个核心问题,也就是开设什么专业实施什么课程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的问题。通过几年努力,顺德已基本构建起专业随产业动态对接机制。一是每两年发布一次《顺德区技能型人才供需规划》,建立人才需求预警机制。二是每两年更新一次《顺德区骨干专业岗位能力标准》,作为学校课程设置的重要依据。2013年,顺德区教育局委托广东省教育研究院,邀请行业企业一线的技术专家,首次开发了《顺德区12大专业岗位能力标准》,以及与之对应的《专业教学标准》。三是每年发布一次《顺德区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以行业协会主导的第三方考核为核心,客观呈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四是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划拨专项资金,每年开展一次全区性骨干专业产教对接活动。顺德“职促会”下设12个专业指导委员会,“职促会”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每个专业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并于每年5月举行一次品牌专业展演活动和产教对接活动。
  编织标准同心结,攻“市场认可之坚”
  要化解“人才培养质量需要不断提升与职业学校办学质量把控机制缺失”之间的矛盾,化解“校企合作需要不断深化与校企合作没有制度难以深化”之间的矛盾,关键在标准。人才质量评价需要标准,校企合作制度也需要标准。没有标准,制度就落不了地。
  把人才培养标准的制定权交给市场
  如何建设一套区域内行业企业共认的人才标准是顺德职业教育体制改革的核心课题。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是“让市场说话”,顺德从岗位能力标准建设入手,继而构建人才质量第三方考核机制,以此逐步建立市场认可的人才等级标准体系,实现校企合作制度化。
  顺德努力将原来镶嵌于普通教育、学历教育体系中的职业教育逐步分离出来,按照职业教育特点和规律进行重构,建设区域内行业企业和社会公认的职业能力人才等级体系。为建成全社会公认的人才等级标准,2012年,顺德区政府投入170余万元,选定12个专业试点,建设符合行业企业岗位实际要求的人才等级标准和相应的教学标准、课程标准以及薪酬指导标准。为确保人才标准获得市场的认可,顺德区教育局把制定标准的主导权完全交给行业企业,通过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会、职业能力分析会和企业专家访谈会等形式梳理岗位群和相应的能力点、知识点,2014年3月,建成了12套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和与之对应的专业教学标准。
  把人才培养质量的评判权交给市场
  顺德虽然建成12套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和与之对应的专业教学标准。但这些标准离“能与薪酬指导挂钩的人才等级标准”还相差甚远。岗位能力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编制的质量如何?实施的效果如何?又如何能与薪酬挂钩?检验是核心,对比检验是关键。由此,顺德启动了“第三方考核”机制。2014年至今,区政府先后投入291万元,选定模具制造、汽车维修、酒店管理、电子商务等专业进行试点,分别委托佛山市模具协会、顺德区机动车维修协会等商协会对相应专业的职校毕业生质量进行第三方考核。   第三方考核的主要特点有四个:一是谁用人,谁考核,所有考核都是在行业协会主导下实施;二是不单考技术,更要测评职业素养,由企业个性化定制后,模拟淘宝购物评价模式,对其接纳的实习学生进行标准化星级评价;三是动态标本,“曹冲称象”,每个专业都必须先对20~50名企业正式员工进行抽样测试,取得员工的薪酬和技能考核参考值后,再对学生进行测试,为后续建立薪酬指导标准探路;四是无须证书,市场公认,考核结果不以证书呈现,而是通过人才诊断报告反馈给学校,个人考核结果通过“量才”APP进行呈现,用人单位可以通过对比直接判断学生能力和薪酬标准。
  当全面实施第三方考核后,顺德职业教育才能真正步入标准化、制度化的历史新阶段。为强化第三方考核成果运用,顺德正在推进第三方考核的“产品化”,开发一个移动终端平台“量才”APP,具有精准量才、薪酬参考、数据定位、人才推送、一键诊断等服务功能,全方位服务人才供需两侧,实现“量才”产品市场化运作。
  编织阵地同心结,攻“资源融合之坚”
  2014年2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会议确定了“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吸引更多资源向职业教育汇聚,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等职业教育发展方向。然而,各地在吸纳社会资源参与办学的过程中,制约条规太多,处处是红线,配套政策未明,事事都拘谨。顺德在共享课堂和实训中心的建设上,开动脑筋,找到了资源融合攻坚战的突破口。
  编织产业与教育的“五彩同心结”
  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共享课堂
  2015年初,“职促会”与广东薪云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协商,就共建“互联网 职业教育信息化”项目达成合作协议。广东薪云科技有限公司负责搭建的“职教高地”云服务平台,提供资源共享、智能备课、教学管理等技术、资金支持。“职促会”负责征集和开发优质职教教学资源,并在维护作者知識产权的情况下上传到“职教高地”云服务平台上,供职业学校和社区市民享用。
  多元参与,共建跨企业实训中心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要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为改革传统单一依靠公共财政收入、公有学校管理的纯消耗型实训中心建设模式,顺德区要在产业园区中央、企业生产腹地建设一批跨企业实训中心,充分利用行业、企业资源,适当整合国有资源,建成“工匠培养、技能考核、师生实践、技术创新、生产服务”五位一体的可再生性新型混合体制公共实训中心。2016年9月由顺德容桂职业技术学校、广东奥基德信机电有限公司、顺德职教促进会等单位成立了智科3D打印数字智造公共实训中心,此中心为民办非企业独立法人机构,由区教育局主管,社会化运作,各方协调投入的资源隶属各方,产权明晰,既保证了公有资产不流失,又整合了社会企业资源参与生产教学与运营,极大地激活了办学活力,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中心在理事会领导下,按“一事一议”原则,灵活地开展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工作。
