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多式频振杀虫灯对水稻二化螟的诱杀效果等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nqerzh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二化螟是五常市水稻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随着我市水稻品种的改变和气候条件变暖,水稻二化螟的发生与危害日趋严重。具今年秋季调查,五常的个别品种亩百步虫量平均达2万多头,重点发生区最高达6万头,甚者达10万头以上,如此虫量无论是国内或国外,纯属历史罕见。为进一步控制二化螟为害。探索防治二化螟的新途径,减少杀虫剂对水稻的污染。今年我市在五常镇莲花村孙光浩害设置了佳多式振频灯防治水稻二化螟试验,取得了好的试验成果。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佳多式振式杀虫灯:河南汤阳佳多科工贸有限公司提供。型号为PS-15。功率为30W。6月20日开始设灯诱杀面积为60亩,每天的日间闭灯和夜间开灯,均由光敏电流开关控制。每天由专人记载诱杀二化螟成虫数量定期调查诱杀后的蛾量变化,秋季调查田间二化螟幼虫防治效果。
  
  二、试验结果
  1、对二化螟成虫的诱杀效果佳多频式杀虫灯对水稻二化螟成虫具有较好的诱杀作用,今年我市孙光浩家从设灯到二化螟产卵结束共诱杀到二化螟成虫852头,其中雌蛾比例为3.7:1。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到的雌雄比例蛾高于田间的雌雄蛾比例。田间的雌雄蛾的比例为1.8:1。通过诱杀成虫看,可显著减少田间二化螟成虫数量,据六月末杨撒水稻分蘖肥时发现,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的有效防治区内,扬肥料惊起的二化螟成虫,一亩地最多几头,而非有效区内。每扬一把肥都能惊起二化螟成虫3~5头,多者7~8头,甚者10多头,平均一亩地能惊起二化螟成虫40~50头,(惊蛾目测)。
  2、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可减少二化螟的田间卵量今年我市莲花村孙光浩家的杀虫灯有效控制区内。田间落卵量,仅是非控制区内的1/10~1/20。7月5日调查控制区内离灯越近卵块越多,但在以灯为中心。100米长为半径的园区,平均平方米有卵块0.137块而控制区外平方米有卵块1.49块。
  3、佳多频振式杀虫灯有效控制田间二化螟幼虫发生量据九月三十日调查,佳多频式杀虫灯控制区内平方米有二化螟0.125头。而非控制区内,远离杀虫灯120米处,品种都是五优稻一号,都是孙光浩家的地(孙光浩家种水稻16垧),施肥水平。水稻长势基本一致,平方米有二化螟幼虫0.7头。防治效果达69.3%。
  通过设灯试验表明,佳多频振式对水稻二化螟有较好的杀虫效果。效果可以达69.3%。使用杀虫灯可减轻化学防治的压力。可以不污染环境,可生产生产绿色食品的大米,而且安灯简单,成本也不高,电费一天不到3角钱,操作简便,深受广大农户欢迎。
  (作者单位:150200黑龙江省五常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50700黑龙江省延寿县安山乡农技站)
  
  观叶巧旋小麦微肥  陈宝国 李成全 王利民
  
  小麦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需要大量的氮、磷、钾肥外,还需要多种微量元素。为此,需勤观麦叶,巧施微肥,确保小麦生长发育正常。
  1、“三色”皱缩叶小麦生长期缺锌时,麦叶叶缘呈皱缩或扭曲状。叶脉两侧有绿黄发白,呈黄白绿三色相间的条纹带,且抽穗迟、穗小粒少。对此,可在施基肥时每0.067hm2用硫酸锌1.5~2kg;或在追肥时0.067hm2用硫酸锌1kg与氮、磷、钾等混合施入;也可在发现缺锌症时,立即用0.3~0.4%的硫酸锌溶液在叶面上连续喷2~3次。
  2、黄白叶此类叶属缺锰所致,其开始时幼叶叶脉失绿黄化,叶脉保持绿色,以后完全失绿,有时一开始整个叶片就呈黄白色。针对此叶可用0.75~0.9%的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叶面喷施2~3次。
  3、尖白边黄叶叶片尖端变白,叶片边缘呈黄灰色,此类叶属缺铜所致。严重时,到了抽穗期不能抽穗。防治方法为:①0.067hm2用1~1.5kg硫酸铜作基肥。②用0.01~0.05%的硫酸铜溶液浸种。③用0.03~0.04%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叶面喷施2~3次。
  4、柔软下垂叶小麦缺锰时,叶片柔软下垂,叶脉由绿色变为黄色。对此,可在下种时按1kg种子与5~7g硫酸锰的比例拌种施入地块中;也可在发现缺锰时,立即用0.1%的硫酸锰溶液进行叶面喷施2次。
  5、黄白斑点叶小麦缺钼时,叶色褪淡,沿叶脉平行出现细小的黄白色斑点,并逐渐地连成线状或片状,最后使叶片的前部干枯。防治方法为:①播种时,每0.067hm2用钼酸铵50g与其他氮、磷、钾肥混合作基肥施用:也可在0.05~0.1%用钼酸铵溶液浸种lh。②发现缺钼症时,可0.067hm2用0.05~0.1%钼酸铵溶液进行叶面喷施2~3次。
  6、紫褐色叶小麦缺硼时生育期推迟,叶鞘会呈紫褐色。同时其花不散粉,花粉少或畸形,有时无花粉,子房横向膨大,颖壳前期不闭合,后期枯萎。可每0.067hm2用硼砂0.3kg或硼酸0.2kg与氮、磷、钾肥混合追施,或每0.067hm2用硼砂150~200g,硼酸50~100g兑水50~601进行叶面喷施,一般在小麦苗期,始穗期各喷1次。
  
