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诱导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向韧带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

来源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si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s)是否具有MSCs的特性及经诱导后在体外能否向韧带细胞分化。方法取产妇胎盘通过酶消化法获得h AMSCs,流式细胞术鉴定h AMSCs表型特征。取第3代h AMSCs分别加入含不同诱导液的L-DMEM/F12培养基:A组TGF-β1+b FGF,B组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C组TGF-β1+b FGF+HA,D组为空白对照组。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21 d各组细胞形态学变化;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生长活性;诱导后7、14、21 d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韧带特异性蛋白和基因Ⅰ型胶原、Ⅲ型胶原、肌腱蛋白C(tenascin C,TNC)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鉴定结果表明h AMSCs表达MSCs表型。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示诱导21 d A、B、C组细胞均呈长梭形纤维细胞样生长,C组细胞形态更单一、有明显方向性且较A组排列更紧凑。SRB比色法检测示各组细胞于培养6 d左右达增殖高峰,6 d时A、B、C组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D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诱导培养7 d,各组均未检测到TNC表达;7、14、21 d A、B、C组Ⅰ型胶原表达均显著高于D组,14、21 d A、B、C组Ⅲ型胶原表达显著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B组Ⅰ型胶原表达以及A、C组Ⅲ型胶原、TNC表达随时间增加均呈逐渐增高趋势,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示:诱导培养21 d,C组Ⅰ型胶原、TNC 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B组,B组Ⅲ型胶原m RNA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Ⅰ型胶原、TNC以及C组Ⅲ型胶原m RNA相对表达量随时间增加呈逐渐上调趋势,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h AMSCs具有MSCs的特性,有良好增殖能力,经体外诱导后韧带特异性基因表达上调,韧带特异性蛋白合成增加,可作为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之一。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human 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AMSC)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h BMM SC)的生物学特性及对异
近年来,饮茶调节肠道微生态的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通过将绿茶茶汤与志愿者新鲜粪样混合培养,使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考察不同发酵时间点(0、6、12、24 h)绿茶茶汤对与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