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与意象:中西方说服逻辑差异研究

来源 :学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yun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服一直是人类信息传播活动的重要动机.发轫自中西方的不同说服实践各有其逻辑特点.从中西方对“类”这一概念的理解差异切入,在理论层面廓清中西方说服逻辑的分野,发现中国的说服注重推类,并利用“意象”完成推类的过程;西方的说服注重推理,依靠“形式”完成真理的建构.通过在中美两国大学展开的两次实验,对中西方各自说服逻辑的传播效果进行实证研究,发现中国人更容易被意象推类说服,西方人更容易被形式推理说服.
其他文献
在当代认知科学与广义认知诗学的影响下,中国当代美学与艺术批评高度关注审美活动中知觉方式与认知机制的“具身性转向”问题.中国当代批评家运用西方当代广义认知诗学“具身认知”理论较为深入地揭示了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在认知机制、观看方式、媒介技术与艺术观念等各个层面所发生的“具身观看”和“自由知觉”等新趋势与新变化.通过对西方广义认知诗学与美学的“中国化”处理与运用,中国当代艺术批评得以借助于审美“具身性转向”话题来恢复、重建并激活“身体维度”与“身体话语”在中国现当代艺术史写作与视觉文化研究中的理
作为一个在当代“认知科学”影响下产生的新兴交叉学科,“广义认知诗学”不仅包含着众多文论家、理论范式和学术派流,还涵盖了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批评在内的整个文学研究领域.根据术语偏好、基本内涵和研究方法的倾向性,当代西方“广义认知诗学”可以区分出“欧洲认知诗学”和“北美认知文学研究”两大理论进路,二者分别将“认知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作为学科理论的范式基础,并将“心智转换”与“具身认知”分别作为各自理论进路和学科范式的关键术语与核心问题.
当前全球治理形势发生复杂变化,全球治理实践总体上矛盾重重,“内卷化”作为重要的学术概念和分析工具,可以准确描述与透视当前全球治理的困境.有增长而无发展创新的全球治理内卷化在全球治理体系、治理资源投入、治理绩效等方面均有明显体现,导致全球治理赤字不断扩大.全球治理内卷化的诱因很多,其中,全球治理进程中的“主体-对象”“事权-财权”“权力中心-权力外围”等三大结构性矛盾是其主要致因.展望未来,应着力推动全球治理议题去泛化、加快全球治理体系民主化改革并进一步发挥大国在全球治理中的引领作用,切实解决当前全球治理进
从爱德华·泰勒、罗伯逊·史密斯以及弗雷泽发展而来的仪式理论已经成为文学人类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20世纪的西方学者在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下,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方法进一步对仪式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破译.神圣与世俗的仪式研究者涂尔干强调仪式的目的是服务社会,唤醒人的社会情感,强化和确认集体情感和集体意识;文化与功能的仪式研究者马林诺夫斯基宣称仪式的目的是满足人的基本需求,增强个人的自信,完善个人的道德习惯;象征与符号的仪式研究者维克多·特纳关注仪式中的象征符号,认为仪式是人类创造意义的行为;过渡与结
作为自由主义的发源地,欧洲一直以经济繁荣、福利优渥、思想活跃、文化昌明而著称.法国当代著名作家米歇尔·维勒贝克的《血清素》却展现了一幅百业衰败的欧洲经济现实,一个困顿窘迫的欧洲社会民生图景,一片冷漠幻灭的欧洲人文景象.维勒贝克的小说赓续了自萨特之后失落已久的法国文学介入传统,深刻剖析了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现代性病症,展现了一个身陷困境而无法救赎的欧洲形象,预言了西方世界走向没落的命运.小说通过解构西方世界现代性病症及其后果,为现代社会发展提供了有益的警示和借鉴.
汉语统称代词是统括一定范围内所有人的代词,对外汉语中,“彼此”“大伙儿”“大家”“各位”“各自”“诸位”为其核心教学内容.以该六词为代表的调查表明,二语习得者经常发生面称语词错用、义素替换错位、复指成分错序、语体组配失协四类偏误.受语言类推诸因素引发的代词称谓认知不清、义素特征分辨不明、复指语序判定不精、语体色彩感知不准,是偏误产生的主要原因.统称代词各有其语义语法语用功能,紧扣区别性特征进行应用辨析,可有效降低偏误生发概率.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各种途径成功构建了自身形象,赢得了民众广泛的政治认同,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并为执政后党的形象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精神资源.在众多途径中,中共中央及其各级机构、组织、团体主办的以党报党刊为核心的红色报刊作为一种重要的媒介资源直接参与了党的形象构建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发挥档案学专业优势,聚焦原报原刊,在全面掌握和分析红色报刊文本的基础上,从党的理论形象、革命形象和民主形象等三个维度总结其对党的形象构建的作用,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形象建设、
中国共产党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领导力量,党的百年历史是一部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演进历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探寻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学习借鉴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转型,创造出蕴含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共同富裕的本质规定、文化自信的基因凝定、胸怀天下的世界眼光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实现了重塑文明自信与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发展、开创发展样式与贡献文明发展全新选择、构建共生思维与促进人类文明共同繁荣的三重效益.
选题的研究运用扎根理论,通过深度访谈来获得一手资料,使用Nvivo软件经过三级编码,搭建起网络直播营销中的话语如何影响观众的模型,提炼出主播层面、产品层面、话语乱象层面、观众层面四大核心范畴.前三者互相交融,共同作用于观众层面,以影响最终的购买决策.表现在,作为网络直播营销活动的主导者“主播”,个人的专业能力与语言习惯决定着能否得到观众的认可;产品的讲解重心常能强化或者弱化观众的消费欲望;直播中的话语乱象折射出当下网络直播营销中的诸多问题.注重对关联主播个人、产品信息、话语乱象的直播话语进行适用度的调控,
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不是哲学普遍的具体化,而是具体哲学的有差别的展开.由于西方哲学阐释学本土化的理想性本质设定至今尚处于发展过程之中,故而需要运用“新格义”阐释法加以推进.西方哲学阐释学的本土化,是将西方哲学阐释学与中国传统哲学阐释学各自具有的“创造的诠释学”内涵作“共现”“分梳”“比堪”“融通”的“对位阐释”,从而形成一种以文本与阐释者意义建构为双焦点,以文本的言内之义与言外之义为双向阐释路径,以文本的真理性意义生发与阐释者生存意义的获得为双向阐释目标,通过文本诸要素与阐释者诸要素的相互感发,最终实现