  (作者单位:151600黑龙江省青冈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其他文献
一、霜霉病    霜霉病是瓜类的重要病害,可侵染黄瓜、节瓜、丝瓜、冬瓜、苦瓜、白瓜、南瓜、甜瓜等瓜类作物。其病原为霜霉菌科多种真菌,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多始于下部叶背,从苗期至收获期均可被感染发病。初期病斑是水渍状淡黄色小圆点,无明显边缘,持续较长时间后,叶背病部湿度大或有露水时长出白色至灰白色霉层。病斑受叶脉限制形成多角形,严重时病斑连成片,病叶呈火烧状。如不及时防治,会导致植株早衰,严重影响产量
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关键措施  邢力梅    1、首先是增加大棚采光面的透光率,改善光照条件,充分利用光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光能,既是植物提高光合产量的主要条件,又是大棚在寒冷天气条件下的热量来源。室内光照强度,除决定于季节变化之外,还受温室透光面的形状、角度,塑料薄膜种类与状况、温室支架与群体结构等因子的影响。在不影响防风保温性能的前提下,只要条件允许,透光面角度越大,越有利于透光。  2、延长光照
一、土壤消毒    最有效的是在夏季高温季节利用太阳能消毒,具体方法是密闭设施门窗。土表覆上碎稻草(0.7吨/庙)和石灰氮(70kg/亩)并使之与土壤混合做成凹畦,充分灌水,盖上旧薄膜,白天土温可达50-70℃,经半个月到一个月,可起土壤消毒与除盐作用。另一种方法就是用蒸气消毒,但需大量能耗,目前难以推广。  化学消毒,常有的有:1、福尔马林床土消毒,50-100倍水溶液,喷洒于耕松的床土面,每亩
十种常用杀虫剂使用中应注意什么  徐贵娟    目前,农药市场上杀虫剂种类很多,它们的农药性质、杀虫处理或毒性及应用范围各不相同,使用中应当注意。    一、虫螨光(阿维菌素、齐螨素)  具有广谱、高效、低残留、无污染和使用安全等特点。渗透性强,见效快,持效期达20天以上,虫螨兼杀。对梨木虱、红白蜘蛛可用3000~4000倍液;对金纹细蛾、小卷叶蛾、食心虫可用2000~3000倍液。    二、灭
一、玉米地下害虫  受百年难遇的秋、冬、春三季连旱影响,地下害虫滞育虫态和害虫数量都增多了,气象条件利于发生,且基数较大。  玉米地下害虫可选:①2.8%阿维·高氯500倍液;②2.5%三氟氯氰菊酯500倍液;③10%顺式氯氰菊酯1000倍液;④45%马拉硫磷500倍液。   二、玉米蚜虫  玉米蚜虫是近年呈现出中等发生的态势,它吸取玉米植株汁液造成植株衰弱,影响光合作用,是玉米减产的主要害虫之一
甜玉米种植技术及注意的问题    一、甜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甜玉米是玉米的一种突变类型,既具有与普通玉米相同的生物学特征,又具有一些特性,为保证其固有品质,是和特种用途的需要,在栽培技术上应注意一些问题。  1、合理选择地块选择耕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保水肥能力强的中性或弱酸性壤土、砂壤土地块种植,有排灌条件。  2、严格隔离采用空间隔离,要与其他玉米品种种植区相隔300米以上。采用时间
垂杨嫁接培育技术  胡军生    一、垂杨接穗的采集:秋季落叶时或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选择生长健壮、枝条下垂、长势良好的垂杨,在其上剪取直径0.4厘米-0.6厘米发育充实、节间短、芽饱满、无病虫害1年生枝条作接穗。    二、接穗贮藏:在寒冷的地区,接穗在上冻前采集,应立插于湿沙中窖藏。接穗长一般为15厘米,春季采穗一般不迟于发芽前2-3周,短期式贮藏,应放在低温湿润处,或捆吊在水井中的水
一、整地  1.秋季作物收获后要及时进行秋整地,采用大型农机具整地,确保整地质量。旋耕灭茬时必须要细,否则残留根茬茎杆太大,透风跑墒,影响播种质量,易造成缺苗断条。深松起垄时耕深要达到20—25厘米,达到待播状态。  2.春整地时,要等到土层化冻到15公分土层以下时,进行灭茬,然后深松起垄,并及时镇压保墒。  二、合理施肥:肥料是作物的粮食,要想获得玉米高产高效,必须实行科学施肥,科学施肥是指肥料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加速,临安镇崇文社区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日益突出。如何才能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通过对临安镇崇文社区的调查研究,就得到的启示作进一步的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浅见  一、基本情况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临安镇崇文社区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被征用的土地累计达1400余亩,其中二十一、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等4个村民小组的土地基本被
茄子病害主要有黄萎病、炭疽病、灰霉病、绵疫病、青枯病等。    一、黄萎病    1 发病症状  主要发生在成株期,先从底部叶片向上发展,近叶柄的叶缘及叶脉间变黄,病重时全叶变黄凋萎、枯死脱落。剖开根茎部,可见木质部维管束变褐色。  2 发病条件  病菌随病残体在土壤中存活,一般在土个存活6-8年,为土传病害,也可随种子带菌传播。病菌发育适温19-24℃,最高30℃,最低5℃,在低温时进行定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