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bbi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结果的对比情况。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7月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进行检查分析,并且根据胃镜下表现不同分为A组(胃部黏膜皱裂消失或是变平,黏膜红白相见,主要为白相,可见血管)和B组(黏膜呈现颗粒、结节状)各35例,对患者进行病理诊断,将检验结果与胃镜表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的70例胃炎患者中,病理诊断确诊为55例,与胃镜下诊断结果相比符合率为78.5%,其中A组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2.8%,B組病理检查符合率为74.3%。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检查表现与病理诊断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的检查中可以将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从而提升疾病的确诊率。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镜表现 病理诊断 对比分析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胃部疾病,指的是胃部黏膜的固有腺体出现慢性萎缩性病变,在胃镜下检查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分别是单纯性萎缩和萎缩伴增生。单纯性萎缩的胃镜表现主要有黏膜以白相为主,皱裂变平或消失,血管清晰;萎缩伴增生的胃镜下表现为黏膜呈现颗粒、结节状。慢性萎缩性胃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遗传等有着一定的关系,已发生癌变,因此对疾病进行早期的诊断非常重要[1]。本文将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和病理诊断进行对比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在2015年3月~7月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进行诊断分析,并且全部经由胃镜诊断确诊。根据患者的胃镜下表现不同分为A组(35例)和B组(35例)。其中A组,胃部黏膜皱裂消失或是变平,黏膜红白相见,主要为白相,可见血管;B组,黏膜呈现颗粒、结节状。排除患者患有消化道肿瘤、溃疡等可能影响本次研究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可以配合护理工作进行,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的年龄在25~50岁之间,平均(38.6±1.2)岁,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基线资料不纳入本次研究的统计中,并且P>0.05差异不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患者在胃镜检查之前6~8h要禁饮禁食,护理人员详细的告知患者检查过程和检查细节,让患者配合检查工作,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在胃镜检查之前口服利多卡因,作用为润滑食道,祛除胃部的泡沫[2]。病理诊断:对胃部病病变处进行活检,2~4块,用10%的甲醛溶液进行固定,石蜡切片,用HE染色,由病理师阅片并且得出病理诊断[3]。
  1.3 对照分析判定
  根据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的结果差异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和处理,并且进行百分比的计算,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
  2 结果
  在本次检验中,病理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有55例,诊断率为78.5%,其余胃镜与病理诊断结果数据见表一。
  3 讨论
  随着临床上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率呈的提升,对疾病的正确诊断非常重要,当前检查慢性萎缩性胃炎主要有胃镜和病理诊断,并且两种检验方式的结果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疾病的诊断中需要进行准确的辨别。
  从本次的检验上看,胃镜下的检验结果与病理诊断结果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其原因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个慢性病变的过程,不同的疾病时期胃镜下的表现存在这一定的差异,比如早期的胃炎,其皱裂消失,血管清晰,白相居多,此时的病理诊断难以进行确诊,故而病理诊断的确诊率要低于胃镜检查;病理标本的大小、病理活检位置是否符合诊断要求、活检的数量等因素都会导致病理诊断的结果出现误差[4]。疾病位置的组织学变化从点状演变为斑状,即使是同一块活检的标本也会存在均匀不一的情况,比如胃窦位置的病变。在胃镜检查中,需要仔细观察胃部黏膜处的病变细节情况,寻找典型性的特征,准确定位出带有组织学特点的活检黏膜,按照规范制作病理切片,最大程度的减少检查误差因素的出现[5]。从本次的检查中可以看出,胃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中发挥了更好的检查价值,但是其结果仍然会受到误差因素影响,因此在对疾病的诊断时,需要结合胃镜和病理诊断进行联合确诊,加强胃镜下表现的辨别,选择典型位置制作活检样本,必要时活检可以在胃镜的引导下进行采集,从而保证样本的有效性。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要进行定期的复诊,及早发现疾病的变化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最准确的依据。
  结语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检查中,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结果有着一定的差异性,在临床的检查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医生要避免误差因素出现,从而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徐斌,黄玉凯,周进.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25(09):1388-1390.
  [2]谭华斌.胃镜结合病理分析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诊断中的意义[J].现代预防医学,2015,21(12):4524-4525.
  [3]周思宁.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6,25(08):155-156.
  [4]申霞.126例慢性胃炎胃镜下表现与病理诊断对照[J].中国卫生产业,2011,16(06):75.
  [5]孙良华,李群,孙永红,曹会利,黄文波.慢性萎缩性胃炎100例胃镜与病理诊断的对照分析[J].潍坊医学院学报,2014,56(03):250-252.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 分析妇科千金胶囊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附件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治疗的71例慢性附件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与观察组36例)。予以所有患者使用抗生素(替硝唑片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片)进行治疗,再予以观察组服用妇科千金胶囊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60.00%)明显低于观察组(83.33%);该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8.57%)高于观察组(5.
【摘 要】 目的:分析脑钠肽在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心功能不全患者60例接受治疗的时间为2012年1月至2013年2月期间,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硝酸甘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血浆脑钠肽水平。结果:观察组心功能不全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观察组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 方
【摘 要】 目的:探析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运用替普瑞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对照组雷尼替丁治疗,而观察组则运用替普瑞酮治疗,对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经过2个月治疗,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明显(P<0.05);同时,两组在不良反应发生率
【摘 要】 目的:本次对难治复发性粒细胞白血病采用雷利度胺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率。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难治复发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6例,所有患者均给予雷利度胺治疗。结果:所有患者均治疗2~6个疗程,平均(3.98±0.65)个疗程,其中有效患者3例,病情完全缓解患者2例,死亡1例;大部分患者均存在疲倦与乏力的情况,但是在治疗期间未出现腹泻、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