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教师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瓶颈及策略

来源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B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从2000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以下简称课程整合)以来,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一线教师,报刊杂志还是网络传媒,课程整合都是他们研究讨论的热点。然而,身处一线的笔者看到的却是整合课普及率几乎为零的现实。
  目前课程整合的“瓶颈”是教学一线还未具备课程整合理论所提及的基本条件,处于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笔者认为课程整合理论研究要以一线教学实践需求为本,课程整合实施关键要以树立教师整合意识为本,课程整合教学前提要以培养学生信息技能为本,课程整合环境建设要以创新软件、潜件资源为本,课程整合国情策略要以分层次、重实效整合为本。只要我们认真坚持了“五本位”思想,整合课步入精彩整合、常态整合指日可待。
  
  一、课程整合理论研究要以一线教学实践需求为本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单靠部分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现场等为研究依据的教学理论是没有生命力,是经不起实践检验的。
  目前课程整合的研究者和鼓吹者是以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为主体,这里相当数量的成员未能真正深入中小学一线实际,对面临新课程改革挑战的中小学的需求、困难不甚明了,更不要说开展扎扎实实的基础性实验工作了。仅凭走马观花而收获的资料作为研究论文的基础、指导方案的依据,其研究成果与主观建议难免与中小学实际方枘圆凿,动机与效果的背离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1]。
  在课程整合理论研究中,笔者认为要基于一线教学实践需求,重点树立教师整合意识;培养学生信息技能;创新建设软件、潜件资源;探讨分层次、重实效整合策略。
  
  二、课程整合的关键要以树立教师整合意识为本
  
  英特尔公司克瑞格·贝瑞特博士说:“如果教师不了解如何更加有效地运用技术,所有与教育有关的技术都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计算机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教师才是真正的魔术师。”
  教师是有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关键因素。教师对整合的目的、实质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进行整合的前提。在整个教育信息化的改革过程中,各层次各方面要牢牢抓住“教师缺乏整合意识”这个主要矛盾。只有教师成为一个主动的思考者、实践者、反思者,学科才能找到有效的整合途径。
  教育Blog的出现为教师教育意识的觉醒和专业化成长提供了一个自主平台。笔者呼吁所有想为课程改革出一点力的同志勇敢地站出来,引领大家使用Blog、BBS等工具进行教育叙事、网络教研等工作,让教师的教育智慧、教学水平、专业视野得到发展,让教师的教育思想不再贫瘠落后,让整合成为一种习惯。笔者的Blog是http://blog.cersp.com/783924.aspx。
  
  三、课程整合教学前提要以培养学生信息技能为本
  
  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全权控制整个教学,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只需掌握用眼看、用耳听、用手记、用脑思考等基本技能;现代课程整合教学中,学生的地位发生了改变,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要掌握基本信息技能才能跟随课堂节奏。但现在的学生已经具备基本信息技能了吗?我们江苏长江以北地区,学生在高二年级参加省信息技术会考时,才可能较为完整地具备基本信息技能,且其中绝大部分学生还深陷应试教育困境,并未真正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要在整合中和整合后形成,而信息技能要在整合前和整合中建立。笔者认为小学三四年级学生要掌握打字与文本信息加工技能,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要掌握表格信息加工、因特网信息查找、文件下载和信息资源管理技能。语文、数学和信息技术应同设为小学基础科目。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就能夯实信息技能基础,那么也就为初高中乃至大学的课程整合作好了准备。
  
  四、课程整合环境建设要以创新软件、潜件资源为本
  
  教学资源是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核心基础支撑条件。如果没有教学资源,开展整合工作就会变得举步维艰[2]。硬件、软件、潜件(课程整合教育理论和方法)的建设要同步,不能出现“重硬轻软忘了潜”的现象,必须记住软件建设是信息化教育建设的核心。
  笔者单就“学科主题网站”在网上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用百度以“学科主题网站”为关键字搜到相关网页约17,500个,但确实是学科主题网站的几乎没有。笔者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与课件制作公司共同创新研发各学科可自定义的系列教学资源,专家学者应该与一线教师共同创新研究支撑课程整合的教学理论。只有教师有了既方便又能体现自己教学意图的资源后,课程整合才能走得通、走得远。
  
  五、课程整合国情策略要以分层次、重实效整合为本
  
  整合课大部分是以公开课的形式实现其表演、展示的属性,大部分学校在将整合课推进到常规课堂教学中遭遇了困难。分析原因有二:一是整合的高成本使得整合课难以普及。二是整合课主要用于摆“花架子”,公开课做的课件难以用到常规课堂中。
  我国中小学中的信息技术设施和师资水平相差极大。虽然我国政府在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和“校校通”工程,但是这种差别的消失不是在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我们不可能也不应该用一种标准去要求所有学校去进行整合实践。学校应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技术设备,同样可以取得整合的良好效果[3]。我们在分层实施课程整合的同时,还要提高课程整合的实效性,让资源使用从“最大化”走向“最优化”。
  条件是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制约的,我们要把能准备的条件先建立起来,具备条件的地区课程整合先开展起来,然后带动其他地区,最终实现全国课程改革的胜利。
  
  在大自然的森林生态系统中,大树、灌木和小草对于维持生态平衡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就课程整合来讲,各个要素的和谐发展也需要一种类似生态系统的生态均衡。只要我们认真坚持了“五本位”思想,努力让“五本位”发展趋向和谐,突破课程整合瓶颈,课程整合生态系统终会建立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海洋.中小学管理学视野的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育[J],2006(2).
  [2]钟绍春.如何整体推进区域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教育[J],2006(7).
  [3]师书恩.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思考[DB/OL].http://www.25100.net/ITJX/kczh/lyyt/200511/ITJX_564.html.
  (作者单位:江苏黄桥中学分校)
其他文献
钢琴自弹自唱是一门在音乐领域中涉猎广泛的综合性学科,也是音乐师范生诸多课程中对学生们未来的教学工作有着举足轻重地位而又常常被忽略的重要学科。本人通过对音乐师范生
介绍“停电通”的性能、特点、使用方法。“停电通”通用性好,安装简便,无调试,整个解决方案只需将“停电通”换上原来线路上光接收机或放大器输出部分的分支分配器,无需对线路做
笔者所在单位购置两台GME1113D型分米波电视发射机,既可以手动/自动开关机还可以遥控开关机,整机采用高性能智能化芯片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及维护方法有别于以往的分米波电视发
[目的]通过对早孕妇女相关保健情况调查,得出适应新形势下妇幼保健工作需要重视和推广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措施。[方法]对110名早孕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
洛伦兹变换被认为是两个作相对运动的惯性系,其合成速度总是小于光速.若惯性系中一个或两个的速度都等于光速,则合成速度也等于光速.导出了超光速变换式,得到一些新的结论.
介绍了一种估算含裂纹弯管J积分的新方法:采用线弹簧壳体模型进行有限元计算求解弯管外拱壁内表面周向裂纹的J积分,而后仿照EPRI方法,给出了J估算式及其相关系数F1和h1;并对
西方经济学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和性质是一门较难掌握的课程,而对于医学类院校开设的西方经济学更是如此。针对医学类院校的情况分析了西方经济学教学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并对提高西
【摘要】音乐作为传统艺术的典型代表,对公民的审美意识、文化理念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新时期教学理念倡导创新教学模式,把素质教育渗透到音乐教学中去,全面发挥学科价值,本文以当前高等艺术职业院校的教学现状为立足点,对教学革新策略进行了探索与分析。  【关键词】 高等教育;音乐;教学策略;改进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音乐教学作为高等艺术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