  编织模式同心结,攻“校企合作之坚”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最终要落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产教同心结,就是结出优质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顺德区职业院校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依据专业特点,发挥产业优势,勇于创新,在产业与专业中编织出一系列特色鲜明的模式同心结。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具有校企双元育人、学生双重身份、产教深度融合等鲜明的特征和优势,实现了对当前以学校教育为主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创新,成为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中的热点,2012年起,教育部连续五年将现代学徒制试点列入年度工作要点。顺德区各职业院校积极推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建设,取得了不菲成绩。陈村职业技术学校2013年起与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开展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试点,将现代学校教育与传统学徒制相互融合、围绕企业用工和现代产业用人标准,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校企的深度融合为基础,在吸收传统学徒制“边看、边干、边学”的现场学习优势上,融合学校(教师)、企业(师傅)深入教学形成“双轨四段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已进入第四个年头,专业拓展到电子商务、物流、学前教育等更多专业,合作企业也增加佛山市利迅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佛山服务外包行业协会、佛山合源电子商务科技有限公司等。
  “三元融合五年贯通”人才培养模式
  2014年,梁銶琚职校创立“三元融合五年贯通”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由顺德区政府申请,经广东省教育厅特批,首先在顺德区进行试点的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政府项目。“三元融合五年贯通”模式的三元是指中职、高职、企业三方办学主体,五年贯通是指中职三年,高职两年形成五年贯通学制。目前,该模式由公办体制的梁銶琚职业技术学校、民办体制的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及科尔模具等7家本土知名企业共同实施,其特征是名中职、民高职、名企业三元融合定制培养,实现学生从中职到高职五年无缝贯通,毕业即获得国家注册的大专毕业证书和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成为精英级技术技能人才,实现高端技术岗位就业。形成中职、高职和企业三方融合育人,中、高职五年贯通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院校企三级循环”人才培养模式
  顺德区中等专业学校围绕“提升专业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与行业的吸引力”这一核心目标开展多元互动,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培养目标,探索并实践了高星级饭店运营与管理专业具有顺德中专特色、旅游职教特色的“院校企三级循环”人才培养模式。一级小循环为第一学年安排学校 企业见习,二级中循环为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安排学校 企业体验(一个月);三级大循环为第三学年的学校 企业顶岗实习 高等职业院校,核心是学生在第三学年到酒店企业顶岗实习一年。该模式经过实践,专业人才质量稳步提升,不少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就晋升为酒店领班,学生在酒店及餐饮企业发展立足本地,辐射全国,大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发展。   中德“双元班”人才培养模式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灌输终身教育理念,深化顺德区教育改革,充分利用顺德区丰富多样的职业教育资源,创建与现代产业体系相适应的“职前”教育新通道,完善顺德区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2015年9月,首届32名中德联合培养工业机器人班在顺德中德工业学院正式开班,这批学生在国内学习2.5年,全德式课程,学习德语,在德国学习0.5年并考取德国职业技能证书。2016年顺德中德工业学院联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自面向顺区各中职学校2014年春季入学学生举办高级技能 大专学历“两院双元班”,通过“中德高级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成人大专学历课程”“双元”课程的学习,实行全新的“1.5 0.5 0.5 0.5”(顺德中德工业学院1.5年,顺德职业技术学院0.5年,企业实训0.5年,顶岗实习0.5年)全日制(学制3年)的实践教学和管理模式。
  编织师资同心结,攻“师资成长之坚”
  如上所述,产业的动态性决定了专业的动态性,而专业的动态性也决定了师资知识体系的动态性,职业学校的师资需要不断地适应产业的发展和技術的升级,需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国家实施“双创”战略,经济转型发展,市场瞬息万变,产业日新月异,职业教育专业教师不仅要有一技之长,更要具备在新体制、新动能下的项目创造能力和创新社会服务能力。而另一方面,大量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不仅受制于基地的不足,也严重影响学校的日常教学。顺德在师资成长中首创出“双岗”理念和转岗基地。
  突破师资培养边界,首创“双岗型”师资概念
  职业教育大发展中,发达地区在完成规范化、规模化,内涵化、品牌化的历史进程后,随着产业教育深度融合、各类标准日趋完善,职业教育即将迈入高度市场化、标准化的新阶段,这就迫切需要一批懂市场、会标准的专业建设领军人。职业教育动能转换的新型驱动力应该是源于市场、对接市场、服务市场,传统“双师型”教师难以满足新旧动能转换需求,职业教育迫切需要培养和储备一大批能创新、懂运营的专业领头人。2016年,顺德区突破“双师型”教师的传统培养边界,由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会和区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牵头,联合区内23个行会商会,创立并实施了“双岗型”精英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和储备一支能推动顺德区职业教育动能转换的精教学、懂市场的“双岗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分为“双岗理论培训”“行业岗位实践”和“双岗项目实战”三个模块,其中“双岗理论培训”又分为中华精髓思想层、国家发展战略层、双岗师资技术层三个模块。
  建设师资转岗基地,破解师资下企业难题
  2013年,顺德区教育局印发了《在中职学校试点开展专业课教师到企业实践的实施意见》,意见规定在每个聘任周期内,50岁(含50岁)以下青年专业课教师要求具备累计6个月以上企业专业实践经验。这意味着全区平均每所学校每学期就要有8~10名专业老师全脱产在企业中实践,这就必定给学校教学及人才培养质量带来较大冲击。为解决这一问题,顺德区依托顺德中德工业学院,与企业和师范类高校共建了首个“自动化技术师资转岗基地”,该基地既是师范类高校的现代学徒制大学生实习基地,也是区域内职业学校师资技术培训基地,学校专业教师下企业时,大学生到学校顶岗教学,教师在学校教学时,大学生在基地学习技能。该基地同时也承担企业技术人员培训,企业技术升级改造,省内外师资培训等任务。
  今天,顺德区委区政府正以片区集团化办学、中高职一体化、职业资格框架建设为核心举措,拉响了新一轮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冲锋号,开创职业教育与新兴产业同频共振的新局面。
  责任编辑朱守锂
其他文献
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让英语教学回归本真,使学生知识的习得变得轻松有趣,富有生机。本文从树立情趣理念、优化教学过程、科学选择内容等角度,阐述了初中英語情趣课堂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 情趣课堂 策略  应试背景下的英语教学过于注重单词的识记、语法的讲解,导致学生的语用与思维的能力、文化与情趣的素养未能得到提升,而课堂成为考试的训练场,原本富有趣味性的语言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了无生机。
分层教学模式对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来说有着重要作用,而当前的初中英语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分层教学模式的含义  分层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实际的知识能力进行科学的层次划分,然后再展开具有针对性的教学,使学生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将分层教学模式运用到初中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利于凸显学生的个性,有利于
习作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三自课程”中的“自能作文”,让学生实现了读书积累在习作中的薄发。“自能作文”以单元主题下读写一体化教学观为基础,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以多元评价为手段,让学生在阅读课程中学习了方法,在活动中增强了体验,在多元的作文评价中,找到了习作的乐趣,逐渐实现了自能写作的愿景。  一、建立单元教学为基础的习作教学  在单元主题教学中,我们以一个单元作为教学的基本单位,在单
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真实问题情境,通过自己对事物、现象和观点的探究,自主地获得科学知识,并形成探究技能和探究态度的过程。本文主要探讨了如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进行探究性学习。  关键词:高中生物 探究性学习  国内外许多研究资料表明,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是中学生学习生命科学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目标,并始
近日,P4 2017中国峰会在北京收官。P4 (全称为Programming Protocol-Independent Packet Processors)是一种对底层设备数据处理行为进行编程的高级语言,用户可以直接使用P4语言编写网络应用,之后经编译对底层设备进行配置使其完成用户的功能需求,由斯坦福大学教授Nick McKeown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Jennifer Rexford,以及谷歌、英特
摘要:本文分析了在中职专业课开展理实项目一体化教学可行性,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设计 “理实项目一体化教学评价表”,以“项目教学引导成功法”营造“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氛围,以及组织好项目评价的措施,促进理实项目一体化教学效果最大化。  关键词:中职;理实项目一体化教学法;项目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9-0090-03  近年来,理实项目一体化
一节成功的语文课不光需要精彩的导入,也离不开让人回味无穷的结尾。在语文课堂结尾时,许多教师都是以“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或者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等來结尾,提不起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课堂结尾的魅力呢?教师可以从“味”字上做文章,生出语文课的味道来!  一、凸显“情味”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都饱含着深厚的情感,这些情感不光是作者的真情流露,也是教师引领学生感受文本情感的源头,在教学结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提升学生的交际能力,在学生生命个体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作用,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统编本教材在口语交际的设置上独具匠心。笔者以统编本二年级下册口语交际“推荐一部动画片”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兴趣  1.链接生活,依托实际营造氛围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和现象都能
摘要: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与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导读也被纳入课堂教学内容当中,旨在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名著阅读兴趣,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越读“悦”读,“悦”读越爱,使其养成良好阅读习惯,进而促进学生终身阅读意识的培养。对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名著导读;初中语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名著导读,旨在引导学生通过
语文学习既是对文字音、形、义整体架构的学习,又是对知识、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建构。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对文字的理解有落地生根的感受,就需要引导学生转化字句中所蕴含的文化密码。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实现这种转化,获得更丰富的情感体验,让他们的语感体验水到渠成呢?笔者认为,最为关键的是引导学生实现“言”与“意”的转化。  一、立足经验,实现语文学习的“言意兼得”  中国的语言文字,说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